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寒假心得體會800字(精選3篇)
初一寒假心得體會800字 篇1
人們常說,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家長是孩子的鏡子,可見,一個孩子的成長家庭環境的影響,特別是父母的言行是多么的重要。這一點,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更為清楚,也深感家訪的必要性。因此,今年寒假期間,學校將家訪作為寒假工作的一項重點內容,經過幾天的家訪工作,可謂感受頗深。在這次家訪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關心和重視,現將情況總結如下:
一、 家訪中取得的成績:
一是獲得了許多第一手育人資料。通過與學生、與家長的交流,細致了解了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了解學生的個性,學生在家表現,了解了家長的期望和要求,加強了師生情感,對以后的工作一定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是家長老師互相信任。通過向家長講述我校下學期的工作重點、培養目標等基本情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教育觀念,解決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增強了家長的責任意識和信任度,使家長也主動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中來。
三是能多角度地認識學生。通過家訪我了解到很多學校里無法了解到的一些東西,認識了更為真實、更為立體的學生。比如張小禾、范健翔、蓋永慶等在學校沉默寡言、性格內向且膽小,有什么事從來不愛和老師、同學交流,可在家里卻非常活潑,和左鄰右舍的小孩瘋鬧,而有些學生正好相反,像宋景樘、王天生在學校的表現,本來覺
得很難管理,家訪了解了他們的一些生活經歷,覺得可以更好地把握他們的心理,引導他們的行為。
四是換個角度看家長,F在的家長覺悟性很高,都能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視對子女的學習和教育。有的家長告訴老師對孩子要嚴加管理,不聽話打兩下也行,有什么事隨時聯系;還有的家長講究教育方法,比如蓋永慶家長,經常幫助孩子克服學習上的困難,這對學校的教育起到很好的作用。
五是家訪很累也很快樂。講過幾天的時間,對我班學生進行了一次全面家訪。我走訪了十名學生,電話訪了十八名學生,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家長。家訪,路途遙遠,天氣寒冷,尤其是馬圈村地處鎮北,一路北行,頂風騎車,騎不動只能下來走,一天下來,腰酸腿疼,確實很累。但家訪中也有快樂。比如,你會接過家長遞上的熱氣騰騰的茶水,你會聽到家長一聲聲的問候、一句句的感謝,你還會遠遠望著家長們在門前望著你的離開等等。每當看到這些,這些累和苦都是值得的。
二、 存在的問題
當然這次家訪讓我看到了不少學生的進步,了解到了一些特殊家庭的情況,增強了我的責任感,使我更加熱愛學生。同時也了解到現代家庭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是現在的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的,做生意的不乏少數,從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由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管教,他們卻更加寵愛,犯了錯誤,也不舍得說一句,容易使學生心里更加放縱,
讓學校的教育難上加難。
二是有些學生家庭條件好,父母對孩子有求必應,易使孩子養成驕縱的心理。這樣的學生平時不舍得出力學習,挑三揀四,愛耍脾氣,這也給學校的教育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
三是個別家長誤認為孩子很聰明,“我的孩子在一年級都考前幾名,怎么現在考成這樣,是不是教的不好?”教師向家長反映情況,家長卻總找理由,給孩子的教育帶來困難。
四是有的學生撒謊,謊報成績,家長誤認為孩子在學校成績很好。通過家訪,使家長認識到問題的重要性,要求家校同心協力,共同監督。
家訪結束了,但工作卻剛剛開始,存在的疑問和困難也將隨之而來,如何管理好這個班級,如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辦好班級的特色等等。這些都是擺在眼前的問題,也深感責任的重大,對今后的工作,一定不會有懈怠之心。我將一如既往、傾心奉獻,爭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初一寒假心得體會800字 篇2
時間像那無情的流水,朝朝暮暮間滾滾東去。初一上學期已停留在十二月——早已結束。初一上學期已經離我們而去。我們將從初一上學期“晉升”到初一下學期,到達一個新的起點。回憶起初一上學期的學習生活,還真是有點舍不得。轉過身,回顧這半年的點點滴滴,回首這半年的朝朝暮暮,心里百感交集。各種陳雜的感受如泉水一般頓時涌上了心頭。
品味初一,是一種特殊的甜味,還是淡淡的苦澀?讓人深思,能否讓我回味?
在過去的學期內,不斷地學習,使我的成長背包里滿載著收獲。學到不少知識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我有了屬于我自己的學習方法,學會了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不過在初一的上學期我并不是很努力,上課沒有百分百的專心,回家的自主學習也是心不在焉,三心二意。我想我是沒有明白自己的處境。初一的上學期是初中三年的基礎,是地基。在初一的上學期,就要把地基打扎實,打穩固了,到初二,乃至到了初三學習才會輕輕松松。也等于說初一就是一個轉折點,初一的知識穩固了,才會引導你走上更好的學習之路。努力!想想自己的處境,明白自己應該做什么,應該知道什么,應該領悟什么!
關于本學期的體會:我想,有些事情沒有必要去勉強自己去迎合,說不定那就是最適合自己的東西,我沒有必要去刻意去讓
自己融入其中。我覺得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并沒有說要把我們塑造成哪一類人,他們也只是引導我們打開思路而已。想不想出與眾不同的想法并不重要,關鍵是我們去想了沒有,怎么想的。不能否認并不是每個人都會欣賞你的作品,連自己都不欣賞的作品誰又會喜歡呢?
很多事情不是環境將我們改變就是我們將環境改變,但是在通常的情況下都是環境將我們改變,而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使自己越變越好,而不是越變越壞 時間就像手中的沙礫,可以擁有,卻不能把握。時間就是這么無情的向前走著,而我們卻在為了不被它丟下拼命的追逐著,誰都不想被時間丟下。就這樣,初一的上學期過去了,而我將面對初一下學期。
回首過去,心中無限感慨,展望未來,相信依舊燦爛。學習中的收獲,生活中的點滴,思想上的感悟,使我成長。明天的我,吸取教訓,不再讓自己陷入過去錯誤的泥潭中。我將啟航揚帆,駛向我理想的目標。我也不再感到迷茫了,而過多的是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讓我以嶄新的自我,更強的自我,去迎接新一學期的學習生活吧!
加油!
初一寒假心得體會800字 篇3
父母是孩子永遠的老師,必須不斷學習。而在育兒教子的過程中,孩子的成長也會不斷帶給你新的體會。父母影響著子女,子女也同樣影響著父母,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互動過程,在9年的育兒過程中,我有幾點粗略的體會。
一、 首先教孩子學會愛、學會做人。
日本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就說:“教育就是授人獨立,自尊之道,并開拓、躬行實踐之法。”說明做事得先做人,人格的魅力要勝過任何地位和金錢,所以首先注重的是對孩子人格的培養,做人要大氣,不要太計較利益,對人要有愛心,善于寬待別人,做個情商豐富的人;取得成績不要驕傲,碰到困難不要氣餒,樹立與人為善,以誠取勝,樂觀向上的人格。
二、 從小事做起,培養良好的習慣。
有人說:“優秀是一種習慣。”因為如果學習習慣好了,學起來就比較輕松,并且學習效果好,所以我要求孩子做完作業再玩,做作業的時候認真做,玩的時候也要痛快地玩;有個好的生活習慣將會終生受益,自己感覺好,別人也喜歡。因而我從小鍛煉孩子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注意培養其待人接物、衛生等習慣。
三、 提供鍛煉的機會,增強自信心。
不要總以為孩子小,太多事情做不好,或不放心他做。當遇到困難時,可以提示孩子動動腦筋,也可以鼓勵他實踐,通過鍛煉使孩子獲得自信,增強戰勝困難的意志力。有時候要設置一些小小障礙,放手讓孩子去解決,培養孩子獨立做事,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能力的培養對孩子將來有很大的幫助。永遠記得兒子第一次過馬路的事情,那是上學期的事情,雖然我兒子已經8歲多了。永遠忘不了他過馬路時那種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的神態,也忘不了從6樓的陽臺看見汽車駛到他旁邊時心快蹦出來的心情,更忘不了兒子回到家那一刻自豪地說:“媽媽,我回來了,我自己會過馬路了!”眼睛寫滿了自信,當然也忘不了我當時激動地緊緊抱著他說:“兒子,你真棒!你真的長大了,謝謝你。”因為那一次,是兒子教會我學會放手,才能飛得更高。
四、 言傳身教,把握時機
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很多的言行是仿效父母的,因此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經常給予孩子鼓勵和幫助,有進步應肯定,遇到挫折要疏導,幫他分析道理,找出問題所在,以鍛煉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的堅強意志和性格。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看時間和場合,把握好時機,別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今年,我兒子上三年級了,和其他人一樣,英語科成了最頭痛的學科。第一次上課回來,老師要求背誦課文,由于沒讀好單詞,又跟不上錄音機讀的速度,有點找不著北,急得只想哭,時間很晚了,該睡覺了,有點想放棄了。我及時鼓勵孩子說:“兒子,不用怕,有媽媽在,我和你一起讀。”于是我跟他一起讀單詞,教他讀課文,跟他講課文的內容,還與英語老師經常溝通。一段時間下來,兒子終于入了門,不怕英語了。這次成功不但使孩子不再對學英語怵頭,而且培養了孩子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五、 放飛心情,留點玩的空間
孩子是童真的,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也是鍛煉,玩也能玩出智慧,玩還可以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素質,留給孩子一定玩的時間。我會在節假日帶孩子到郊外旅游,或遠途,或附近的公園,或爬山,或做運動,讓他放飛心情,增加知識面,減輕壓力,創新思維。愉快的心情,將帶給孩子生活上,學習上更多的收益。
成長是一種殷切的期望,成長是一種美好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