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新課改心得(通用3篇)
初中英語新課改心得 篇1
面對課改,我們教師該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并不停地進行終身學習;注重知識的更新與多元文化素養的培養;運用多媒體知識;恰當地選擇和調整教育教學策略,設計恰當的盡量真實的語言情景和豐富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提高口語水平;盡可能變換教學方式;聯系課堂內容,開展小組活動;要具備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及時的反思和改進的能力,不斷研究、創造、發展、豐富英語教學方法;給予特殊學生以特殊關心;更新老師與學生,老師與家長的關系的定位。 通過聽課和學習,現在特寫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在新課改中(一)我認為需要轉變的就是觀念,教學目的上要轉變觀念。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把系統的傳授知識作為重點,目的在于讓學生系統地掌握大量的知識,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條理性。教師在教學中把知識范疇、重點、難點反復掂量估計,圍繞它來展開自己的教學過程,通常會忽略掉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的培養。但是如今社會的知識更新很快,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讓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而且使學生具備終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如何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達到這一目的。
(二)在教學內容上要轉變觀念,打破學科之間的局限,要重視知識之間的遷移。英語科學教學是整體教學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教學目的常常是跨學科的,各科教學目的都在于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打破學科局限,立足于英語學科,通過生物學科的教學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人。所以不光是教書而且要育人,要成才更要成人。這就是新課改精髓所在。
(三)在教學策略和方法上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把“金子”變成“點金術”,也就是常說的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新課改理念要求學生的英語科學素養是不可能單純地依靠知識的傳承、講授、灌輸來形成的,必須改變教學策略和改進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什么變成怎么學,把被動地學轉為主動地去學。新教材將探究性學習貫穿于全書的各個欄目中,因此,在教學過程的組織和實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學策略上要確保探究性學習活動的數量和質量,改變過去重結果輕過程的做法,重視探究過程,不拘泥于某一種形式,從而達到預期目的。然而中考這個指揮棒依然牽掛著每個人的心,所以老師們都認為探究并不是每節課都要去做的,一是受到課堂時間的影響,二是受到一些教學設備的制約,所以只能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場地進行,在講課時一些注意點還是要好好把握的,把知識點貫穿到自己的課堂中去,教給學生的知識讓他們學會用自己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所以上課時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愿意去學、感興趣去學。
中學生年齡的特點是: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如果教學中忽視這些特點,填鴨式地問他們灌輸在他們眼中枯燥無味,冷冰冰的語法、詞匯,他們便不感興趣,因而也就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需要興趣。就某種意義上講,學英語就更需要興趣,因而教師把握良機,渲染英語課堂氣氛,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教學中要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新課標中大力推廣的教學方法。外語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該是 “我們該教些什么”,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條件” 。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學生“能干什么”,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還要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師生關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觀為前提的。教師的工作是解決學生不同程度上的問題,其中除了教學上的,還有心靈上的。對待形形色色的問題,對待不計其數的學生,都要用一顆熱情的心耐心地去做。大多數學生,特別是“差生”,學習英語的毅力和耐心都較差,聽課時的心情也常處于一種抑制狀態,覺得學習無聊。因此,在課堂上除了多給他們參與活動和發言的機會外,特別是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和質疑,哪怕再淺顯也應耐心回答,并予以支持和表揚,這樣對消除他們心頭的恐懼感和失落感十分有利。
初中英語新課改心得 篇2
這些天,我認真學習了英語新課程標準。對于像我這樣剛入教壇不久的青年教師來說,課程標準為我的教學指明了方向,規范了我的教學行為,給我的教學帶來了很大幫助。
新課程標準20xx版是教育部為適應當今我國英語教育現狀,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根據20xx版課程標準改編修訂而來。新課程標準在20xx版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刪減了部分不合時宜的內容,也適當提高了對學生的部分要求。更能適應新世紀多元化人才培養的需求。
新課程標準在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實施建議,教材編寫等各方面都做了具體要求,結合自己教學實際,我有很多感悟。
課程標準強調語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英語課程有利于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矗學生通過英語課堂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發展基本聽說讀寫技能,初步形成與他人交流能力。同時英語課堂也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學生通過英語課程開闊視野,豐富經歷,形成良好地品格和正確人生價值觀。根據新課程標準,在自己今后教學中,我不僅要注重教授好語言知識,讓學生會運用語言,也要注重學生的文化意識培養,讓學生能在各方面健康全面地發展。
新課程標準注重素質教育。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主要目的是為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基礎,為他們繼續學習英語和未來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因此,在教授語言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到語言既是交流工具,也是發展思維的工具。英語課程學習要能促進學生的心智發展,有助于他們認識多元化的世界,增強愛國情感。在平時教學中,我不僅教好學生語言知識,也很注重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弘揚學生的愛國主義。比如,我們在學習不同國家的時候,我給學生講了很多國家的文化,并告訴他們一定要學好英語,才能增進與別的國家交流,特別是英美發達國家。才能更好學習別人的先進文化,我們國家才能更昌盛。學生聽得很認真,不斷點頭。他們也明白了學英語的道理,很多學生端正了學習態度,不再像以前那樣漫無目胡亂學習。
新課程標準提倡語言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習者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義務教育是面向全民的教育,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應面向全體學生,體現以學生為主的思想,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應考慮全體學生發展需求。因此,我們英語教師的教學要能指導學生構建知識,發展技能,活躍思維,拓展視野,展現學生的個性。也要最大限度地滿足個體需求。在我平時的教學中,很注重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培養。我們在農村中學,學生成績普遍較差,學生也參差不齊。我知道由于學生在年齡,性格,認知,生活環境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他們具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特點,老師要不斷想辦法,盡量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要求,才能讓他們每個人學到最好。一開始我們班成績不好,很多學生不學英語,通過觀察我發現九年級學生恐懼英語的罪魁禍首是對英語不感興趣,沒有入好門。因此,我接手他們的時候沒有天天去惡補語言知識,強制他們記背,而是提高他們英語學習興趣。我從最簡單的知識點入手,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出發,表演話劇,看電影,進行競賽機制,講故事等等,運用了一系列措施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成績,F在,他們英語成績有了很大提高,而且開開心心越學越有勁。 新課程標準要求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課程標準將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目標設為九個級別,旨在體現小學,初中,高中英語具有循序漸進的特點,保證英語課程的整體性,漸進性,和持續性。我們英語教師應從教育的整體目標出發,充分發展各個階層學生的能力,達到各階層目標要求,并為學生下一步學好英語打基矗我在學校是英語教研組長,我經常跟組里人說英語教育要從整體目標出發,做好各階段的英語教學,保證英語學習的持續性,漸進性。每個階段都要打好基礎,這樣學生才能在下一階段學得更好,我們學校的英語教育才能有本質的提高。
英語課程標準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各種語言知識的呈現和學習都應從語言使用角度出發,為提升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服務。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脫離交際情景單獨教授語法項目,要注重提高學生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我平時很注重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講授各種語言點都是創設各種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知識,并學會靈活運用,然后通過一系列有趣活動檢測學生學習效果。通過這種方法,學生不再覺得英語學習是死的,他們明白了語法點在不同場合的運用,學得也很有趣。
新課程標準還要求英語教師加強學習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我們要意識到義務教育階段,步培養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對于提高學習效果十分重要。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僅教授他們學習好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學習的方法。想到自己平時的教學,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還應該加強。此外,新課標在課程目標,各級分級標準,教師實施等方面都做了詳細表述。也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新要求。我們要不斷地提高自身專業素養,不斷反思總結,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
沒有學習新課標之前,我覺得自己取得了不少成績,沾沾自喜。但通過這次認真研讀新課標,我發現自己很多標準還未達到,新課標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教學中,我一定要再次好好學習新課標,嚴格按照新課標標準實施教學,與時俱進,為人民的教育事業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初中英語新課改心得 篇3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很高興參加本次英語學科骨干教師的培訓,也很慶幸能夠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更深層次的研究。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怎樣依據新課程標準,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最終讓孩子走向成功呢?通過本次網上培訓,我受益匪淺。
一、進一步加深對《義務教育英語新課程標準》的領悟
新《標準》頒布以來,我曾經進行系統地學習過,可以說每學習一次都對它有一次重新的再認識。通過本次學習,我進一步了解了英語課程改革過程中的所取得的成績和面臨的若干問題。
那么沒有反思就沒有改進和提高。作為我個人,我覺得我還需要通過學習培訓進一步提高自已的英語專業水平。進而不斷的提高課堂的教育質量和效果。 我還了解《標準》修訂的指導思想,原則和要點。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盡量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促使學生獲娶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發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積極鼓勵學生把活動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二、如何運用《新課標》指導教育教學活動
學習了新課標后,如何更好地運用到實際教學工作中,成為英語教學的重心所在。在學習中,具體體現在如下六個方面:
(一)、注重素質教育,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發展的價值。
(二)、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
(三)、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
(四)、強調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五)、優化評價方式,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六)、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的渠道。
另外,要把學習策略列為英語課程目標之一:
1、使用學習策略能夠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
2、發展學習策略有利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
3、學習策略與教學策略相互促進
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對于良好的教學非常重要。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為此我們應該努力做到: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讓他們多說多做,培養興趣,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特別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盡可能多地為他們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公平的對待沒一個學生,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
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是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之
一。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以及學習習慣的培養,讓他們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我們應做到: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制訂階段性學習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引導學生結合語境,采用推測、查閱或詢問等方法進行學習;設計探究式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現、歸納和實踐等方法,學習語言知識,感悟語言功能。
三、學習《標準》后的感悟
通過這次學習,以后我要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初中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掌握《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教學與評價的要求等。綜合各方面,我感覺到教師應該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要以學生為主體;其次,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的方式,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教師必須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學習新的知識,發展新的教學策略,研究如何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和文化知識,通過英語課程促進學生積極的情感和價值觀的形成。只有不斷地和時代共同發展進步,了解新一代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特點,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與學生進行溝通和教育。
總之,“教學相長”,“學,然后知不足。”研讀新課標,落實新課標,會使我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