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意識心得體會(精選3篇)
危機意識心得體會 篇1
x月9日遼寧電視臺記者張先生的乘機經歷引發了社會的強烈熱議。中央電視臺多次深度報道,各類媒體海量轉載將南航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在此突發事件后南航處理及時,方法得當,將此事件造成的損失盡量控制在最輕的程度。
南航11.9事件
這是一次典型的危機公關案例,其成功之處是事件爆發后,南航采取了積極、公開、誠懇和負責的態度,做足了事后的補救措施,減少了南航品牌社會聲譽的損失。不成功之處在于事件發生初期,很多環節本可以避免事件的爆發卻沒有得到控制。
危機是“危險和機遇”的組合,危機公關專家游昌喬解釋危機為:“一種使企業遭受嚴重損失或面臨嚴重損失威脅的突發事件”。這種事件具備突發性、極速蔓延性、破壞性、廣泛性等特質。對于危機的處理不當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因此危機管理是很多成功企業的重要管理內容之一。
如何應對危機,對危機進行管理,根據危機發生的階段和應對方式不同,可以分為預防危機、控制危機、解決危機、危機恢復、危機發展和危機形象重塑(承擔社會責任)。在六個危機的階段中,預防危機的發生是成本最低,最簡便的。因此,在預防危機上多作些文章能夠在企業的健康發展中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南航119事件的報道中,乘客和記者提出了很多的假設,“如果機艙門能早點打開……,如何他們能少點爭執,早點送我到大醫院……,如果在救人面前,大家可以放下彼此在責任方面的考量……”。可以說,如果能實現上述任何一個假設,119事件的危機都不會爆發。
對于同樣提供航空服務產品的珠直來講,雖然直接面對的客戶不是身份各異的社會大眾,但細分的市場使我們選擇的客戶更加具有針對性。任何危機的爆發都有可能直接影響到公司業務的發展甚至公司的未來。而且,正是因為公司客戶特殊性和當前公司處于業務轉型的發展階段,與客戶直接接觸的一線人員、幕后管理的人員都應當樹立強烈的危機意識,將危機消滅在萌芽狀態。
20xx年2月珠海基地B7332號機在番禺301平臺起飛過程中,發生了兩次中斷起飛并減載的事件。因當時的背景發生在因安全問題中斷服務多年后再度合作,事件引起客戶的極度不安,對公司安全的把控產生了信任危機。客戶帶領安全和平臺作業團隊多次來公司交涉,要求明確事件真相,采取措施,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這件事件的處置好壞直接影響到公司在客戶中的形象建立和深度合作,經過公司領導和各部門的努力,事件最終平復,得到了客戶的認可,但員工對危機的認識不足可見一斑。如果維修人員認真檢查了二手飛機的重量,如果在平臺沒有因為乘客重量過重,如果沒有由于天氣原因導致儀表飛行需求額外燃油,如果液壓系統警告燈工作正常,如果機組及時將遇到的問題進行明確的回復,后續的信任危機可能隨時被中斷。
類似危機的事件還有很多,例如港澳區域飛行時產生飛行沖突后,如何及時地與管制人員說明意圖,減少不信任危機;由于天氣原因備降過程中及時通報乘客原委,請求乘客的理解和配合;由于機械原因返航后及時向乘客說明原因,并加以情緒安撫;避免低空作業過程中對地面設施產生的不利影響等工作都是危機意識體現和對危機的把控方式。
珠直海上石油后勤飛行服務通航運行雖然不會像運輸航空一樣影響巨大的群體性危機,但各種各樣的沖突仍是需要全體人員,特別是直接面對客戶的一線人員關注的重點,畢竟我們是提供服務的行業,任何對沖突隱患都有可能產生更嚴重的危機事件,影響到公司全局利益。要做到對危機的有效管控,建議可以采取以下手段和方法:
1、對全體一線人員進行危機和沖突管理培訓。使一線員工提高服務意識,重視服務過程中的沖突和矛盾,并學習對沖突的應對技能。
2、制定危機的管理程序。使公司管理層可以第一時間得到沖突信息,對不同各類的沖突有相應的應對程序,將危機消滅在萌芽狀態。
3、細化業務制度要求。將常見的解決沖突的方法規范在業務層面。例如客戶提出在返航、等待期間要進行乘客廣播,減少乘客顧慮等。
危機意識心得體會 篇2
20年月日,組織部分業務骨干赴浙江大學參加學習培訓,短暫的九天時間,我們共分為兩大塊,理論學習培訓和實地參觀考考察。
通過這次的學習考察,一方面使我深受教育,增長了見識、學到了知識,另一方面通過考察中的點點滴滴的事情使我感受很深,現將我的學習考察體會匯報如下:
一、居“安”思“危”
在生活中,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突發性事件以及其他意想不到的事件。有些事件經媒體渲染報道后,會產生很多負面的影響,進而形成了危機。作為領導干部應該學會如何應對危機事件,如何應對媒體。針對這一主題,8月5日上午,浙江大學熊衛平教授講授了“突發公共事件與政府危機管理”。通過學習,本人認識到對公共危機的有效正確處理對一個組織、政府部門是非常重要的。而正確有效地處理公共危機事件,需要很多技巧。一個組織、政府部門只有加強危機管理,制定科學有效、可操作性強的危機處理預案,強化危機意識,加強學習、演練與思考,才能做到遇事不亂,從容應對,有效地化解危機。 熊衛平教授指出,危機是既定事實,要正確面對危機,同時要引導大家正確地對待危機。危機是必然的、客觀的,接受危機乃是生存之道。只有接受危機,很好地進入危機情景,冷靜啟動危機處理程序,才能較好地應對和解決危機。從另一個角度看,危機也是機會,是挑戰和機遇,勇于擔當危機、積極主動有效的解決危機,是政府部門的執政能力的檢驗。因此,危機管理是否有效,是考察、檢驗政府部門管理是否有效、能否正常運轉的機遇。
危機中處于弱勢的群體或個體處于直接的感性狀態,如何理性地對待危機,并化危為機,是危機管理的主要內容和終極目的。危機按其規模可分為不同的層級,危機的結果是由一些或大或小的特定的群體承受。對待這些危機受害者,危機處理者要感同身受,表示同情,學會換位思考,為受害者減輕理壓力,舒緩受害者情緒,樹立受害者信心。在危機狀態,任何時候都要勇于擔當,學會包容,體現張力,不要無謂地推脫責任,要與受害者分擔責任,不能使危機激化,從而將問題消滅在萌芽或初始狀態,不使危機擴大和蔓延。對待一個組織或者政府面臨的危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要依靠大家或社會公眾的力量,眾志成城解決危機。應當知道危機是“體檢”一個組織或者政府的機會,通過對危機的響應與處置,有利于發現管理方面的不合理的方面,進而進一步改進不足之處,不斷創新的管理,才能避免更多的危機出現。危機還是一種資源,對危機資源的有效利用,能夠彰顯一個組織的能力。
在危機狀態中要對公眾輿論進行引導,不爭吵,少糾纏,永感謝。在危機發生時對媒體采訪要忠于事實、明確表態、承擔責任,并快速、頻繁地發布信息,反復強調組織的立場和觀點,引導公眾正確地面對危機,有效地處理危機,將危機產生的危害降到最低。
通過本次學習使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受益匪淺。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將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危機管理的有關內容,并將其應用于工作實踐中,提高危機處置能力與管理水平。
二、深受愛國主義教育
當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參觀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雨花臺革命烈士紀念館、從珍貴的革命文物到感人的歷史圖片,再到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無一不使我一次次感受到我黨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緬懷革命先烈的同時,革命先烈們不畏艱險,不怕犧牲、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激勵著我,也使我對黨的內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正是由于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革命先輩們先赴后繼的卓越斗爭,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提高理論水平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發揮模范作用,發揚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經過這次學習考察,我決定在今后的工作中,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發揚求實、創新、高效、廉潔、和諧的企業精神,團結同志、愛崗敬業,為把我們企業的工作,高新區更加美好的建設而努力工作。
危機意識心得體會 篇3
一、市場經濟不變的法則就是永遠在變。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要想與時俱進、有所作為,只有保持持續不斷的發展。發展才是硬道理,落后就要挨打!沒有比這些道理更能說明問題了。
企業不發展,管理不提升,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企業在發展到一定的空間和高度以后,如果不思進取,謀求更大、更遠的發展,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最終將會逐漸萎縮,被市場無情的淘汰。潤邦綠色包裝工業園項目的實施,在傳統的瓦楞包裝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新的包裝市場需求時,發展綠色包裝、促進循環經濟的背景下,將包裝的產業鏈進一步的升級,包裝商業模式的進一步轉換,這是一個跨越,更是全新的挑戰!
在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實踐中,雖然危機沒有風向標,沒有標識,但是這一過程,沒有危機意識是萬萬不能的。正如宴總在年中工作會議上一番話,讓所有參會的人員是有深有感觸:xx集團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這樣的局面,正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想還可以多做幾年、或更長一段時間,坐享其成,而是我們時時刻刻都在思考:如果我們今天做不好,明天就會在民營企業中消失這樣強烈的危機感!正是憑借這樣的危機意識,才有了今天。沒有了這種強烈的危機意識,我們將面臨著更大的存亡危機!
二、居危思危,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生產性企業,面臨的是同行業激烈的競爭、原輔材料的不斷上漲、各項管理成本的不斷上升、客戶需求的日益增加等等一系列壓力,讓企業在本身的發展之路上,已經筋疲力盡,發展的道路上布滿棘刺。而XX年的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的爆發,因此帶來的沖擊,更是讓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上如履薄冰,帶來更為嚴峻的考驗,更加艱難!。
面臨企業自身存在的困難和大的經濟環境,我們暫且不說金融海嘯起因和爆發的過程。但是當我們意識到這場危機與我們自身息息相關的時候,真正意識到“狼”來了的時候,我們該怎樣對待生與死的抉擇?面臨惡劣的經濟環境,當大家都在驚呼“狼”來了的時候,我們有沒有認真思考、分析,狼來自何方,狼又在哪里?
狼來了,要想不被狼吃掉,必須使自己也變成狼,與狼共舞!然而,我們要變成一匹實實在在的狼,不是一匹披著狼皮的羊,因為那樣早晚會黔驢技窮,最終還是被狼吃掉。只有當每個人都變成狼的時候,才能形成一群狼,形成狼的團隊,依靠狼群的威力,讓對手聞風喪膽!這是狼的文化,面對生與死的抉擇,我們必須是自己變得更加強悍、兇猛、強大,只有這樣才能迎接生與死的考驗。作為金融危機影響下,處于困境中的企業,我們何嘗不是如此!不進行這樣的思考、不這樣的要求自己,和坐以待斃有什么樣的區別?
三、從危機中尋找出路、轉危為機
XX年,潤邦綠色包裝工業園項目的實施已經進入關鍵階段,它是集團實施可持續、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勝達包裝向潤邦轉型的關鍵之年。然而危機就在我們的身邊,它時刻影響著我們,稍有不慎,甚至會使我們在發展的道路上功虧一簣,所有的業績付諸東流。這就促使我們發揮自身的潛能,從中尋找規律,探索如何從危機中尋找出路,轉危為機。
傳統的瓦楞包裝行業,面對當前不利的形勢,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企業必須強化內部管理,這是對企業應對各種困難,避開各種風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首先瓦楞紙板生產線是瓦楞包裝企業的生命線,原材料的投入占整個生產成本投入的70%~80%,各種消耗占相當重要的位置,因此對瓦楞紙板生產線降低消耗、提高生產效率,進行技術革新、設備改造;積極尋求低克重高強度瓦楞原紙,降低原材料的采購成本是控制瓦楞生命線的當務之急。其次,在某種意義上說,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是資金鏈的循環,企業在應對各種危機的形勢下,保證企業的現金流量,是保證企業正常運轉的必要條件。加強資金安全的防范意識,防止客戶市場的突變陷入資金危機,最終變成死水一潭。在內部要減少原輔材料、半成品、成品的不良積壓,避免導致資金呆滯,對外要積極尋找信譽好、資金回籠快,優良客戶合作,確保企業的資金鏈的良性循環,保證資金安全,讓企業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