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干部三講話一通報心得體會(通用3篇)
鄉鎮干部三講話一通報心得體會 篇1
近日,全縣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召開,對全縣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進一步統一思想、傳導壓力,凝聚各方共識,調動各方力量,為縱深推進脫貧攻堅注入新的思想動力和重要實踐遵循。
縱深推進脫貧攻堅,務必全面落實脫貧攻堅政治責任。“以脫貧攻堅統攬工作全局”,是縣委、縣政府確立的全局發展要求。當前,我縣脫貧攻堅已經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關鍵時期和沖刺階段,全縣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刻剖析當前全縣脫貧攻堅工作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決不能對脫貧攻堅工作大而化之、浮于表面,要堅決把脫貧攻堅作為壓倒性的政治任務,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堅決防止盲目樂觀和精神懈怠,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縱深推進脫貧攻堅,務必確保脫貧政策措施到戶到人。眼下,全縣上下務必迅速貫徹落實全縣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議精神,把縣委、縣政府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新要求深化、細化、具體化,對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壓實干部責任,激發群眾活力,切實做到脫貧政策措施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務必認真對照“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和“六個一批”脫貧措施,并結合我縣實際,全力抓好“6+2”政策措施的制定落實,全力打好消除貧困“殲滅戰”,實現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
縱深推進脫貧攻堅,務必拿出超常規的力度攻堅拔寨。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全縣上下務必把堅決限時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全縣壓倒性的政治任務,以超常規的手段推進脫貧攻堅。務必牢牢把握“以戶為基本作戰單元”這個基礎,切實精準到戶、精準到人。務必抓住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這個根本,切實激發內生動力。務必認真落實“掛圖作戰、按圖銷號”這個要求,做到任務清、責任明、措施實、落實快、督查嚴。務必緊緊抓住全面從嚴治黨這個關鍵,大力整治“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突出問題。務必突出抓好扶貧項目監督管理這個保障,簡化審批流程,加快實施進度。
縱深推進脫貧攻堅,務必干在實處走在前列。脫貧攻堅是干出來的,不能作秀走過場,必須將其落到實處,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標志性指標,也是一場必須打贏的戰役。全縣各級各部門要知恥而后勇,奮勇而爭先,始終堅持低調務實、少說多干,敢于擔當、積極作為,以更加忠誠的政治品格、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以敢抓落實的擔當、會抓落實的能力,在“脫貧”中完成使命,在攻堅中成就光榮。
鄉鎮干部三講話一通報心得體會 篇2
路不行不到,事不為不成。作為重慶“十三五”時期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脫貧攻堅工作如今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重慶能不能限時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能不能如期兌現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不是看我們的口號喊得多響亮、數字算得多漂亮,歸根結底還是要看黨員領導干部有沒有實干精神,有沒有舍我其誰的擔當。
去年,重慶立下了容不得半點耽誤、容不得絲毫懈怠的“軍令狀”,吹響了脫貧攻堅沖鋒號。這一年里,各級黨委政府、領導干部堅持問題導向,認真結合實際,細化措施,積極行動,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潼南和涪陵已經順利“摘帽”,又有7個區縣正在加快“摘帽”步伐……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脫貧攻堅工作能夠取得階段性成績,是全市干部群眾擔當實干、通力合作的結果,是我們出實招、拿實策、下實功取得的成效。但我們同時也要意識到,脫貧攻堅“入之愈深,其進愈難”,是一場需要扎扎實實去打的硬仗。隨著這項工作逐漸走向深入,我們還有許多“硬骨頭”要啃,還有一些難題待解。比如已脫貧人口中有的脫貧基礎還不穩固;剩余的貧困人口,基礎條件更差,發展能力更弱,致貧原因更復雜,貧困程度更深。越往后,實現脫貧的難度越大、精準脫貧的要求越高、鞏固脫貧成果的任務越艱巨。要解決這些問題,實現脫貧攻堅沖鋒沖刺,各級領導干部就必須“咬定青山不放松”,切實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始終做到全力以赴、攻堅克難,進一步發揮苦干實干精神,穩扎穩打,精準施策,落實責任,堅決拿下這個“山頭”、啃下這塊“硬骨頭”、打贏這場攻堅戰,以實干出實績。
實干不是蠻干,需要方法論,考驗執行力。推動脫貧攻堅工作走向縱深,要有問題意識,要講究策略、方法。這就要求我們堅持目標牽引、問題導向,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既解決好面上的共性問題,又解決好點上的個性問題,通過有機結合、點面結合,形成合力。要通過完善兜底保障機制、貧困退出機制、后續扶持機制、脫貧內生動力激勵機制、統籌城鄉發展機制等,建立完善長效機制,不斷鞏固擴大脫貧成果。要把發展作為根本之舉、治本之策,緊緊扭住發展不放松,解決好“發展什么、怎么發展”的問題。
實干需檢驗,考核促有為。領導干部到底有沒有干實、干好,來不得半點虛假,要用脫貧實效來檢驗。為此,就要用好考核指揮棒,對脫貧攻堅路數正、作風實、實績突出的干部要大膽使用,對思路不清、作風漂浮、工作不力的干部要堅決調整。只有在選人用人上堅持正確導向,看干部為貧困地區帶去什么、留下什么,才能把實干家選出來,讓空談者靠邊站。
這道理,那道理,實干才是硬道理;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實際干一干。脫貧攻堅中央有要求,群眾有期盼,時間很緊迫,任務很艱巨。全市黨員干部要始終堅持低調務實、少說多干,敢于擔當、積極作為,真正把脫貧攻堅的責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堅強的黨性和優良的作風,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決戰決勝的勇氣、只爭朝夕的精神,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帶領貧困群眾堅決限時打贏脫貧攻堅戰。
鄉鎮干部三講話一通報心得體會 篇3
脫貧攻堅首戰告捷,去年全國124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根據現行政策,貧困戶銷號退出后,要留出緩沖期,原有扶貧政策保持不變,幫扶力度不減,確保穩定脫貧。但有記者調研發現,眼下,一些基層把這種緩沖期家庭在建檔立卡數據庫中標識出來后,“晾”在一邊,不幫不扶,一些家庭重陷困頓。
很多時候,貧困與脫貧之間,只有指標量上的細微差距,并沒有明顯的鴻溝。倘若貧困戶剛達到脫貧指標線,就把這些貧困戶“晾”在一邊,不聞不問、不管不顧,那脫貧攻堅就毫無實際意義可言,到頭來還是不能真正改善貧困戶的現狀。“一脫貧就撒手”,缺乏后續跟進,缺乏持續幫扶,很可能會出現“飽而復饑、暖而復寒”。如此反復、折騰,既影響黨和政府的威信,也勢必給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增加不確定性。
不可否認,脫貧攻堅“這場持久戰”已經到了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越往后時間越緊、越往后任務越重、越往后也越艱難。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倘若達到“脫貧線”便不幫不扶,不注重“貧困戶的發展現狀”而片面追求“數字式脫貧”,疏遠的是黨群干群關系,涼的是百姓的心,有悖中央扶貧政策的初衷,更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質量和步伐。
“脫貧線”不是扶貧攻堅的“休止符”。光達到“脫貧線”是遠遠不夠的,更要“扶上馬、送一程”,留出緩沖期,保持原有扶貧政策不變,幫扶力度不減,確保穩定脫貧。往往剛達到脫貧線或者還處在緩沖期的農戶,普遍抗風險能力差,遭一場災,或遇上扶貧產業市場行情不好,或家里出現孩子上學、老人看病等變故,很可能就會返貧。脫貧攻堅是場拉鋸戰,絕不是輕輕松松一沖鋒就能打贏的。廣大黨員干部一定要深刻認識到這一點,把幫助緩沖期家庭穩定脫貧,作為決戰決勝貧困的一項重要任務。
從實際出發,注重長效,講究策略和科學方法,否則,扶貧工作就會陷入“欲速則不達”和“越扶越貧”的怪圈。一是脫貧攻堅始終要樹立統籌發展的理念,既要解決“行路難”“上學難”“看病難”等迫切的民生問題,又要扶貧扶志并駕齊驅,輸血造血雙管齊下,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因人而異、因戶施策,不斷增強“造血”功能,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努力培養“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技術”的“四有”新型農民。二是實行“回訪”制度,切忌“漫灌式”扶貧,急于求成患上“急躁癥”,要學會“把脈”出實招,善于“抓兩頭帶中間”,對有致富能力者錦上添花,對生活困難者雪中送炭,對中間者注重引導其向致富脫貧戶看齊,并幫助他們理清發展思路。
打贏脫貧攻堅戰,黨和政府希望看到的是貧困戶通過黨員干部的幫助,能夠發揮自身優勢,發掘自身潛能,培養一技之長,擺脫貧困,找到致富路。誠然,脫貧攻堅是一場硬戰、更是一場持久戰,要打贏這場戰,黨員干部要懷著一顆赤誠的為民服務的初心、干事創業的信心、破釜沉舟的決心以及勇于擔當的責任心,不畏困難,勇往直前。只有讓人民吃得飽、穿得暖、安居樂業,收入水平和經濟實力真正跨過“貧困基準線”才能算得上名副其實的“扶真貧、真扶貧”,困難群眾的生活水平也才會由“數字量變”到“生活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