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黨性敢擔當有作為個人心得體會(通用6篇)
強黨性敢擔當有作為個人心得體會 篇1
多次強調:“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在當前“三嚴三實 ”教育如火如荼,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時代背景下,黨員領導干部務必要增強擔當意識和擔當能力,真正做到勇于擔當、善于擔當、全力擔當,必須弄清“擔當是什么、擔當擔什么”的問題。只有這樣,擔當才會落到實處,才會成為自覺行為,才能使黨員黨性發生最耀眼的光輝。
擔當是什么?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對“擔”的解釋是“以背曰負,以肩曰擔”,即“擔負”的意思;對“當”的解釋是“田相值也”。清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值者,持也,田與田相持也。就是兩塊田地價值相等。引申為,凡相持相抵皆曰“當”。
《現代漢語詞典》中,“擔當”釋義為擔負、承擔。古人云:“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懷。”在古代,我國就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國擔當的情懷,曾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赤膽報國誓言;在當代,也不乏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等一大批敢于擔當、善于擔當的先進楷模。“擔當”體現一個人的魄力與責任,作為一名領導干部,敢于擔當是一種政治責任,是一種行為操守,是一種思想境界。沒有敢于擔當的精神,先鋒模范作用就無從談起;沒有敢于擔當的品格,就難以直面困難、解決問題。所以,擔當是領導干部必備的素質,是推動工作、實現目標的重要保障。
擔當擔什么?首先,擔的是一份責任。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牢記責任使命,增強憂患意識,敢于擔當,毫不懈怠”。在困難面前,在危機時刻,在壓力之下,領導干部只有始終把群眾的疾苦放在心上,把黨的事業扛在肩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前面,才能做到問題面前不回避,壓力面前不躲閃,困難面前不推脫,才能真正做到平時工作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直面困難,迎難而上,知難而進,戰勝困難,取得勝利。其次,擔的是一份忠誠。領導干部之所以面對困難和矛盾能夠挺身而出,關鍵還是有一顆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的心。沒有這份忠誠,就沒有危難時刻的挺身而出。在危難面前,黨員領導干部的字典里只有向前沖、只有忠誠、只有人民群眾。
再次,擔的是一份熱愛。是對黨的熱愛,對人民的熱愛,對事業的熱愛。熱愛才能熱血沸騰,熱愛才能迸發激情,熱愛才能忘我奉獻。正是有了這份熱愛,遇到困難和危險,才會作堅決的斗爭,才敢于動真碰硬,才不怕得罪人,這是責任,是使命,更是要求。
最后,擔的是一份能量。有一分熱,就要發一分光;有一份職責,就要釋放一份正能量。優秀書記楊善洲之所以感動中國,因為他廉潔奉公,一生堅守著一個共產黨人的莊嚴承諾;下派干部沈浩之所以感動中國,因為他銳意進取,心中裝的全是父老鄉親。面對當前社會急速轉型、各種矛盾和問題層出不窮的現實,領導干部敢于擔當、善于擔當的舉動不僅體現一個人的操守與修養,更能在社會上樹立正氣、倡導正義、聚集正能量。有了這股正能量,社會發展就會彰顯“蝴蝶效應”。
強黨性敢擔當有作為個人心得體會 篇2
“擔當”乃立人之本,成事之基。我國傳統知識分子歷來以“擔當”為品質之首、德行之先,極力推崇為天下、為國家、為民眾“一愿擔當”,志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凡此種種,皆出自一顆“公心”。胸懷對未來胸有成竹的自信和勇于接受挑戰的志勇,共產黨人也始終將“擔當”作為最根本的精神內核一力傳承,勇敢擔負起民族復興和國家建設的重任,在各個時期都體現出強烈的擔當精神,引領群眾奮發向前,追求幸福生活。正是有了一批批敢于擔當、“敢為天下先”的黨員干部,中國才有了今天的進步和發展。
橋貴載重,人貴擔當。遺憾的是,在觀念日益開放、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誘惑增多,一些黨員干部受到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利己主義等錯誤思想的侵蝕,身上諸如“敢于擔當”這樣的優良品質正在一點點消失,沒有闖勁,沒有心氣,既激發不起干事創業的激情,也逐步喪失了謀事成事的能力。
為什么不敢“擔當”,因為一個“怕”字。怕上級責備,怕群眾質疑,怕承擔風險,怕吃苦受累。“怕”的根源是宗旨意識淡薄,“怕”的后果是事業止步不前,失去人格魅力,喪失凝聚力。
敢于擔當才會銳意向前,真抓實干,敢于擔當才能開天辟地,成就偉業。早在鄧小平同志南方講話時,就曾鄭重告誡全黨“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子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古語云, “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敢擔當者,必然是眼界開闊的智者,為民立命的仁者,意志堅定的勇者。擔當精神的內核簡言之,就是責任、智慧、犧牲和氣魄。就是要黨員干部在困難面前有勇氣,敢闖敢試,不躲不繞;在矛盾面前有思路,能抓能放,勇破藩籬;在風險面前敢抉擇,敢作敢當,不怕質疑;在關鍵時刻能頂住,挺身而出,敢于碰硬;而在名利面前能放棄,安之若素,淡然處之。
擔當是黨性之魂,理想信念之魄。在戰爭年代,敢擔當才能打勝仗;在和平時代,敢擔當才有新發展。無論任何一個時期,敢于擔當都應當成為黨員干部的的“精神之柱”。尤其在改革進入“攻堅區”和“深水區”的今天,沒有一點擔當精神,如何帶領干部群眾“搶灘涉險”,將改革向縱深推進!
強黨性敢擔當有作為個人心得體會 篇3
重點整治部分干部不愿為、不敢為、不能為、慢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讓有擔當精神的黨員干部把責任扛在肩,是新鄉加快轉型升級提質發展、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所在。
遇到困難、問題不敢為,說到底是責任擔當問題。一旦缺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為國情懷,一旦缺少“天下興亡,舍我其誰”的時代勇氣,一旦缺少“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責任擔當,眼前縱然是一捆稻草,在拈輕怕重、挑肥揀瘦的干部眼里,也是一副沉甸甸的擔子。
當前,我市正值改革攻堅期、經濟調整期、社會轉型期、矛盾凸顯期,進一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持之以恒抓好作風建設,提升工作效能,創優發展環境,在全市著力形成敢于擔當、克難攻堅、勇爭一流的生動局面,匯聚推動加速轉型、提質發展和建設“四個新鄉”的強大合力,都需要黨員干部視其如“農功”,日夜思之。如果滿腦子都思慮患得患失,心里總有小九九,肚子里只打利益的小算盤,腳底下即便是肥田沃土,到頭來也會因撂荒而顆粒無收。
敢擔當,要視責任重于泰山,把上級的部署、本職的責任、群眾的期待放在心上、挑在肩上,日夜謀之,全力行之;轉作風,遇到矛盾不上交,遇到問題不回避,遇到困難不退縮,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爭一流,視空談為恥,視落后為恥,視安于現狀為恥,為改革不斷破解難題,推動新鄉更好更快發展。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寬容失敗者,鼓勵創新,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撐腰,為勇于干事的干部打氣。應該做的事,頂著壓力也要干;必須負的責,冒著風險也要擔。只有在全市廣大黨員干部中持之以恒抓好作風建設,在全市形成敢于擔當、克難攻堅、勇爭一流的生動局面,才能早日繪就加速轉型、提質發展和建設“四個新鄉”的宏偉藍圖!
強黨性敢擔當有作為個人心得體會 篇4
黨的各級組織要旗幟鮮明地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擔當,為敢于負責的干部負責。
敢于擔當的干部固有共產黨人的鮮明特質。他們敢于仗義執言、直面問題一針見血,眼里揉不得沙子,做事大刀闊斧、勇往直前,是新長征路上的“急先鋒”,是攻堅破難的“鐵榔頭”。他們在工作中不免講一些得罪人的話,做一些得罪人的事,甚或會觸動某些人的“奶酪”,因此也難免受到非議。若“黑狀”漫天飛、“污水”遍地流,則“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惡人先告狀的風氣形成,劣幣驅逐良幣必占上風,政治生態必遭破壞,損害干事創業的氛圍,妨礙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
懲戒誣告者,是對敢于擔當者的保護。“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對于黨員干部反映他人問題,《準則》指出,“黨員、干部反映他人的問題,應該出于黨性,通過黨內正常渠道實名進行,不準散布小道消息,不準散發匿名信,不準誣告陷害等”。《紀律處分條例》也嚴肅要求,誣告陷害他人意在使他人受紀律追究的,將依據情節輕重給予黨紀處分。黨組織和紀檢監察機關要堅持實事求是,拿起懲治的武器,決不讓誣告者陰謀得逞。要讓正氣得以弘揚,旗幟鮮明地為擔當者擔當。
重用擔當者,是對敢于擔當者的褒獎。指出,要大力選拔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發展上有成效的干部。西晉史學家陳壽在《三國志》中說,“非成業難,得賢難;非得賢難,用之難;非用之難,任之難”。這句話表明給賢者以信任至為重要。重用擔當者,是選人用人之導向,也是對擔當者的激勵。讓敢于擔當的干部有作為更有地位,賢人群至,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
容錯糾錯,是對敢于擔當者的支持,對敢于負責者的負責。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說,“如果你把所有的謬誤關在門外,真理也將被關在外面”。對黨組織及其負責人而言,也要堅持實事求是,分清干部犯錯誤的主客觀原因。只要不是囿于集團利益、個人利益,不是討巧走捷徑、遇到難題繞道走,就應堅持實事求是,分清是非。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就要從政治上關心改革探索中出現失誤甚至錯誤的干部,敢于為這樣的干部澄清,給予信心,增強自信,他們才會從群眾期待中增強使命意識、責任意識,從組織寬容中重獲信心、堅定決心;才能甩掉包袱,輕裝上陣。如此,創新驅動才不會停歇、跨越發展才會動力強勁。
強黨性敢擔當有作為個人心得體會 篇5
擔當精神是黨性原則的集中體現,其本質就是堅持原則、認真負責。筆者以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作為各級黨員干部,貫徹落實關于擔當的指示要求,就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原則第一、黨的事業第一,強化知責思為、履責善為、盡責而為的擔當意識。具體到工作實踐,就是要做到“四不”:
要認真負責不推諉。責任成就事業,決定成敗。黨員干部要牢記肩負的責任和組織的信任,把習“講認真”的要求落實到干事創業上,自覺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想問題、辦事情、干工作,敢于直面問題,矛盾面前不躲閃,挑戰面前不畏懼,困難面前不退縮,在關鍵時刻和危急關頭豁得出去、頂得上去、經受住考驗,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的膽氣和魄力。
要堅持原則不變通。在潛規則面前,是追風附和還是堅守原則,是對黨員干部嚴峻的現實考驗。要在根本問題上旗幟鮮明,嚴格按政策辦事、按規定辦事、按原則辦事,符合政策規定的就快辦辦好,不符合政策原則的事決不越“紅線”、打“擦邊球”,自覺抵制庸俗關系干擾,過好權力關、人情關和局部利益關,敢于與歪風邪氣作斗爭,做維護黨的原則和利益的模范。
要較真碰硬不畏難。當前,學習貫徹“三嚴三實”要求,正風肅紀、糾治積弊,進一步深化改革,面臨許多棘手難點問題,躲不開、繞不過,必須勇于擔當,敢啃硬骨頭。作為黨員干部,越是得罪人的事越要站在最前沿,越是棘手的事越要沖在第一線,越是大家猶豫觀望的事越要捅破窗戶紙,大力發揚認真較真精神,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工作,以實際行動對組織負責、對人民群眾負責。
要主動作為不偷懶。作為黨員干部,當官就要做事,在位就要謀其政,既廉政又勤政,既干凈又干事,這是新常態下應有的覺悟和姿態。現在全黨上下正在深入推進作風建設,正是踏踏實實干事業的好時候,每名黨員干部都應沉下心、穩住神,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緊張快干,努力有所作為。作為黨委領導,要大力倡導和濃厚堅持原則、敢于擔當的風氣,充分發揮選人用人的導向作用,真正把那些勇于擔當負責的干部用起來,切實為他們撐腰打氣,讓那些投機鉆營、圓滑世故的干部撈不到好處、沒有市場,這樣敢擔當、能擔當的干部就會多起來。
強黨性敢擔當有作為個人心得體會 篇6
擔當作為是黨員干部黨性原則、執政能力、為官品德、精神狀態和人生境界的集中體現,是衡量黨員干部的一把標尺,是新區爭當排頭兵、實現國家功能定位的緊迫需求。擔當作為正當其時。
黨的xx屆六中全會對于進一步全面從嚴治黨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黨的各級組織要旗幟鮮明地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擔當,為敢于負責的干部負責”。同時強調,要注重解決不思進取、不敢擔當、慵懶無為等量大面廣、表現突出的問題。市委強調“懶政不作為就是腐敗,腐敗就要處理,要動真格的,對一切不適應新的改革發展形勢,不作為、怠政、懶政的干部進行問責”。新區開展不擔當不作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就是貫徹中央和市委精神的重要舉措,是推進新區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示范區的實際行動。
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是每一個黨員入黨時的莊嚴承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工作,是新的時代條件下黨對每一個黨員的基本要求。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關鍵在于培養造就一支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干部隊伍。這一系列要求,就是要求黨員干部擔當作為。在全面從嚴治黨持續深入推進的大好形勢下,在攻堅“十三五”規劃、當好京津冀協同發展排頭兵、全面實現國家賦予新區功能定位的征程中,決不能容忍個別黨員干部坐擁職責卻不擔當不作為,以懶政怠政危害黨和人民的事業。
“有作為敢擔當光榮、不作為不擔當可恥”“有為才有位、有位須盡責”正在成為全區上下的共識。全體黨員干部在這次專項治理中,應該自覺對照擔當作為這把標尺,強化擔當擔責意識,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示范區建設和實現國家賦予的功能定位的實踐中,經受更多考驗,展現更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