弘揚雷鋒精神倡導志愿服務心得(精選3篇)
弘揚雷鋒精神倡導志愿服務心得 篇1
為大力弘揚雷鋒精神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引導廣大青年做傳統美德的傳承者、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實踐者、良好社會風尚的創造者,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團省委、省青年志愿者協會決定,在陜西省廣泛開展“傳承雷鋒精神參與志愿服務建設和諧陜西”主題活動。
這次主題活動集中在3月份。主要內容包括:1、雷鋒精神宣傳志愿服務活動。作為學習雷鋒活動在新時期的繼承和發揚,志愿服務是學雷鋒活動的豐富和發展,是學雷鋒活動經常化的一種有效形式。各級共青團組織將動員廣大青年志愿者積極在車站空港、文化廣場、商業中心等人員密集地區開展較大規模的現場活動,展示本地青年志愿者事業發展成果,宣傳優秀典型和品牌項目,進一步擴大志愿服務在宣傳雷鋒精神上的作用。結合行業特點和各地實際,采取基層調研、社會調查、工作討論等方式,召開座談會、研討會、報告會等形式擴大雷鋒精神的影響力,在全社會形成踐行雷鋒精神、爭當先進模范的生動局面。2、困難幫扶志愿服務活動。組織動員廣大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號和愛心企業,深入學校、社區、敬老院、福利院等公益機構,以農民工子女、空巢老人、孤兒和孤寡老人為服務對象,深入開展關愛農民工子女、關愛空巢老人、關愛弱勢群體等困難幫扶志愿服務活動。圍繞學業輔導、親情陪伴、感受城市、自護教育、愛心捐贈等內容開展志愿服務,進一步推進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服務行動。
通過開展以“一助一”、“多助一”長期結對為基本形式的志愿服務,為社區困難群眾、空巢老人、孤兒等提供生活料理、醫療保健、法律援助、信息咨詢、心理疏導、文體娛樂、愛心家教等方面的志愿服務。3、倡導文明風尚志愿服務活動。組織志愿者大力宣傳普及禮儀知識,引導社會公眾做“尚德重禮陜西人”。推動電信、建設、鐵路、交通(民航、公路、郵政)、旅游、商務、衛生、工商、稅務、檢驗檢疫等公共服務和窗口行業廣泛開展創建“青年文明號”、“崗位學雷鋒、行業樹新風”、“創文明行業、建滿意窗口”等系列活動,組織廣大干部職工立足本職崗位,為社會提供多樣化、專業化的延伸服務。4、環境保護志愿服務活動。配合渭河流域治理、漢江綜合整治、關愛大秦嶺及各地開展的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園林城市創建及春季愛國衛生運動等黨政工作大局,組織廣大志愿者以背街小巷、社區樓院、公共場所、城鄉結合部、“城中村”等部位為重點,廣泛開展植樹護樹、環保宣傳、村容村貌整治、節能減排、衛生大清掃、垃圾分類回收、環境美化等城鄉清潔志愿服務活動。
團省委要求各級團組織在活動組織和實施的過程中緊扣“學雷鋒”這一主題,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學習雷鋒精神、傳承雷鋒精神、弘揚雷鋒精神,努力在陜西省共青團興起新時期“學雷鋒”活動的熱潮;要把學雷鋒活動同解決青年普遍關心的問題結合起來,動真情、辦實事、解難事,通過主題實踐活動的組織實施,進一步增強廣大青年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把廣大青年學雷鋒的熱情轉化為建設西部強省的動力。
弘揚雷鋒精神倡導志愿服務心得 篇2
每年到3月5日時,我們總會想起一個不朽的名字——雷鋒!他的故事家喻戶曉,他的“釘子精神”尤其值得我們小學生學習。
雷鋒叔叔在日記中曾寫下這樣一段話:“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么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硬鉆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鉆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于擠和善于鉆。
雷鋒叔叔的“釘子”精神主要體現在釘子的“擠”和“鉆”上,雷鋒叔叔即使在工地工作時,整天駕駛汽車東奔西跑,很難抽出時間學習,他就把書裝在挎包里,隨身帶在身邊,只要車一停,沒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駕駛室里看書。
我們常聽到很多同學說:“學習沒時間”,其實學習的時間是有的,關鍵是看我們會不會“擠”和“鉆”。
我每天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外,還要拉上30分鐘的二胡,聽英語磁帶20分鐘,讀課外書30分鐘,可是時間從哪里來的?靠的就是“擠”和“鉆”。比如聽外語磁帶,早上吃早餐時聽10分鐘、中午午餐休息時聽10分鐘,拉二胡呢,學習完了之后,把二胡當作一種休息,一種放松;每天上學時,我能一邊捧著我喜歡的書讀、一邊坐公車,我覺得這樣安排時間一點壓力也沒有,瞧!我是不是很會擠時間啊!
偉大的文學家魯迅曾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所以說,只要你善于“擠”善于“鉆”,時間就會成為你忠實的朋友!
弘揚雷鋒精神倡導志愿服務心得 篇3
“記得戴上口罩和手套!”
“知道!你也別忘了,還要記得及時更換口罩!”
“兒子,在家好好復習功課,別讓爸媽操心哈!”
……
從大年初三開始,這幾句對白就天天被教師夫婦某某和某某重復著。
某某和某某都是某某街的教師,十幾年的黨員。大年三十晚上,得知某某教育系統要征集三十名防疫志愿者,夫妻倆都想報名,但這樣一來正讀初三的兒子一人在家,無人照顧吃喝和督促學習。夫妻倆商量來商量去,決定由妻子某某去參加志愿者工作,丈夫某某在家照顧孩子。
正月初三,由于疫情嚴重,某某教育系統再發志愿者征集通知,某某再也坐不住了。兒子很懂事地說:“爸媽,你們放心去吧,我在家一定好好學習!我把飯蒸好,等你們回來炒菜……”
有了兒子的承諾,某某放心地加入了志愿者行列。
每天早上,夫妻倆互相提醒,戴好口罩和手套,然后各自奔赴自己的崗位。某某去某某最西邊的雙墩村,某某去某某最東邊的田鋪村。盡管“各奔東西”,但夫妻倆的心卻想在一起:盡自己的一份力,希望這場戰斗早點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