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護綠心得體會(精選7篇)
植樹護綠心得體會 篇1
春去冬來,楊柳吐綠,迎春花帶來了春的氣息,溫暖的春風吹綠了我們美麗的家園——臨海。在這生機勃勃的陽春三月,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植樹節。
目前,我市正在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省級示范文明城市。作為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我們不妨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積極參與其中,為美化、保護“綠色家園”環境,共同出一份力。在植樹節來臨之際,我們向大家發出倡議:人人爭做愛綠、護綠的文明使者。
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愛護每一片綠葉,愛護每一棵幼苗。做到:
1.愛護花草樹木。不采摘花朵,不攀樹枝,不踏草坪。特別是不穿越開放式草坪,不到花壇等綠地玩耍,做游戲時遠離花草樹木。
2.積極參加社區、幼兒園組織的護綠活動,積極承擔社區、幼兒園附近綠化地的保潔工作,看到不文明的行為要及時制止、勸阻。
3.積極開展家庭植樹、養花活動,使自己的家變成一個綠色家園。選擇一些適合在家種植的植物,放在陽臺上或房間里。
4.積極學習植樹護綠知識。
家長們、小朋友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愛護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從身邊做起,種幾棵樹,養幾盆花……讓我們用實際行動投入到“3.12”植樹節的“愛綠護綠,從我做起”活動中去,為建設美麗、文明、和諧的家園貢獻自己的力量吧!
植樹護綠心得體會 篇2
剛剛送走3月8日的婦女節,今天我們又迎來另一個有意義的節日3月12日,這是一個營造綠色環境,期待綠水青山,呼喚人們愛護環境的特別日子——植樹節。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并動員群眾參加義務造林活動的節日。據聯合國統計,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設立了植樹節。在中國,孫中山先生是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的人,在他的倡議下,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以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改善環境,造福子孫后代。
以往的植樹節我們也曾組織過豐富多彩的植樹活動,去年,我校少先隊還集合了部分優秀隊員參與市電視臺組織的濱河大道養綠護綠活動,并獲得了“優秀護綠小隊稱號。”我們的校園雖然不適合我們的同學親自種上小樹苗,但我們通過其他的方法和渠道了解更多的關于如何去愛護樹木,保護森林,保護環境的知識,以此來提高我們的綠化意識,環保意識。在這里我建議同學們圍繞植樹節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可以在班級中開展“種一盆花,添一份綠”實踐活動,讓班級多一片綠葉,多一份溫馨。更不要忽視的是要“凈化”校園,每位同學要把班級里和校園中每一個衛生死角,都打掃的干干凈凈,彎腰撿起校園里的每一片廢紙,讓校園更干凈。
我想植樹節,應該是綠色的,應該是美好的。因為有了藻類到參天大樹,才使荒蕪的地球生機勃勃,才有了動物,進而有了人類。綠色大自然是人類發展的搖籃,是人類共同財富的寶藏,也是人類智慧與生命的源泉。植樹節后,我希望同學們保護綠色,愛護綠色的意識會更強一些,我希望同學們關心學校、愛護校園的情感能更濃一些,我希望我們的校園能更綠一些,天空能更藍一些。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從我們自己做起,愛護一棵小樹,愛護一棵小草;從我們身邊做起,制止一次損壞草坪的游戲,制止一次損壞小花,小樹的行為。只有這樣,我們的校園才會更綠,更美。只有這樣,我們的紅領巾才能更紅、更艷。我們已經踏著春天的足跡走進了令人神往的三月,春天,是種子撒播的黃金時間,在這陽光明媚、綠樹萌芽、萬物復蘇的季節里,我們希望全體同學能樹立“養綠護綠”的理念,做到人人營造綠色、人人宣傳綠色、人人保護綠色、人人擁有綠色,保護和美化我們的校園和家園。
植樹護綠心得體會 篇3
春天的到來,孩子們在花園里玩,他們玩耍的娛樂聲,增添了花園的美麗,不時遠處傳來了幾聲鳥叫,春天對于農民伯伯來說,是一個播種的好節日,可是對于我們來說是一更上一層樓的時候,你們知道們?有一個節日在每年的3月12日,也就是和樹親近的節日,那就是植樹節。
在放學的時候,老師走進教室,拿了一大堆小樹苗,我一看就知道肯定是讓我們拿回家種,可是大家一定會想到,山上花草樹木這么多干什么要白費力氣去種這種難看的東西,老師說:“那你就錯了,那一人們不停的破壞花草樹木,在說人類現在隨意砍伐樹木,建造房子,你們知道嗎?要不是樹木在遮擋,風暴和山洪,早就把人類的家園和農作物給摧毀了,所以說請大家保護大自然,破壞花草樹木的一點一滴都是不折不扣的自殺行為。”
我知道之后就往家跑,到了家一后,我拿了個鋤頭,就挖了幾個大坑,在把小樹苗種在土壤里面,澆好水,我還在科學課學到了植物需要空氣、水分、陽光、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土壤,還要堅持每天給它澆水,過了一天又一天,小樹還是不長大,我氣死了,拼命的給它澆水,奶奶看見了說:“你不要再澆了會把它澆死的,植物生長總是需要一段時間的,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這幾可小樹苗盡然長出了幾片嫩綠的葉子,我高興的跳起來。
大自然中就算是一朵花,一片葉子也是有生命的,好好的使用它,就可以白白的收獲它,愛護綠化人人有責。
植樹護綠心得體會 篇4
三月十二日是植樹節,早晨,天氣晴朗,陽光明媚,和風習習,瓦藍瓦藍的天空中飄著朵朵白云,有的像正在草原上吃草的小肥羊,有的像大海中航行的船,有的像正在奔跑的小鹿。我們小主人報新聞學校的小記者們興高采烈地拿著植樹的工具,來到山坡上植樹。
來到目的地,我們分好了組,整齊地排著隊伍。老外熱情地教了我們幾個關于植樹的單詞,在老師的帶領下便出發了。我們來到山坡上,抬眼一望,啊!山坡上光禿禿的一片,只有些洞,洞里擺放著樹苗,等待著我們去植樹。
山坡上,紅旗招展,小記者們選好了植樹造林的好場地。有的搬樹苗;有的用鐵鍬鏟土;有的拿著小桶去打水。我們弓著腰,彎著腳,手里拿著小鐵鍬,正在一鍬一鍬給小樹苗培土。填呀填,樹坑里的土滿了,樹苗已穩穩當當地站住了。我松開手,先用腳把土踩緊,再把水慢慢地倒進土里。大家賣力地干著,臉上的汗水直往下淌也顧不上擦。終于,植樹的任務完成了,我抬眼一看,哇!新栽的小樹一行行,可美了!
我們給小樹取了一個漂亮的名字,叫“樹之花語”,寫在小牌子上,把我們的名字也寫在了牌子上,還拍照留念。浦江電視臺的記者在一旁全程跟蹤報道。
當我們帶著滿身的疲倦,走在下山的小路上,回頭望著我們剛剛種下的小樹苗在微風中輕輕搖擺,好像對著我們招手說再見!我們的心中充滿了快樂,度過了有意義的植樹節,希望來年我們能看到滿山的郁郁蔥蔥,看著它們長大。
植樹護綠心得體會 篇5
看著那書桌上的松樹小木偶,我不禁陷入了一個深深的漩渦。
那個早晨,陽光透過云層,散下無數如縷似夢的光彩,露珠折射著五彩繽紛的光彩,好似絢麗的霓虹燈。
我想,想,想!竟然怎么也想不到,懶懶散散的爸爸竟要和我一起去植樹!我開始擔心我和爸爸該怎么植樹,難道要買機器?不對!那是吃飽了撐得;還是要怎樣?我的心里像是一半水,一半面粉,左右一搖,就成漿糊了。
老爸像是一只靈敏的警犬,他熟門熟路的把我帶到了一個去植樹的場地,并沿途買了工具。看著爸爸這么忙碌的買了工具,還帶我到了植樹場地,我的心里卻是翻起了“退潮浪”,打起了"退堂鼓”。看著這架勢,必須真的了,要親自動手?天啦!我不會啊,從小到大還沒握過這些農用工具呢,哎!有什么辦法,只好慢慢學了。
我仔細盯著爸爸每一個動作,眼睛一下也不敢眨,生怕漏掉什么。只見他不緊不慢拿出鐵锨,用力鏟出一個幾尺深的坑,小心翼翼的把樹苗放進去,我用手幫忙扶著,他將土輕輕的填上,嘴里還嘀咕著“好,再過一會就好,先建個"圍墻"。邊說邊將土堆成一個內凹外凸的形狀,給樹加了一道“城墻”,再最后澆上一些水。OK!“大功告成!”老爸像小孩一樣高興起來,豎起大拇指,“我興奮!我驕傲!”
我好像明白了什么,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學著爸爸的樣子,照葫蘆畫瓢,終于,半小時過后,種好了我的第一棵樹,看著我自己扭扭歪歪的“勞動果實”,我開心極了!
有笑有汗,有喜有累,有樹有葉,有花必有果,有付出就有回報,勞動光榮,鍛煉身體,美化地球,植樹更有樂趣!
植樹護綠心得體會 篇6
3月12日是我們國家的植樹節。這天的下午,我們學校開展了“低碳生活從植樹開始”的植樹節系列活動。
在活動中,我們要求學生做到:1、了解植樹節的來歷及意義,以班為單位,圍繞愛樹、護樹,進行樹類知識講座;2、利用周末對本學校及自己所居住的小區進行一次自發的愛樹護綠行動,為小樹澆水、施肥,除雜草等;3、鼓勵學生可上網了解樹類知識及相關內容,進行一次樹類知識調查,在班內進行匯報交流。
我號召學生利用周末搜集、了解有關樹木的知識、植樹節的來歷及其遠大的意義;利用周一班會時間舉行了一次以植樹節為主題的班隊活動,深化學生的思想意識,明確此次活動的要求。
此次植樹節活動,加深了我校師生的環保意識。大家都積極地行動起來,為了保護地球母親,為了美化我們的校園,也為了美化我們的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植樹護綠心得體會 篇7
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國家對植樹節挺重視的,鄉村學校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去林場、農場義務種樹,公路兩旁的樹也幾乎是師生種下的。植樹節前后,挑選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大隊人馬浩浩蕩蕩,扛著苗、背著鍬、提著桶、拿著勺,一路歡歌笑語,向著植樹前線開發。到了目的地,大家立刻動手,你挖坑,我栽樹,你澆水,我培土,個個生怕自己干少了!不消兩個小時就能完成任務。回到學校,一篇作文也是少不了的!
父親是老師,植樹節那天也都要帶我和哥哥在自家植樹,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地點呢,就在房前屋后、自留地邊。那時候,像現在的銀杏、香樟之類的名貴樹種無處可求,大都只能弄些白楊樹、水樺樹、泡桐樹,實在沒有樹苗,從自家老柳樹上截幾個分枝_算是栽樹了。
有一年,哥哥去金壇親戚家拜年,居然帶回來一棵棗樹苗和一棵梨樹苗。家人商議著,不能栽在院子外,原因是鄉下人家大都沒有果木,結了果還不成了公有財產!最后一致決定栽在屋后菜園里,因為菜園四周有圍墻。
沒過兩年棗樹梨樹就開花了,棗樹開花當年就掛上了果,第一年結的不多,我和哥哥天天去看,早就分好了哪幾個樹枝上結的歸哥哥,哪幾個樹枝上結的歸我。梨樹呢,連著開了幾年花都沒掛果,有人說它肯定是棵公的,干脆砍了重栽,可父親舍不得,說它長在這兒也不礙事,隨它去吧。漸漸的,我們也不關注這棵梨樹了,直到有年夏天,母親整理菜園時偶然發現它居然結了一個梨。我和哥哥高興地跑過去,滿樹查看,真的結了一個,還是個葫蘆梨!幼小的我們對十年樹木的涵義又加深了一些!
后來,父母因工作調動離開了老家,再后來,我和哥哥到城里讀中學,植樹節也就被淡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