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心得體會1000字(通用3篇)
播音心得體會1000字 篇1
-- 年七月中旬的一天,我與另外三位同學,帶著學院的實習推薦信,來到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區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實習歷程。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 CRI )創辦于 1941 年 12 月 3 日,是中國向全世界廣播的國家廣播電臺。其宗旨是“向世界介紹中國,向中國介紹世界,向世界報道世界,增進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電臺目前使用 43種語言( 38 種外語和漢語普通話及 4 種方言)向全世界廣播,共有 38 種外語干部近 800 人,編輯記者以及專業技術人員等近 600 人,外籍工作人員100 余人。
我們實習所在的部門是華語環球廣播中心的廣客閩潮節目部。華語廣播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使用母語向世界各地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及其他人士傳遞新聞信息的主要渠道,其對象是海外華僑、華人、港澳臺胞,中國駐各國使領館人員,中國駐外機構人員、勞務合作人員、遠洋海員、中國留學人員,新移民,以及懂漢語和正在學習漢語的外國人士。現在,華語臺共有編輯、記者、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 68 名,設立了包括廣州工作站在內的 10 個華語臺臺屬機構。
根據各自使用的方言,我們幾個實習生被分別分配到潮州話、客家話、廣州話三個不同的節目部。實習的第一天,除了辦好實習報到手續之外,便是回辦公室熟悉領導、同事們的稱呼和職務,并由每個節目部的負責人給我們介紹節目的制作流程,分配實習的工作任務。
我所在的潮州話節目部,從周一到周日,每天都有固定的對外廣播節目,其中,除了每日必有的“特色新聞”之外,還有時事報道、中國周刊、世界周刊、潮汕藝苑、工夫茶座、四海潮人、聽友信箱、今日僑鄉、五彩周末、鄉音鄉韻、在中國旅游、僑訊專遞、動感中國、視點、經濟縱橫等欄目。
實習的頭幾天,我每天所負責的工作便是擔任潮汕每日特色新聞的編輯工作。大概步驟就是在網上鏈接相關的潮汕地方網,瀏覽并摘選兩三條當天發生在潮汕地區的代表性強、影響力大的新聞,進行規范地編輯,然后交給辦公室主任審批,一旦符合要求,就可以直接交給播音員,在當天的節目中播出。
不過這樣看似輕松簡易的工作,做起來卻并非想象中那樣一帆風順。由于是剛進臺的新手,對廣播新聞的要求沒有完全徹底地了解,因此,在編輯的過程中,對新聞的種類、地域性、內容、字數把握得不很好,一開始,經常得經過主任大刀闊斧地修改甚至冒著全軍覆沒的危險才能壓縮出兩三條完美的新聞。隨著實踐次數的增多,漸漸駕輕就熟,主任簽發稿子那一刻千金難買的笑容終于浮現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實習的工作任務也由少到多,從易到難。除了每天必做的編輯新聞之外,我開始做起“四海潮人”欄目的編輯工作來。從開始的聽節目、做記錄、比較并研究該欄目的特點,到最后完成整期節目的策劃和文稿編輯工作,這當中遇到很多困難,也動搖過、放棄過,但堅持到最后,當回頭看看自己這一步步走過來的歷程,覺得自己似乎一夜之間學到了很多,從開始的一個清閑的實習狀態轉變到富有挑戰性、考驗耐性與毅力的過程,帶給我的不僅僅是工作的熱情與激情,更多的是自信心與成就感。
實習期間,我們還常常跟隨前輩們到播音室參觀,并學習他們錄播的步驟和音頻軟件的簡單操作方法。由于臺里的制度規定凡是被招聘進臺的員工須培訓半年以上方有資格播音和獨立主持節目,所以作為實習生的我們理所當然未能獲得機會親身體驗一回在這種國家乃至國際級別的電臺里播音的感覺。不過,遺憾之余,我們還是很慶幸自己能有機會得到這一個月的學習和鍛煉機會,最重要的是,能在實踐中運用到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從課堂到社會的跳躍過程,我們檢驗了自己知識上的缺陷,更加明確了下一步的學習目標。
實習的最后一天,我們滿懷著一顆感激的心,和這個月來朝夕相處、曾經幫助和教導過我們的幾位同事以及已經在臺里工作的兩位 00級師姐共同聚餐。那餐,是我這個月來吃得最香最飽的一頓,因為我不僅吸收了營養豐富的糧食,還收獲了沉甸甸的實習經驗。我很感謝學院給我這次機會,很感謝實習期間幫助過我的每一位朋友,我一定會把這一個月來實習中所積累的實際工作經驗帶回課堂中加以總結,爭取更大的進步和提高,為自己爭光,也為學院爭光!
播音心得體會1000字 篇2
關于學習播音主持專業,是在三年前才對這個專業有了開端的知道。其實能夠說是一門學識吧!在這個色彩斑斕了國際里,咱們不得不緊跟年代腳步,學會吸納一切的有用信息。來充分自個,這就包含聽、說、讀、寫。而恰恰這些全都包含在這個專業里。
在這里邊“說”是最基本而且最為重要的!作為將來的播音員,首要基本功要過硬,不光要有規范的吐字發音,要在談吐言行間表現這一專業的一同魅力,要能招引眾多人的眼球和耳朵。讓咱們來必定自個的言辭。當然播音,既具有天然特征(如動態的傳達、形象樹立的物理、生理特征,以及電子傳達的特性等),又具有社會特征,這里就包含很多了,作為主持人自個不能有徹底的言辭自由,當自個的節目觸及黨性原則、民族、宗教、年代、階層、社會等要素就有必要慎重的做出正確的區別。由于自個的社會地位不一樣,代表的社會性質天可是然就不一樣,而受眾也就不一樣,若是引起了民族疑問或是國際疑問那可不單單是要下崗的疑問了。
其次,作為將來的播音工作者,要有活絡的思想才調,在播音主持思想速度上,力求反響敏銳便利,活絡查詢、區別、知道,捉住播音創造的中心。避免迷糊和違背播出意圖。在思想深度上力求精確有序,能深化實質,有全部的知道,避免浮于外表亂七八糟。要讓受眾在第一時間直觀的知道實習,知道實習。
再次,那就屬情感了。老話說播音便是以情帶聲、聲情并茂。
播音的動態辦法有必要浸透播音主持員的創造熱心及詳細的心境豪情。聲情并茂的播音,有助于招引受眾的收聽由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由被逼承受為自動承受:聲情并茂的言語,給人以美感,能充分發揚有聲言語的優勢,生動逼真地傳達播送和電視節意圖內容。
綜上所述,播音是一個一應俱全的學科,它跟著年代的翻開而翻開。這種翻開一方面是外部條件的不斷改動,一方面是播音本身的敵視運動。它能夠簡略的以為:變與不變、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咱們要自動習氣改動條件,科學的掌握各種竅門,讓播音這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得以提煉。
播音心得體會1000字 篇3
今天,雖然天寒地凍,大雪紛飛,卻絲毫不能阻擋我參加太報小記者播音主持體驗的興趣和熱情。
下午13:00,播音主持體驗在期待中開始了。首先主持人許陽為小記者們介紹了舉辦單位“滿天星藝術工作室”是太倉唯一一個全國青少兒播音主持專業委員會授權培訓機構,告訴我們從小學習播音主持可以培養語言表達能力,激發語言藝術潛能;全面系統地提升、掌握專業知識;提升我們的溝通能力,促進人生發展。
接著,王明月老師以活潑的教學方式,明亮的嗓音,自信的表情,優雅的姿態將我們引進了播音主持的課堂。我心里默默地想,將來我也要像王老師一樣。王老師教我們坐得抬頭挺胸,雙腿并攏,目視前方,像一只優雅的小白鵝;站得挺拔,雙手貼住褲縫,男生站成八字步,女生丁字步,如傲然挺立的小松樹;作文在學習“口部操”第一節雙唇伸收運動,要先將嘴巴伸出嘟起似一個小喇叭,再收起抿住,嘴角微微上揚,不可以露出牙齒;舉行氣息比賽,深吸一口氣,再發出“啊”的長音,比比誰的氣息更長……。
其中我最喜歡“眼皮兒”繞口令的比賽。通過心算來說出“左眼上有左上眼皮,右眼上有右上眼皮。左上眼皮打不著右上眼皮,右上眼皮打不著左上眼皮的哥哥或弟弟。”當王老師出題時,大家都迫不及待,爭先恐后地舉手躍躍欲試,我也不甘示弱,快速準確地回答老師的問題,答對了頓時激動不已:Yeah!
在歡聲笑語中,不知不覺活動接近尾聲。通過此次體驗,讓我學到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面對攝像機鏡頭我也不那么害羞了。寓教于樂,玩中學,學中玩!相信我參加播音主持的課程培訓后,會變得更加大膽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