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豐收節有感心得體會(通用3篇)
中國農民豐收節有感心得體會 篇1
9月23日是秋分日,我國迎來中國農民豐收節。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億萬農民致以節日的問候和良好的祝愿。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管仲就以這句話道出了糧食對于安邦固本的重要性。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我們也創造了用世界上7%的耕地養活了全球22%以上人口的奇跡,這與我國強大的糧食生產能力息息相關。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國是農業大國,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工作,“三農”問題連續多年被寫進了中央一號文件,農業稅被取消、種地還有補貼,中國農民越來越幸福。而這次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進一步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農業的高度重視、對農村的高度關注、對農民的高度關愛。
眼下正是秋收時節,放眼華夏大地,稻麥金黃、瓜果飄香,一派豐收的喜慶繁忙景象,格外迷人,這樣的收獲場景無疑是喜悅而幸福的,它不僅撐起了鄉村的希望、撐鼓了農民的腰包,也撐起了14億的口糧,豐富了國民的餐桌,更撐起了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希望。而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對8億中國農民兄弟來說無疑是一種重大肯定和鼓舞,對于進一步促進農業生產、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吃水不忘挖井人。在享受大地豐收果實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感謝那些勤勞樸實的農民兄弟,感謝他們不辭勞苦、任勞任怨,為國家提供糧食安全保障。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目前“三農”問題仍然是我國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和重要短板,城鄉發展失衡、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凋敝、農村基礎設施落后、農民收入低下、農村青壯年勞力外流等問題依然十分突出,這是各級黨政部門在今后一段時期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我們相信,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在各級黨政部門的積極努力下,中國的鄉村一定會越來越美、越來越有活力,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人人向往的人間樂土,中國的農民有一天也會成為人人艷羨的職業。祝賀中國農民豐收節,祝福中國鄉村越來越好!
中國農民豐收節有感心得體會 篇2
親愛的白衣天使們:
你們好!
在這里,我想對你們說一句“辛苦了”!
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只有大愛無疆才能勝任,只有無所畏懼才能勇往直前,只有你們才配這個稱謂——天使!出擊刻不容緩,犧牲舍我其誰。哪怕前路艱險無比,而你們毅然選擇前行,大災有大愛。此時,我想大聲疾呼,你們是新時期最偉大的人。你們純潔、善良、富有愛心;你們救死扶傷,擁有愛心,服務耐心,工作細心;你們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你們被比喻成是奉上帝的差遣到人間來治病救人的天使。
也許我們不曾看清眼前被口罩遮住的那張臉,但能感受到那顆救死扶傷的赤誠心。
南丁格爾說過:“醫護人員其實就是沒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這既是對醫護人員們最高的贊譽,也是對你們的最高要求。
你們不怕辛苦,每天吃不飽睡不好。總是會在第一時間沖出去,幫助有需要的人,你們不求回報,甚至不怕犧牲自己的生命,卻是搶著去當志愿者,只是為了給國家貢獻上自己微薄的一份力,你們說等這疫情過去了,你們想喝可樂,你們想吃海底撈,你們總是喜歡為他人服務,卻總是忘記了自己,你們以一己之力,撐住了萬家平安。
忘不了,84歲的鐘南山老爺爺為了疫情,奔走武漢一線,坐在高鐵上短暫養神的瞬間,接受記者采訪時眼角溢出的淚水;忘不了,大年三十那天,全國各地的專家、醫生、護士主動請戰武漢——最危險的抗疫一線去;忘不了,新聞里一個個醫生、護士摘下口罩、面具后,臉上那一道道深深的勒痕;忘不了,護士姐姐為了工作方便,毅然剪掉的長發;更忘不了,因過度勞累,來不及取口罩就躺在墻角睡著了的醫生。
我沒有見過天使,但我看見了白衣天使。我不知道天使在哪里,但我知道白衣天使在哪里。病魔在哪里,白衣天使就在哪里與它搏斗。白衣天使請接受我的敬禮!你們是燦爛的陽光,是我學習的好榜樣!我在默默地為你們點贊,暗暗地為你們祈禱,希望你們早日打敗惡魔,希望你們健康平安歸來!
此致
敬禮!
中國農民豐收節有感心得體會 篇3
在5年級的時候,我們學了《一諾千金》這篇課文。讀完這篇課文后我受益匪淺。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兩件事:第一件事講了一個男生向“我”借錢,說五天內歸還,結果他五天內真的歸還了錢;第二件事講了“我”在車站等朋友,遇到了一個少年。少年等到了朋友,而“我”的朋友失約了。
遵守諾言,是做人必備的條件。一個人如果不遵守諾言,那他就會失去他人的信任,從而就失去了關系、朋友甚至親人。這樣的人不要說成功,就連在社會上立足都很難。而那些信守諾言的人,因為他們有朋友,被別人信任,所以就會走向成功。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商鞅在變法的時候,就在南門放了一塊很輕的木頭,對大家說:“誰把這塊木頭從南門抬到北門,就賞他黃金50兩。”一開始,大家都不信,說:“那么輕的一塊木頭,從南門抬到北門,怎么可能給50兩黃金?”因此,好幾天都沒有人抬這塊木頭。后來,有一人閑著無事,就想:反正我也沒事干,就抬抬試試吧。于是,他把木頭抬到了北門。結果,商鞅真的給了他50兩黃金。從此,人們就開始信任商鞅,商鞅變法人們也就自然支持并遵守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再次真的了信守諾言的重要性。可見,如果不守信用,一個人乃至一個國家都不會受到別人的信任。
朋友,讓我們做一個信守諾言,一諾千金的好公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