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中秋節心得體會(精選4篇)
中學生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在這個美好的中秋佳節,我不禁想起了這首千古傳頌的詩句來。今天,正是月亮最圓的時候。相信大部分家庭都和我們一樣,團團圍坐在桌旁,房間里回蕩著陣陣笑聲。
桌上的菜豐盛得和“滿漢全席”不相上下:又香又辣的烤鴨,味道鮮美的清蒸鯉魚,清爽的白菜湯,爽口的京醬肉絲,回味無窮的回鍋肉光是看到這些花花綠綠的菜,我的口水就開始放肆地在嘴里打轉了。菜的數量沒得說,六菜一湯,讓我眼花繚亂,停在半空中的手也不知夾哪一樣好。
吃過了晚餐,香甜可口的月餅靜靜地躺在竹籃里望著我們。橙黃色的月餅上精致的花紋十分顯眼,被裹得嚴嚴實實的餡兒甜如蜜糖,但又不會發膩。這時候的小孩子最開心了,看著那些五花八門的月餅,心里直歡喜。咬一口月餅,松軟的餅皮夾雜著甜津津的餡,那滋味簡直妙不可言!月餅似乎有種神奇的魔力,把甜蜜傳到了我們的心里。
這一天,最美的是月亮,最重要的事自然是賞月。坐在陽臺上,沐浴著朦朧的月光,全身都放松了。皎潔明亮的月亮,從蟬翼般透明的輕云中鉆出來。它,像一朵潔白的梨花,安靜地開在著深藍色天空中,灑下一片銀白色的光輝。那淡淡的光芒,如一件輕柔的紗衣,輕輕地罩在你的身上,讓你倍感溫暖。此刻,只有它才是整個天空的主角,眨著眼睛的星星只不過是陪襯,以此襯托出月的嫻靜柔美。
突然,我想到了那些為了家庭,為了事業的人們,不辭勞苦地在遠方奔波。他們整天不分晝夜的工作,只是想讓自己孩子的生活條件更好一些。殊不知,在這個團聚的日子里,他們的孩子只能靜靜地趴在窗臺上灑下淚水;或是借著電話聽筒,對遠在千里之外的父母道一聲:“媽媽(爸爸),我想你了,很想很想”。
我默默祝福他們:“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學生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2
中秋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關于它,有許多的傳說故事,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嫦娥奔月了。中秋節就是源自這個故事。中秋節,顧名思義,它是秋季最中間的一天——八月十五日。
中秋節的月亮是圓圓的,亮亮的,就像是掛在天空中的一個白玉盤,引發人們去想象,有人在想,嫦娥能看見我們嗎?有人在想,月亮上除了嫦娥還有其他人嗎?有人想,廣寒宮損壞了誰去維修保養啊?雖許多問題無法解答,但想象是美好的,正在想象的人也是美好的。中秋節有一個習俗是賞月,賞月的方式有很多種,給人的感觸也是吧不同的,親人團聚的家庭會看到一個美麗大方、潔白無暇的月亮,身在異鄉的兒女會感到“低頭思故鄉”的悲傷愁苦。
中秋節還有一個習俗,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吃月餅。月餅的口味眾多,我知道的有五仁、黑芝麻、綠豆、香芋、冬瓜等等。中秋節吃月餅,“醉翁之意不在酒”,重點不是吃月餅,而是和親人們在一起吃月餅,大家都知道中秋節是一個家人團聚的節日,它充滿了歡聲笑語,但也有許多家庭氣氛中存在著憂郁、悲傷。
賞月,吃月餅是中秋節的兩個重要習俗,中秋節不如端午節的習俗多元化,全國各地中秋節的習俗是一樣的,它也不如春節的習俗數量多,有貼對聯、守歲、放鞭炮、拜年等等。但中秋節有它自己的獨特內涵,中秋節吃的月餅是圓的,欣賞的月亮是圓的,它的內涵便是“圓”。
中國人都喜歡圓滿,中秋節就是一個圓滿的節日,在這一天,親人團聚一堂,內心的歡喜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大約就像《父與子》中的父親和兒子患難后回到家中包餐一頓的心情吧。一個人身邊最重要的人就是親人,親人之間的感情是不可替代的,中秋節的晚上,當人們在一起賞月,吃月餅,是一幅多么溫馨的畫卷呀!他們彼此祝愿,長輩們對小伙子們說:“好好學習,將來考上一個好大學。”對年輕人們說:“找一份好工作,可別太累了。”孩子們也會祝愿爺爺奶奶健康長壽。
中秋節的月亮嘴邊上一定有一絲笑容,默默地注視著人們。它不發出聲音,是怕打擾了人們,它是中國人的伙伴。外國人對月亮也有自己的想象,《父與子》的結尾是父親與兒子攜手走向空中,六個星期后,到達了月球,人們只要在晚上向天空望去,就會發現一個月亮和一個星星在沖他們笑,月亮也是外國人的伙伴。
月亮是全人類的伙伴,它也是中秋的內涵。中秋的內涵是圓,也是月。
中學生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3
日子像流水一般,端午節剛過去沒有多久,中秋又快到了,我對節日沒有概念,但看到博客里濃濃的節日味道,心中不免想起那遙遠的童年的中秋節了。
童年里很多事情都已經隨著時間的長河遠去了,但是有些片段就像沖刷不走的鵝卵石一樣,靜靜地躺在記憶里的一角。
記得兒時中秋節快要來臨的時候,村頭的大伯家,媽媽和街坊在打著月餅,有青絲,紅絲,冰糖,旁邊一個大平底鍋還烤著一鍋呢。我們孩子們在旁邊早早就聞到了香氣,不時地朝那邊張望,要是出來一個殘品,就趕緊一人一口分給我們,那時感覺那一口真是人間的美味。直到今天,各種月餅千奇百怪,天南地北無奇不有,精美包裝應接不暇,但是,就再也沒有吃過那么好吃的月餅了。
晚上,坐在月光下的院子里,記得當時院子搭的有棚,絲瓜、葫蘆大大的低垂著,爸爸媽媽拿出月餅,個子很大,媽媽把月餅小心翼翼的切成八芽,每人分一芽,我總是舍不得吃,咬一點,含在嘴里,盡情的品著香味。
直到第二天,我都沒有舍得吃完。惹得哥哥和妹妹很羨慕的看著我吃,我就再分給他們一點,三個黑黑瘦瘦的孩子相互開心的笑著吃著,現在想來,那一口月餅就是最大的幸福。
童年在我的生命里輕輕滑過,幾乎沒有什么痕跡。父親是一個中學老師,整日在學校。母親在家操持家務,經常累得直不起腰來,當我記事的時候,就能感覺到母親的辛苦,撫育我們姊妹三人的不易。
所以常常放學回來的路上,撿一捆干干的柴火,好回家燒火用。很多時候,站在板凳上做好飯,就在路口等候晚歸的母親,總是天很黑了,還沒有回來,那時候就知道什么叫望眼欲穿。因為害怕,總是不敢一個人進屋,所以,總在路口等待。
有的時候,實在忍不住瞌睡,就在大門前的一塊石頭上睡著了。后來媽媽說,她回來的時候,看到石頭上自己的孩子像一只貓一樣卷著身子睡著了,有時候還因為翻身掉進旁邊的石縫里。母親說當時非常難過,總是摟住了我,眼淚不停地淌。
可惜這些我都不知道,我總是希望母親擁抱我一次,因為在我的印象里,我就沒有在母親的懷抱里撒過嬌,母親總是很辛苦地忙碌。
每當母親說這些時,我總是恨自己,為什么瞌睡就那么大,感知不到母親的懷抱?
如今,父親母親都老了,搬來和我同住一個城市,每每去看他們時,我總是伸開雙臂,摟摟身材有點發福的母親,母親竟然孩子一樣開心。有的時候,我故意用手挽住父親的胳臂走在街上,卻沒有見父親有一絲尷尬和不適。
我想,原來當他們老的時候和我小時侯一樣渴望溫暖的擁抱和愛語。
有時間在一起回憶起童年的中秋節,父母親竟有些淚光盈盈了。
童年的中秋離我遠去了,可是,有一些東西卻永遠在心靈的角落里,鵝卵石般,靜靜的躺著。
中學生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4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見一輪明月,但并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青云,如煙似霧,彌漫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青云的紅娘,牽與兩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即不喧賓奪主,又有萬嬌姿態。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說。云生月隱,神秘、迷離。
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愿隨月在云中漫步,聽她講那古老的傳說;也愿站在靜處悄悄凝望。可是,這一切都化為一片柔和,銀白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月的祝福。
許多人愿意在屋中歡度這完美的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靜謐的夜晚,獨自站在陽臺,仰望天空,傾聽月的歌聲,享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吃著香甜的月餅,我坐在陽臺的椅子上,望著那皎潔的明月,我不由聯想到了因為偷吃仙藥而升天成仙,住在月宮中的嫦娥,不知她此刻還是否孤單?還有那一向為嫦娥搗藥的可愛的小玉兔,真想飛到月宮去逗它玩。對了,還有吳剛,不知他砍了這么久,那棵桂花樹被他砍倒了沒……
秋天,是個嫩嫩的季節,鵝黃、火紅的樹葉一不細心就掉了;八月,是個濃濃的月份,桂花香中飄著歡樂的氣氛。八月中秋,點綴著整個漫長而無生機的秋天,使秋天更具有魅力。
在這萬千思緒中,我不禁有了一絲倦意,便起身回到屋中。我躺在床上,不一會兒便進入了夢鄉。在夢中,我又與家人圍坐在桌旁,一齊說說笑笑,一家人其樂融融,我又笑了,笑的是那么美,那樣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