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的感想500字(精選3篇)
登山的感想500字 篇1
今天,是我第n次來到紅山,這兒的景觀,一草一木,是再熟悉不過,和以往不同,今天學校組織活動是登山,我還自不量力把目標定在頂峰,雖然自己不太把握。
一開始和同學說說笑笑,也不覺得怎么艱難,可是不一會兒我開始累了,大口大口地喘氣,汗如雨下,看著腳下鋪滿石塊的崎嶇小路,似乎無限長,一步一步,我想征服它。于是,我走走歇歇,突然想起課文《在山的那一邊》,我想我現在的感覺就象作者一樣,一次一次地想自己快達到目標,希望卻一次一次破滅,可我總對自己說,達到這個目標我可比作者容易多了,他是要“翻過無數座山之后”,而我卻只是爬上一座山的頂峰就可以了。
很多時后任們總是把人生比作一條路,崎嶇不平且多荊棘,而我看著這山路卻極力把它想作這就是我的人生,我要堅持到底,我不能放棄,何況登這座山比走人生路簡單多了,人生道路上還要面臨許多分岔口的選擇,而現在只要順著這唯一的路一直走就可以,如果這點小困難都戰勝不了,那還有什么資格描繪多姿多彩的人生?
但是,只走到半山腰,我便覺得自己實在堅持不了,停了下來,并且打算在這個地方作永遠的停留吧,對于接下去的路,我想自己走不了了,頂峰,也不敢心存任何幻想。可我腦子里卻有另外的想法,一直對自己說,不能半途而廢,雖然有時堅持不一定勝利,但如果不堅持就一定不可能勝利。微風習習吹來,就連山里的鳥兒“唧唧喳喳”的叫聲都似乎在鼓勵我不可以放棄,樹葉發出一陣陣很脆的颯颯聲。我突然想起剛剛入學的那會兒,在軍營里軍訓,草地邊上的樹葉也是發出這樣的聲音,而那次,由于受不了炎炎烈日的考驗我當場暈倒。可我并沒有放棄,在一旁休息了一陣子后又上場繼續操練。問問自己,難道我股勁兒都沒有了么?難道那個不服輸的我愿意停在這里,任鳥兒們嘲笑?不會的,應該相信自己!作文
我繼續往上爬,一步一步,可以慢慢走,就是不能想著停下腳步。我用一位朋友的一句話不斷鼓勵自己:人是有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標的,一旦確定了目標,就應該拼盡全力追求到底。于是為了站到頂峰上,我用盡全力向上爬……
終于,人聲鼎沸的山頂向我“呼喚”,使我不由得加快了腳步。在踏上去的一瞬間,無限喜悅和成就感令我滿足,我得到自己所追求的東西,我的毅力戰勝了困難。回過頭,看一看,一步步走出來的路是那么長,而山頂是這樣美麗……
登山的感想500字 篇2
弗蘭克達拉邦特是最懂得斯蒂芬金的導演,他從驚險懸疑的氛圍下關注到斯蒂芬金筆下流淌出來的不為人所注意的人性關懷,并試圖通過鏡頭傳達給更多的人。無論是《肖申克的救贖》還是《綠里奇跡》,以監獄的題材和邊緣的人物,描寫了人性中漸被遺忘的角落,并傳達了對生命的敬畏與上帝的信仰。
這是一部188分鐘的電影,漫長卻不拖沓,甚至可以稱得上奢華,它用鋪張的篇幅輕緩的描繪細致的情節,鏡頭感像電影的淡黃色調一樣厚重樸實。它描繪了一群死囚在人世的最后一段時光,傳達的卻是救贖與希望。
圣經說,上帝憐憫眾生,派神之子耶穌入世感受并承擔苦難。而電影的主角——約翰克菲則作為耶穌的化身出場。他形象巨大且丑陋,看起來平凡懦弱,以死囚的身份出場,卻擁有上帝恩賜的神力。他消除了保羅尿道炎的苦楚,使小老鼠金格重生,治好了艾琳達的腫瘤,并嚴懲了佩西和比利小子。他傳達了上帝想要給人類的友好提示,包括即將死亡的囚犯:神跡的確存在,哪怕生而無望之時,上帝也會庇佑每一個無辜純善的靈魂。他總是在面前等著你,迎接你回到靈魂的安息地。而你要做的首先是相信上帝。
這是一個108歲的老人60年前的回憶,也許,也正是因為這樣而帶著這種輕泛的凄美。用一種近乎悲憫的基調潛行在電影的底層,這給了這部電影在質量上的一個升華。真是一部令人感到溫暖的電影。瞥開近乎殘酷的結局,整部片子像一列老舊的火車,沐浴著冬日里干凈的暖陽徐徐緩緩前行。
登山的感想500字 篇3
假期的時候,把《螢火蟲之墓》看了一遍。故事說的是二戰尾聲,戰火燃到了日本,一對失去雙親的兄妹在親戚的冷遇下,被迫躲進一個無人洞,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哥哥最大的愿望就是養活妹妹,和妹妹一齊去追逐那片螢光。可是妹妹由于長期營養不良,生病去世。哥哥亦因為嚴重的腹瀉,最終也在車站離世。
看完這個故事之后心境很沉重,它透過一對命運悲慘的兄妹來折射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可是是一個看螢火的小小愿望,卻因為一場無情的戰爭被剝奪得消失殆盡。喪失雙親,流離失所,人性的冷漠,哪是兩個剛剛認識世界的孩子所能承受的。戰爭可是是貪婪者為滿足自我的需要而展開的殘酷游戲,卻要無數無辜的生命給他們陪葬。
生命本來就是脆弱的,更何況是兩個年幼的孩子。因為自我的欲望而無視別人的生命,這是每個有良心的人都不會認同的吧。還有那些拋棄兩兄妹的所謂的親戚,人性的冷漠真的令人感到十分的心寒。自私自利,到底是人的本性,還是人性的悲哀。
可是令人動容的是,兄妹倆樸實純真的真摯的情感,他們相互扶持,雖然年紀尚小,卻能為對方著想,讓人在故事殘酷的背景下,亦感受到絲絲的溫情。
作者筆下的故事樸素真實,卻字字鏗鏘,令人真實的感受到殘酷凄涼,所以更加的痛切動人。這本書給人的是不斷的拷問與反省,令人久久難以平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