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強化公務員廉政自律的思考
對強化公務員廉政自律的思考
我們黨成立以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黨所處的歷史地位和肩負的神圣使命出發,把黨的建設作為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注重黨的思想作風建設,嚴明黨的紀律,告誡全黨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為我們黨的反腐倡廉理論奠定了基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新時期黨的建設的新情況和新特點,作出了“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的重要論斷,提出和闡明了關于反腐倡廉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如何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基本問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始終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放在重要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初步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現階段基本國情的有效開展反腐倡廉的路子。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江澤民同志對反腐倡廉工作有許多精辟的論述,特別是連續十次在中央紀委全體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系統闡明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思想。江澤民同志深刻指出,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堅決反對和防止腐敗,是全黨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要圍繞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進一步抓好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查處大案要案、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的工作;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方針,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加強教育,發展民主,健全法制,強化監督,創新體制,把反腐敗寓于各項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高度重視黨的思想政治建設,教育黨員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的監督,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堅持和完善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形成防止和懲治腐敗的合力;紀檢監察工作要適應形勢和任務發展的要求,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等等。這些重要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黨的反腐倡廉理論,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為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供了強大理論武器。
近幾年來,中央和地方加強查處金融、建筑、海關、人事、司法等領域的案件,查處貪污賄賂、徇私枉法、買官賣官、嚴重失職瀆職的案件,其最重大的意義在于能較好地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維護黨和政府的社會形象和權威。
黨的十五大強調指出,要建立一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需要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必須加強勤政廉政建設。在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經濟建設進程中,健全和完善公務員勤政廉政監督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一、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在新的歷史時期,對國家公務員施以思想政治教育,用政治觀點來指導和調節國家公務員的思想坐標,在思想上牢固樹立廉政勤政意識。
首先是要組織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江澤民同志關于反腐倡廉的重要思想列入各級領導干部培訓的重要內容,教育廣大黨員領導干部牢牢掌握反腐倡廉的方針政策、基本原則和方式方法。要大力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著重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努力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紀檢監察工作新的實踐,解決反腐倡廉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更好地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深入開展。其次是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每一個公務員,尤其是擔任領導職務的公務員都必須牢牢記住:不論在什么崗位,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給的,只能為人民謀福利,絕不能作為自己謀私利的工具;公務員必須時時事事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再次是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強化公務員職業道德教育,是抓好公務員隊伍勤政廉政的一項重要任務。面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和人們價值觀念以及思想道德觀念日益多元化的新趨勢,國家公務員應從人民公仆和普通公民的相互比較中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遵循高于社會公共道德標準的職業道德,身體力行共產主義道德,努力達到對社會無私奉獻,為人民竭誠服務的人生境界,自覺抵制“燈紅酒綠”和金錢、物質的誘惑,努力樹立公務員的良好形象。
二、要建立健全完善對公務員監督制約機制。為了遏制腐敗現象,保持政府部門的清正廉潔,必須建立健全對權力的監督制約機制,使公務員濫用職權的越軌行為得到及時有效的制裁和糾正,使弄權營私者無隙可乘。
首先,抓住熱點、重點,確定監督目標。公務員腐敗行為的產生到發展,總是與“權”字緊密相連。貪污受賄,以權謀私,權錢交易,揮霍浪費,腐敗墮落,任人唯親等,都是因為手中掌握著或大或小的權力。權力的“魔杖”失去制約,使極少數道德水平不高,政治覺悟低下的公務員得意忘形,人格扭曲,心理變態,胡作非為。而目前的監督,存在“四多四少”現象:即表面監督多,實際監督少;事后監督多,事前、事中監督少;被動監督多,主動監督少;對一般公務人員監督多,主要領導干部監督少。由于監督乏力,致使一部分公務員走上違紀違法的道路。因此,加強對公務員行使權力的監督,應注重在對容易發生以權謀私、錢權交易的敏感部位、熱點崗位加強監督,比如,實行集體領導問題,重大決策、人事任免、項目安排、資金使用問題,家庭重大事項包括家庭收入、住房、子女工作安排等情況及交通、通訊工具配置、出國(境)及吃喝玩樂等熱點問題進行重點監督,制訂監督目標責任制,以確保監督到位。
其次,健全監督網絡,發揮整體效應。對公務員進行監督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必須健全網絡體系,開展整體性全方位的監督。堅持黨內監督、輿論監督、群眾監督、法律監督、民主監督等多種形式相結合,形成立體化的監督網絡體系。一要自覺置身于在黨組織的監督之下。切實加強班子內部互相監督,發揮紀檢監察部門監督的主渠道作用。二要加強各級人大監督職能。各級人代會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監督職能,監督和督促公務員依法行政。
再次是要要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監督作用。輿論監督是防止公務員濫用權力,搞不正之風的有力工具。“不怕通報,就怕見報”,正是搞不正之風者的心態,他們視輿論與新聞媒介為強大的社會壓力而不敢輕舉妄動。
三、從體制上鏟除公務員滋生腐敗的根源。公務員隊伍中腐敗現象的產生,是由于目前政治體制和人事制度上存在弊端。只有在深化經濟政治體制改革中,扎扎實實地加強勤政廉政制度建設,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相適應的一系列規章制度,才能從根本上減少乃至消除產生腐敗現象的根源。由此可見,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是強化公務員勤政廉政建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程。
首先是盡早出臺規范行政行為的文件。自《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件》頒布以來,國家又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法規、文件,這些對規范公務員行為起到積極作用。目前仍要抓緊建立和健全各方面規范的行政行為制度,通過規范性的文件法規,使每一位公務員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使其行政行為有章可循。
其次是加強勤政廉政方面的法制建設。黨的十五大報告中強調指出:“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是黨和國家事業順利發展的必然要求”,把法制建設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公務員的勤政廉政建設,在法制方面應有所體現。加強公務員勤政廉政和法制建設,必須首先使公務員牢固樹立法制觀念,認真學習法制知識,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執法。其次是政府部門注重完善法律。及時把那些行為規范已經成熟的制度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盡快使我國勤政廉政建設方面的法律法規完備起來,確保公務員依法行政,徹底堵塞體制、法制和政策等方面的漏洞,以真正達到公務員為政廉明、政治體制弊絕風清。
三是要堅持與時俱進,在實踐中推進反腐倡廉理論創新。廣大干部要把江澤民關于反腐倡廉的重要思想列為學習的重要內容,牢牢掌握反腐倡廉的方針政策、基本原則和方式方法。要落實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切實做好反腐倡廉的各項工作。要堅持與時俱進,在實踐中推進反腐倡廉理論創新。理論是實踐的先導和行動的指南,只有理論上的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堅定。要堅持與時俱進這個關鍵,大力加強反腐倡廉理論研究,使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更好地適應建設和改革的需要。要深入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反腐敗斗爭的特點和規律,全面準確地認識和把握反腐倡廉工作的形勢和任務,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和推動反腐倡廉新的實踐,使反腐倡廉工作思路和對策更具預見性、科學性和針對性。要適應實踐的發展,針對反腐敗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改變不合時宜的觀念、制度和做法,及時制定和完善法規制度、紀律規范和政策措施,使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充分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