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大講堂”專題解讀《民法典》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3篇)
“綠色大講堂”專題解讀《民法典》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1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
文章強調,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為每一個人追求美好生活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堅持和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立法理念與定位,這就是民法典被視為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的原因。民法典將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作為首要的立法宗旨規定在第1條之中;單獨設立人格權編,用以保護自然人的生命權、名譽權和隱私權等基本民事權利;增設居住權,用以滿足特殊情況下人們對生活居住的需要等。這些都體現了民法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立法定位,夯實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法治根基。
法律的靈魂是實施,強化法律宣傳,是法律實施的重要手段之一。黨的__四中全會指出,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因此,民法典宣傳教育過程中,模式的創新和常態化機制的建立尤為重要。關于模式創新,一方面是要線下集中宣講,讓民法典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等,另一方面要借助新媒體新技術開展線上普法,保證普法精準,讓民法典真正走到群眾身邊、走進人民心里。”從而確保線上和線下兩個渠道雙管齊下,因人施策,有針對性地開發宣傳教育項目,以多樣化的方式使民眾學習到民法典的價值理念、規則內容和實務操作等知識。民法典的宣傳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更是一項長期任務,完善法律宣傳的長效機制、常態機制,是保證民法典走進“尋常百姓家”。
“綠色大講堂”專題解讀《民法典》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2
20__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國民法典就此誕生。中國人民終于擁有了一部真正屬于自己的民法典,終于實現了新中國幾代人的夙愿。民法典中的“民”字代表著“人民至上”,我們不僅要細細體會和思考背后的含義,更要時時去領悟和踐行其中的真諦。
人民利益至上,舉法律武器維護人民權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民法典增加了民事權利種類,確認和保障民事權利,完善了權利保護和救濟規則,加強對弱勢群體的保護,回應了人民群眾需求,切實維護了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黨員干部要牢牢把握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為了更好地維護人民權益,首先自身要學法和懂法,將法律學習及運貫徹到工作始終。要自覺通過各種形式學習各方面的法律知識,強化法學理論素養,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努力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謀利益,運法律武器切實保護人民的權益不受到侵犯。
人民需求至上,建德治屏障增進人民福祉。公平正義是提升群眾獲得感滿意度的前提。新時代下,人民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后,必然對公平正義有更高層次的需求。要順應人民的需求,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民法典確立了法人制度、代理制度、物權制度及合同制度等相關民事法律制度,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了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黨員干部要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守護好社會公平正義。“打鐵還需自身硬”,維護公平正義首先要從自身做起,要始終把公平正義作為一種品德修養、政治情操,要堅持公道正派、公正無私,堅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的觀念,堅持原則按規矩辦事,自覺抵制人情風、關系網,戒行“潛規則”“亂作為”,將公平正義貫穿于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人民服務至上,樹法治思維守護人民安康。人民服務至上,體現于為民辦好每一件實事,體現于為民服務的每一個細節。民法典貫穿人民服務至上的立法原則,對人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和隱私權等諸多方面作了相關規定,為人道主義救助從法律上加“碼”,充分體現了法律對人民安康的守護。要牢固樹立法治思維,堅守法律至上、權由法定、依法行權的思想,自覺運法治思維為人民謀劃、開展、推動、完成工作,嚴格按照法律規范為人民想問題、作決策、干事情、定政策,堅決杜絕發生“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真心真意做好人民的“服務員”。領導干部更要做好模范,深入群眾,與群眾打成一片,把人民群眾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帶頭捍衛法治,依法辦事,堅決樹立法律權威性,保證人民的幸福安康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
“綠色大講堂”專題解讀《民法典》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3
我是一個喜歡收藏的男孩。在我眾多的工藝品中,有一只瓷龜與眾不同。我非常喜歡它。
瓷龜身長約二寸,寬約半寸。瓷龜碧綠的龜背上背著一只小瓷龜,小瓷龜光滑的背上還背著一只更小的瓷龜。遠遠望去,像一座高低起伏的小山丘;近看,又宛如一幅和諧的家庭圖。
這只瓷龜寄托了長輩對我的期望。一天早上,我的外公拿出一只瓷龜,語重心長地說:“這只瓷龜送給你。我希望你在學習的道路上一步步踏實地走,勇攀學習之巔峰。”
從此,我更加刻苦地學習,爭取第一。如果一沒精神,我就看一下瓷龜,頃刻之間又來了勁。因為這樣才能報答長輩的養育之恩啊!
它,雖然老了,全身落滿灰塵。在一片嶄新的工藝品中,它完全被淹沒了。可是,我不會嫌棄它。三年的光陰,它陪我度過。你說我會嫌棄一只鼓勵我學習的瓷龜嗎?
瓷龜,我想對你說:“你雖然舊了,可是卻天天鼓勵我學習,你是我最最真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