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新課標心得(精選6篇)
高中英語新課標心得 篇1
新課程改革,倡導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強調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關注體驗性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作為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更新教學觀念,迎接新課改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地更新個人的知識體系,要時刻做好學習和接受新知識的心理準備。
一、“自主學習”方式的實踐途徑與策略
1.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
教師要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要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教師要把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為重心,并做好教與學的最佳結合。以“學”為重心,并不是排斥“教”,也不是不要教師的系統講授。以“學”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學生愛學習,學會學習,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體現他們是學習的主體,而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培養。學生的認知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由不知到知的矛盾轉化過程,教師要根據教學任務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促成矛盾轉化,從而使學生較快地實現學習上的飛躍。所以本人認為“學”是在“教”之下的學,“教”是為“學”而教。
2.教學要歸還學生的主動權,拓展學生發展的空間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因此學習的主動權應掌握在學生手中。然而,教師成了整個教學活動的主宰,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真正落實,這是當前英語教學中師生關系最突出的問題。要優化英語教學中的師生關系,必須堅持活化教師主導作用和強化學生主體地位的辯證統一,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①把問的權利還給學生。要徹底改變單純教師“問”、學生“答”的現狀況,把課堂變成學生“問”的天堂。②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課堂40分鐘,教師講得多,無疑就擠占了學生的時間,把時間還給學生就是讓學生多讀,在讀中發現問題,學到知識。③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教師的精講是必要的,但學生表達自己的認識、情感的交流更重要。要更多地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④把練的安排納入課堂。培養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自覺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探究創新的能力。
3.精心設計主體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是通過活動表現的。活動是更新教學觀念,開創英語教學新局面的一個重要支撐點。活動是轉變學習方式的關鍵。課堂教學中主體作用的發揮更是通過學生參與的主體活動實現的,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主體活動。
4.重視體驗活動,促進內化形成
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向學生提供體驗活動。向學生提供體驗活動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是對參與活動的體驗,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體參與活動能力。二是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每個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創造潛能,思維活躍,常會產生知識遷移和突發奇想。不論是發散思維,還是直覺思維,或是靈感,教師都要注意引導和保護,努力發掘學生的閃光點,進行激勵性評價,讓學生在主動參與過程中體驗成功。成功的體驗會給學生帶求愉悅,帶來自信,帶來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二、真正實現“學生為主體
教學過程應變為師生互相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變“以教為主”為“以學為主”,學生是主體,教師應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幫助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教學單靠教師的傳授是遠遠不夠的。只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掌握英語知識技能的比重,必須隨著學段的提高而增加。這對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是必要的。
要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我們應該做到
1.自主性。學生能夠按自己的方式學習英語知識,體會運用英語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意義,成為自主學習的探索者。
2.民主性。在“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關系是民主的、和諧的,教師主要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能發表自己的見解,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互相討論,學生的個性可得到充分的發展。
3.差異性。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是開展“自主學習”教學的重要體現。這就要求教師要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特長,培養每一個學生的成就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
4.過程性。“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特別重視學生學習和探索的過程,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
5.創新性。“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中,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自我,具鮮明的個性特征。教師注重向學生傳授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創新學習的精神,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善于發現勤于探究;既能求同,更能求異,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創造性人才。
我校所倡導的“三五五”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目前學生總是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師的自身素質
新課標要求,高中英語教師一定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要具有過硬的業務知識,要精通業務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硬碰硬,才能勝任新課標的課程改革,才能滿足其需求。教師務必要更新觀念,不斷創新,不斷嘗試,時刻以全新的面貌面對學生,進而時刻引導學生不斷求知、求新,不斷進步,更好地完成學業,同時不斷豐富各方面的知識,儲備各種能量,成為真正適應新時代要求。
我認為,英語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到創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采取寬容的態度;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一個空間;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的一些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
四、我們平時要時時關注學生情感,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有積極的情態,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刻板的情態,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還會影響其它發展,情態是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創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空間,做到: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把英語教學與情態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習,盡可能地為他們創造語言的機會;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關。
新課改要求 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適用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做到: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學生,善待學生
在新世紀、《英語課程標準》實施的新形勢下,把學生當作平等的人,自由的人,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潛力把學習搞好,與學生能夠民主平等的進行溝通,善用“表揚”激勵鼓舞學生。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學生當作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以心靈感受心靈。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向學生學習,與學生一起成長,才能真正做到教學相長;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以對學生充分尊重和信任為前提,對學生的嚴應當是嚴中有愛,嚴中有章,嚴而有信,嚴而有度。
五、實施新課改存在的幾個問題
1.課堂調控不當。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并暢所欲言,這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條件。但許多教師卻忽略了這一前提,只顧自己滔滔不絕地講,結果使學生沉默寡言,就算有一兩個“尖子”學生躍躍欲試,也是教師和一兩個學生在演戲,而大多數學生則成了臺下的觀眾。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決不僅僅指一兩個學生,而應盡量使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在大多數學生無動于衷、思維處于抑制狀態的情況下,怎么能談得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
2.目標導向不強。有的課堂,氣氛非常熱烈,大家都搶著發言。但學生所討論的問題,大多數是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無關的,甚至全是些無關緊要的問題。這樣的課堂教學熱鬧非凡,但漫無邊際,費時低效。原因是教師忽視了教學的目標導向,忽視了自身的主導作用,片面地認為只要學生發言積極,就是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3.面向全體不夠。現在有不少課堂教學出現這樣的現象:教師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較快,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他們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較新的見解和主張,教師卻誤以為自己引導得法,就跟著這些“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走”,而中等生和相對比較差的學生則喪失了“發揮”的機會。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教師沒有遵循大多數學生的認知規律,違背了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限制了大多數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4.教法優化不足。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有的教師嚴重忽視了自身的主導作用,使處于重要地位的教師主導作用發揮不當。在一堂課的教學中,從大的環節看,是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情來設計和安排的,但每個環節的具體教學過程,教師仍采用灌輸、填鴨式的一問一答的機械模式,牽著學生跟著自己的學案走,不容有半點變化。這顯然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這是因為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落后而造成的。
5.學法指導不力。“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學會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但有的教師只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卻忽視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的學習實際上仍然處于被動狀態,依賴性強,離開了教師,還是不會學習,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制約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總之,學生的發展是英語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以人為本”是“課標”的核心理念。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掌握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教師不只是知識的載體、知識的來源,也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講解者,教學不能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要相信學生自己能構建知識,成為學生構建知識的引路者、指導者和幫助者。應利用英語自身的魅力著力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寬敞的學習空間,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
高中英語新課標心得 篇2
隨著高中課改的深入與普及,廣大教師對課程資源內涵的理解以及對教材及其作用的認識日益成熟。新的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倡導教師結合教學實際,靈活、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使學生從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觸和學習英語。“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如何在日常教學實踐中,科學而高效地使用教材,恰當處理好“用”與“教”的關系,已成為教師必須研究的問題。我結合自己對新課程理論的學習及近一個半學期的教學實踐,談一點本人的粗淺看法。
一:領會課改精神,正確認識教材
1. 教材的定義:英語教材是指英語教學中使用的教科書以及與之配套使用的練習冊、活動冊、故事書、自學手冊、錄音帶、錄像帶、掛圖、卡片、教學實物、計算機軟件等等。(摘自〈英語課程標準〉)。教學材料(instructional materials)包括 printed and non-printed materials。它和課程資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等同。教材是課程資源的核心部分。高中英語課程使用的教材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內容和手段。
2. 教材的變化:課改的目的是為了構建具有現代化教育理念的課程結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滿足學生終身發展的需求。與之對應的教材體系隨之發生深刻的變化。“一標多本”取代了“一綱一本”,為打破“教師教教材,學生背教材,考試考教材”的教學模式鋪平了道路。過去全國各地一套教材,好比一套服裝人人穿,不論男女老少,高矮胖瘦都得將就著穿。而今有了多種服裝可以按照各人的身材選擇合身的式樣了。新教材不再束縛學生的思維,禁錮教師的智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取舍、補充教學內容,變更教學順序,更換呈現方式,教材不再“神圣不可侵犯”,而留給教師更多的發揮空間。目前,我國教材多樣化的局面已初步形成,這對教育民主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我省根據課程標準及社會發展的要求,由一些專家和一線教師,共同選擇了符合學生發展、符合教學實際、符合教師發展需要的兩套不同版本的教材。我市和部分地市在教育主管部門領導下,根據本地區的切實需要,選定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課標高中英語教材。
3. 新課標教材的特點: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英語教科書遵守了《課標》提出的基本要求,涵蓋了《課標》的主要內容。在滲透情感態度、文化意識和學習策略方面,新課標教材與修訂版教材相比,有了明顯的變化,比如:教課標教材中的框架和前面一套修訂版教材的框架有所不同。新課標高中英語教材框架是 :Warming Up; Pre-reading;Reading; Comprehending;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Using Language(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Summing Up;Learning Tip。
而前面一套修訂版教材的框架是: Goals;Warming up;Listening;Speaking;Pre-reading;Reading;Post-reading;Language study (Word study; Grammar);Integrating skills (Reading and writing);Tips;Checkpoint可見,新課標教材把 listening ,Speaking放到了reading 和learning about language之后的using language去了。這樣顯然更合理些,因為學生有了本單元話題所涉及的詞匯,句式,語法等語言基礎,說起來會容易一些。Summing up 設計成讓學生自己去概括,歸納,體現了新課標要求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那么新教材在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方面的設計又有哪些創新呢?其實,新教材的一個重要變化是板塊式設計,其主要特點是將知識與技能進行交叉組合。過去的教材圍繞主對話(dialogue)和主課文(text)來設計,重要詞匯和語法都隱含在對話或課文里,練習則圍繞重點詞匯和語法項目來設計,所以教師覺得容易把握重點。新課標教材以話題為主線,知識與技能交叉組合,以板塊形式來設計活動。新教材把每個單元的重點語言項目滲透到各個教學部分中,以保證學生切實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
二:正確認識教材與課程資源的關系,明確教材的作用
課程資源包括:
1.教學材料(instructional materials)——用作學習和教學的材料(painted and non-painted materials 如:教科書,練習冊等等)
2.教學輔助設施(teaching facilities)——促進學習和教學的環境、條件和設施(如 教師,桌椅,音像設備,圖書館,實驗室,校園文化設施等)
3.教學者資源(human resources)——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制作的材料和設施。(如教具,課件,習作,演講,黑板報等)
教材是課程資源的核心部分。高中英語課程使用的教材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內容和手段。教材往往反映某種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不斷更新的教材是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最強有力的推廣者和實施者。教材只是教學中的工具,它往往代表一定的教學目的、教學目標、教學觀念及教學方法,不是教學內容的全部。新課程“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打破傳統的精英主義思想和升學取向的過于狹窄的課程定位。而關注學生‘全人’的發展(whole person developing)”。教科書已經不是教學的唯一資源了。一套教材編得再好,也是有限的。但課程資源是無限的。課程資源在學校內,但課程資源來源于社會,幾乎無所不在。教師要牢固樹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教師應該成為教科書的主人,而不是奴隸。所以,教師要充分認識教材對教學的重要意義,同時也要認識到教材的局限性。教師應該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調整對教材的認識,反思教材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效果,積極參與教材的評價和選用工作,并在實際教學中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取舍和調整,使教材在實施高中英語新課程的過程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三:靈活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大部分教師的一些困惑:“教材容量大,在規定的課時內無法完成”;“某些單元中的部分教材內容太難,學生難以掌握”“初中階段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教學銜接困難很大”;“新教材的每個單元詞匯量太大,太難,學生每天都在背單詞,有時單詞還不會讀,一個單元已上完了”等等。
根據《課標》的要求以及教育部關于教材編寫的具體要求,“教材所提供的內容要多于實際需要的內容,這樣教材內容才具有靈活性和可選擇性”。也就是說,并非教材中的所有內容和活動都需要完成。特別是一些以訓練聽、說、讀、寫等技能為目的的活動,教材往往提供多種活動供教師和學生選擇使用。編教材時不能根據學生能學多少就編多少,否則教材就沒有靈活性和伸縮性。教材編者心目中的師生與實際使用教材的師生不可能完全一致,教科書難以滿足每個班級,每個學生和教師的需要。筆者就以上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自己教學班級的實際情況,大膽進行刪 (deleting)、添(adding)、換(replacing)、改 (adapting)。
2:教師要注意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此來彌補課時不夠的問題。
3.根據教材內容,圍繞教學目的,重新整合教材
的確,在目前這個過渡時期,教材更新得比較快。特別是人們已經習慣了過去長期只有一種教材而且使用周期長的情況,而現在教材多樣化且選擇的余地較大,很多教師感到不適應。我認為,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放棄所謂的“統編教材”的概念。教材的多樣化發展趨勢肯定是利大于弊。其次,教師們要認識到,就出發點來看,更新教材是有利于教學的。如果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和學生實際學習的需要,的確需要更換教材,那么即使更換教材會給教師帶來一些額外負擔,也要更換教材。再有,教師不必擔心更換教材會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將來的考試以《課標》的要求為依據,而不是以某種教材的內容為依據。只要根據《課標》實施教學,靈活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我相信學生的成績是不會受到大的影響的。
四:幾點具體的建議:
1. 如果按照一個星期四課時的標準來設計教學計劃的話,那就不可能再有考試和復習的時間了。盡管我上面提到提高課時效率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是如果時間差的太多,那也是于事無補的。 “課時緊”和 “提高課時效率”是一個相對的問題,畢竟時間才是最核心的問題。
2. 能否把workbook上的內容附在每個單元的后面,那樣便于教師使用。
3. 建議盡快拿出模塊結業考試的樣題。
4. 每個單元后的“project”和“writing”設計的內容較難,應降低難度并和考試接軌。
5. 必修3第69頁第二題的第4題是否修訂為:China has 14 neighbouring countries while Canada only has one.,不然的話教參上的答案就錯了。
高中英語新課標心得 篇3
新課程標準主要是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因為如果學生不愿意學習,那么再優秀的老師也是教不會的。
經過認真地學習課程標準后,再結合自己具體的教學實踐,我有了以下幾點體會:
一.師生之間要積極配合
在新課標中,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平等的朋友關系,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課堂貼近生活,使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探究新知,這就需要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密切合作的關系,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
二.教師應成為知識引導者
1、在課堂上,當學生在討論時,教師應是積極觀察,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與鼓勵,創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采用各種適當的方式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高漲。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讓他們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和未來發展需要自主選擇課堂模塊,才能讓他們快快樂樂的獲取知識,得到提高。另外,教師需要要因材施教,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情感,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簡單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
三.教師自身要有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
1、在新課程下,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專業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通過自學,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其次,通過報刊,雜志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知識。總之,教師一定要通過學習構建課程目標。
2、教師要在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上,注重改變英語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內心熱情。課堂教學上不僅要求自己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學風格與追求,使學生從內心真正熱愛英語學習。
總之,課程改革中教材和教師是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角色,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細心揣摩與教學背景相關的素材,豐富教學內容,不斷學習新知識充實自己,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我在今后的學習和教學過程中,將會不斷探究與嘗試,爭取以更加認真的態度、全新的面貌去面對學生,使自己的英語教學中取得更大的成績。
高中英語新課標心得 篇4
作為一名面臨新課程改革的英語教師,為了更好地跟上課改的潮流,適應新的教學改革,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近期認真研讀了《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解讀》一書后,深有感觸,我知道了要防止強調模仿、死記硬背、機械操練的教學傾向,重視科學地設計教學過程,努力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營造啟動學生思維的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幫助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加速知識的內化過程,使他們能夠在聽、說、讀、寫等語言交際活動中靈活運用知識,變語言知識為英語交際的工具。所以從根本上改變面貌學習方式,保證學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學習,已成為新課程改革的突破口。而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也被視為新課程改革是否成功的標志。因此,在目前狀況下,積極倡導初中英語有意義學習的思想,深刻領會有意義學習的概念、一般特征和實施條件,對于引發初中學生英語學習方式的革新、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進而推進基礎教育向縱深發展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
依據意義學習的基本理論,初中英語的有意義學習應具有以下四個特征:
1、學習具有個人參與的性質,即要把整個人的認知和情感都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
2、學習是自我發起的,學習者由于內在的愿望而主動去探索、發現和了解事件的意義。
3、學習是滲透性的。它會使學生的行為、態度,乃至個性都發生變化。
4、學習是由學生自我評價的。學生最清楚某種學習的方式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是否弄明白了自己原先不甚清楚的知識。
為了幫助學生開展有意義學習,促成學生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本學期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
一、導入要新穎.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也一樣。教師的循循誘導,能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從而更積極主動地參加課堂教學,為整節課的成功作準備。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導入:⒈歌曲導入。⒉設置懸念。當然導入很多,教學中不能單一的用一種導入,也許這種導入剛開始學生覺得很有勁,但天天用學生就會厭倦了。所以教師設計時要多多新穎,多多改變,盡量多樣性。
二、創設情景,多用直觀教學.
由于初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豐富,知識范圍有限,決定了他們對直觀、新穎、有趣的材料容易理解和接受。作為一個初中英語教師表情要豐富,如果表情呆滯,語言平淡,學生就不能全身心投入學習中。所以在課堂上,老師需要生動地表演,豐富的表情,使學生進入一個童話世界。在制作教具時可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動手做。在教學中要用到的圖片,可以提早幾天布置下去,當他們的作品被運用在課堂上時,學生們都很興奮。這樣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也激發了學英語的興趣。此外畫圖片,也培養了學生的繪畫能力,也可讓他們熟悉一下將要學的新知識,一舉多得。
三、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使學生“玩學結合”.
愛玩都是學生的天性。教師在課前充分利用教材內容,精心設計一系列知識性、趣味性強的聽、說、讀、寫教學游戲,使學生邊玩游戲邊學習,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接受英語,喜歡英語,達到“玩與學”相結合的目的。在小學英語書上有許多單詞要記住,這就得通過讓學生在各種游戲中慢慢學習單詞,而不是死記硬背。我們要掌握的單詞以卡片、圖片、頭飾、動作等各種不同形式展現給學生,通過各種游戲進行滲透。
四、鼓勵學生的合作性,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新課程核心理念就是參與、合作。通過合作性學習,使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合作精神是培養情感態度的一個重要內容,教師要在教學中特意設計相關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內容上,多給他們創造的空間;在合作形式上,講求變化。把不同層次不同風格的學生分成一組,讓他們自己選出組長。在組長的帶領下,進行預習、學習、復習、鞏固,還可以做一些和學習有關的游戲,然后把結果由組長整理歸納后呈現給老師,老師再與學生們一起共同學習、操練,通過這種合作交流,師生互動,學生們在活動中“Learning to know ”“Learning to be”“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事實證明“Tell me ,I forget ”“Show me ,I remember”“Involve me ,I understand ” People learn more by doing things themselves.
評價可以使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對學生回答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及時的評價,如有口頭評價、等級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等方法,充分發覺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以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為目標,側重于學生理解和獲取信息,通過評價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明確努力方向。
在目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產生深刻劇變的關鍵時期,以英語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加強對初中生英語學習觀念、行為的研究與剖析,著力改革和完善初中生的英語學習方式,努力構建符合新課程改革目標要求的有意義學習理論與實踐體系,對優化學生英語學習和促進英語新課程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都顯得極為迫切和重要。而初中英語教學的關鍵在于讓學生喜歡學習英語,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從而促使他們主動地學習英語。作為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要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習潛能,讓學生在最優環境中學習英語,感悟英語,觸摸英語,讓他們在學中找到樂趣,在愉悅中學到知識,在學習中永遠有動力。
高中英語新課標心得 篇5
隨著“新課標”課改的推進,英語的初中階段涵蓋了越來越多的知識點,詞匯量也較以前大大增加,有些單詞甚至連目前的高中生也無法認知,這些都為教師的備課增加了難度。而且,初中生的求知欲非常強烈,對新鮮事物的聯想力也很豐富,很多課本中出現的生活性詞匯在短時間內便能掌握,所以老師上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應付學生們提出的各種課本外的問題。另外,課本的另一特點便是內容貼近生活,所以老師在課堂中如果能夠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一些實際情況予以結合,那么更加能夠產生吸引力,增加同學們的學習興趣。現在,我們也鼓勵學生們多閱讀課外比較淺顯的英語讀物,推薦訂閱英語報,一方面可以培養他們對英語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是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增加詞匯量,為今后的課堂教學做準備。
在課堂上課時,初中學生是喜歡有趣味的活動,長篇大論是無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的,因此,老師除了知識點的準備之外,認真考慮設計課堂活動也是很必要的。預備和初一的教材內容本身就比較生動活潑,所以上課時要多鼓勵他們舉手發言,進行學生間的配對對話練習,結合課本內容組織一些小范圍的調查、猜謎,或者短小的英語小品表演,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初二開始,課本課文的形式漸漸與高中模式接軌,但如果上課時也像高中一樣重點強調語法知識,那么學生很容易變得思想分散,而且根據初中生的英語基礎,無法接受較為系統的語法知識,只有把語法點結合到令他們感興趣的操練中,經過多次的重復練習,才能在學生的腦中形成概念。所以,初中的課堂一定要組織的活躍一點,從而讓學生能在一個較為輕松的環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識。
雖然初中學生在學習態度和學習要求方面,與高中生相比,更加能夠接受老師和家長的意見和教導,但是,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又普遍存在健忘的毛病:對于課文中的生詞和句型,他們有較強的短時記憶能力,可老師們都很明白,過兩、三天或一個多星期之后,遺忘程度是百分之百,所以,初中教學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不斷反復。除了把近期所學的課本內容反反復復的通過默寫、背誦進行強化之外,在新知識的教授同時,把以往幾個學期里所學過的知識點在課堂里有機的結合,進行書面和筆頭的訓練也是很有必要的。校內除了期中、期末兩次綜合性的測試之外,月考、單元小冊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老師能及時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尤其對初中學生而言,題目難度可以不大,但是重要的知識點的重復出現能幫助學生加強長久記憶。此外,定期進行單詞測試也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以此督促學生養成經常溫習所學過的詞匯的好習慣。
在初中上課還有一個關鍵點便是如何把握課堂的紀律問題。如同前面提到的,初中的課堂不能過分沉悶,初中學生還未脫離兒童的特性,枯燥單調的講解一定會使他們對這門學科失去興趣,這樣必然導致學習成績的不理想。但是45分鐘的課堂時間也不能完全用于游戲活動,過多的活動也會使他們過度興奮,從而使課堂紀律產生混亂。所以,我們應當把握好尺度,時刻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
高中英語新課標心得 篇6
小學教師英語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我教的是小學三和六年級英語,通過讀教材我深切感悟到教師必須學習“英語新課標”才能適應教材改革的需要,才能適應新教材新教法的需要。能適應當今素質的需要,才能把握新知識體系和學生實際,提高課堂效益達到“英語新課標”設計理念的基本要求。一句話,順應教育改革發展潮流,當一名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反復學習新課程標準理念,深刻領會英語課程的要求。我們要學習把握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目標和內容。小學英語教學屬于英語啟蒙教育,學生通過聽、說、動唱、玩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并獲得初步的聽說能力和一定的語感。基于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新課標的要求,小學英語教學應該以提高興趣為主。
一、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英語有濃厚的興趣才會愿意學,要讓學生有興趣,我們首先得讓學生感到英語易學,其次讓學生樂學,最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二、教學方式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新教材的教學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創建以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采用聽、說、唱、玩、演的方式對于零起點的農村的學生來說,我認為要盡可能讓他們多聽地道的英語,語言介紹宜采用先輸入后輸出的方式。
1、Just Listen, 即盡可能讓學生多聽,運用聽覺記憶,使他們用第一語言做出反應,在課堂實際教學中如何進行操作呢?例如,教文具單詞時,以前教師大部分采用這樣的方法:Look at the picture and read after me.出示圖片,學生跟讀。現在新教材要求在Just listen這一步時教師出示圖片,反復示范發音,讓學生靜聽,使他們處在聽覺記憶的過程中,然后可以把圖片朝下,打亂順序,由教師本人抽出一張,做猜謎游戲,教師問:Pencil? Is it a pencil?學生只要回答Yes或No即可,這一步學生仍然是聽,并用第一語言作出反應。
2、Listen and move, 即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指一指,找一找,做出相應的動作,這一階段他們運用的是形體或運動記憶。如Listen and point/colour/number/circle/check.也就是教師發指令,學生動一動,例如在教數字時,教師快速報數字,學生做出手勢,再把數字卡片發給學生,按照老師的口令排順序,我們還可以設計這樣的游戲:在教室前放幾把椅子,讓手持數字卡片的學生坐在椅子上,教師報出兩個數字,手持這兩個數字的學生盡快更換位置,教師也可參與進去搶座位,這樣,形體記憶在這一階段得到發揮。
3、Listen and pass it on, 即學生先聽再重復,這時他們運用的是短期記憶,也就是跟讀學說的過程,如在教對話時,教師放錄音學生邊聽邊看,繼續放錄音,學生聽替換進對話里的新單詞,邊聽,邊說,就屬于這一過程,在教句型時,由于不講語法,我們可以教學生唱語法歌,教材中配有相應的語法歌。
4、Choose what to say, 在這一階段學生能夠開始用英語說話,這時他們運用的是長時記憶,他們可以用英語選擇他們會說的,每個學生都會有成功的愉悅。例如,教食物bread, ice-cream…和句型I like …, I don’t like …可采用開放式教學,讓他們自由選擇所知道的食物來說出喜歡吃的和不喜歡吃的,有的學生就會說出,sandwish,salad…這樣能使學生感到成功增加他們的自信心。
5、Just say it, 在這一階段學生能說出他們所學的內容,甚至能脫口而出,這是長期記憶起著作用。在這一步中,可讓學生表演,自由對話,復述故事,同時教師不必急于糾正學生語言表現中的錯誤,要讓學生有安全感,并積極主動地學習外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使學生從動腦、動口、積極思維參與教學活動。如低年級學生可靈活處理教材內容,將其編成兒歌、童謠。課堂中多采用游戲教學法,加上教師靈活親切的身體語言,使得課堂豐富多彩、輕松活躍。培養學生能在圖片、手勢的幫助下,聽懂語速較慢的話語或錄音材料。
三、創設情景
用自己充滿激情的表情和動作去感染學生,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創設情景,相互交流,啟發學習動機,樹立學習信心。直觀情景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之中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技巧。教師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來創設情景,如打電話、購物、生日聚會、旅游、問路等。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
通過新教材的學習,我們迎接了新理念新考驗新挑戰。我們只要大膽運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課堂實踐中。努力落實新課標。就回探出一條用好新教材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