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最美的鄉村”電視劇心得體會(精選3篇)
觀看“最美的鄉村”電視劇心得體會 篇1
我叫__,是__村一名貧困黨員,今年41歲,家中3人。父母都是年齡65歲以上的老人,為支撐家庭我常年在外打工掙錢。早年我結過婚,但是因為家里貧窮妻子帶著女兒和我離婚了。我一氣之下常年不回家在沿海地區打工掙錢,我心里一直有個夢想:努力掙錢,早日過上小康生活,把家里的老房子翻新,要讓離我而去的妻子看看,我只是一時貧窮,不是一輩子貧窮。20__年5月,鎮政府包村領導、駐村工作隊和村委會多次打電話宣傳扶貧政策,我毅然決定回家發展,利用好扶貧政策實現自己的夢想。
有了新房,心間暖暖的
回家之后,村支部書記、駐村工作隊、幫扶干部第一時間到我家宣傳扶貧政策說,“針對你家的情況,我一班人商量,現在國家實施危房改造政策,拆除重建每戶可以補助3萬元”。20__年6月我著手開始籌備修建房屋,利用我在外多年務工掙的錢,通過3個月的緊張施工,20__年9月我搬進了新家,同時政府的補助款也分為2次全部給我補助到位。看見家里新修的兩間一層的新家,我感覺渾身上下都有勁了,日子也有了盼頭,心里喜滋滋的。
有了工作,心田美美的
回家之后,村兩委及時找我談心說,“你專科學歷,有在外面闖蕩多年,現在村上剛好搞換屆選舉工作,村文書一職一直沒有合適的人選,我們推薦你來當村文書”。本想著等房屋修建好再出去打工,但是回頭我想想父母年事已高需要有人照顧,常年在外打工也不是個事,雖然在村上干,工資么有多少,但是離家近可以照顧年邁的父母,何樂而不為呢?于是乎,從20__年6月份開始我一邊在村上工作,一邊張羅著修房的事情。雖然兩頭跑,兩頭都要操心,但是我不覺得累,因為我們村上像我這樣的貧困戶還有120余戶,能幫助他們實現早日脫貧,把國家好的扶貧政策落實下去,我感覺心里總是美滋滋的。
有了產業,心中甜甜的
在村上工作,我了解到村上成立了扶貧互助合作社、扶貧互助資金協會經濟組織。今年我村建成了大棚黑木耳生產基地,5個大棚整齊劃一的排在順沿河邊的田地里。大棚黑木耳生產技術含量較高,而我村又剛好缺少這方面的技術人才。值此之機,我踴躍報名,第一批就加入了黑木耳生產協會,后期又多次參加縣鎮各級組織的黑木耳生產技術培訓和觀摩學習,已初步掌握了技術要點。在今年9月下旬,我村大棚所用的菌袋已經全部地栽完成,我利用前期所學,在大棚建設、噴灌用水引流、菌袋穿刺、菌袋地栽等方方面面給予了幫助。眼下,只需按照生產的技術要求,控制好溫濕度、發好菌絲,黑木耳的收獲指日可待。作為先期的會員和技術人員,黑木耳帶來的經濟效益,我肯定會從中受益,這更堅定我回鄉發展的信心。另外,我在村上互助資金協會已貸款3萬元,憑著我對市場的敏銳嗅覺,我認定泥鰍養殖市場前景可觀,兩河口鎮地處4縣交界處,周邊市縣對泥鰍的需求較大。我計劃先用3萬元把泥鰍養殖的基礎設施建起來,先在今年小規模的試養,等市場打開后,明年之后再擴大規模。目前雖沒有建成實施,但有黨和政府的各項扶貧政策扶持,我的信心很足,產業發展給我增收、創收以及助力我近期的脫貧、遠期的致富,絕對是一條穩穩當當的路子。
前幾十年,我時有窮困潦倒、生活窘迫,但在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儼然身份一變,從國家重點照顧的貧困戶已慢慢過渡為可穩定增收的預脫貧戶。我相信通過自身的努力,今年定能高質量的脫貧,在此之后,通過產業發展的加持,我還要在脫貧的基礎上致富。后幾十年,爭做一個致富的帶頭人,致富自己、帶富別人。
觀看“最美的鄉村”電視劇心得體會 篇2
大學生村官工作是xx大以來黨中央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主要目的是培養一大批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骨干人才、黨政干部隊伍后備人才,同時,也希望大學畢業生能夠利用自己的文化知識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幫助村民脫貧致富。如今,全國已有幾十萬的大學生村官工作在他們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從身殘志堅的郝新江到抗震救災的文國云,再到耶魯大學畢業的秦玥飛,隨著隊伍的不斷壯大,大學生村官也越來越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有的人對大學生村官寄予厚望,把他們視為建設新農村的生力軍,但也有的人提出質疑,認為“大學生村官不接地氣、難以扎根基層”。如何回應這些質疑?還需要大學生村官制度和大學生村官自身用實際行動來回答。
大學生村官計劃實施至今,在推動農村建設和發展方面做出的成績有目共睹。例如從大學生村官成長為“第一書記”、鄉鎮干部的桂千金。還有廣西陸川縣烏石鎮副鎮長、陸河村黨總支部書記、大學生村官梁麗娜,他們都是大學生村官的優秀代表,用實際行動和群眾的滿意度回應了質疑。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從象牙塔到偏遠鄉村的環境轉變、缺乏對基層工作了解和知識儲備、身份上“非官”“非農”的尷尬處境、期滿后的出路問題,都是大學生村官的困擾。針對這些問題,一方面要不斷完善大學生村官錄用制度和分流導向制度,拓寬大學生村官的上升渠道,讓他們“心頭有夢”,充分調動積極性。另一方面,通過培訓指導、考核獎懲、經驗幫帶等有效措施,幫助大學生村官“腳踏實地”,為他們的發展保駕護航。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也許途中荊棘叢生,也許會有風霜雨雪,希望大學生村官們不負祖國的重托,不負群眾的希望,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一路前行。
觀看“最美的鄉村”電視劇心得體會 篇3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叫作:《念書的孩子》。主人公是一個內心孤獨、需要關懷、頑強勇敢的九歲男孩——路開。他是一名留守兒童,誓死陪伴她的是一名叫“小膽兒”的狗。
這電影講了路開爸媽去城里打工,家里由爺爺照顧九歲的開開上學和生活。開開撿了一只流浪狗,取名叫小膽兒。小膽兒膽子特別小,平時不敢叫喚,爺爺以為它是啞巴狗。小膽兒很聰明,開開讓干啥小膽兒就干啥,開開走一步它就跟一步,生怕再走丟了。小膽兒成了開開最好的朋友。爺爺有肺心病,拖垮了家里的經濟,為了吃藥,連有線電視費也不交了。
開開放學沒事干,爺爺怕開開空虛,就哄著開開念課文。今天的課文念念,昨天的課鞏固鞏固,明天的課預習預習。爺爺并不在意開開念得對與錯,只要能讓開開有事干就行。開開每次念書的時候,小膽兒就很捧場,坐在爺爺的鞋子上認真地聽。老師開始表揚開開了,說開開的書念得好,作文也寫得好,將來一定能考上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開開念書更起勁兒了,念完了課內念課外,念完了岳飛念三國。
有一天,小膽兒突然叫起來,還咬著開開的褲腳往爺爺屋里拽。開開連忙跑過去,卻發現爺爺躺在床上沒有了呼吸。開開的父母回來安葬了爺爺,要帶開開進城。開開不想走,說班里的吳美芳進城半年都沒有找到學校,過了一段時間又回來了。開開要在村里念書,不想進城。開開的爸爸在城里打工,住的是工棚。媽媽在城里當保姆,住的是雇主家。開開要是進城還真沒他住的地方……
看這部電影時我一次又一次的流下了慚愧的淚水。相比之下我們過著富裕充足的生活,我不理解還有的家長把孩子嬌慣的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不能經歷風雨不能面對自然。我在這里告誡所有和我同齡的孩子們:我們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要自強、自立、自尊、自愛,不要讓我們成為溫室里的花朵。
最后我在這里祝賀開開:早日和“小膽兒”團聚,和爸爸媽媽在城市里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學業有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