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三個推進心得體會(通用3篇)
遼寧三個推進心得體會 篇1
在談到如何具體落實重要講話精神時,張謹強調,首先,要堅決抓好學習貫徹。大力營造學習宣傳貫徹重要講話精神的濃厚氛圍,做到學習宣傳全覆蓋、無死角。要強化學習培訓,依托各級中心組、市委黨校、黨員教育中心、農民黨校等平臺,區分市委、副縣級以上領導干部、副科級以上黨員干部、村(社區)黨組織及非公和社會黨組織五個層次,集中開展學習培訓、交流研討,確保講話精神傳導到每一個黨組織、每一名黨員。同時,廣泛開展宣傳解讀,充分發揮開原電視臺、開原新聞網等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認真開展宣傳報道,集中宣傳全市各部門各單位學習貫徹講話精神、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實踐和工作成效;精心組織理論宣講,組建學習貫徹講話精神宣講團,深入基層、深入一線開展宣講活動,推動講話精神深入人心、家喻戶曉。要通過學習宣傳活動,讓的講話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這一強大思想武器指導各項工作,讓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在開原落實見效。
其次,要堅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落實“四個著力”要求,不斷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效益。要狠抓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重點洽談項目簽約落地,抓好新建、續建項目開復工,為經濟結構調整優化不斷注入新動力。還要加快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支持傳統制造業通過兼并重組、嫁接改造等方式提高核心競爭力,鼓勵重點骨干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推進新產品成果轉化,增強工業企業的持續競爭力和支撐力。同時,積極振興實體經濟,不斷加強兜底服務工作,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問題,促進企業“規做大、小升規、個轉企”。加快盤活閑置企業有效資源,大力實施“二次招商”“騰籠換鳥”,通過閑置資產租賃、出售和合作經營等有效措施,全力盤活僵尸企業,實現工業經濟整體提質增效。要扎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抓好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特別要做優做強“開原大米”等品牌,增加高端農產品的有效供給,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還要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培育計算機及軟件服務、健康產業、生態產業等新興業態,特別要抓好開原網貿港項目的發展,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深度融合。
最后,要堅決推進干部作風轉變。要嚴格按照指示精神,始終把推進干部作風轉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努力建設一支思想素質高、道德品行好、執政本領強、工作作風實的干部隊伍。要堅決整治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著眼凈化和修復政治生態,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和強化黨內監督,持續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對干部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嚴格執紀,嚴肅整治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姑息手軟。要堅決整治選人用人不正之風,嚴格按照鐵嶺市委要求,認真抓好“創‘三個一流’,做‘六個表率’”工作,堅決整治和防止“圈子文化”,特別要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把德才兼備、以德為先貫穿干部工作全過程,真正把忠誠黨和人民事業、做人堂堂正正、干事干干凈凈的干部選出來,使選出來的干部組織放心、群眾滿意、干部服氣,推動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要堅決整治弄虛作假不良行為,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堅決整治弄虛作假、欺上瞞下的行為,對造成嚴重后果或者影響惡劣的,堅決按照《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嚴肅問責,真正使“講真話、察真情、報真數,謀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在開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成為常態。
遼寧三個推進心得體會 篇2
人們常說:第一次總是令人好奇的,但又是最困難的。我的一個第一次讓我明白了隱藏在這句話中的深刻含義。
這節課我們寫鋼筆字!老師大聲宣布。一聽到這個消息,我別提有多興奮了。同學們也都互相炫耀著自己的新鋼筆。
老師發下了本子,我一邊翻著本子,一邊想:寫鋼筆字就像鉛筆那樣寫,一定寫得好。于是,我顧不上試筆,就迫不及待地寫了起來。
一開始,寫得很順利,一下子就寫了一行。這時,我聽到教室里發出了噓噓聲,便四處張望,原來大伙兒都一開始就寫錯了。我暗自竊喜:我沒有寫錯,寫鋼筆字也不難,等下讓大家欣賞我的杰作。我開始飛機的尾巴翹得高了。正在我得意時,有的同學交了本子,我有點兒兔子上樹趕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個勁地往下寫,又把本子不時地往上推了推,還沒干的字全被我擦糊了。這可怎么辦呢?要改的話,時間不夠了,算了,下面一行寫好點就行了。
可一緊張,寫錯字了,我不知所措地用手指摁,糟了,又糊了,鋼筆橡皮!我借來鋼筆橡皮擦了兩下,拿著豆腐去頂臺腳不頂事,反而更黑了。我又使出了最后一招透明膠帶,粘是粘掉了,可是紙破了。我有點兒沮喪了,咬牙堅持這總算寫完了。在檢查時,真是禍不單行,有個同學不小心推了我一下我的課桌,我的本子上又多了一條線,還在漏洞旁邊,就像一只小蝌蚪,我看著自己的新本子,無奈地搖了搖頭。新本子仿佛在說:小主人啊,你看你把我弄得面目全非,新裙子也破了,你叫我怎么見人啊我不由得流下我的金豆子
淚眼望著我第一次寫的鋼筆字,我猛然明白:驕傲讓我性急,大意讓我把本子弄糊,這是多么好奇又多么困難的第一次啊!看來再小的事情,都不能輕言簡單啊!
遼寧三個推進心得體會 篇3
我喜歡進影院看電影。孩子們小時候,我經常帶他們去。昨天,正趕上紀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在全國上映。影院里爆滿,除了坐在第二排的我們5位自費觀影的觀眾之外,其余的全部來自周邊國際機場的各個單位。
在影片中,不僅記錄了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一個個非凡的超級工程,還展示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鉆井平臺"藍鯨2號"、磁懸浮列車研發、5G技術等引領人們走向新時代的里程碑般的科研成果。從圓夢工程到創新科技、從綠色中國到共享小康,電影分享震撼影像的同時,也將其背后的故事娓娓道來。
讀書也是我的愛好。每天如果沒有大塊時間,就利用零碎時間,至少在睡前多少要讀上幾頁。最近兩周重讀了美國探險家威廉。蓋洛的《揚子江上的美國人》。
上世紀初,威廉。蓋洛對中國人文地理進行了系統考察,1920_年他首次途徑日本來到中國,從上海坐船溯流而上,沿途考察長江流域(包括云南地區)的人文地理,寫下《揚子江上的美國人》(1903)一書,之后,他走遍中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三山五岳,連續出版了《中國長城》(1909)、《中國十八省府》(1911)和《中國五岳》(1926)等一系列重量級的著作。
蓋洛先生寫的《揚子江上的美國人》距今已經120_年了,他試圖對那些輕蔑中國的同鄉們描繪一下“真實的”中國,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很有意思:
“那么,這個我們所輕蔑的偉大民族有哪些記錄呢?早在卡克斯頓出生之前一千年,中國人就發明了印刷術。當他們已經擁有了許多圖書館時,我們還沒有學會在樺樹皮上用木炭寫象形文字。我們的祖先之所以能放棄用石頭和葫蘆制作器皿,原因在于他們已將陶器制品擺上了市場。還有絲綢!你可曾見過比中國絲綢店里的絲綢更加精美的織品嗎?可能你會問:“中國人是不是像我們一樣的人?”要回答這個問題易如反掌,因為在不少方面,他們都勝過我們。在禮儀上,他們是溫文爾雅的斯特菲爾德伯爵,我們則是穴居生活的類人猿。作為工匠,他們的堅韌和耐心,與其發明新機器的能力正好成反比。作為農民,他們能夠每年種植三茬優質的莊稼,而所用的農具只不過是木扶手的鏵犁,播種和收割也全憑雙手。一臺收割機、脫粒機或軋棉機,都會把他們嚇得從田里逃走。作為學者,他們都是記憶的巨匠,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背誦整卷書籍。但說到實用知識或應用科學,他們則渾然不知。比如工程學,在他們看來絕非一種職業,只是“勞作”而已,而中國的紳士又是不能從事“勞作”的。不過,看看大運河吧,長達120個地理里格,是世界歷史上無與倫比的偉業!還有長城,其體積,按黑格爾的計算,比英格蘭和蘇格蘭全部建筑所用的石料的總和還要多!“
威廉。蓋洛來中國是在清代末期。100多年過去了,經歷了各種苦難的、軟弱無力的中國人不僅站起來了,而且“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況且,《厲害了,我的國》展示的只是近五年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下中國取得的歷史性的成就。
幾年前,我翻閱了一個長期在中國做記者的英國朋友寫的書,書名記不清了,內容是講中國的崛起對世界的影響。他說:“如果每個中國人同時跺一下腳,整個地球就會顫抖!”
我的國,的確厲害了。我們已經不需要外國人來替我們說好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