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精神思政課心得體會(通用6篇)
冬奧精神思政課心得體會 篇1
作為場館通行控制領域負責人,入館以來,我已在多個崗位上進行了認真工作,熟悉了不同崗位的具體要求,對多個崗位進行協調,協助老師進行了人員管理等工作,鍛煉了領導力和組織力。我們通過例會和培訓,增強了領域團隊的凝聚力和協作的精神,讓大家更有信心共同服務好冬奧。
我和同學們深入,理解了要踐行“堅持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的理念,并持續提高自己作為志愿者的精準化服務水平。
進入閉環以來,場館和學校的老師們組織我們就外事禮儀、英語口語、意識形態與新聞宣傳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形式豐富、注重實效的培訓。培訓提高了我的服務素養和服務水平,幫助我以最佳狀態、最好形象步入服務崗位。
作為冬奧志愿者宣傳專班骨干,我和同學們按照要求負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專班工作主題教育活動體系設計與宣傳報道,冬奧會志愿者和冬殘奧會參演學生前中后期展板、視頻、文字材料的草擬、整理與資料收集等工作。我和同學們齊心協力,已經為培訓會、集體生日會等多項活動進行了籌劃、拍攝和新聞稿撰寫工作。
在志愿實踐過程中,我增長了見識才干,踐行了“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校訓,發揚了“銳E奮進,篤實創新”的電信精神。我將繼續努力,踐行青年擔當,發揚志愿精神!
冬奧精神思政課心得體會 篇2
2月4日冬奧開幕,2月5日中國短道速滑隊奪得首金,2月7日我們又摘金奪銀,而在這些背后,在首體,我們見證的精彩遠遠不止這些。
自20__年夏運會起,志愿者就成了各類賽會上不可或缺的亮麗風景,在冬奧舞臺上,我看到了很多北建大青年,他們帶著這個時代特有的自信,將這次盛會變成了自己青春的一部分。
冬奧拉開帷幕雖然不久,但時至今日,志愿者們已經進入足有閉環半個月,從一開始的摸索適應到訓練有素,他們迅速融入了服務的大環境,也經歷著從緊張興奮到趨于平淡卻依然堅守崗位的過程,最早4:00出發,最晚24:00返回,每天人均7小時的工作保障著場館和賽事的運行,也鑄就了熱愛與堅持兩個關鍵詞。
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中國奪得首金的夜晚,志愿者們歡欣鼓舞、熱淚盈眶,吶喊聲溢出了屏幕,所有情緒奔向了最振奮人心的出口,那是年輕對生動的表達,也是對國家、對冰雪運動最真切的熱愛;而奪金之后他們迅速又回到了自己的`崗位,有的在觀眾出口,帶著愉悅的情緒引導觀眾有序離開,夜色里有溫度的聲音是最好的禮物;閉環內志愿者懷揣著內心的激動目送著運動員離開,也許這是最近的一次合影留念的機會,但對于志愿者而言,保持交通的有序運行更加重要,此刻選擇堅守崗位,就是對冬奧最大的祝福。
冬奧的精彩不僅由運動員呈現,每一片“小雪花”都在舞臺上閃耀著微光,那就是照亮未來的光亮。
冬奧精神思政課心得體會 篇3
20__北京冬奧會雖然已落下帷幕,但各國冬奧健兒們在冰雪中飛舞的英姿深深地烙在了我們心中。冬奧會是競技體育的最高殿堂,是屬于每一個運動員的至高榮耀,更是人類追求“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命運共同的吶喊。人類體育發展闊步向前的動力在這些榮譽中閃耀出絢麗的光芒。奧運健兒相約北京,不僅是追逐家國榮耀,還有在戰斗中展現他們的夢想與情懷,在戰斗中體味逐夢之美。
戰斗是拼盡全力,但求無悔。“滑冰奶奶”克勞迪婭佩希施泰因雖已50歲,曾打破世界紀錄,斬獲無數榮譽,如今早已過了運動員的巔峰時期卻依然登上了賽場,在戰斗中展現老當益壯的“青春”;范可欣堅持與病魔作斗爭,只為圓夢冬奧;武大靖經歷腰傷狀態低迷,但是他迅速調整,在賽場贏得自我……每一位克服困難、勇敢戰斗的運動健兒,都是人類的英雄,我輩之榜樣!
戰斗是向夢想前進,突破自我。4A的夢想伴隨了羽生結弦的職業生涯,在冬奧賽場上,他放棄了獎牌,再一次向夢想進發。榮格一跳失誤,但她依然選擇了更高難度的動作。朱易即使在團體賽中連連失誤陷入自責,但她仍站上了單人短滑的賽場。他們都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突破了自我。他們有著不畏輸贏的精神,同自己戰斗,向夢想前進,寫下動人的人生答卷。
戰斗是感悟過程,不論輸贏。顧拜旦曾言;“對人生而言,重要的不是凱旋,而是戰斗。”不論最后我們是一無所有遍體鱗傷,還是最終取得桂冠贏得尊重與榮譽,在戰斗中我們的所悟所感才是意義所在。身為新一代的青年,我們正值青春,擁有屬于自己的夢想,擁有更多可能。如今,我們的主戰場仍是教室、考場,戰斗的任務是學習,讓我們懷著青春最美好的憧憬,發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以最美的奮斗姿態,為將來考場上的戰斗蓄力!為將來走入社會投身社會主義建設蓄力!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戰場:或在賽場,或在考場,或在職場。但我們都應始終謹記戰斗的真諦,不被世俗誘惑迷了初心,不讓功利欲望淹沒了追求。戰斗不只是追逐榮耀,更是我們筑夢路上的拼搏與不悔。
冬奧精神思政課心得體會 篇4
為勝利者喝彩,為失利者鼓勁,給年輕選手的成長多一些包容,讓他們從勝利中收獲更多自信,從挫折中汲取成長的養分。
即將迎來18歲生日的蘇翊鳴,為中國冰雪運動創造了新的歷史。2月7日的北京冬奧會單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礙技巧決賽,初出茅廬的蘇翊鳴,拿出全場最高難度,拼下一枚彌足珍貴的銀牌。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蘇翊鳴一鳴驚人的背后,是年復一年的刻苦訓練,以及對這項運動執著的熱愛。“專注于比賽,專注于自己的動作,不去糾結能拿到什么名次。”首次登上冬奧賽場,小伙子的表現和心態都頗有大將風度。他的出色發揮,也為這個項目的發展做了一次積極推廣,讓更多人感受冰雪運動的魅力,感受到00后中國隊選手的志氣和拼勁。
本屆冬奧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運動員的數量創下紀錄。其中大部分選手是首次參加冬奧會,比例接近75%。越來越多新生力量的加入,夯實著中國冰雪運動的基礎,也打開了未來更廣闊的前行之路。
新人一飛沖天,令人欣喜。另一方面,奧運賽場處處是頂級較量,經受挫折的砥礪,更是家常便飯。在強手如林的競爭中,這也是年輕選手成長不可或缺的經歷。
在2月7日進行的自由式滑雪男子大跳臺比賽中,17歲的何金博作為中國體育代表團中年齡最小的選手,完成了個人最高難度動作。雖然無緣決賽,但這樣高水平的歷練,對他今后的成長無疑大有裨益。女子大跳臺比賽在同一塊場地進行,18歲的楊碩瑞在賽前試跳時意外受傷,經過處理后,她堅強地走進正式比賽的出發區。盡管成績并不理想,但從摔倒中站起、再度出發并完賽,這樣的經歷,也會成為她運動生涯中的寶貴財富。
從勝利中收獲更多自信,從挫折中汲取成長的養分。競技體育的起起伏伏,考驗著每位選手向上攀登的勇氣和意志。他們的賽場故事,是對奧林匹克精神最好的詮釋。對欣賞比賽的觀眾來說,從中感悟的,也不僅僅是勝與負的結果。
為勝利者喝彩,為失利者鼓勁,給年輕選手的成長多一些包容。正是在這樣的互動中,奧林匹克的光彩,也更為奪目。
冬奧精神思政課心得體會 篇5
我們用熱情為運動員助力加油,做為冰雪健兒鼓掌冬奧人。燃情冰雪,激情盛會。冰立方,藏著中國智慧;冰絲帶,起舞向未來;冰玉環,吳帶當風美;雪游龍,曲折盡和諧;雪如意,中國氣派彰顯。國家速滑館——世界上規模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體育館;首鋼滑雪大跳臺——世界首例永久性保留的滑雪大跳臺場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全球第一條360度回旋賽道;國家跳臺滑雪中心——世界上體量的跳臺滑雪場館。堅信,在這壯美的體育賽場,必然有閃光的競賽成績。我們都是熱情的觀眾,我們都是崇尚體育精神的網民,我們要做為冰雪健兒鼓掌的冬奧人。
我們把冬奧精神融入到奮斗征程,做踐行冬奧精神冬奧人。每一場競賽,都是體育精神的展示;每一個運動員都是奧運文化的使者。學習冰雪健兒的拼搏精神,弘揚奧運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精神,我們要把冬奧精神踐行到虎年的奮斗征程中,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冬奧人不僅在賽場上,也在服務中,更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冰雪運動普及,冰雪產業發展,冰雪經濟繁榮,我們要以冬奧人的風姿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要讓冬奧精神在工作崗位上釋放出磅礴能量,創造虎虎生威新輝煌。
沐浴在冬奧的榮光中,迎接蓬勃的春天,從寒梅傲雪到春暖花開,我們都是冬奧人,是熱心的冬奧人!是加油的冬奧人!是奮斗的冬奧人!北京冬奧,精彩,非凡,卓越;中國奮斗,波瀾壯闊,精彩紛呈,絢麗奪目,事業璀璨。
冬奧精神思政課心得體會 篇6
作為一個10后,我錯過了20__年的奧運會開幕式,但有幸趕上了20__年的冬奧會開幕式!更幸運的是今年的冬奧會和春節不期而遇。
我們全家像守候春晚一樣,看完了整場冬奧會的開幕式。而讓我印象深刻的節目也有很多。
《立春》表演讓我過目不忘。春風輕拂著嫩草,這些草兒沿著風向飄動,靈活至極。我一開始以為是用全息投影,可是當鏡頭拉近時,才發現是一群人抱著如同樹干一樣粗的熒光棒努力揮舞。我想他們一定練了很多遍,不然怎么能把那么粗的熒光棒揮舉自如呢?
冰立方的“破冰”儀式讓人驚艷!它是運用實時捕捉、裸眼3D等多種演藝設備和技術合作完成。一開始大屏幕上只是呈現出黃河之水奔騰而下,后來這些水合成了一個平整光滑的冰立方。冰立方上面顯示出歷代奧運會的地點和標志,最后定格在20__年中國北京!隨后冰球撞向冰立方,一個晶瑩剔透的冰雪五環從冰立方中雕刻出來。“破冰”寓意著打破隔閡、互相走近,大家融為一體。
北京20__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主題口號“一起向未來”躍然浮現,訴說著最真摯的希望和憧憬。
開幕式上最受矚目的部分莫過于“點火”。聽媽媽說,20__年的奧運會是運動員從空中走過去點火。這次則采用“微火”方式,由多名運動員將火炬交替傳遞。最后由今年參賽的兩名運動員把火炬插在由各個國家名字組成的大型雪花中央。這個設計簡約而有創意,小小火苗傳達了低碳環保的理念。
看完歷時100分鐘的冬奧會開幕式,讓我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和作為中國人的自豪!
奧運會的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要把這種奧運精神融匯到學習生活中。只有我們更快、更高、更團結,祖國才會更強大!
我相信,20__年中國奧運一定會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