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觀后心得感悟(精選3篇)
泰坦尼克號觀后心得感悟 篇1
近日,看了一部美國大片詹姆斯·卡梅隆導演的《泰坦尼克號》,十年前的電影依舊震撼人心,確實是一部難得的影片,場面的巨大,令人屏息,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令人蕩氣回腸,久久難忘。難得的珍品,令人回味,令人難忘!
2億美元的拍攝費用,18億多美元的票房紀錄恐怕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和劇組創作人員用真情為世人奉獻了一部人類史詩片,逼真的畫面,高技術的運用,再現了當年的恐怖災難事件,在巨大的災難面前,人的本性暴露無遺,有人活的紳士,死的照樣紳士;有的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有的拋棄親人,茍延殘喘……
最為人難忘的是主人公的愛情故事,對愛情的忠貞,把人類的永恒的主題演繹的淋漓盡致,讓人回味無窮,久久浸入其中,凱特·溫斯萊特主演的露絲拋棄了庸俗的生活,義無反顧的投入到了偉大的愛情當中,在巨大的災難面前,男女主人公完美無缺的詮釋了愛情的真諦。
這部電影不僅表現了泰坦尼克號的戲劇性的毀滅,并且展示了她的短暫的,燦爛輝煌的一生,捕獲了泰坦尼克號和她的乘客及全體工作人員的美,活力,希望,和信心,以及在揭示人類黑暗面的過程中,頌揚人類精神的無限潛力。泰坦妮克號不只是一個警告性的故事——一個關于人類的不幸的神話,寓言,和隱喻,它還是一個關于信念,勇氣,犧牲,和愛情的`故事。
沉沒之船上永不沉沒的愛情絕唱!
泰坦尼克號觀后心得感悟 篇2
周五晚上,我和媽媽去電影院看了一部名叫《泰坦尼克號》的世界著名影片。看完后,我感觸良深。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距離船沉前一小時的時間內發生的事。這些乘客大多都是心地善良的。他們讓兒童和婦女先逃生,體現了英國紳士的優雅風度。在這生死關頭,人性的光輝閃耀在這一刻。樂師們在這大難臨頭之際,沒有驚慌失措,而是繼續演奏著,體現了非常可貴的職業精神,蕓蕓眾生的生命也在他們的演奏中展示了她最后的尊嚴;船的設計師把自己的救生衣讓給了年輕的蘿絲,在與船共沉中,獲得靈魂的安寧;有一對古稀之年的夫妻相擁在一張床上,把生的希望讓給年輕人;有一位原本可以逃離船艙的乘客看見一個孤兒在墻角哭泣,她說:“我不能見死不救!”于是,她不顧水已經爬上了她的腰,還是奮力救起了那個孩子;當然更讓人震撼的是,在生命的最后關頭,主人公杰克和蘿絲永不放棄,大智大勇,與命運搏斗的堅強……
《泰坦尼克號》的可貴之處,不僅在于她將一百年前人性的光輝展示給世人,也把人性的丑惡真實地揭露給今天的人們看。比如,一只救生艇可載七十個人,而有一只船上卻只坐了十二個人,他們為了自己逃命,自私地剝奪了他人幸存的機會;有一個老男人趁船員不注意,無恥地跳入了救生艇中,茍且偷生;有人隨手抱起一位小女孩,對船員撒謊說:“讓我上船吧!我是她唯一的親人!”……
看到這兒,我沉思著:是呀,在這危難來臨時就會反應出人性中最真實的一面。這真像詩人臧克家說的“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在生活中,讓我們發揚人性的光輝,盡量地遠離人性的邪惡吧!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溫暖……
泰坦尼克號觀后心得感悟 篇3
沒有永不沉沒的航船,只有夢想和希望可以在心中和回憶里一直漂浮。
“夢想號”(The ship of dreams)上發生的南柯一夢,開始于一段塵封已久的回憶,終止于一個百歲老人遺憾的夢。如果說多年前看泰坦尼克號是被它驚心動魄的海難所震撼,那么如今再看更多的感動來自于細節處的人性和“相守”的信念。——題記
不知道你是否見過夜晚的海,夜色溫柔的像一襲柔軟的毯子,海水是紫色、浪花是棕色,有失眠的海鷗在孤單地飛行,它長時間的靜止像是一只有線扯著的風箏。海邊的燈光倒映在水里,迷迷蒙蒙,看久了似乎時間都停止了。同樣安靜的夜,同樣靜默的海,年逾百歲的露絲回憶著那時的一切——1500名落海者和救生艇上的七百人等待著,等待著活命,等待著寬恕,等待著這場無休止的噩夢驚醒。而落入水中的1500人不過只有6人獲救,剩下的生靈都永久的葬身汪洋,祭奠了那場聲勢浩大的夢。韓寒說過:“美麗故事的開始,悲劇就在倒計時。”
影片中有這樣一幕——“媽媽,我們在做什么?”“親愛的,我們在等待,等頭等艙的乘客上了救生艇就輪到我們了。”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卻輕而易舉地道出了那個階級明顯的社會所有的丑惡,然而下層階級的人們最不缺的就是樂觀的心性。人與人之間毫無嫌隙,歡快的民樂一起,牽手便可舞蹈,映在他們眼中的微弱燈光,晃動著每一個人快樂的瞳仁,像是一抹淺淡的火,靜靜地燃燒著他們井底的天空,溫暖著屬于他們自己的小幸福。當卡爾在救生艇上接過下等艙的人遞過的酒時,我們更應該明白,災難面前,眾生平等,但那時高貴的你們,習慣嗎?
突如其來的人世,我們都是闖入者,能夠與夢相守該是多大的幸運。當撞上冰山的喪鐘響起,人們慌張逃亡,泰坦尼克號的設計師安德魯先生獨自凝視著時鐘,等待著死神的腳步來臨;船長也從喧囂的船舷走回了他的控制室,他沉穩地站著,望著前方灌滿海水的船艙,一瞬間的安靜讓他蒼老了那么多。他們兩個都在懺悔,在為泰坦尼克哀悼,飽含淚水的眼眶在告訴人們,他們要和自己親手打造的“夢想號”相守,等待著與這艘承載著兩個人夢想的游輪一同離去。當小提琴聲重新響起,當樂隊的成員一一歸來,災難來臨的前一刻,音樂在寬慰即將逝去的靈魂,他們是“夢想號”上的音樂家,與觸動人心的音樂相守是他們永遠的羈絆,那些動人心弦的音符,在每一個恐懼的心靈上扎根,為噩夢的降臨插上了柔美的翅膀。那對在被海水包圍的床上緊緊相擁的老夫妻,講述著愛情里的相守,能夠一生執子之手,死亡何嘗不是永生,“一輩子住在一個地方,一輩子睡在一個人身旁”,愛情本就要經得起平淡的流年,在彼此相惜了數十年之后,能陪對方走完最后一程是多么的浪漫。在媽媽的故事里安然睡去的孩子,聽著世界上最美好的童話,與親情的相守讓死亡來的溫柔了許多,睡夢中的孩子應該不會害怕吧,媽媽在身邊保護著自己,而媽媽也不會孤單,比生命還重要的孩子在懷中,死亡又算作什么?還有那個與信仰相守的牧師,做了一生的傳道士,而那一刻人們最需要他的祈禱,他說:“上帝會擦去所有人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傷和生死離別,不再有痛苦,因往事已矣。”
當然,影片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相守”是男女主角間的愛情,本有那么多次機會逃生的露絲,因為那句“你跳我也跳”的愛情箴言義無反顧地回到了杰克的身邊,我想杰克對于露絲是一個夢想,露絲帶著枷鎖在上流社會的虛假做作中徘徊,一方面為了家庭身不由己,一方面向往自由厭惡一成不變的現狀,而杰克自由自在樂觀豁達的天性——“我覺得生命是一份禮物,我不想浪費它,你不會知道下一手牌會是什么,要學會接受生活。”——讓露絲看到了自己憧憬的未來。他們執手逃亡,直到死神的鐮刀當空劃下,那寒冷的海水讓杰克的聲音更像低吟,他安慰露絲,“你一定會脫險,你要活下去,生很多孩子,看著他們長大。你會安享晚年,安息在溫暖的床上,而不是今晚在這里,不是像這樣的死去。”夜色越來越濃,天空和大海一樣深邃,終于,救生艇回來了,露絲能做的只有帶著杰克賜予自己的勇氣和希望活下去,“我不會放棄的,杰克,我永遠不會放棄。”而對于沉入海底的杰克,贏得船票、與露絲相逢本就是他一生中最幸運的事情,他帶著自己的這個夢永遠的沉入了海底,這何嘗不是一種夢想的不朽,后來露絲將自己的姓改作“道森”也算是一種杰克生命的延續吧。
影片最后的夢境里,所有人不分尊卑齊聚一堂,杰克從舊日里樓梯的拐角處轉身,與露絲執手相擁,在我心永恒的曲調中,我似乎聽到流年呢喃,“曾經做過的最美好的事,就是觀察四季輪回和遇見你。”
夜色沉靜,時光依舊,泰坦尼克號并沒有沉沒,它與夢想和希望相守,永存人們心中,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