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國機長》觀后感心得_觀《中國機長》有感(精選6篇)
電影《中國機長》觀后感心得_觀《中國機長》有感 篇1
觀看完《中國機長》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機組人員臨危不亂、團結協作,用精湛的專業技能和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將一場災難化險為夷,拯救了飛機上所有人的生命。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關鍵時刻能臨危不亂,以超高的專業水準化險為夷的能力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練就出來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磨練。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危急關頭表現出來的沉著冷靜和勇敢精神,來自平時養成的強烈責任意識、嚴謹工作作風、精湛專業技能。
事有所成,必是學有所成。黨員干部想要在平凡的崗位有超凡的成就,就必須有足夠的知識積累,不僅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還要掌握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專業技能等多種技能成為“全棧”干部。唯有基于豐富的知識儲備基礎之上樹立的創新意識,才能在平凡的崗位創造最大的社會財富,為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貢獻。
團結一條心,黃土變成金。“英雄機組”的成功基于他們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在危難時刻全體機組成員在機長帶領下,各個崗位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進行施救,忙而不亂、團結一致、分工協作。學會和團隊溝通協作,不僅是黨員干部敢于擔當的表現,更是一種責任、一種本領、一種能力,這才能夠體現相互支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責任心。
電影《中國機長》觀后感心得_觀《中國機長》有感 篇2
《中國機長》將英雄機長精湛的專業技能展現得淋漓盡致,體現出了英雄機組全體成員面對突發事件的沉著冷靜,贊揚的正是機組成員嚴謹的工作作風,同時,體現出的是中國民航人把乘客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強烈責任意識。《中國機長》要向全世界介紹的,除了來自中國的英雄機長,還有深深植根于中國人血脈之中的中國精神。
20xx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在執行重慶至拉薩飛行任務中,突發駕駛艙右擋風玻璃爆裂脫落罕見險情。機長劉傳健沉著冷靜,帶領8名機組人員,克服高空低壓、低溫、低氧和高噪音惡劣環境影響,以及儀表盤脫落等突發情況,科學完成了險情判斷、應急響應、旅客安撫等險情處置。與此同時,中國民用航空西南地區管理局、中國民用航空西南地區空中交通管理局、四川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緊急啟動應急預案,參與險情處置。
通過各方密切配合,飛機成功降落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確保了119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生命財產安全,創造了民航客運史上在極其艱難的緊急突發情況下成功處置險情的奇跡。
機長劉傳雄在遇到險情時,第一反應不是自己如何逃生,而是考慮整機乘客的生命安全,發出緊急7700航空指令,依靠熟練的業務操作能力帶領乘客平安著陸。充分彰顯了一名機長的犧牲精神、擔當精神、過硬的業務素質及應變能力,值得我們學習。
川航迫降首先體現的是責任,因此無論是在什么崗位要時刻銘記自己的責任。作為一名機長,他的責任是要保證整個飛機上所有人的安全,所以在危難發生的時刻,他選擇積極應對,而不是臨陣脫逃。作為一名基層公務員,我們面對的是老百姓,要時刻提醒自己為人民服務的責任和使命。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要牢記使命,及時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當百姓有困難的時候,要沖在最前方,保證人民群眾的安全,因此劉傳健同志的事跡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
川航迫降更重要的是技術的純熟,劉傳健機長能成功挽救乘客的生命,最重要的是他對業務知識的靈活掌握和在平時工作中的經驗積累。如果不是對工作的認真學習和及時總結,不會有危難時刻的奇跡。因此,作為黨員干部,首先要掌握理論知識,認真學習,及時總結經驗。同時,要積極地去實踐,實踐出真知。在廣袤的農村有我們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一定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實際工作中總結經驗教訓,為以后應對突發事件積累經驗,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川航的成功迫降需要的是勇氣和素養,劉傳健同志的舉動交給我們的更重要的是勇氣和職業素養,在突發事件發生的時候要敢于做出決定,不能畏手畏腳怕擔責任。作為一名公務員,我們更需要勇氣,對于錯誤的決定和方法要敢于質疑,并且勇敢的提出自己的觀點,不能因為怕“得罪領導”而不作為。國家和人民需要我們不斷創新,大膽探索,為國家發展注入新鮮血液,這是公務員素質的體現。
川航機長劉傳健的事跡給了我們很好的學習方向,無論是在什么崗位都要銘記自己的責任,牢記使命。尤其是公務人員,要時刻吧人民放在心上,為人民幸福,國家和諧貢獻自己的力量。
電影《中國機長》觀后感心得_觀《中國機長》有感 篇3
《中國機長》傳遞出的,是文化自信,是英雄情懷,是中國精神,也是中國驕傲。只有這樣有質量、有力量的電影才不會辜負觀眾,更不會辜負這個時代。
《中國機長》是根據事實改編:20xx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6重慶至拉薩航班駕駛艙右座前風擋玻璃破裂脫落,機組實施緊急下降,安全備降成都雙流機場,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機組處置堪稱“史詩級”處置,機長劉傳健成為全網“英雄”機長。
當很多人問起劉傳健機長危情發生時,是什么力量讓他能夠力排萬難,控制住危情并成功備降時,他回答的簡單而堅定,“沒考慮自己身體,只想控制住飛機”。同時面對大家的稱贊也淡淡地表示都是應該做的,我們的責任就是要竭力保證乘客的安全。大災大難面前,我們看到了一個英雄機長身上勇于擔當、敢于擔當的中華精神。因為責任,因為擔當,他才能將自身安全置身于危險之外,靠著自己強硬的專業素質和臨危不懼的意志力,帶領全體機組成員,合力安撫乘客情緒,并成功備降,給了全機乘客一個滿意的答案,給了一百個家庭一個劫后余生的幸福和感動。
自古以來中國傳統文化中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準的責任意識、擔當精神。花木蘭替父從軍體現的是一位兒女對父母、對家庭的責任;精忠報國體現的是南宋名將岳飛對國家的責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體現的是范仲淹對人民的責任。而在當今社會物欲橫流的時代背景下,有一部分人面對種種誘惑卻喪失了最基本的責任意識,隨波逐流,不求無過,但求無憾,問心無愧足矣。這是一種極大的沒有責任心,不敢擔當的表現。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我們更應強化責任意識,勇于擔當,敢于擔當。我們的黨員干部要“在其位謀其政”,不論職務高低,一旦走上了工作崗位,就要勇于挑擔子、負責任。對于應負的責任,迎著風險也要干好,實踐擔當的精神,提升擔當的能力,做到敢擔當,能擔當,會擔當,善擔當。如此,才能對人民負責,對黨和政府負責,在負責任、盡責任的奉獻中實現人生的價值、享受人生的快樂。
電影《中國機長》觀后感心得_觀《中國機長》有感 篇4
電影《中國機長》根據20xx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成功備降的真實事件改編:20xx年5月14日,川航3U8633飛到萬米高空時駕駛室的玻璃突然爆裂,劉傳健機長在面對突發的緊急狀況下,靠著毅力和那份職責,讓飛機安全降落,他用生命的名義創造了一個奇跡,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人的精神。
不忘自己的職責和使命。不管從事什么工作,處在哪一個工作崗位上,都有工作職責和使命,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兢兢業業,哪怕遇到危險和緊急情況,也要努力把損失降到最低。作為基層工作者的使命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解決群眾的疾苦和困難。
這是一場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跡,一是保障了整機乘客的生命安全,使得無數家庭得以平安團圓;二是精湛的飛行技術和超凡的膽識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賴,提升了中國航空整體上的公信力;三是該奇跡可作為經典案例進行研討學習,為所有機組工作人員樹立學習的標桿,充分發揮其榜樣作用,打造當代民航精神。
我們需要勇敢的機長,更需要安全的飛機。英雄值得贊譽,問題也必須正視,安全是一道生命線,也是底線,萬丈高空中,任何細小的瑕疵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損失。擋風玻璃為什么會爆裂脫落?搞清楚這個問題是關鍵。民航各單位應當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做好隱患排查工作,讓隱患無處藏身,為廣大人民群眾營造一個安全、放心的乘機環境。
電影《中國機長》觀后感心得_觀《中國機長》有感 篇5
“飛機失事”這樣一個名詞總是帶著灰暗色調,事關幾百個家庭的幸福與后半輩子,每每總是沉浸在悲痛之中。這一次川航機組的力挽狂瀾,拯救了幾百家庭的幸福,也書寫了一個飛行史的奇跡。這樣的機組無疑是訓練有素的一個團隊,是有勇有謀的一個團隊,是勇敢果決的一個團隊,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能當機立斷,分工協作,做出最科學的決策并將之執行到底。
干部隊伍,也應當是如川航機組這樣的一個團隊,遇事沉著冷靜,同事合作無間,方能發揮事半功倍的作用。干部隊伍,代表的是國家形象,承載著群眾的希望與未來,很大程度影響著群眾對國家對政府的信任程度,干群關系是否和諧,是我們干部隊伍是否合格的一個風向標。因此干部隊伍的建設也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環。
隊伍齊心是前提。心不齊的隊伍就如一盤散沙,風吹即散,勁不往一處使,也就難達到其利斷金的程度,反而會多方拉扯,踟躕不前,是團隊的大忌。川航機組即使面對事故,也是以安全度過難關為目標,所有人都不曾放棄,做好各自的事情,讓飛機內工作即使在非常態下也正常運轉。干部隊伍只有團結一心,才能自如面對不時出現的困難與挑戰。
沉著冷靜是基礎。如果遇到事情干部自身就只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摸不著頭緒,群眾更是看不到希望。因此干部要不斷磨練自己,做到臨危不懼,方能搜集線索,正確做出判斷。當川航機組副機長身體都掉在艙外時,心中想的仍然是如何保證乘客的安全,仍然在盡最大努力地控制飛機平穩,避免了人心的慌亂。
當機立斷是關鍵。在突發事故面前,時間就是生命,容不得一分一秒的拖沓,當掌握了當前的一個情況以后,就要立即作出決策,最大程度減少時間的浪費,也能盡可能多的采取挽救措施。
堅持不懈是保障。當做出了決策后,要去執行,但是過程中總會有坎坷曲折,不見得一帆風順,若是輕易就放棄,那么前面所做的努力也是白費,因此,只有堅持不懈才能保證我們做出的決定能夠持久發揮作用,而不是蜻蜓點水一般掠過。川航機組整個迫降過程持續了半個小時左右,在高空中零下20多度的情況下,機長即使手腳打顫,依然咬牙堅持,最終才能成功迫降成都機場,拯救了上百人的性命。貴在堅持,是每一個團隊應該秉承著的信念。
電影《中國機長》觀后感心得_觀《中國機長》有感 篇6
《中國機長》這部影片改編自20xx年5月14日發生的中國川航緊急迫降的真實事件。
據悉事發時,川航3U8633航班正由重慶飛往拉薩。機型為空客A319,機齡6.8年,飛行次數達1859次,已超過約87%的中國民航客運機。
卻在成都區域巡航階段突發意外:駕駛艙右邊座位的前擋風玻璃破裂脫落。艙內瞬間失壓,甚至一度將副駕駛吸出機外,所幸有安全帶護住了他。但飛機內部失壓、氣溫驟降至零下40多攝氏度、駕駛艙儀器多數失靈,情況十分危急!
機長劉傳健卻憑借著過硬的飛行技術和心理素質,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手動做出正確應急操作,于當日上午7時42分成功迫降到成都雙流機場,挽救了飛機上兩百多條生命。
現實中的機長劉傳健憑借驚人的毅力,把看似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把毀滅將至變成了涅槃重生。川航備降的不易程度,堪稱“世界級”。而飛機上的全部人員得以保全,從確認備降到安全著陸只用了27分鐘。這一切與機組人員臨危不亂、正確處置密不可分。他們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民航英雄機組”。
習近平總書記在接見“中國民航英雄機組”時指出:“學習英雄事跡,弘揚英雄精神,就是要把非凡英雄精神體現在平凡工作崗位上,體現在對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負責的責任意識上。”
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我們作為黨員干部就要把非凡英雄精神體現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我們就是一面旗幟,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站得穩,靠得住。在平凡的本職工作中,要日積月累學本領。當今社會,每天都有許多新科技、新事物、新理論不斷涌現,這就需要我們黨員干部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能力,只有在工作中多流汗,才能跟緊時代步伐,及時應對新事物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困難,使我們的工作取得好成績,更好為人民群眾服務。
學習英雄的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我們廣大黨員干部要堅定共產主義理想,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積極學習英雄事跡,弘揚英雄精神,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對人民利益高度負責,為人民真情服務。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