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行動觀后心得感想(精選3篇)
湄公河行動觀后心得感想 篇1
對于禁毒,這已經不單單是中國的使命了,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一項任務。
昨天看了電一影《湄公河行動》,講述了“華平號上的6名中國船員和玉興8號上的7名中國船員,13人全部遇難。中國、老撾、緬甸、泰國四國警方很快查明,湄公河“金三角”地區特大武裝販一毒集一團一首犯糯康及其骨干成員與泰國個別不法軍人勾結策劃、分工實施了“10·5”案件。此后,中老緬泰四國執法部門經歷重重困難,終于抓獲作案的嫌疑人。看了這部電一影,我真的深有感觸。
為什么?因為這部電一影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內容也是使人反思。
首先,那些因為吸毒而導致人一性一泯滅的毒梟在運輸毒一品的時候殺了一十三個無辜的中國人,接著又殘忍的迫害較弱小的同行,甚至暗地里計劃謀反。而緝毒的警察用他們的鮮血與生命,才滅掉了一個吸毒的一團一伙。
哪怕是因為緝毒而死的人就有那么多,更別說是因為吸毒、販一毒而死的那些人了。恐怕單單是中國便有一兩百萬甚至更多的人吧。
一直想不通,毒一品有什么好的,令那么多人不惜頭破血流的去爭、去搶,還 有那些因為吸毒導致身無分文,家破人亡的人們,為他們感到惋惜。
他們為什么就不想想他們的家人,朋友們呢?難道那些吸毒的人就不知道有那么多人在為他們感到擔憂、失望,或者痛苦嗎?他們的心靈是被什么蒙蔽了!
殺人,搶劫,販一毒一品,就連小到四歲,大到六、七十歲的人都不放過,一逼一他們吸毒,做人肉盾牌,人肉炸彈,干出這種喪盡天良的事情被捕后才給予死刑,真是太便宜他們了!
我也明白光憑我這不到一千字的短文改變不了什么,但是我也愿意貢獻出我這一點點微不足道的信仰與力量。禁毒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全中國以至全世界的人都應該做的事情!
最后告誡大家:珍一愛一生命,遠離毒一品。
湄公河行動觀后心得感想 篇2
憑著好評如潮,近日,去看了電影《湄公河行動》,確實撼動人心。盡管事件已經過去多年,但隨著電影的還原,自己仿佛也置身其中,感慨萬千。
國之美,在于水,水曰潤下。該片從13名中國公民在境外遇害為引線,到國家組成此次案件的特別行動小組,以高剛為隊長,潛入金三角查明真相,揪出案件的真實幕后黑手。彰顯出維護國民生命安全、捍衛國家尊嚴的強國形象。擁有一個中國籍,我們的國家便不會丟下任何一個公民。所以,當海外華人在湄公河,在巴基斯坦……遭遇危難的時候,第一個站在你身后的永遠是你的國家,一個不斷崛起且有足夠強大的能力保護自己公民的國家。
國之美,在于火,火曰炎上。“力服不能久,心服方為上”該片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直奔主題——抓糯康!并且必須是活捉,要抓到中國來審判,死了就沒意義了。這種在世界上的重大影響遠遠高于一個死人,中國在告訴全世界“犯我中華。雖遠必誅”
國之美,在于木,木曰曲直。在《湄公河行動》中,我國從接到消息、核實情況到安排部署,反應之迅速。面對矛頭指向中國運毒、顛倒是非的輿論,我國更是挺身而出,成立特別行動小組并提出建立中老緬泰四國聯合護航機制,務必還遇難同胞一個清白,還中國一個清白。
國之美,在于金,金曰從革。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進的科學技術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對維護國家安全、促進經濟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湄公河行動》中我國在衛星定位追蹤及無人機方面的應用,已經直接反映出科技成果在軍事領域的重大意義,同時也從側面展現出我國在科技領域的日新月異。
國之美,在于土,土爰稼穡。土為萬物之母。作為毒品罌粟是利益產物,讓我們感受更為震撼的是小孩, 影片中多次出現小孩,眼睜睜看同伴死亡的小孩,吸食毒品的小孩,眼中有殺氣熟練地開槍殺人的小孩,做人肉炸彈的小孩,還有特殊的,高隊的女兒,這樣的對比很出色。最可怕的正是人性泯滅,最純真的孩子成了最可怕的工具。而我方警員開槍時眼中的無奈,危急時護住這些孩子,表達了人性的關懷,這是一種高尚的視角,也是呼吁,還表達了對英雄們舍小家為大家的歌頌。
湄公河行動觀后心得感想 篇3
每一個民族、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的生命力,都有它獨到的魅力,但是中華民族,以深摯的情感,凝聚起全中國十三億人口,以及海外的廣大同胞、僑胞,那些傳統美德是功不可沒的.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
古代有一個叫黃香的人,9歲就以自己的才華和敬老而聞名。冬天的夜晚十分寒冷,小黃鄉讀書到深夜,母親叫他早點休息,他卻鉆進了父母的被褥。父親問他在做什么,黃香從被褥里爬出來,說:“冬夜十分寒冷,我為雙秦溫一溫床,好讓二老歇息呀。”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們看出了小黃香是多么孝敬自己的父母啊。
老人,為社會奉獻,為家庭奉獻,是知識的寶庫,是智慧的寶庫。不僅養育我們,還以言傳和身教向我們傳播做人的道理。但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空巢老人的出現。
幼兒園的時候,隔壁住著一位老爺爺,爸爸說是我們家的遠方表親。帶著個老花鏡,一到晴天就拿著藤椅子在陽臺曬太陽,鄰居們總說他脾氣差性格孤僻。我也似乎從沒見過他家里來人,樓下好像總是空蕩蕩的。媽媽卻常說:"樓下的爺爺都70多了,家里人不常來看他,你下去陪他說說話好吧?" ,小孩子天性愛玩,當時樓里沒有其他的小伙伴,就興沖沖地拿著媽媽洗干凈的水果下樓去。
老爺爺頭發花白,國字臉上有很深的法令紋。
“爺爺你一個人住嗎?”
“是啊,大家都走了,就剩我在這里啦”
我啃了一個紅艷艷的蘋果:“那我以后天天下來陪你玩好不好?”
“好好好...”他沉寂的眼眸里印著晴天的太陽光。
后來我常去樓下坐著,吃著他給我的東西,聽他的藤椅搖搖晃晃放出吱吱的聲音。記得那時候,爸爸媽媽都說我想他孫女似的,的確,老爺爺很疼我,經常給我買著買那,然后兩個人站在伯伯的店鋪門口吃東西。有一天,他終于拄了拐杖,那天他哼哼唧唧的說:“老了老了...”
一天,我很往常一樣起床,準備先去下樓去,再去上幼兒園。卻見媽媽走過來,抱著我,說:“去世了。”我想我當時真的是太小了,對死亡沒有任何概念,迷迷糊糊的就去上了幼兒園。大家都哭哭啼啼的,穿著白色的衣服,我也不記得他的子女是否回來了,只記得那天我整個人暈暈的。后來他入了葬我卻毫不知情。清楚的記得后來,我問媽媽:"爺爺呢?” 媽媽愣了,說:“走了,不回來了!” 什么都不懂的我天真的認為他只是搬走了,內心失落不已。
長大后,慢慢明白了什么是死亡什么是永遠不回來了。那天爸媽和我站在伯伯店鋪門口,我看著這十幾年來一直存在的下水道小口,突然說了一句:“爺爺小時候對我可好了,我還記得他給我買我最喜歡的酸奶。”這下爸爸媽媽都愣了:“我們以為你早把他忘了,那時候你那么小!”我確實是忘不了,現在時常會記起他,拄著拐杖卻要和我站在門口的爺爺,忘不了那吱吱呀呀的藤椅聲。
空巢老人們也也許物質上得到了子女很好的照護,但他們最缺失的其實是兒女對他們精神上的溫暖。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關愛老人是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