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學少年觀后心得(精選3篇)
恰同學少年觀后心得 篇1
“什么是貧困,什么是富有?穿草鞋、打補丁,吃粗茶淡飯就是貧困,穿皮鞋、坐轎子,吃山珍海味就是富有嗎?不,孩子們,貧困與富有,不在于這些表面的東西。”讀完了這本書《恰同學少年》,孔紹綬校長的話,還在我眼前閃現。
《恰同學少年》這本書,以---等青年在南湖第一師范五年半的求學生活為主線,展現了---等諸多優秀青年,為尋求理想而奮發向上的斗志,敢于改造中國當時封建社會的雄心壯志。其中,孔紹綬校長對學生們節儉生活的教育,對我頗有感觸。
記得我小時候,胃口不好,不愛吃飯,經常會剩飯。有一次,上午吃了太多零食,加上胃口差,吃飯時,飯剩了不少。媽媽勸我多吃點,并對我說:“孩子,這些飯,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你要珍惜呀!”那時的我并沒有聽進耳,只是告訴媽媽自己真的吃不下了,然后,就歡天喜地自顧自玩去了。
有一次,到姨婆家去作客。姨婆以前當過老師,到她家里后,姨婆教我讀起唐詩《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讀完了,姨婆又給我解釋起它的意思來。直到那時,我才知道,米是很珍貴的,它是用農民的汗水變成的,也明白了媽媽為什么不讓我浪費食物。
“節儉傳下去,中國萬年福。”只有節約,才能讓大家生活的更好。“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是的,就算一天只能攢一天,一千天就是一千元呢!天長日久,有一天,你就會發現,自己竟然積攢下了許多。
恰同學少年觀后心得 篇2
前幾天晚上打開電視機,正好播放《恰同學少年》這部反映生活的電視劇,一看真的很有教育好處,此刻很少看到這么精彩的電視劇。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一部以“同學少年”為主題,描述青年---在湖南第一師范求學生涯的大型青春劇《恰同學少年》在央視一套黃金檔開播。---的許多思想、做法是此刻青少年學習的榜樣,看時正播放---和蕭子升徒步走湖南的情景,他們兩個沒有拿一分錢,徒步走到湖南的一個小鎮后,蕭子升寫對聯,---賣對聯,一個月回來的時候居然掙了不少錢。從這件事情使我對孩子們的教育問題,此刻的孩子一遇到問題,就退縮,就應象---他們一樣,迎難而上,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就應一個問題多動動腦筋思考幾次,說不定就有解決的好辦法。
“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我們雖然沒有---的偉大氣魄和胸襟,但我認為“與己斗,其樂無窮。”我們無法戰勝天地,無法戰勝別人,但我們能夠戰勝自己。自己戰勝自己,也是一場偉大的勝利。比如說我,最近由于工作忙(也能夠說是借口),沒有寫過幾篇稿件。難道別人的工作就不忙,我決定戰勝自己,爭取三天寫一篇稿件,來提高自己的寫作潛力。雖然比起別人真是微不足道!
長沙城突遇一場大禍_1917年底,在護法戰爭中被擊潰的三千北洋兵敗往長沙,意欲洗劫全城,城中卻空無一兵可資防守。危急時刻,---以驚人的膽略,率領二百名赤手空拳的一師學生軍,上演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空城記”,一舉將三千潰兵全部繳槍。長沙城保住了,這真是一場膽的較量、智的生死較量。從這件事上,顯示了---驚人的軍事才能和常人難比的膽略。為他以后率領紅軍擊敗國民黨,領導解放全國人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這件事看出,后天教育固然重要,先天的性格更是無法改變的。象---這樣的膽略是別人學也學不來的。我們培養孩子,更就應注重個性化的發展,不光要學習成績好,還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將來才可能有一技之長,成年后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天賦,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梁。---就是因為有校長和楊老師的鼎立支持和幫忙,所以成就了他青年時代就發揮出了自己的卓越的軍事天才和領導才能,才能在以后更有信心和力量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恰同學少年觀后心得 篇3
《恰同學少年》主要描寫了_等青年從1913年到1918年在湖南第一師范的求學和生活的經歷,從_入學,到孔昭綬校長被逼逃亡;從袁世凱被趕走,孔昭綬復任,到潰兵打回湖南,_帶領全校學生一起抗敵等等,無一不展現了_等優秀青年奮發向上的理想與抱負。
無論是演講臺上大氣磅礴的_;睡在愛晚亭中不畏風雨的_;還是帶領學生嚇退敵軍時從容不迫的_,都令我記憶猶新。
《恰同學少年》里的_,是勤奮而認真的。他的老師曾經評價他,是“全校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人”。他每天晚上都有固定的時間去看書,卻經常看入了迷,一直借助著淡淡的月光,看到深更半夜。有一次,他為了能夠好好品味一本書,竟將這本十分厚重,長達十幾萬字的書,全部抄了下來!他一直都“不動筆墨不讀書”,他說過:“我讀書不做筆記,就好像沒讀過一樣。”所以,他的每本書上,都密密麻麻的寫滿了自己的感想和評價。而他的課堂筆記,自然也一字不漏,上面還標注著許多三角、圓圈,旁邊也見縫插針,批滿了蠅頭小楷的評語。
《恰同學少年》里的_,是勇敢的。當湯薌銘在湖南十分猖狂,眾人都懼怕他時,_卻和同學們編了一本反對袁世凱的書,并在長沙各大學校中流傳。當敵軍懷疑_不是正規軍,槍管都抵到他腦門上時,他還是連眼睛都沒往槍這邊瞄一瞄,卻不緊不慢的提起茶壺,給自己喝空了的茶碗里續起水來。事后,一師的校長孔昭綬記下了這樣一句話:“全校學生皆曰:_通身是膽。”
《恰同學少年》中的_,還是儉樸的。他每雙鞋都要穿到破的不能再破了,前后裂幾個大口子,才肯換新的。在街上買鞋時,他連1毛一雙的鞋都嫌貴,最后反而把幾塊大洋都花在了買書上。做筆記時,不舍得買紙,他就把報紙的空白地方裁下來,作為記錄本。
“悵廖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正是有了這樣勤奮、勇敢、儉樸的優良品質,_才漸漸成長為一個具有雄才偉略、又胸懷天下的革命領袖,從而開創了一番偉大的事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