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決戰中途島》觀后感影評心得體會范文(精選4篇)
關于《決戰中途島》觀后感影評心得體會范文 篇1
二十世紀的六七十年代,美國的太平洋戰爭電影迎來了輝煌的史詩時代。這些影片不以塑造人物為主,也不刻意煽情和突出戰爭殘酷,而是著力于對交戰雙方戰前心態的逼真展現和各種力量激烈的交鋒。其代表作品,就是反映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的《虎!虎!虎!》。在美國建國二百周年上映的老版《中途島之戰》,描寫的是 1942 年6月5日至8日中途島戰役的始末。它也是一部類似《虎!虎!虎!》的近乎紀錄性的故事片。雖然這部電影贏得了1976年第十位的票房,但其評價卻顯然不及前者。其中的部分原因或許是因為電影制作方采用了投機取巧的做法——大量海、空戰鏡頭直接取之《虎!虎!虎!》乃至日本的《太平洋之嵐》之類的太平洋戰爭影片。
無論《虎!虎!虎!》還是《中途島之戰》,這些史詩電影由于強調對歷史史實的尊重和宏觀戰爭場景的再現,因此忽視了對人物形象尤其是作為抗爭者的個體士兵形象的塑造,每一個士兵在影片中成為符號化的存在,也削弱了影片對戰爭觀念的探索和表達。另外,雖然對美(日)軍高層進行了細致的刻畫,但是由于史實的限制,這些電影并沒有對這些歷史人物進行戲劇化的藝術加工,因此在抗爭者角色的塑造上存在嚴重不足。
好在戰爭片與其他類型片相比較尤其獨特的力量。其不可告人的秘密說的并不是戰爭是地獄,而是戰爭是一個能收容眾多娛樂元素的容器。所以,到了被稱為“新世紀戰爭電影的史詩”的《珍珠港》(20xx年)里,作為戰爭片,它早就不再那么“硬核”。《珍珠港》沒有像之前的《中途島海戰》或《虎!虎!虎!》那樣,客觀真實地表現重大戰役的前因后果和戰爭過程,而是在商業因素的干預下,將慘烈的戰爭變成了美軍戰士和漂亮的女護士之間感情糾葛的背景。影片在珍珠港遇襲這一場景之前的一個小時的時長內所表達的重點變成了珍珠港的旖旎風光、自由散漫的大兵生活、性感的美人護士……真正的戰爭戲是在影片中間部分出現,就是珍珠港遇襲,這一場景持續四十分鐘左右,完整而逼真地呈現出珍珠港遇襲的慘烈畫面。不過,即便是看完整部影片的戰斗場景之后,觀眾也很容易陷入迷糊,究竟是誰打敗了誰?
這樣的風格變化,在新版的《決戰中途島》中似乎仍舊依稀可見。這部影片的“決戰中途島”情節,同樣發生了影片放映了幾乎一個小時之后。此前的時長,以美軍海軍航空兵的傳奇飛行員理查德·貝斯特(艾德·斯克林 飾)為中心,講述了他的飛行訓練、與同僚的關系,以及家庭。與此同時,還用相當大的篇幅,描述了貝斯特的同窗密友在珍珠港事件中的悲慘喪生。就此塑造出了一個被日本的不義襲擊激起復仇血性的抗爭者的形象。影片中的士兵被看成一個鮮活的個體,他有名有姓,有著豐富的感情和內心世界,也許他只是戰爭這臺可怕機器中的一個齒輪,但他卻有著獨立的人格和靈魂。
關于《決戰中途島》觀后感影評心得體會范文 篇2
如果說,影片中的山本五十六幾乎淪為符號的話,片中的美、日方高級將領也沒有展現出運籌帷幄的應有素質。觀眾看完整部影片的感想,很容易變成這樣:中途島海戰的勝利,就是因為飛行員理查德·貝斯特的神勇發揮——他駕駛轟炸機兩次出擊,炸掉了日本人的兩艘航空母艦(“赤城”號與“飛龍”號)。
在某種程度上這的確是事實。貝斯特扔下的炸彈,打穿了“赤城”號的飛行甲板在機庫爆炸,這注定了“赤城”號的完蛋。接下來,貝斯特又帶領美軍俯沖轟炸機隊參加了對日軍僅存的“飛龍”號的攻擊,并很可能貢獻了“飛龍”號中彈四枚之一。為此,他被授予了美國海軍十字勛章和杰出飛行十字勛章。
《決戰中途島》中以俯沖轟炸機駕駛員的第一視角沖向航空母艦的鏡頭當然極具視覺沖擊力。但是,為了凸顯貝斯特的功績,影片很顯然夸大了戰爭的嚴酷程度。譬如,在攻擊“飛龍號”時,實際上日本人當時只剩下13架艦載機,其中戰斗機更是只有區區6架,而貝斯特率領的美軍轟炸機隊的飛機就有13架之多。可是在影片中,寡不敵眾的卻變成了美國人,貝斯特的座機穿過多架日本戰斗機的圍追堵截與防空火力的槍林彈雨,最后才將炸彈扔在“飛龍”號的甲板之上——“為珍珠港報仇”!
這恐怕也是典型的好萊塢銀幕英雄的形象了。在美國文化中,英雄崇拜是重要傳統,也是好萊塢電影文化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英雄成為英雄不單單因為他選擇站在壞蛋的對立面,還因為他代表著某些東西,可能是公正、理想、家庭、朋友、社會或者國家”。與其他美軍士兵一樣,影片中的貝斯特為之作戰的對象是正義和自由、善良和勇氣、親情和友情、理想和責任。《決戰中途島》特意安排了日軍虐殺美軍被俘飛行員與掩護美軍飛行員的中國百姓的情節,更加使得所有這些戰爭中的“人性”在對立面的反襯下顯得更加光輝奪目。
毫無疑問,戰爭無疑也使人性中最黑暗,最邪惡的東西暴露出來,人性的黑暗也使戰爭變成一場最為恐怖的屠殺。古希臘的柏拉圖就曾說過只有死者才能看到戰爭結束。對于戰爭的思考在20世紀70年代不斷深入,影片開始探討戰爭對人性的摧殘和異化。1979年上映的《戰爭啟示錄》一度觸及了人性中最為黑暗、邪惡的深處。導演科波拉自己也曾說所有的戰爭片都是反戰片。可是,在20xx年的《決戰中途島》中,卻見不到對于戰爭的反思。或者說,影片中的戰爭,已經成為英雄誕生的必然舞臺。而電影《決戰中途島》,由此也成為了一場個人英雄主義的勝利。
關于《決戰中途島》觀后感影評心得體會范文 篇3
影片由《20xx》《獨立日》導演羅蘭·艾默里奇執導,艾德·斯克林、盧克·伊萬斯、帕特里克·威爾森、伍迪·哈里森主演,將以中國巨幕、杜比VISION、杜比全景聲、DTSX臨境音等多種版本與觀眾見面。
看點一:世界史最驚艷絕倫的情報戰之一 第一視角真實細節震撼呈現
《決戰中途島》聚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太平洋戰爭的重要轉折點,美軍艦隊與日本海軍在中途島的決戰。影片講述在美軍遭遇當時世界最強海軍——日本海軍的威脅時,扭轉乾坤、以弱勝強的故事。同時,這也是關于兄弟間、戰友間情義的紀實故事,記錄了戰士們拼搏奮戰、不惜犧牲性命以守護家園的熱血傳奇。
中途島戰役記錄了美國史上最精彩的情報戰,在經歷了美國情報史上最大的失誤——珍珠港事件的六個月之后,美國海軍情報員埃德溫·萊頓頂著層層重壓,不惜賭上自己的前途,堅定地否決美國白宮的錯誤情報,通過各種細節將戰役地點確認在“中途島”,最終情報準確率高達99%,誤差只差5分鐘5度5海里,為中途島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影片以第一視角帶領觀眾深入了解美軍復雜的戰術指揮決策情形,而后進入轟炸機駕駛艙,身臨其境般感受美國戰爭史上最偉大的戰役。在漫天的火光與硝煙中,美軍飛行員將生死置之度外,在槍林彈雨的重重包圍下,飛行員們“將自己變成炸彈”攻擊敵方軍艦,充分展現出勇士們保衛國家的大無畏精神。
看點二:恢宏戰爭場面激燃炸裂 頂級特效打造年度視聽盛宴
為了最大程度地還原這場戰役,影片大部分拍攝都是在夏威夷的希卡姆空軍基地進行。美術部門更是海量調查求證微小細節,對轟炸機等重要道具進行博物館級別復原,為建筑物和特效的真實感打下了基礎。
電影《決戰中途島》邀請了好萊塢頂級特效團隊,通過特效組和特技組的通力合作實現藝術和動作最大化融合,真實再現這場扭轉乾坤的史詩級戰役。主演艾德·斯克林稱贊:“航母上的場景讓人身臨其境,再加上重型火炮的背景聲,那感覺讓人難以置信,無需做過多想象,你就能感受到槍炮射入胸膛和骨頭的力量。”
近日,在中國首映禮和美國首映禮上,影片空前浩大的海空對決、驚心動魄的俯沖轟炸,大量空戰第一視角的震撼特效大受媒體贊譽,獲贊“刷新戰爭史詩新標桿”。有軍事愛好者感嘆:“曾經看過無數次的歷史故事,如今被完美地搬上銀幕。”有觀眾感慨:“細節太棒了,那些龐大的戰艦看起來就像從70年前原封不動搬過來的!”“影片的空戰第一視角特效打造了真正的海空大戰視聽盛宴,讓人體驗到一種真實的轟鳴感!”
關于《決戰中途島》觀后感影評心得體會范文 篇4
災難片大師羅蘭·艾默里奇回來了。
這位執導《20xx》《獨立日》《后天》等多部享譽世界的災難影片的國際大導,終于攜新片《決戰中途島》回歸。
中途島戰役,記錄了美國史上最精彩的情報戰。在經歷了美國情報史上最大的失誤——珍珠港事件的6個月之后,美國海軍情報員埃德溫·萊頓頂著層層重壓,不惜賭上自己的前途,堅定地否決美國白宮的錯誤情報,通過各種細節將戰役地點確認在“中途島”,最終情報準確率高達99%,誤差只差5分鐘5度5海里,為中途島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影片《中途島戰役》聚焦這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太平洋(601099,股吧)戰爭的重要轉折戰,帶領觀眾深入了解美軍復雜的戰術指揮決策情形,而后身臨其境般感受美國戰爭史上這場偉大的戰役。同時,導演將戰場上兄弟間、戰友間的情義如實記錄,再現了戰士們拼搏奮戰、不惜犧牲性命以守護家園的傳奇往事。
作為好萊塢公認的最具“破壞欲”的大導演,羅蘭·艾默里奇極擅長拍攝大場面特效電影。然而有趣的是,據悉整部影片只用了20個特技演員,因為艾默里奇要求演員親自表演。此外,艾默里奇喜歡實景拍攝。影片為最大程度地還原這場戰役,大部分拍攝都是在夏威夷的希卡姆空軍基地進行。美術部門更是海量調查求證微小細節,對轟炸機等重要道具進行博物館級別復原,為建筑物和特效的真實感打下了基礎,也難怪編劇韋斯·圖克感慨,導演堅持銀幕上發生的故事要和歷史事件一樣真實,且遵循時間順序。
如今《決戰中途島》終于上映,戰爭災難大片引發影迷關注。據悉,影片從構思到完成,耗費艾默里奇近20xx年時間,他以全新視角、用環環相扣的人物形象為新生代觀眾講述這一關鍵性戰役。影片共有三條故事線,描繪了三條互相交織的戰爭視角。其中,一條是以飛行員為主的空中視角,他們是美軍飛行員們的代表;第二條故事線圍繞海軍情報破譯的關鍵性工作展開;第三條故事線則聚焦與美軍作戰的日軍將領。
艾默里奇曾表示:“能有機會講述這一故事讓我激動萬分,先輩們流血犧牲換來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但如今的年輕人不一定都熟知這些戰斗故事,電影可以充當鮮活的紀念碑,我們希望以此紀念那次戰役及為之付出熱血乃至生命的先輩。” 朱德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