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子心得體會(通用7篇)
育子心得體會 篇1
承蒙學校及教師的厚愛,使得我們借此機會,有時間總結一下作為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心得,和學校、教師及諸位家長共同交流。不足及錯誤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在此想從三個方面進行總結,個體感覺這三個方面將伴隨孩子成長的每一天,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每一天都是十分重要的,就像我們小的時候,我們的教師會經常比喻我們就是“小樹”,小樹每一天都會長高、亦或滋出新芽,所以我們家長要時刻關心孩子的成長,我想這個道理應當很簡單,但實際每位家長在為“小樹”修枝時,卻都很難“忍痛割愛”。
應歸正轉,經過我們回想總結,在此和大家交流的三個方面是:學習、生活、娛樂
(1)學習態度,
可能每位家長對每個孩子的期望和要求都不會一樣,我想有一點應當是一樣的,期望能為孩子設計一個成功之路,“長大成人”以后能成為有用之才。但無論怎樣,就現實家長們都期望孩子們能學習好,那么學習好,其實學習態度很重要。那么是當孩子有厭學情緒時,作為家長,我們會問他的一句話就是,“學生學生就是以學習為主,如果不是學生,而是其他名稱就會以其他為主,比如工人就會已工作為主;軍人就以保衛祖國為主;科學家就以科學研究為主;而環衛工人就已打掃衛生為主;教師就以教書育人為主”。以此淺顯的道理闡明社會分工的不一樣,使孩子懂得此階段他的任務就是以學習為主(除非特長生),其實這也許不適應每一個孩子的教育,但端正的學習態度,是時刻不能放松的。
(2)堅持不懈的毅力
其實孩子應對學習中的難點,起初是有將它“解決掉”的心態,但往往是不得其法。在孩子“百思不得其解”時,我想家長應幫忙他把問題解決掉,如下方法可參照:1、如果你會,引導他解題的思路,總結此類題的解題經驗;2、如果你不會,能夠和他一齊上網,找答案,必須找到完整的解題過程;3、如果網上沒有,問教師。如有可能應盡量不留“尾巴”,以此培養其學習的毅力
(3)適當的課外輔導提高
如有可能,應對學生偏科,盡量參加一些課外輔導班,不要求得立即見效,要有“放長線,掉大魚”的心態。以到達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效果。
育子心得體會 篇2
子女的教育是人們生活中的頭等大事,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又是舉足輕重,此刻許多家長都在自覺學習家庭教育的知識和方法,探討孩子的學習和成長規律,我作為一名學生的家長現也想來談談自我的育子心德。
首先,我十分重視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我要求我的孩子要做個有職責心、有愛心、誠實的人。為什么要把孩子的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呢因為我從近幾年的各種報刊、雜志上獲取的信息是隨著國家與世界的接軌,先進的教育理論已滲透進來,世界頂尖大學到中國召去的學生并不是只是學習冒尖即可的,而是那獨立本事強、具有團隊精神等多元化素質的學生。所以除了讓孩子在學校里認真做好教師的小助手外,平時在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我都讓孩子做到“有心人”。
其次,在學習上我采用“緊”與“松”結合的方法。“緊”既學習習慣要養好;要求他每一天回家先做作業,做作業時要思想集中、保質保量;“松”即給予他求知上的充分自由。孩子每一天做完回家作業后,我不會額外布置題目,而是讓他看他喜歡的課外讀物,空閑時帶他到圖書館去看書,博物館去參觀,節假日只要允許就帶他出去走走、看看,從各方面來豐富孩子的視野。和書本的知識相結合后,使他更加熱愛學習。
平日里我對孩子的身體也比較關注。因孩子體質較弱,我總是督促他去跑跑步、跳跳繩、打打羽毛球……也經常提醒他在學校里要進取參加各項體育運動。這樣不僅僅鍛煉好了身體,同時也培養了孩子樂觀向上的精神。
孩子的學習剛起步,作為家長在那里我淺談了一些自我的育子心德,期望我能與教師們共同探討,一齊努力把孩子培養成真正有實力的人!
育子心得體會 篇3
孩子的性格不是先天的,后天的培養很重要。每一個孩子就像一粒種子,能否開出美麗的花朵,在于有沒有好的土壤和精心澆灌。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性格和品行就要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家長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李牧原雖然有脾氣,但他很率直,樂于助人,有好玩兒的、好吃的總喜歡和別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我不喜歡孩子像糖那樣粘,就是他哭也不會哭很長時間,如果是沒完沒了的哭時候,我會突然說:“哎呀,昨天爸爸買的那個玩具怎么不見了?”他就馬上不鬧,而是去把那個玩具找出來,還說:“你看呀,不是在這嗎?”然后我就陪著他一起玩。但有時候也會很無理取鬧,這個時候大道理是不管用的,那就不理他,把他晾一邊,全家步調一致,他會哭到東哭到西,然后有個“好人”就站出來跟他講道理,這個時候他馬上止住哭鬧,而且還帶著哭腔說;“我最乖,我不哭了,我是最棒的好孩子。”我們全家就馬上會意的笑了一下。
孩子天生就好學好動,最會模仿大人的樣子,看到我們搞衛生,他就搶著抹桌子掃地,盡管有的時候反而弄臟了,可是看到他認真快樂的樣子,我很欣慰也很開心!有的時候我們全家還常常帶著他一起互動,比如我們一起做飯吃,給他戴上圍裙,然后他就問:“媽媽你想吃什么菜?”我也問他:“寶貝你想吃什么菜?”他不假思索說:“我想吃醋溜土豆絲。”我笑笑說:“我要吃辣椒炒肉片。”于是他說好的,我們開始做吧。不一會兒,我們倆就燒好了,端上來給大家吃。他一個勁地問“爸爸好吃嗎?”爸爸故意拉長聲音說:“嗯,真好吃。”李牧原開心的說:“這是我和媽媽一起做的。”瞧他多有成就感啊!
我們用他的心感受這個世界,解讀這個世界,親愛的寶貝,希望你健康快樂地成長,這是我們每個家庭的希望。孩子的心是一塊奇怪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能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能獲得品德的收獲,播上品德的種子,就能獲得命運的收獲。
育子心得體會 篇4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著教育的開始。教育分為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家長不能僅僅關心孩子的智力開發,學習成績的好壞。我認為,家長應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會道德;意志品質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隨著孩子的成長,知識教學、智力開發這些一定要由專業教師來完成,即學校教育。即便家長懂得這些知識,也可能不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甚至和專業老師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為家長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對老師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對女兒的教育談談我的一些心得。
一、要注重發揮自身的表率作用。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思想水平、文化修養、道德情操、言談舉止、衣著打扮等都會在孩子心靈上留下印跡,有些甚至是永遠無法改變的。所以家長無論孩子是做事做人,還是言談舉止都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要注意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
二、努力培養良好的習慣
習慣可分為學習習慣和各種行為習慣。現在的孩子智商都較高,大多數孩子因習慣不良引起學習較差。如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一邊做作業一邊講話,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業。特別可怕的是有的孩子從小做事磨磨蹭蹭,即使他們現在學習非常好,到以后的學習都非常麻煩。所以,我提倡在最短的時間內把作業做完,當然還要做好,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培養孩子做事專心致志,敏捷靈巧,提高學習效率。否則孩子很容易出現因學習時間較長,失去學習興趣,被動學習而厭學的心理。21天養成習慣,培養一種習慣試著讓她堅持21天,基本上一個好的習慣就養成了。
三、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而不是枯燥的學習。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我們做一切事動力的最好來源。興趣不僅是我們學習的動力來源,它更能使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堅定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話一點都不假。我們要耐心地培養孩子的興趣,又要小心地呵護他的這點點興趣。千萬不要給生生地擠壓抹煞了去。這才是教育的立足之本發展之路啊!
四、時刻注意恰如其分的夸獎。
孩子和大人一樣也可能面臨很多苦惱,例如:有時作業做不出、沒有朋友、怕寫作文等。我們首先不能忽視這些問題的存在,然后要想盡辦法幫助解決。此時父母親的及時鼓勵、開導尤為重要,通常情況下,我會認真仔細地讓她向我傾訴煩惱的原因,然后總有一句話:“你一定行的,自己的事情自己能解決,媽媽相信你。”孩子需要鼓勵、夸獎。“夸”不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時也堅定了孩子的信心。“夸”要注意技巧,也要注重方式、方法。孩子考試成績一般或差時,不要給孩子世界末日之感,多幫孩子找一些原因,關鍵是找出孩子閃光之處給予夸獎,千萬不能讓孩子失去信心。
五、要注重與孩子的交流溝通,與孩子交朋友,做到平等對待。
溝通是家長與孩子聯系的橋梁和紐帶。不一定要談大道理,講大道理有時反而會讓孩子對你產生隔閡,以致無法溝通。讓孩子喜歡自己、貼近自己,這是溝通的第一要素。我的孩子與其他所有的孩子一樣都有天生貪玩的毛病,我呢經常會陪他一起玩,一起瘋。無論是玩什么游戲,在玩的過程當中尋找機會達到教育和培養的目的。不講大道理,讓他親身體會一些人生哲理。
由于我們教育孩子的理念、水平有限,還存在教育盲區,希望通過交流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幫助,學到一些好的做法,給我們提供更多的幫助。
育子心得體會 篇5
“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普天下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可作為父母,我們究竟要如何才能教育好自我的孩子為此,我請教過孩子的教師和一些成績優異的孩子家長,也看過這方面的書籍,經過長期與教師和其他家長的交流、學習和總結,有一些自我的心得體會,與大家共同分享一下,期望對大家有所幫忙。
一、父母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啟蒙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所以我們家長應當用榜樣的力量影響、熏陶孩子。不要隨意向孩子承諾自我做不到的事情,從小培養孩子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不要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打游戲,打麻將,上網聊天等等。因為家庭的生活環境、家長的榜樣作用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孟母為了讓孟子能在良好的環境下讀書和學習,不顧家境貧寒,搬了三次家。所以,我們家長必須要重視家庭壞境和父母自身修養對孩子的影響。
二、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生活本事
每個孩子的教育方式應當因人而異、因勢利導,不能一概而論。我們做父母的應當在孩子身上多花點精力、時間去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入手,不斷引導孩子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學會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生活方面也要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本事,不要除了學習以外其他事情家長全部包辦,能夠讓孩子鍛煉一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這樣不僅僅能夠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和勤勞的品德,并且能夠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職責感、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的素質和各種潛力。所以,不要讓孩子成為學習的機器、生活本事的低能兒。孩子長大了早晚會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經過勞動習慣的培養還會讓孩子懂得去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三、讓孩子少一點壓力,多一份簡單
在學習之余要注意讓孩子適當放松,每一天抽出必須的時間讓孩子散散步、或者慢跑、玩一下球類運動,并利用這一時光,緩解一下孩子的精神疲勞和緊張的學習壓力。父母還要經常和孩子談心,了解孩子的在校狀況,及時觀察孩子身心的變化,學會用欣賞的目光看待自我的孩子,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要將自我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相互攀比,及時發現和肯定孩子所獲得的任何一點成績,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贊美和鼓勵,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以上就是我在對孩子教育中的一些心得體會,世上沒有萬能的教育,只能是每個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不斷的摸索實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也是在不斷成長的,家長應當善于學習和發現孩子們的優點和長處。孩子們身上也有很多“可愛的缺點”值得我們大人們學習:如蓬勃向上的朝氣;不保守,善于觀察理解新生事物的特點;少世故,對人對事的真誠直率;對新科技和新知識的學習和掌握的本領等等,他們在這些方面的優點都是值得我們家長學習的。孩子的這種優勢,我們家長也應充分的給予肯定、鼓勵和贊揚。所以就讓我們和孩子一齊學習、一齊努力、一齊成長吧!
育子心得體會 篇6
天之下,有哪個父母不望子成龍,又有哪個父母不望女成鳳!尤其是在今天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里,父母們更是都希望把子女培養成“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竟爭高手,所以“如何更好地培養下一代”成為空前熱門的話題,一些成功父母的育子經驗也成了大家爭相仿效的榜樣,不論在什么樣的場合下,父母們討論的話總離不開子女的教育問題。
今天,我以一位母親的身份,想在此談一談不太成熟的育子經驗。首先,我認為,每個孩子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已的特點,對孩子的培養要象高明的玉匠依據玉石的天然紋理雕琢出精美的玉器那樣,尋找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而不是盲目地照抄照搬他人的方法。比如說,有的孩子天生喜歡運動,父母非得把他關在屋子里練習書法,他肯定坐不住;而有的孩子喜歡音樂,父母卻想依照自己的理想把他培養成中國的“馬拉多納”,孩子會高高興興地聽從父母的安排嗎?我的兒子今年十歲了,我從來沒有逼著她去學奧數、珠算那些他不喜歡的東西,但他自己喜歡的薩克斯卻學得有模有樣,多次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我認為只有喜歡才能學好,不能逼孩子做“十項全能冠軍”。
第二,我認為,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普通人居多,神童只是個別的少數,我是普通的母親,就不能非得要自己的孩子做神童,只要他盡了力,就要肯定她,表揚他。不要給孩子更多的壓力吧,他們已經夠累了!站在高高的金字塔尖上的畢競是少數人,做一個平凡而快樂的人有什么不好的呢?
第三,對孩子的情感和道德的培養比單純的智力培養更重要。一個有著智慧的大腦卻沒有起碼的愛心的人不會受到人們的歡迎,一個有著高等學歷卻做著傷天害理的壞事的人是父母教育的最大的失敗。教會孩子知道與人分享很重要,教會孩子知道關愛是你最大的成功,這些都需要在生活中從點點滴滴的小事中去培養的。比如,一家人一起吃飯時,好吃的要每個人都分一點,最好把分配的任務交給孩子去做;大人不舒服或者很累時,請孩子幫幫你,讓她體會到幫助父母關愛他人的快樂。在我們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時帶上孩子,讓孩子切身體會每個人都應承擔的責任。有一次,我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他要求買了一只蟈蟈,回家后,他細心地給它青菜和水,可蟈蟈只是大聲地叫著,卻不吃不喝,孩子著急地問我這是為什么,我告訴她,蟈蟈是生存在大自然,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而我們卻將它關在小籠子里。孩子聽后,紅著眼睛讓爸爸陪他把蟈蟈拿到草地上給放生了,我高興地看到孩子有了一顆金子般的愛心。
第四,幫助孩子養成一個認真負責的習慣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孩子的作業,一定要讓他獨立地去完成,書包要自己整理,飯盒要自已刷洗,房間要自己收拾。做錯事要敢于承認,不要撒謊逃避。當然,這一切都需要家長做出好的榜樣。比如,家長上下班要守時守則,老師要求家長檢查簽字的作業要認真檢查并簽字,家長會要準時參加等。
總之,一個有著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孩子,在學習上也不會太落后;一個有著愛心和責任心的人無論什么情況下都能有他生存發展的空間。
育子心得體會 篇7
“孩子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后,社會成了鍛煉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宋慶齡曾經說過的這一句話及作者的四點育子體會,我很贊同。的確,在如今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里,許多父母把教育子女的責任完全都交給了學校和社會,結果給子女造成了許多不良習性。故推薦此文,希望對此類父母有所裨益。
普天之下,有哪個父母不望子成龍,又有哪個父母不望女成鳳!尤其是在今天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里,父母們更是都希望把子女培養成“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竟爭高手。所以“如何更好地培養下一代”成為目前熱門的話題,一些成功父母的育子經驗也成了大家爭相仿效的榜樣,不論在什么樣的場合下,父母們討論的話題總離不開子女的教育問題。宋慶齡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后,社會成了鍛煉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在此我談談對兒子教育的幾點體會。
一、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和習慣
1、注意品行培養。從兒子懂事起,我們就告訴他一個人品行最重要,要誠實、善良、正直、有責任心。如果做錯了事,改了就是乖孩子。平時我們還注意對他愛心的培養。現在他對遭受災難或貧困的人,甚至于小動物都有一顆同情心。我認為責任心是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低的重要砝碼,而責任心的強弱來源于后天的培養。對孩子則要從小培養其責任意識,亦即對自己做的事要承擔責任。
2、注意培養良好的習慣。我們在培養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方面是非常重視的。
生活方面:
(1)勤儉節約。從小灌輸一粒糧食一粒汗的道理,告訴他不經我們同意不亂買東西,不和同學比物質生活上的東西,如:穿什么名牌鞋子、衣服等,只比紀律情況,要努力地學習,才是有作為的好學生。
(2)自己的事自己做。當兒子很小時就讓他學會把玩具和圖畫書有歸欄地放在一起,從小他自己的東西總是擺放得規規矩矩、整整齊齊的。
學習方面:
(1)從小培養他對學習的興趣。兒子滿了一歲后,我們就有意識地引導他看圖書了。先給他講故事,激發起他的興趣后再按漢字給他念一遍,這樣他就認識了很多字。同時讓他養成了讀報的習慣。
(2)大量購買書籍。根據年齡段給他買各種書籍,比如歷史、百科、文學等方面的,讓他知識面更廣一些。大了后就讓他自己決定,現在,我們都是根據他的要求來買書。
(3)分清主次。從他一開始上學前班起就督促他放學回家后首先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尤其是引導他要專心致志,學習時不能想其他的事或做其他的動作;然后才能看動畫片或搞其他的活動。
(4)獨立思考。我門對于兒子學習方面不懂的問題,要他說出到底是哪個環節沒搞懂,然后針對這個問題進行點撥,再讓他自己去思考、去消化。
3、注意禮貌和性格培養。從小教育他要尊老愛幼。在家要尊重長輩、愛護弟弟妹妹;在學校一定要聽老師的話,見到老師時要向老師問好,同學間要互相幫助,和睦相處,絕對不能打鬧。還告訴他并不是成績好了就一好百好。不但要身體健康,而且心理也要健康。遇事冷靜,不急躁。要經得起挫折,不灰心。努力做一個積極上進的充滿朝氣的陽光男孩。
二、注重與孩子的溝通交流
平等交流,既尊重孩子的人格,也激發孩子的熱情。現在的孩子自尊心很強,獨立意識很濃,靠以前的“一打二罵三高壓”的粗暴、簡單管教方式,已不能管教好現代孩子了。現代的孩子,平等意識、參與意識都很強,我們做家長的,只有尊重孩子的人格、意愿和情感,平等地用“身教”“言教”,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感染孩子,只有貼近孩子的心靈教育孩子,才能使孩子聽得入耳入腦入心。我認為兒子如果喜歡我、貼近了,這就獲得了成功的第一步。接下來偶爾講點道理給他聽不是不可以的,當然也不要得寸進尺,否則會前功盡棄。道理要講得通俗易懂,只要他懂了就立即停止,要不然會適得其反。同時全家人統一意見、統一方法,特別是當孩子犯錯誤挨批評時誰也不當保護傘。使他真正認識錯誤吸取教訓。當兒子取得進步時我們又及時表揚,讓他樹立信心繼續努力。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我們首先定位他是孩子,不能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有時候我們也用兒童的心態與他交流,使其能輕松自如地接受我們的意見和引導。由于與孩子的溝通較好,兒子對我們十分信任,不論是學習還是生活方面的事,都愿意向我們訴說,聽取大人的意見,我們也能隨時掌握他的思想狀況,及時幫助解決他的一些困難和和疑惑。另外,兒子時常會提出許多問題,凡是能解答的,我們都認真解答,當時不能解答的,我們都要盡力查找資料后給他一個答復。因為如果讓孩子失望了,他將越來越少提問,這時,隔閡開始產生,危機也就開始潛伏了。同時我們會隨時聽取兒子對大人的看法和意見,家里的重要事情都告知他,盡量作為朋友和他交流,讓他有平等的感覺,這樣我們的關系才更和睦。不可否認,大人也可能有做錯、誤解他的時候,這時,我們也能放下面子給他道歉,讓他更加明白有錯就改的道理。
三、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
每個孩子都是這樣,除了學習還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作為家長不能只強調學習而扼殺孩子的天性。總的說來,我們給孩子的環境比較寬松。我們從來沒有強迫孩子去參加任何興趣班和學習班。一年級時我們告訴他:我們尊重他的意見,他想學什么我們就給他報名。他當時說他想玩,于是我們就讓他玩。但是告訴他學習好是前提。他平時喜歡畫畫、看動畫片、看漫畫書、玩玩具,我們都不阻止。只是告訴他做任何事都要有節制,什么是事半功倍的道理,該學習時學習、該輕松時輕松,做到勞逸結合。他一直學習得比較輕松。
四、正確對待孩子的優缺點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但又都難免出現缺點與錯誤。在對待兒子取得的成績時,我們采取的是賞識教育法;對兒子做得不好的地方,我們采取鼓勵的態度;對他犯的錯誤,則采取批評的辦法。他犯了錯誤時一般我們不會輕易發火,因為他性子比較急,在他還沒冷靜前先放一放,不急于一時半會;在他知錯時再抓住時機,理智地對他進行教育,讓他感覺到自己確實錯了,下次不再犯了。
要想與孩子親近交流,貴在堅持,只要慢慢養成習慣,就會了解孩子的根底,就會教育有方,幫助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