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石壕吏心得體會(精選5篇)
讀石壕吏心得體會 篇1
杜甫的三吏三別非常有名,我們只選了其中的三吏來慢慢品讀,讀《新安吏》的時候除了感受到杜甫的前后矛盾外,并沒有覺得有多少的震撼和觸動。
今天和兒子一起讀《石壕吏》,因為語言特別簡單,所以我們沒有逐字逐句的解釋,讀完以后我只是讓兒子想象一下杜甫當時在哪里,他是怎樣看到這一幕的。兒子說他猜想杜甫應該是剛好偷聽到,然后在門縫里偷偷地看這一切發生。
這首詩的語言特別簡單,甚至沒有任何的描寫,就是平鋪直敘地講述詩人的所見所聞,里面沒有詩人的情感,也沒有詩人的判斷,讀起來卻那么有張力,那么震撼。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并沒有要刻意地去記憶這種場景,可是這畫面卻不經意間深深地印入腦海,讓你如何也揮之不去。
由此跟兒子聊起作文,我們總是認為寫作文的時候缺少好詞好句,缺少構思文采,可是真正能打動人的,有力量的作品都是非常平實簡單的。
最近在讀黑鶴的動物小說,他的作品沒有沈石溪的那么煽情,但是那種淡淡的關于人與動物的關系,卻如此自然,如此有張力。盡管他只是很客觀地描述了人類對動物的傷害,沒有指責,沒有道德審判,可是那種輕描淡寫卻有股強大的力量,讓一些人在動物面前的猥瑣一覽無余。
真正好的寫作不是你積累多么華美的詞藻,也不是你站在了多高的道德高度,或者你能挖掘到多深的寓意,而是你是否能跳出整個事件,客觀地呈現出事實,不加渲染,不加主觀臆測。事實往往比藝術更有力量,更能震撼。
跳出圈子,這不僅是寫作時需要修煉的境界,更是漫長人生中需要不斷追求的境界吧!
讀石壕吏心得體會 篇2
讀初中時,對于語文課本中的古詩《石壕吏》,可以說是倒背如流、愛不釋手。不僅因為它是唐代偉大詩人,被譽為“詩圣”的杜甫的傳世佳作,更因為這首詩確實很接地氣,是杜甫把自己親眼所見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娓娓道來,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朗朗上口的字里行間,到處洋溢著杜甫親民愛民的真情。
今天,再次品讀《石壕吏》,對公差橫抓壯丁的嗤之以鼻和對百姓民不聊生的深表同情之心“交相輝映”、五味雜陳。筆者在為老百姓共享改革紅利由衷高興之時,更為我們干部與人民群眾的希望和要求還有不小距離而誠惶誠恐。捫心自問,面對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問題和腐敗問題,紀檢監察干部怎能不寢食難安?近日四川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王雁飛在《石壕吏》上作出要求“全省紀檢監察干部認真一讀,仔細品味”的批示,確實很有必要,告誡紀檢監察干部要且行且珍惜,要有責任擔當意識,絕不能讓“石壕吏”的故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今天“鳳凰涅槃”。我們要“感恩”《石壕吏》,因為它對于今天我們打“老虎”、拍“拍蠅”可“攻玉”。品讀《石壕吏》,對紀檢干部來說,有幾點值得借鑒:
借鑒一,了解民情,讓民情如清澈之水般一目了然。
群眾生活狀況怎樣?群眾所思所想是什么?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路”問題的癥結在哪里?我們的干部“四風”問題和腐敗問題的“亮點”在哪里?這些都是紀檢監察干部反腐倡廉和執紀問責首先必須要弄清楚的問題。了解民情是紀檢監察干部開展工作的基礎,古人云:“三思而后行”,我們要思考,要決策,都離不開探索民情、官情的“源頭”。
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毛主席就說得好:“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為此,紀檢監察干部必須人往基層走,心往基層想,事為基層辦。當前正在四川省開展的“紀委書記下基層”活動確有必要,通過調查研究,,讓民情如清澈之水般一目了然。了解了民情和官情,紀檢監察干部才能對黨群、干群關系了如指掌,才能對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問題和腐敗問題胸有成竹,才能畫出清晰可見的反腐倡廉“路線圖”,才能做到對癥下藥。
借鑒二,打“老虎”、拍“蒼蠅”要依靠群眾,決不能把群眾整成對立面。
《石壕吏》反映的是唐代“安史之亂”發生后,為鎮壓安祿山、史思明的叛亂,唐軍四處抓壯丁,從而造成民不聊生的慘象,官民關系淪為水火不容的地步。鎮壓安祿山、史思明本是正義之舉,是為老百姓創造一個安居樂業的環境,是為“開元盛世”的“長命百歲”,本是好事一樁。但是,“石壕吏”過度抓壯丁卻使得老百姓雞犬不靈、苦不堪言,無疑是飲鴆止口、竭澤而漁的非正義行為,因此,“安史之亂”成了唐代由盛變衰的“導火線”。
今天,紀檢監察干部肩負著打“老虎”、拍“蒼蠅”的艱巨任務。如果說“安史之亂”鎮壓安祿山、史思明是為國除害,那么今天紀檢監察干部打“老虎”、拍“蒼蠅”照樣是為國除害。前車之鑒,后車之師。要打贏打“老虎”、拍“蒼蠅”的攻堅戰,紀檢監察干部要充分發動群眾反腐,讓群眾對于腐敗分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打通一條人民群眾獻計獻策、出工出力的反腐“綠色通道”。這樣,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的反腐新機制才能最終大功告成。
借鑒三,“石壕吏”深入基層的“務實”作風和“白加黑”的苦干實干精神值得紀檢監察干部學習。
“石壕吏”深夜強征兵的行為確實讓人義憤填膺,但是,“石壕吏”這種深入基層的“務實”作風和“白加黑”的苦干實干精神值得廣大紀檢監察干部認真學習。成年男子不愿當兵,肯定要東躲西藏,“石壕吏”為了完成征兵任務深入基層,發揚“白加黑”的苦干實干精神,深入農夫家中“掘地三尺”也要抓到征兵對象的這種精神值得紀檢監察干部學習。今天的“老虎”和“蒼蠅”要想逃脫黨紀國法的懲處也必然要“‘敵’進我退”、“‘敵’退我進”,因此,要想打掉“老虎”、拍死“蒼蠅”,也必須深入基層,發揚“白加黑”的苦干實干精神,方能取得反腐倡廉的徹底勝利。
人們常說:“開卷有益”。是的,品讀《石壕吏》,讓紀檢監察干部學有所得,但愿紀檢監察干部都能從《石壕吏》詩中不斷悟出做人做事的真諦,悟出工作的自信,以好的作風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無畏精神打贏反腐倡廉的攻堅戰,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的綠色紅利。
讀石壕吏心得體會 篇3
杜甫的三吏三別非常有名,我們只選了其中的三吏來慢慢品讀,讀《新安吏》的時候除了感受到杜甫的前后矛盾外,并沒有覺得有多少的震撼和觸動。
今天和兒子一起讀《石壕吏》,因為語言特別簡單,所以我們沒有逐字逐句的解釋,讀完以后我只是讓兒子想象一下杜甫當時在哪里,他是怎樣看到這一幕的。兒子說他猜想杜甫應該是剛好偷聽到,然后在門縫里偷偷地看這一切發生。
這首詩的語言特別簡單,甚至沒有任何的描寫,就是平鋪直敘地講述詩人的所見所聞,里面沒有詩人的情感,也沒有詩人的判斷,讀起來卻那么有張力,那么震撼。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并沒有要刻意地去記憶這種場景,可是這畫面卻不經意間深深地印入腦海,讓你如何也揮之不去。
由此跟兒子聊起作文,我們總是認為寫作文的時候缺少好詞好句,缺少構思文采,可是真正能打動人的,有力量的作品都是非常平實簡單的。
最近在讀黑鶴的動物小說,他的作品沒有沈石溪的那么煽情,但是那種淡淡的關于人與動物的關系,卻如此自然,如此有張力。盡管他只是很客觀地描述了人類對動物的傷害,沒有指責,沒有道德審判,可是那種輕描淡寫卻有股強大的力量,讓一些人在動物面前的猥瑣一覽無余。
真正好的寫作不是你積累多么華美的詞藻,也不是你站在了多高的道德高度,或者你能挖掘到多深的寓意,而是你是否能跳出整個事件,客觀地呈現出事實,不加渲染,不加主觀臆測。事實往往比藝術更有力量,更能震撼。
跳出圈子,這不僅是寫作時需要修煉的境界,更是漫長人生中需要不斷追求的境界吧!
讀石壕吏心得體會 篇4
讀初中時,對于語文課本中的古詩《石壕吏》,可以說是倒背如流、愛不釋手。不僅因為它是唐代偉大詩人,被譽為“詩圣”的杜甫的傳世佳作,更因為這首詩確實很接地氣,是杜甫把自己親眼所見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娓娓道來,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朗朗上口的字里行間,到處洋溢著杜甫親民愛民的真情。
今天,再次品讀《石壕吏》,對公差橫抓壯丁的嗤之以鼻和對百姓民不聊生的深表同情之心“交相輝映”、五味雜陳。筆者在為老百姓共享改革紅利由衷高興之時,更為我們干部與人民群眾的希望和要求還有不小距離而誠惶誠恐。捫心自問,面對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問題和貪腐問題,紀檢監察干部怎能不寢食難安?近日四川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王雁飛在《石壕吏》上作出要求“全省紀檢監察干部認真一讀,仔細品味”的批示,確實很有必要,告誡紀檢監察干部要且行且珍惜,要有責任擔當意識,絕不能讓“石壕吏”的故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今天“鳳凰涅槃”。我們要“感恩”《石壕吏》,因為它對于今天我們打“老虎”、拍“拍蠅”可“攻玉”。品讀《石壕吏》,對紀檢干部來說,有幾點值得借鑒:
借鑒一,了解民情,讓民情如清澈之水般一目了然。
群眾生活狀況怎樣?群眾所思所想是什么?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路”問題的癥結在哪里?我們的干部“四風”問題和貪腐問題的“亮點”在哪里?這些都是紀檢監察干部反腐倡廉和執紀問責首先必須要弄清楚的問題。了解民情是紀檢監察干部開展工作的基礎,古人云:“三思而后行”,我們要思考,要決策,都離不開探索民情、官情的“源頭”。
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毛主席就說得好:“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為此,紀檢監察干部必須人往基層走,心往基層想,事為基層辦。當前正在四川省開展的“紀委書記下基層”活動確有必要,通過調查研究,,讓民情如清澈之水般一目了然。了解了民情和官情,紀檢監察干部才能對黨群、干群關系了如指掌,才能對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問題和貪腐問題胸有成竹,才能畫出清晰可見的反腐倡廉“路線圖”,才能做到對癥下藥。
借鑒二,打“老虎”、拍“蒼蠅”要依靠群眾,決不能把群眾整成對立面。
《石壕吏》反映的是唐代“安史之亂”發生后,為鎮壓安祿山、史思明的叛亂,唐軍四處抓壯丁,從而造成民不聊生的慘象,官民關系淪為水火不容的地步。鎮壓安祿山、史思明本是正義之舉,是為老百姓創造一個安居樂業的環境,是為“開元盛世”的“長命百歲”,本是好事一樁。但是,“石壕吏”過度抓壯丁卻使得老百姓雞犬不靈、苦不堪言,無疑是飲鴆止口、竭澤而漁的非正義行為,因此,“安史之亂”成了唐代由盛變衰的“導火線”。
今天,紀檢監察干部肩負著打“老虎”、拍“蒼蠅”的艱巨任務。如果說“安史之亂”鎮壓安祿山、史思明是為國除害,那么今天紀檢監察干部打“老虎”、拍“蒼蠅”照樣是為國除害。前車之鑒,后車之師。要打贏打“老虎”、拍“蒼蠅”的攻堅戰,紀檢監察干部要充分發動群眾反腐,讓群眾對于貪腐分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打通一條人民群眾獻計獻策、出工出力的反腐“綠色通道”。這樣,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的反腐新機制才能最終大功告成。
借鑒三,“石壕吏”深入基層的“務實”作風和“白加黑”的苦干實干精神值得紀檢監察干部學習。
“石壕吏”深夜強征兵的行為確實讓人義憤填膺,但是,“石壕吏”這種深入基層的“務實”作風和“白加黑”的苦干實干精神值得廣大紀檢監察干部認真學習。成年男子不愿當兵,肯定要東躲西藏,“石壕吏”為了完成征兵任務深入基層,發揚“白加黑”的苦干實干精神,深入農夫家中“掘地三尺”也要抓到征兵對象的這種精神值得紀檢監察干部學習。今天的“老虎”和“蒼蠅”要想逃脫黨紀國法的懲處也必然要“‘敵’進我退”、“‘敵’退我進”,因此,要想打掉“老虎”、拍死“蒼蠅”,也必須深入基層,發揚“白加黑”的苦干實干精神,方能取得反腐倡廉的徹底勝利。
人們常說:“開卷有益”。是的,品讀《石壕吏》,讓紀檢監察干部學有所得,但愿紀檢監察干部都能從《石壕吏》詩中不斷悟出做人做事的真諦,悟出工作的自信,以好的作風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無畏精神打贏反腐倡廉的攻堅戰,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的綠色紅利。
讀石壕吏心得體會 篇5
今日,趁深夜寧靜之時,再次細讀了杜甫的《石壕吏》,感受很深,觸動很大。我認為,品讀《石壕吏》至少要達到三個目的。
品讀《石壕吏》,要讀出憂患意識。安史之亂期間,吏治腐朽、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石壕吏”所折射的不僅是戰亂年代個別官吏的囂張跋扈,更讓我們看到一個階級的腐朽對社會對老百姓的嚴重傷害!耙咕谜Z聲絕,如聞泣幽咽”,可以想象,連哭都不敢大聲,談何安定的生活?不同的時代背景,“石壕吏”表現形式不同,但其危害都是不可否認、不容忽視的。當前,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朽問題同樣需要我們深思和重視。有的黨員干部在工作中生冷硬推、吃拿卡要;有的謀私、弄虛作假;有的“驕氣、義氣、小氣、暮氣”,等等。這些問題嚴重損害群眾利益,影響黨群干群關系,甚至動搖黨的執政基礎,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深惡痛絕!笆纠簟币彩恰笆纠,以史為鑒,要知民苦而識憂患。
品讀《石壕吏》,要讀出工作思路。在當前形勢下,治理和防止“石壕吏”,就是要解決好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朽問題。一是以“兩個責任”落實推進問題解決,認真落實“明、詢、查、考、述、評、究”七步工作法,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對責任對象“六必談”、“一案三查”等制度。二是以正風肅紀推進問題解決,扎實推進“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六守六講”、法紀“雙七進”等活動,深入開展“9+3+4”突出問題專項整治,進一步改進作風,營造新風正氣。三是以紀律審查推進問題解決,建立問題線索臺帳,突出紀律審查重點,嚴格執紀問責,進一步形成“不敢腐”氛圍。四是以“廣土”工程建設推進問題解決,深入推進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扎實推進辦事公開,著力推進黨風政風行風民風互促活動,讓“四風”和腐朽問題無生存空間。
品讀《石壕吏》,要讀出個人修養。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一名紀檢監察干部,要把“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的畫面時刻刺進心里,做到心系群眾、執政為民,做到忠誠、干凈、擔當。要對黨絕對忠誠,積極參與“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六守六講”活動,做到講政治、守紀律、守規矩。要把群眾當親人,認真踐行群眾路線,扎實開展“走基層”活動,實實在在地抓好扶貧攻堅、結對幫扶等惠民工作,真心為群眾謀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