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觀后感作文(精選3篇)
天河觀后感作文 篇1
在漢人的精神世界里,上古時期大禹治水的傳說至今仍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這個歷經天災人禍的國度,總是能在災難中找到榜樣并試圖通過榜樣的力量用以慰藉內心的傷痛,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之舉更被奉為犧牲恭喜精神的大義,的確,人類眾多心理活動之中,無論經歷怎樣的過程和挫折,都需要重新振作起來繼續生活下去,繼續繁衍生息。
李幼斌、俞飛鴻、段奕宏主演、高明、小香玉、濮存昕、陳寶國郭達、姜昆、郁鈞劍、黃宏、宋春麗等聯袂出演的當代現實題材的電影天河,聚焦當代中國最為重要的水利工程之南水北調,要將如此宏大的題材搬上大銀幕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電影的切入點很重要,和以往主旋律電影相比,天河在人物設置及塑造上有了很大的改變,摒棄了高大上的“完人”典范,而是試圖通過關聯人物生活的細節延伸出戲劇的沖突,借此映襯人性的高尚和自私的兩種極致,還特別呈現了人情世故——這數千年中國文化里最值得說道和玩味的部分,最終導入“飲水思源”這一真正表達的主旨。
李幼斌和俞飛鴻飾演的夫妻,兩人都是南水北調工程里的核心,李幼斌飾演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副總指揮董王川,俞飛鴻飾演的周曉丹則是掛職負責移民搬遷工作,段奕宏飾演的江浩既是董望川的學生兼得力干將,但在工程最為關鍵的時候,江浩卻近乎決裂般背棄了恩師,而后兩人的再次相遇是在南水北調的一個招標會上,中標民營企業的代表江浩再一次站在了恩師和老上司的面前,這其中究竟是為了一己私利,還是他有什么難言之隱?
搬遷的沖突也在持續發酵,周曉丹那一攤的工作也是焦頭爛額,不但和自己的小叔子到翻臉之境地,更是一口堵住了前來說情的公公,家務事和工作似乎各自撇清而又剪不斷,她的委屈和抱怨能向誰傾吐?牙齒碎了她也只能自己往下吞咽。
耗費巨資和十幾年時間的南水北調工程,其中的故事又何止這些。將這樣的題材搬上銀幕,如何取如何舍都是艱難的抉擇,最終將主角設置為工程的一個高管和他的同事親友之間紛紜復雜的關聯為主要線索,在董望川這個角色身上,濃縮了千千萬萬為南水北調工程付出無數心血的水利人的身影,大禹當年治水為了泄洪改堵為疏,使萬千民眾免于洪水災害,而今的南水北調的“大禹”們同樣為了萬千民眾飲水,既是惠民工程,也是人類活動對自然的破壞超采地下水作出適度補救。
作為一部電影,天河既生動再現了南水北調工程中那些感人的情景,還兼顧到了電影敘事的流暢的畫面的美學感受,在增進了主旋律電影視聽上的觀賞性的同時,也讓主旋律電影有了更多想象的空間和可能。
天河觀后感作文 篇2
世上本無路,走得多了,便就有了路。這路指的是陸地上的,當然也指人生路。但這路不僅存于地上,更現于天中,即天路。天路非實指天上有路,是特指穿越生命禁區青藏高原的京臧鐵路,氣勢恢宏,造福于民,天下無雙。如今,一條堪比“天路”的“天河”也即將全線貫通,這條特殊的河即指“南水北調”工程。與“天路”一樣,“天河”也是一條造福于民的利民工程,可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電影天河就全景式再現了這條壯舉之河的艱難成形過程。
“南水北調”工程通俗講就是將長江丹江口的水通過“天河”引至京津華北等地,以福祉等地人民。近年來,華北地區日漸缺水,尤其北京,隨著人口總量超過20xx萬,用水,用好水問題日漸突出。長江丹江口卻水資源充足,洪水季節水患泛濫成災。以“天河”將丹江口多余的水引至缺水京津地區,既解決了長江水患泛濫問題,又補缺了華北水荒嚴重現實,乃共贏互利大好事。
“南水北調”是一項舉世矚目的大工程,要想通過100多分鐘的電影全景式細致展現顯然不可能。影片聚焦了工程形成過程中最牽動人心也最觸及人利害關系的沖突矛盾極點——搬遷,以此為重點,再現國家大家與小家的多重關系。以情動人,以愛暖人,愛感蒼天,情涌大河,天河緊緊圍繞“情”與“愛”,深動再現黨民魚水之情,官民船水之愛的感人一幕幕。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產黨永遠的掛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產黨生命的源泉……歌曲江山這樣唱道。影片天河也深深凸顯這歌詞所蘊含的獨具魅力。南水北調工程副總指揮李幼斌日日夜夜奮戰在水利工地上,有家不能回對他來說是常事。為工程質量,為確保工程萬無一失,他對最喜歡最心疼的下屬極盡嚴苛。為圓滿解決最大難題“移民”,他擅自將妻子調離家中,派其到任務最艱巨地方,啃最難啃的骨頭……家庭矛盾因此火山般爆發,妻子抱怨,女兒埋怨,只有三代獻身水利事業的岳父母支持他。不僅如此,其最信任的徒弟下屬也因種種原因離他而去……李幼斌塑造的角色身上濃縮著千千萬萬水利人的風風雨雨。對他而言,如何擺正大家與小家關系,如何維系與妻子女兒的情和愛,也非易事。
影片最能觸及心底的移民戲份。為做好移民工作,李幼斌搬出最能以情動人卻又不失魄力手腕的老婆俞飛鴻,關鍵是,要搬遷移民中既有廣大鄉親朋友,又有李幼斌片中的老父老母,胞兄胞弟。由于牽涉到賠償、移祖墳等重大事宜,黨民關系、官民沖突被至于千鈞一發之地。影片對移民高潮大戲環節的沖突設置極具戲劇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升揚了影片可視性。
以往同類型影片大多以枯燥鏡頭語言描述工程之偉大、艱難,以及人物角色的高大上。天河則以情感為紐帶,將黨民情官民情有機融入父女情夫妻情兄弟情等人間真情中……老百姓對土地的濃情,對烈士的深情也都被深深鐫刻在影片的每一個角落中。是什么說服了“刁民”自覺自愿主動搬遷,是情,是愛。這感人一幕幕不禁讓我想起現實生活中那不斷激化著官民矛盾的強拆新聞片段。試想,如果官方都能像天河中的俞飛鴻、李幼斌這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公開、公平、公正的方式方法解決沖突,再不配合的“刁民”,再難啃的骨頭,在鐵石的心腸,也都有被融化的那一刻。愛感蒼天,情涌大河,一切矛盾都消弭、化解于這無形的情、愛之中。
形象塑造上,天河果斷褪去以往主旋律電影應有模式,不再讓李幼斌等主人公一味簡單的高大上,他身上也千種柔情,萬般暖意。當他因擔心工程建設而焦急甚至有些氣急敗壞地想責罰下屬段奕宏時,卻看見段奕宏在工地照顧年老體弱的父親,那一刻,李幼斌怒火消退,臉上呈現出來的是一種久違的溫情與歉意,作為觀眾的我,在這一剎那,也潸然淚下。當他非常愧疚地面對不理解的妻子俞飛鴻時,雖然外表依舊強勢,但從其細小微瑣的眼神、情態、肢體語言中,不難讀出她對妻子、女兒的深愛……片中類似這樣血肉豐滿,愛恨豐盈的角色并非鮮有
天河演員陣容無比強大,除去領銜主演李幼斌、俞飛鴻、段奕宏、林妙可外,數十位老藝術家紛紛現身,互飆演技,如水利版建國大業。高明、宋春麗、田華、趙友亮、陳寶國、濮存昕、黃宏、郁鈞劍、林永健、吳軍、姜昆……數星星已經到了停不下來的節奏。
天河觀后感作文 篇3
天河是一部講述南水北調的電影。在看天河之前,“南水北調”這四個字只是一個比較遙遠的名詞,在我童年的時候印象很深。貴州以前經常缺水,不但缺水還缺電,小時候在縣城里,三天兩頭就停電。晚上有時候停電了,一家人就圍著聊天,其樂融融;而要是沒水了,就得拿著水壺和水桶去提水回家備用。這種日子在我小時候間或就有,隔段時間就發生一次,零零碎碎穿插在童年回憶里,所以當小時候聽到南水北調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嫉妒:北方人都可以有水喝了,我們西南山區里的人民該咋辦?
看了天河,才真正對南水北調有所了解。這個跨越幾代人的大型工程總投資額逾5000億,從湖北到北京,跨越大半個中國。這種事全球沒幾個朝代干過,咱們自己的老祖宗倒事做過一回——不過,比起隋煬帝鑿大運河,難度已經不可能相提并論。
天河以李幼斌扮演的中線工程副總指揮董望川為男主角,講述了在工程的技術攻堅階段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這當中,既有自己的得力手下,段奕宏扮演的江浩因為家庭緣故憤然離職,也有和俞飛鴻扮演的聚少離多的妻子周曉丹在感情與事業上的沖突……而整個電影最大的沖突,則來源于兩點:一,是南水北調工程在技術上遇到的種種嚴峻問題;二,在移民過程里如何處理居民們對故鄉的眷戀之情,和維護大局不計個人利益得失呢?
看之前,很害怕這類顯得“偉光正”的題材會拍得很主旋律,看完之后覺得,縱然南水北調有著很高的意識形態,但是天河卻拍得饒有趣味。
首先要稱贊的是演員的選擇。男女主角由李幼斌+段奕宏+俞飛鴻組成,這個組合里的演員都備受稱贊,我想大家也會期待亮劍里的鐵血軍人和士兵突擊里的美式味道魔鬼教官聚到一起,會是什么情形;家里的小女兒是林妙可村子里的刺兒頭是林永健,陳寶國、小香玉、江平等人也都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出場……除此之外,就連跑龍套的的“大領導”都是濮存昕來客串,也算是一次豪華陣容的“建水大業”了。
電影到最后的時候,大家為通水管道如何穿過北京五棵松地鐵站而籌謀,對于在北京生活近十年的我而言,看到曾經每天必過的一號線,感覺很親切,也深深地覺得了這個工程的不易。飲水思源,等到以后北京居住的人們喝著丹江口的水,也許他們未必清楚其中的艱辛;但有了這部天河,亦可為這場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寫下一個藝術化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