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13屆冬殘奧會開幕式心得(精選3篇)
2023第13屆冬殘奧會開幕式心得 篇1
“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黨和國家的一件大事,是我們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做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使命光榮、意義重大。”
6年多來,在“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引領下,北京冬殘奧會和北京冬奧會的籌辦工作“同步規劃、同步實施”,確保冬殘奧會同樣精彩。
以殘疾人運動員為中心,從點滴細節著手,冬殘奧會競賽各場館和冬殘奧村里的無障礙設施廣受好評。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安德魯·帕森斯表示:“我們看到冬殘奧會籌辦工作高效順暢,競賽場館和冬殘奧村無障礙設施建設完善,為辦賽提供了安全便捷的環境。”
一面廣角鏡,映射溫暖的人文關懷。冬殘奧會賽時,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將作為輪椅冰壺項目的比賽場地。場館內,有一條運動員無障礙坡道,雙向通行,上下三層,拐角處立著一面廣角鏡。工作人員介紹,這面廣角鏡能夠讓對向而行的殘疾人運動員及早發現對方,避免發生碰撞。此外,坡道還設有多處休息平臺供殘疾人運動員使用。“所有無障礙設計的理念是為殘疾人運動員提供公平、舒心的比賽環境。”國家游泳中心場館運營團隊設施主管劉振鐸說。
一條專用道,打通比賽的全部流程。在張家口賽區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坐姿運動員更換坐姿滑雪器后,便可獨立完成熱身、參賽、賽后采訪等全流程動作。這得益于賽道外沿設有一條2.5米寬、近1000米長的專用通道。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場館和基礎設施經理陳國徽介紹,往屆冬殘奧會上,往往只有賽道上才有坐姿運動員的專用通道,“但我們一開始的目標就是讓所有參賽運動員都可以輕松實現無障礙通行。”
一臺充電柜,降低冬殘奧村中的用電風險。延慶冬殘奧村將城市管理的先進經驗融入日常運行。在運動員公寓樓下,一臺臺智能充電柜已安裝完畢,可供不同大小的輪椅電池充電。相關負責人介紹,智能充電柜為運動員提供了安全的充電場所和良好的消防環境,不僅向運動員免費開放,而且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協助充電。
秉持節儉辦賽的原則,冬殘奧會5個競賽場館全部沿用冬奧會已有場館,經過相應轉換和調整,得到國際冬季單項體育聯合會認證,全面具備辦賽條件。冬殘奧會的籌辦和轉換工作高效順暢,得益于北京冬奧組委始終堅持兩個冬奧“同步籌辦、一崗雙責”。在場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無障礙環境的實現,大幅降低轉換期間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3第13屆冬殘奧會開幕式心得 篇2
3月4日晚,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將在鳥巢舉行。據悉,開幕式的時長將有約80分鐘。在此前的采訪中,北京冬殘奧會開閉幕式導演沈晨表示,將延續“簡約、安全、精彩”的理念,讓殘疾人和健全人攜手參與,把文藝演出融入儀式流程中,呈現一場溫暖、感人、精美的開幕式。
本次參加開幕式表演的演員人數有800余名,將由殘疾人和健全人攜手參與,其中殘疾人表演者將占約30%。
為了順利呈現開幕式,鳥巢的舞臺經過了無障礙化改造,通道更加的寬闊平緩,升旗臺也在保持宛如“冰面”的外觀的情況下,增加了表面摩擦力,避免輪椅等設備打滑。
北京冬殘奧會的吉祥物雪容融也將在開幕式上亮相,開幕式將以“生命的綻放”為表演主題。
據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透露,冬殘奧會開幕式與冬奧會開幕式有所不同——冬奧會是“冰雪藍”,而“這次是五彩斑斕的感覺,表達一種熱烈的、打動人心的情感。”
此外,開閉幕式導演沈晨還“劇透”稱,倒計時環節值得期待,同時會徽展示環節將出乎所有人意料,會用一個不同且感人的方式呈現。
延慶冬殘奧村在各服務區域出入口均設置了無障礙出入口,臥室的窗戶把手、電源插座、開關面板、救助呼叫按鈕都降低了高度,家具也能滿足殘疾人的使用需要。衛生間的門是吊軌式推拉門,地面沒有門檻和高差。為方便殘疾人運動員就餐,餐臺上增加了流食攪拌器、盲文菜單。
比賽場館也都以運動員為中心,注重每一個細節。在承辦冬殘奧會冰球比賽的國家體育館,地上已專門加鋪了300平方米的仿冰板,方便坐著冰橇的運動員自由進出,運動員等候區的板墻也更換成了透明板墻。荷蘭殘疾人高山滑雪隊教練員尼基說,北京的硬件設施和無障礙設施是他參加過的三屆冬殘奧會里最好的。
一切就緒之下的北京冬殘奧會,將如北京冬奧會一樣精彩。正如北京冬殘奧會會徽——“飛躍”所表達的內涵,運動員們將秉承超越自我、不斷飛躍、奮力拼搏、激勵世界的冬殘奧精神,在賽場上追逐青春夢想。以“有愛”創造“無礙”,即將舉行的北京冬殘奧會將為世界帶來一個打破隔閡、包容彼此的寶貴契機。
2023第13屆冬殘奧會開幕式心得 篇3
我輩青年,當迎難而上,永不言棄。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十八歲女生王心儀,在被北大錄取后寫下《感恩貧窮》一文。她出生于貧困的家庭,母親要照顧常年患病的姥爺,她還有兩個弟弟,全家的收入就指望家中的五畝地和爸爸不穩定又少得可憐的工資,但這一切并沒有打垮她,反而讓她更相信知識的力量,促成王心儀成功的并不是貧困本身,而是她自己,她經歷了生活的種種困難,卻仍積極上進,努力堅持。“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沒有人是生來就成功的,要堅持不懈,永不言棄,才能將困境轉化為挑戰,將劣勢轉化為優勢。
我輩青年當頑強不屈,奮斗不息。鮭魚出生于淡水的河流,在生長期游出大海,等到產卵期又跋涉千里,再次回到出生地,生出下一代,如此循環不已,生生不息,鮭魚有著近乎地獄般的溯游之路,回家路上要飛躍大瀑布,瀑布邊守著成群的灰熊,不能躍過瀑布的魚很多躍進了灰熊的肚中,躍過的魚精疲力盡,還得面對數以萬計的魚雕,只有不多的幸運兒可以躲過追捕。鮭魚的一生是奮斗者的縮影,在困境中磨礪,在競爭中生存,頑強不屈,奮斗不息,最終實現自我價值。
我輩青年當以夢為馬,自強不息。美國的田徑選手威爾瑪·魯道夫曾被醫生判定為終生殘疾,曾有六年不會走路,卻最終斬獲三枚田徑金牌;清華大學生矣曉沅六歲被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11歲與輪椅為伴,但他有一顆奔跑的心,輪椅困住了身體,卻困不住靈魂。來路或許不易,命運或許不公,但請一定相信,相信追夢者、奮斗者和奔跑者的力量。以夢為馬,在夢想與奮斗的激蕩下,定能綻放出燦爛的光芒。
古有刑天舞干戚,今有殘疾運動員為國努力。拼搏的精神,是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精神財富,我輩青年更應該煉就鋼鐵意志,迎著風雨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