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振高事跡心得體會(通用3篇)
莫振高事跡心得體會 篇1
今天學習了優秀教師莫振高校長的先進事跡,他那只為教育的先進事跡深深地感動著我,震撼著我,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工作中,莫振高積極進取,以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詮釋一個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我也是一名教師,盡管我們的教育環境迥然不同,但我們可以共享同一種精神、同一種信念、同一種態度和同一種操守,那就是、奉獻、鉆研和甘做人梯。在以后的教育職業生涯中,我將在先進教師先進事跡啟迪和鼓舞下,樹立正確榮辱觀,努力增強“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書育人”的教師使命感,不斷強化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心。為此,我將從以下幾方面來努力。
一、端正態度
一要端正工作態度。態度決定一切,能不能上一堂好課,能不能讓課堂呈現出更多的亮點,教學態度是至關重要的,個人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是次要的,個人的教學能力再強,水平再高,缺少一個端正的教學態度,課堂也是很難出彩的。只有端正工作態度,把教育作為事業來做,把教學作為藝術來研究,才有可能上出高質量的課,才能讓課堂亮點不斷閃現。不枉教師的光榮使命。
二、練好基本功
要教給孩子一滴水那么多知識,教師就要具有濤濤流不盡的泉水那么多的知識。所以,白天,我們不僅在學校上課,批改作業,處理一些班務,搞教研活動,還要抓緊業余時間外出聽課學習,晚上回家還得備課,看書學習,查閱資料等,當別人在與家人聊天,朋友聚會,吃喝娛樂,享受工作之余的悠閑的時候,我們還在為明天的的上課做準備,還在為某個學生的個體行為傷腦筋,還在為寫一篇論文而冥思苦想。是呀,可當我們看到學生的一丁點進步時,有家長向我們道謝時,自己課堂教學閃現出一丁點火花時,工作得到同事、領導的肯定時,那種興奮與激動是難以言表的。覺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人的一生雖然漫長,可記憶力和精力最黃金的時期卻是有限的,現在的我倍感歲月的不饒人,眼看人生的黃金時間匆匆從腳下流過,如果還不努力學習,不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積淀下一些經驗的話,可能確實就要來不及了,所以,我想:現在辛苦點,累點,雖然會失去一些娛樂時間,但我會得到一筆人生最寶貴的財富,那就是解惑授業的經驗。天道酬勤,我相信只要辛勤耕耘就會收獲豐碩的成果,哪怕一顆青澀的小果,我也要為之努力奮斗,心里也覺得很甜。
三、擁有一顆真誠的愛心
“對待別人的孩子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們都應該學會換位思考,當我們希望別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時,就一定得怎么教別人的孩子。當家長把孩子送到我們手上的時候,他們對我們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們要象愛自己的孩子一樣真誠的愛他們,用積極的情感去感染他們,扣擊他們的心扉,激起他們感情的波瀾,這是一種責任。我們要象慈母一樣關心愛護每一個孩子,孩子身體不適時,我們應該噓寒問暖;孩子有缺點或不足時,不歧視,不挖苦,不嘲笑,應該有顆包容之心,要想到:他們是孩子,擁有犯錯誤的權利;當孩子的優點或進步時,要及時表揚,加以肯定和鼓勵,……總而言之,作為教師,我們要用自己的愛心、細心和關心,讓孩子真正能健康快樂地成長,那才是我們最大的心愿。
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都說人是要活到老學到老的。時代在進步,孩子在成長,對老師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們要不斷加強學習,學習一些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用學到的理論知識指導自己的實際工作,大膽創新,積極尋找適合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法,讓自己的腳步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樣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為了祖國的明天,甘愿做一根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莫振高事跡心得體會 篇2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用來形容都安縣高中莫振高校長毫不不為過;“臨危不懼,勇救學生,”用來形容都安縣大興鄉林堂小學教師蘇慧敏也實至名歸。近日,都安縣涌現出來的這兩位教師的先進典型事跡在八桂大地乃至全國都掀起了學習先進的熱潮。4月1日下午,南寧市中堯路小學全體教師在該校黨支部的組織下,認真學習了這兩位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同時也組織收看了視頻。
學習會上,該校唐鳳瓊書記認真介紹了莫振高同志的生平事跡。她說,莫振高連續35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貧困生,讓他們順利進入大學的善良人,他是一個不惜一切籌資助學,到企業、工地為貧困學子“化緣”的好心人。近XX年來,他先后籌集了3000多萬元善款,資助1.8萬名貧困生圓了大學夢。在家人、群眾和貧困山區孩子眼中,他是一個“總是惦記著山里貧困孩子”的校長爸爸,一個被瑤山的孩子稱作“莫爺爺”的好心人。而蘇慧敏是一個普通的小學教師,今年 1 月 19 日下午,蘇慧敏在放學護送學生過馬路時,一輛飛馳而來的摩托車沖向學生隊伍,關鍵時刻,蘇慧敏老師奮力將走在隊伍最后的 3 名學生推向馬路邊,自己卻被摩托車撞飛 14 米,致右鎖骨骨折,左耳廓斷傷,腦震蕩,當場昏迷。她這種臨危不懼、舍己救人的英雄善舉,同樣也深深感動了每一個人。
莫振高一生辛勤耕耘,無私奉獻,是廣大教師、教育工作者學習的標桿,是黨員干部的楷模。蘇慧敏老師生死關頭臨危不懼、奮不顧身保護學生,完美塑造了人民教師勇于擔當的光輝形象。
聽完介紹后,全體教師都為這兩位先進人物的事跡深深感動著,紛紛表示,一定要在平凡的崗位上,端正思想,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最后,該校蒙艷華校長強調:在當今社會換型階段,教育系統涌現出來的這兩位典型很值得我們每位教師學習。希望全體教師能以此為標桿,堅定信念,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做一個人民滿意的教師。
莫振高事跡心得體會 篇3
今日,在全國掀起了學習莫振高校長“三嚴三實”精神的熱潮。莫振高校長是廣西河池都安高中校長,一個35年連續用自己微博工資資助近300名貧困生,讓他們順利進入大學的善良人;一個不惜一切籌資助學,到企業、工地為貧困學子“化緣”的好心人。他是一個“總惦記著山里貧困孩子”的校長爸爸,一個被瑤山的孩子稱作“莫爺爺”的好心人。
都安縣自然條件惡劣,莫振高挑起了改變貧困孩子命運的重擔。都安高中貧困生占學生總數的40%以上,而都安縣人均年收入才1600多元,貧困戶人均收入不足800元。“幫一個貧困生,就是幫一個家庭!”莫振高感同身受。
莫振高走遍了每個村屯,走進每一個貧困生家里。學校每年拿出一部分經費來幫助貧困學生。莫振高還常組織全校師生給貧困生捐款捐物,發動學校領導、團委干部和班主任向各屆校友尋求資助。
家住古山鄉德雅村的黃春茜考上了重慶大學,但家里所有能賣的東西也湊不足300元,她只能無奈地放棄上大學。莫振高知道后,第一時間趕到黃春茜家了解情況,并拿出1000多元塞到她手里。大學期間,為了讓黃春茜安心完成學業,莫振高每月定期給她寄去生活費。其實,慷慨的莫振高并不富有,他唯一的經濟來源是當時每個月50元的工資。
多年來,由于教學成績突出,莫振高多次被推薦到行政部門任職,被外地學校高薪聘請,但都被他拒絕了。他說:“我愛我的學生。我要用畢生的奮斗,給瑤山的孩子們一片自由放飛的天空,踏上大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