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心得體會2023(通用8篇)
霜降心得體會2023 篇1
人們喜歡用露水來表示秋色的深淺。剛入秋不久,草葉上的露水晶瑩剔透,惹人憐愛,“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這時候的秋天,名為“白露”,透著年輕人詩意的纏綿。秋意漸濃,寒氣加重,進入“寒露”,露水觸手冰涼。此時的秋天,在落拓的詩人看來,一如人到中年:“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再往后半個月,是“霜降”。“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大地如老人的兩鬢,一片斑白——秋天的露水,竟形象地概括了人的一生。連曹操也發出這樣的感慨:“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然而“霜降”,又是一年當中最美的時節。漫步于山野當中,抬起頭來,層層疊疊的山林,顯出不同層次的色彩。經過風霜后的林木,是那樣的莊重、深沉和含蓄,甚至每一片樹葉,都變得成熟而優雅。“霜葉紅于二月花”,那種紅,直往心里去,像火一樣。
林間的小道上,也鋪滿了落葉,使得每一聲腳步,都像在與大地竊竊私語。這一刻,你會覺得你與自然真正地融于一體了,你就是從泥土里長出的一棵樹。歷經風雨,飽經風霜。“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這樣的秋色,讓人的心中,不由自主地生出許多無奈與悲涼。對時節敏感的小蟲小獸們,也匆匆忙忙,往自己的小巢里搬運食物。它們不愿意凌霜傲雪,跟嚴寒做什么爭斗。它們只想把洞口堵起來,懶懶地睡一覺。一覺醒來,又是和和美美的春天。可是,有一些生物可不這么想。霜降之日,就是大動殺機之時。
你要是在霜降這一天,愿意再往樹林的深處走走,你就可能看到這樣一幅詭異而殘酷的場景描寫霜降的作文描寫霜降的作文。《周書》上說:“霜降之日豺祭獸。”在樹林間一塊平整的空地上,豺狼正把它捉來的野獸,一只一只,整齊地擺成一個正方形,然后對著天空,發出長長的嗥叫。這時候,你千萬不要去打擾它。它在祭祀。它在禱告山神容忍它對更為弱小的獸類的捕殺。
與“豺祭獸”十分類似的,是在霜降這一天,人們將舉行一場盛大的閱兵儀式,祭奠旗纛之神。纛是用鳥羽或者牛尾裝飾的大旗。《太白陰經》上說:“大將中營建纛。天子六軍,故用六纛。”旗纛是軍魂,是主帥的象征。
霜降之日一早,一聲炮響之后,一隊一隊的士兵,盔甲锃亮,旗幟鮮明,穿街而過,直奔演武廳。先祭旗纛之神。祭品是整豬整羊,十分的豐盛。祭祀時,主祭人要宣讀祝文,祈禱旗神指引軍士,勇猛前進,旗開得勝。祝詞宣讀完畢,行軍禮,然后閱兵。
閱兵除了能看到變幻莫測的陣勢外,還能看到驚險刺激的馬術表演。騎手們往來馳騁,在馬背上做出各種令人咋舌的花樣。有“雙燕綽水”“枯松倒掛”;有“魁星踢斗”“夜叉探海”;有“圮橋進履”“踏梯望月”……古人大多選擇在秋天討伐敵寇,閱兵往往就是戰前的操練,完了,就直奔戰場。
仗不能多打,打多了,就是窮兵黷武,會國破家亡。可是不打仗,霜降也要閱兵。《周易》上說:“履霜,堅冰至。”霜既已降,很快就要結冰。要居安思危。閱兵,既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一種“嚇阻”手段,也是提醒自己,不可懈怠。
于是,民間又有了這樣的風俗——霜降前一天的晚上,人們會在枕頭旁邊,放幾粒剝好的栗子,等到第二天凌晨一響炮響,立即取而食之。據說此時吃了栗子,會變得更加有力。
人們用這樣一個橫戈待旦,又蓄勢待發的風俗,凝重地打發了秋天最后一個節氣。
霜降心得體會2023 篇2
今天是霜降,在過去老人常說,霜降,霜降掛梨杖。這是天氣諺語,也是勞動者多年與自然環境氣候斗爭的經驗之談。
霜降是農歷歷法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即秋季六個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這個節氣過去我們即步入了冬季。從文字的表面意義上理解,霜降——我們將面臨的是天氣越來越冷,地表水開始凝結,霜凍成為這個季節的特征。
北方緯度高,季節性鮮明,隨著時間的移動,大地趨于封凍,農活無法進行了。這是天氣諺語中掛梨杖的描述。
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悠久,豐富多彩,它積累了廣大人民的智慧,記錄了祖輩們與大自然斗爭的生活經驗。農歷的編制和使用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我們國家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多樣化,東西跨多個時區,南北緯度也是跨度大。北部的漠河已經是冰封大地,大雪紛飛,而南方的海南島鮮花綻放,農業耕作依然繁忙,……兩地相距甚遠,兩重天地差距之大,令人詫異無語。
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人口密度大,自古以來農耕就是第一要素。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沒有農業的生產,人民的生活是無法確保的。農歷的編制推廣運用,對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作用。農歷的二十四節氣命名使用及季節的變更時間計算的是那樣的精確無誤,令人難以置信。古代時候,沒有衛星,沒有電腦微機的運用,但是,我們的祖先卻是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嚴謹的科學態度,一絲不茍,長期積累生活實踐數據,研究自然規律性,總結經驗,一代一代人秉承先進科學發展觀,向著理想的目標前進,經過不懈努力,編制出這部具有科學性實用性的歷法,一直沿用到今天,依然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指導著農業生產,……
我們為中華民族的科學發展而自豪,為祖輩勤奮拼搏鑄就的輝煌燦爛的文化遺產而驕傲。在千百年的社會發展歷程中,祖祖輩輩頑強不屈的努力,我們中華民族勇攀科學高峰,與大自然的搏斗從來沒有停止過,在先人的發展基礎上再接再厲,鍥之不舍,戰勝無數的困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卓越的成就。今天科學事業蓬勃發展,各種各樣的衛星相繼上天,特別是氣象衛星的運用,氣候變化預報精準度越來越高,直接服務于農業生產,服務于大眾的生活,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水平與質量……
今天的科學成就與昨天的先人拼搏進取有直接的關聯,因為今天是昨天的繼續。相信我們中華民族有能力突破科學技術難關,取得豐碩的科技成果,成為自然科學發展的領軍人,走向勝利的未來,開創出一個輝煌燦爛世界。
霜降心得體會2023 篇3
這一天,因為雨水的緣故,天氣驟冷。這突來的寒冷讓我覺得滿滿的知足——可算跟家里人過同一個季節了。于是樂呵呵地翻出去年的毛呢大衣跟靴子,把自己套成過冬的樣子。
昨天,我還穿著短裙過夏天,午睡時分,夢回故鄉,穿了厚厚的衣服,頭上簪了片片霜花,。而今早,夢竟大半成了真實。
這一天,是星期天。但九點鐘有選修課。音樂鑒賞。九點到十一點四十分,那個戴著眼鏡的女老師都在看著書本,念著西北民謠。我覺得她也是不怎么懂的。我會這么想,可能是因為,她的聲音有點發嗲。解釋“西北”這兩個字,太違和。
教室里坐著的,是一堆一堆的,低頭玩手機的。還有兩三對情侶。而我一個人,坐在最后一排,從始至終想的是,那個唱西北民謠的,張尕慫。和他來自于泥土的《泥土味》。
不要問我“尕慫”這兩個字念什么。我也不知道。我身邊沒有哪個跟我同齡的年輕人會跟我談論一個民謠歌手。而我,也從沒有在百度上搜過這個人。只是機緣巧合,聽到了。并有了腳踩大地的踏實感。然后,就讓這個人隱在歌聲后吧。
泥土味。沾了泥土味兒的,注定不受矚目。是萬丈高樓平地起后的忽略,甚至遺忘。但在特定的場合,會讓你想去親近。他厚實的嗓音,唱著生活的種.種。瑣碎如塵土,卻也厚重。
同樣是唱民謠的。宋冬野的嗓音卻總讓我想到,冬天的荒野。有了霜氣。這個矯情的胖子(以矯情來修飾追求真實的人吧),即便他唱《六月》,我也如此覺得。
有了霜氣的東西,都有清醒的意味在里面。看那些秋天或冬天的枯草,簪了霜花,就顯出些許美麗。而這美麗,本身來自于霜的凜冽清醒。總覺得,“清醒”這個詞總不比“清明”來的溫和。內心清醒,是中年,有生活所迫的意味。內心清明,是暮年,有淡定從容的神色在里頭。
昨天,我還穿著短裙過夏天,午睡時分,夢回故鄉,穿了厚厚的衣服,頭上簪了片片霜花,。而今早,我只穿了厚厚的衣服,頭上沒有簪了霜花。來日回故鄉,一定清早穿過被霜染過的田野,采擷片片霜花簪發間。
——那時,我該是美麗的吧。因清醒,而得的美麗。
霜降心得體會2023 篇4
原以為這個秋天最多也只穿兩件便可,沒曾想霜降還給我添上厚衛衣。
這一天開始,黃葉開始飄零,回歸土地,天氣也愈來愈冷。古人謂霜降有三候:“一候乃祭獸;二候草木黃;三候蜇蟲咸府。”
即使,那一天晴空高照,但一走到草地里,又感到腳上濕漉漉的。早晨,一片都是霧,一切都是朦朧的樣子,更增添了幾分寒冷。夜幕降臨時,走到外面,雖沒有了霧,但衣服上卻有小水滴。蹲下細看小草,只見株株都帶了一頂白帽子,生動可愛極了。
在這一個寒冷的日子里,不免有諸多文人墨客有感而發,好句疊出。白居易“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蘇軾“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岑參“相識應十載,見君只一官。家貧祿尚薄,霜降衣乃單。”;元稹“霜降三旬后,蓂馀一葉秋。”;錢起“霜降幽林沾蕙若,弦驚翰苑失鴛鸞。”……字里行間,多多少少透著一些人生經歷和感悟。
霜降雖冷,但也是一年中最美的時節。你看,遠處層層疊疊的山林,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那么有層次。每一片樹葉,經過風霜的洗禮后,顯得那么優雅而莊重,紅得剛好,不濃不淡。“霜葉紅于二月花”,滿山的樹葉,直竄我心窩。“嚓,嚓”清脆的落葉聲,填滿了寂靜的山林。
霜降這一天,桂花開得特別鮮艷,花香十里,沁人心脾,使人不禁駐足,嗅著來自大自然的贈禮,輕輕一震,桂花便跟著落了下來,黃色的小花瓣在空中旋轉著,飛舞著投入大自然的懷抱。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桂花,似乎開了兩次,而我,也跟著它的腳步迷茫成長,在茫茫人海中,我找不到那清香,只能順著腳步走,落下的花瓣再也不能回到樹上,走過的路不能再走一遍,它能再重新綻放一次,而我只能努力綻放一次。
霜降心得體會2023 篇5
在農村里對節氣并不是很在乎的,氣溫變換都有其規律,但也有其偶然性,就像今年的霜降氣溫就不如想象中那么低,聽媽媽話的孩子固然穿上了秋褲,但也有不少像我一樣穿單衣還出汗的另類,穿多的屬于尊重節氣,穿少的則屬于尊重事實,小時候在家母親屬于前者,一覺得自己冷就把我包裹的嚴嚴實實,而父親無疑屬于后者,看我稍微多穿幾件衣服,就說春捂秋凍,穿那么多干什么,不少家里的戰爭就是類似雞毛蒜皮的小事,沒有對錯,爭幾句也就算了,大家各行其道,很可能第二天同樣話題又重復提起,依然如故。至今想起那個時候父母拌嘴我都想笑,他倆有時候也是說著說著就笑了,家里本就不是戰爭的氣氛,我慶幸自己一直在父母恩愛的環境里長大。
霜降時候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遠足撿漏,當時我們那里有個名詞叫做“亂”花生,其實是不是這個字也說不清楚,可能是魯西北的方言吧,含義就是在秋日收割后的地里尋找別人遺留在田野中的作物,不但是花生,地瓜土豆也屬于這個范圍,按照鄉里約定俗成的規矩,土里沒被收獲的可以被別人撿走,但地面之上的如瓜果、玉米、谷物之類的即使主人不收,別人也是沒有權力采摘的。開始的時候我是和村里的大人一起,后來我就習慣于獨立活動了,撒開兩只腿,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奔走,當時因為花生地瓜等屬于經濟作物,并不是每家每戶都種植,而且大庭廣眾之下肯定早被人掃蕩過了,因此就要走很遠的路,越偏僻越可能有收獲。
“亂”花生也算得上是一個旅程,當時最標準的配置是一個舊的口袋或者書包,一把鐵锨,再加上一天的吃食吧,條件好的自然還會有自行車等高級裝備,當然幾個變態的可以騎頭驢,人和坐騎都在尋找自己的口糧,而我就只能屬于低配了,甚至于早飯在家吃的多一些,連午餐都不帶,一路上走在曠野里的時候有點小激動,幻想著體會一下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概念,出發時候身上冷呵呵的,走不多大一會兒就汗流浹背了,但一般說起來從開始到第一步落腳一般需要二個小時的時間,另外我比較好勝,經常大家采摘一天回到家里要比賽一下彼此的勞動成果,我做不到最多但我絕對不甘于最少的,因此往往喜歡劍走偏鋒,別人不敢去的地方我去,別人不走的路我走,高唐也有過不少歷史遺跡,有過很大片的亂墳崗子,也有石人石馬破廟之類的古建筑,但當時那些地點往往被人視為陰氣團團,白天時候都很少有人路過,他們附近的地里相對剩余的花生地瓜就多一些,我屬于天生膽大一類,對這些牛鬼蛇神的傳說嗤之以鼻,曾經有一次在古代傳說的黑風口(就是水滸上孫二娘開店的古址)挖地瓜挖了滿滿一口袋,幾十斤的重量,走到晚上十點多才到的家,把父親和母親嚇得出來找過我好幾趟,自那次后母親就不怎么同意我外出的這種打野食的情景了,但我一再堅持,一到周日就跑出去,弄得她也無可奈何。
那個時候雖然家里也很窮,但已經不是吃不上飯的情況了,外出的這種搜集采摘其實是滿足一種獵奇的心理,傳說男人都有一種對打獵愛好的天性,現在社會已經不像歷史上那樣冷兵器時代獵物遍地的樣子了,因此也就會尋找一些別的方式把這種天性釋放出來,霜降之后天氣變冷,農作物基本上也收獲完成了,男人閑著無事就要找點事情,這和歷史上許多大的`戰役都發生在霜降前后也有著密切關系,外出“亂”花生的人們組合也是五花八門,有我這樣的獨行俠,也有分工配合的團隊:有的負責找,有的負責挖,而有的則負責運,傳聞有此挖掘大隊刨糧食之余居然挖出過古代文物,但最后被他們換成了糧食,當時的老百姓眼里糧食就是天,也有傳聞獨行俠掉進井里不幸隕亡的消息,但大家的熱情并未因這些傳說而變化多少,日出而出,日落而歸,傍晚前后不少隊伍或者個人歸來,一般都要在村口集中一下,說一說自己的行程,比一下收獲的多寡,大人吸幾口旱煙,像我差不多年齡的則再一起吹吹牛就回家了。多也好少也好,父親和母親從不表揚或者埋怨,這也和我現在養成這種勝固欣然敗亦喜的性格有很大關系吧
上高中開始,去了縣城,就再也沒有這種機會了。
霜降心得體會2023 篇6
今日霜降,真的時光順應了節氣。清晨,開門一看,紅色的瓦面上,蓋上了一層薄薄的白霜。山東半島四季分明,霜降以后,意味著天氣開始慢慢的變冷,空氣之中彌漫著金色的肅殺之味道。
在霜降以后的日子里,樹葉有的變黃,有的變紅,有的離開了大樹。田野里的莊稼,逐漸收獲,大地顯出了它的本色,有點凄涼。
太陽紅紅的,向南方走去,離我們越來越遠,失去了夏日的光芒。那些熾熱,赤日炎炎似火燒的日子,已經遠去了。太陽的光芒,變得越來越溫柔了。
看看我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她們的葉子也慢慢變黃。我無緣無故的增添了一份擔心,看到葉子逐漸脫落,心里就增添了一份傷感。本來,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應該是快樂的,但是,看到逐漸衰敗的花花草草,心里快樂不起來。
來到田野里,昔日生機勃勃的田野已在寒風中卸了妝,變的無精打采,沒有了往日的精神。農民播種的麥田里,剛發芽的的麥苗,已經鉆出了泥土,早晨的薄霜,在陽光的照射下,變成了一顆顆露珠,挑在嫩綠麥苗的葉尖上。成片的麥苗,在寒風中頻頻顫動,雖然現在還是很稀疏,但是,相信經過冬天的洗禮,到了春暖花開的時節,麥田里一定一片綠色,豐收在望。
也許,明天早晨,田野的麥田里又會會鋪上一層霜,經過霜打的麥子,會更加茁壯成長,會分蘗,群體會逐步擴大,經過冬天的寒冷,春天的雨露,夏天的孕育,豐收的麥浪,屹立在這片蕭瑟的田野上。
看到寒風中的麥苗,想到了麥苗不畏嚴寒的頑強意志,想著來年的豐收。我的心中 ,也充滿了希望……
霜降心得體會2023 篇7
天氣漸冷,床上的薄被己經換上了厚棉被。夜晚大雁從清冷的星空飛過,雁鳴陣陣。我似乎聽見了初冬的腳步聲在窗外跚跚走過,清晨的田野,地上枯黃的小草,還在樹頭掙扎搖搖欲墜的樹葉都蒙上了一層薄薄的白霜。遠處的一切總是灰蒙蒙地被霧朧罩著,寒山碧水飄渺得若隱若現。
霜降天寒,在這個季節為抵御寒冷,就是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甜米酒。米酒香,米酒甜。一碗甜酒下肚,無論屋外是北風呼呼,還是雪花飛揚。甜酒從心里暖出來,從頭暖到腳。那暖流持續地從心里向外溢,臉上開始熱乎乎的,微微地泛紅。無論是去上學,還是上班,這一整天都不覺得冷了。很得眾人的喜愛。
樓下小巷里,傍晚常有叫賣甜米酒小販走過,昏暗的小巷里總回蕩著:“賣甜酒哇、賣甜酒哇"的叫賣聲。天氣不冷,也少有人去買。對我來說,最鐘愛自家做的甜米酒,更難忘母親釀的甜米酒。雖不想總留在回憶里,但那情那景卻常常要撩撥著思緒。即使一碗米酒也惹得人:不思量自難忘。
那時母親總在臘月里做甜酒,屋外北風舞著雪花,廚房里熱氣騰騰。母親把淘好的糯米裝進飯甑,木制的飯甑象小木桶一樣,里面有蒸籠樣的蒸格,鋪上白布,糯米就倒上面。蓋上蓋子放在盛滿水的鍋里,灶下燒著很旺的柴火,不一會兒就聞到糯米飯的撲鼻香味,那熱乎乎米飯的香味和燃燒的干柴氣味一起飄出窗外,飄向寒冷的天空。
做甜酒,母親常常一個人在廚房,關著門不要人打擾,不喜歡這時候有人串門。因為有生人來,做甜酒會失手。不是甜酒發紅就是甜酒不來釀子。母親把蒸好的糯米飯倒在大木盆里冷卻,這時會隨意地捏一個飯團給我,我拿著還帶著溫熱的飯團,吃得真香。母親把糯米飯拌上碾碎的酒粬,那是當時最好的酒粬,多少年來一直在一個盲人那里買,我常看見他拄著拐仗走街串巷,背著小木箱叫賣酒粬。
甜酒要做得好,必須:“飯要冷,窩要滾”(暖的意思)母親在火桶里鋪上棉被,把裝著糯米飯的瓦缽放進去,蓋上棉被。此后幾日,我總在蓋著棉被的火桶旁,跑來跑去地用鼻子聞,只到從捂著甜酒的火桶里飄出陣陣酒香,我知道我家的甜酒做好了,那酒香緩緩向外釋放著,綿延著童年無盡的快樂。
在寒冷冬日的早晨,起床后就可以吃到甜酒下湯圓。有時在甜酒里打兩個雞蛋,那香那甜滋潤著心田。即使窗外寒氣襲人,全身心也絲毫不覺。從臘月到正月都沉浸在米酒的香甜里!
寒霜降,米酒香。最憶童年時母親釀的甜米酒,香甜之泉永流心間。
霜降心得體會2023 篇8
似乎,美好的事物都應該是,降落下來的。雨落。雪落。木落。花落。落下來。落下來。落下來就有所歸依,就不會漂浮不定了。
小時候問奶奶,樹葉子上的霜也是天上落下來的嗎?奶奶一邊侍弄著菜園子,一邊說,是。是。
霜降。霜降。霜降落下來。就像雪花紛紛揚揚,落滿人間,霜花也會這樣,落下來吧。
但我從沒有見過霜花落下來。等我在秋末的早晨,推開菜園的柴扉,看到由于昨晚忘記給“大頭青”蓋上塑料布,菜葉上綴滿了的,晶晶亮亮的霜花。我就猜,在我熟睡的時候,霜花偷偷地飄落下來了。
雪花就是這樣子的。總愛在我擁著棉被,沉入睡夢的時候落下來。大清早,我們的雞還沒叫。奶奶就出門去。等她回來,推開門,還不及進入我們暖和的屋子,呼哧呼哧喘著熱氣,我把頭伸出被窩看她。在一片白蒙蒙的熱氣里,她的灰白的頭發上綴著星星,臉是紅紅的。而身后,是被雪映的青白的天,和深深淺淺的鞋印子。
大白天的,雪也會大大方方地落下來。但霜不是。霜是小精靈藏起的糖果,藏在云朵之中,在大人們熟睡的時候,才會出現在小饞貓的美夢里。
于是,好幾次,我起了個大早。在一派肅黑的天空下,等霜降。奶奶還沒醒。牽牛花還沒醒。會咯咯地笑的大公雞也沒醒。月亮被凍得臉色慘白,吞吐著冷氣。我不時搓搓手,跺跺腳,扭扭腰以保持暖和。
楊樹旁邊那個黑乎乎的東西是什么?菜園子里發光的、似乎會唧唧叫的是什么?為什么屋角像蹲著一個怪物在斜眼窺視?奶奶說她小時候見過的“落水鬼”會不會突然出現……
夜晚安靜得讓我不斷臆造出妖魔鬼怪。周遭的濕氣緊貼著我的臉。
等到我也忘了時辰,奶奶起來了,穿了她灰色的棉衣——奶奶穿的總是比我多好多。大抵老去的人對天地間凝聚的寒氣都更為敏感,而且也更愿意貼靠這種來自草木的溫暖。她棉衣里的那些棉花,潔白的,一朵一朵,趕在霜降之前,落到了她挑選的布料里。在經年的風霜里,成了舊衣舊絮——人非草木,但在荒蕪的人世間,一遍遍被有血肉之軀的人所傷之后,卻漸漸更愿意貼靠這種來自草木的溫暖。
看我在院子里走來走去的,她問我在做什么。我說我在等霜降。奶奶笑罵我一句,傻閨女。我這時候好困,就回屋睡了。如果霜花落下來,開在奶奶的圍裙上,奶奶一定會喊我起來看的。她會讓我看一朵一朵,晶晶亮亮的霜花,如此美好。
我睡了一陣兒,就起來了。出門一看,門前的落葉上,又繡上了霜花。
霜花,是什么時候落下來的呢?為什么總是在我不經意的時候落下來呢?
我這樣想著。霜花在太陽下,不見了蹤影。
我這樣等著。奶奶在落日里,走入了泥土。
后來,念書了。對于霜的形成,物理老師說,是水蒸氣放熱凝華的過程。
固執如我,對于老師的解釋,仍然要說——漂浮于空氣里的水蒸氣,化作霜花,降落人間。它落在田野里,落在村落間。落在你的頭發上,和我的,舊夢里。
十月二十一了。過兩天,就又是霜降。可是這個南方城市,卻還是感覺不到該有的寒冷。感覺不到秋天向冬天的過渡。到了中午,天氣更是熱得仿若回到夏季。交替得不分明的季節,讓我變得健忘——奶奶墳前的枯草陪伴她幾個春秋了?是否那些寂寂的枯草也在等著霜花從天而降,裝扮生命遠去后的安寧?
似乎,美好的事物都應該是,降落下來的。雨落。雪落。木落。花落。落下來。落下來。霜花也是。落下來就歸依枯草。于是奶奶的墳頭,簪了霜花,簪了我的`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