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觀后感心得(通用4篇)
《春江水暖》觀后感心得 篇1
元代畫家黃公望于六百多年前所繪的《富春山居圖》,描摹下古代富陽的風物景致;對于年輕的顧曉剛來說,正是這幅聞名于世的山水杰作賦予了自己藝術創作上的精神血脈,讓他尋找到了美學上的方向。“我始終在思考把中國山水畫的視覺美學轉化成電影語言的可能性。”顧曉剛說。在他看來,中國傳統繪畫技法與電影藝術的美學觀念具有頗為契合之處,同時還蘊藏著深沉的東方哲學意念,是對宇宙觀和時空觀的塑造與闡述。特別是山水長卷作品,在視覺的平面上營造出無限的時間感和空間感,觀眾仿佛進入風景之中,參與了一場“時間的游戲”,而其本質是精神世界的自我觀照。
創作《春江水暖》的過程中,顧曉剛有意識地將傳統繪畫的藝術理念嫁接于光影之中,試圖以此發現全新的電影語言。他運用電影的長鏡頭技法,在橫移與豎移的運鏡過程中,呈現出如山水畫中移步換景、俯仰自得的散點透視效果。當觀眾隨著人物游走在山水之間,永恒的風景便與故事中的情感結合在了一起。
在嘗試拍攝這部長片處女作之前,顧曉剛曾在學生時代研習數年紀錄片的創作,由此養成了對社會情態敏銳的觀察力。顧曉剛說,最初觸發他創作《春江水暖》的原因,是因為看到了富陽這座古城在現代化城市更新中所經歷的瞬間巨變,而他也借助鏡頭的力量不動聲色地記錄下了身處變化中的人們以及他們的生活。戛納電影節“影評人周”總監查爾斯·泰松
《春江水暖》中所展現的諸多當代中國的市井風情,為這部影片在視覺美學之下奠定了深厚的現實基礎。從人們的婚喪嫁娶到營生瑣事,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滲透在點滴細節之中,令觀眾時時刻刻可以感受到在傳統與現代的沖撞和融合之下,今天的中國人日常生活中極具時代特征的現實底色。
顧曉剛認為,自己在創作《春江水暖》時的核心理念汲取自傳統文化,而他在創作中真正探尋的,是如何將傳統的詩意安放于當下。他深切地感受到,傳統文化與現代性之間并不是二元對立的關系,而是可以尋求到融合的可能,今天的人們嘗試著像古人一樣去思考和生活,便會感受到來自傳統的滋養。
《春江水暖》觀后感心得 篇2
最初,顧曉剛想拍一部電影紀念父母開飯店、拆遷、退休的這段時光,但當他開始寫劇本的時候,城市變化給顧曉剛帶來很大沖擊,“覺得可以去構建一個城市版圖,去呈現一個城市的時代特征。”在這個想法的基礎上,他架構出一個家族故事,在編寫中牽扯到家族的核心——親情和利益。他在一個大家庭中構建了四個兄弟,老大有導演父母的影子,和妻子經營一家餐館;老二是一個漁民;老三整日游手好閑,沉迷賭博;老四是一個拆遷工人,生活中就像個長不大的孩子。
顧曉剛坦言,自己拿了一些優秀的家庭片作為參考,“侯孝賢的《悲情城市》中也是四個兄弟,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和楊德昌的《一一》也是有幾個兒女組成的家庭群像。”
《春江水暖》在敘事上獨辟蹊徑,用“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來表現時間的流動。顧曉剛曾擔心這種敘事方式會將故事拍成四個篇章的短片合集,最后他從每一個季節展開一個新的視角,但它不影響主劇情的推進,“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敘事留白,反而能讓觀眾自己去補充這些情感的部分。”
《春江水暖》觀后感心得 篇3
電影《春江水暖》以杭州富春江畔為背景,講述了年邁的母親在壽宴上突發重病,此后4個兒子在輪流照顧母親時,各自家庭也經歷著親情與現實的考驗。影片以中國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片段,展現了當代中國的市井風貌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糾葛。
中國元代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描繪了富春江兩岸的風物景致,導演顧曉剛在這部影片中嘗試將電影影像表達與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相融合。他認為,中國山水繪畫技法與電影美學觀念具有不少契合之處。影片運用長鏡頭技法,呈現出山水畫中移步換景的視覺效果。
戛納電影節影評人周單元創立于1962年,旨在關注世界優秀年輕電影人的長片處女作或第二部作品。
《春江水暖》觀后感心得 篇4
《春江水暖》此次前往戛納,除作為“影評人周”單元的閉幕影片舉行世界首映,還將作為顧曉剛導演劇情長片處女作參與將于法國當地時間5月25日揭曉的金攝影機獎的角逐。而在昨晚的首映結束之后,這部影片已經收獲了國際媒體、業內人士和電影觀眾的不少好評。《春江水暖》主創團隊在戛納
賈樟柯導演的國際監制,東京FILMEX電影節主席市山尚三在看完《春江水暖》后向顧曉剛表達了自己的贊美:“這是一部超凡的電影!”國際著名電影雜志《國際銀幕》Screen Daily的影評人WenyIde則撰文稱,“這部電影以精致的攝影“構建了一幅正在緩慢燃燒的社會圖景”,現代性和傳統共存其中。
按照顧曉剛的創作計劃,此次面世的《春江水暖》是其長卷電影三部曲《千里江東圖》中的卷一部分。他透露說,此次《春江水暖》中的部分角色未來也將在卷二和卷三作品中現身,但后續兩部作品將會講述的是全新的故事,和《春江水暖》形成似有若無的關系。顧曉剛解釋說,影片片頭處的一句“春江涇流杭州錢塘匯入東海”的文字,實際上提示了《千里江東圖》未來的故事走向,未來的故事將發生在新的地域,展示不同的景貌和地域風情。“就像富春江,永遠是流動的,隨著江水的流動,留到新的地方,新的故事就會在那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