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值日生的優秀范文(精選3篇)
有關值日生的優秀范文 篇1
想當年大家都當過值日生的。還隱約記得小時候念過的一首兒歌:
太陽出來瞇瞇笑,
值日生呀來得早。
先把桌子擦干凈,
再把椅子來放好。
……
小朋友們哈哈笑,
今天的值日生真正好!
值日生好在哪里呢?培養集體責任感,得到身心的鍛煉,享受別人的贊美,品嘗勞動的快樂。總之一句話:勞動是美麗的。宋慶齡說:“知識是從刻苦勞動中得來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結果。”
可是昨天,我卻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篇報道:《浙江樂清小學生值日,家長掏錢請清潔工代勞》,不禁感慨萬千。以前只聽過家長幫孩子值日的,現在都發展到花錢雇人值日了。是錢太多了嗎?答案是否定的,而是某些人想法太多了:什么低年級孩子動作慢,打掃不干凈啦;什么怕孩子掃地、拖地辛苦啦;什么值日粉塵多,影響孩子身體健康啦;什么孩子放學后要去參加興趣班,時間很緊啦……一切為了孩子的論調,就是忘記了“行勿懶”的優良傳統。
而默許這種做法的班主任們,我覺得也有違教書育人的使命。甚至有位家長還收到女兒班主任這樣的信息:“今天您的孩子值日,請您來校指導……”
可貴的是,報道中一位頗有遠見卓識的林先生說:“現在的孩子如果這點(值日)都做不到,真不知道僅僅要分數是為什么?”
同樣作為教師的我,倒想語重心長給孩子講個故事:東漢時有一少年名叫陳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業。一天,其友薛勤來訪,見他獨居的院內齷齪不堪,便對他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他答道“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無言以對。令人欣慰的是,從開學到現在,我們班35個小朋友,大部分已經爭先恐后地當過光榮快樂的值日生了。他們用勞動后整潔清爽的教室向我證明:個子沒有掃把高,照樣會打掃。而每天的值日生,都會得到我的一顆糖果慰問,我希望他們從小就體會到:勞動之后是甜美的。更有趣的是,記得我第一次指導學生值日時,提過這樣一個問題:“值日要從娃娃抓起,是什么意思?”我那些懵懵懂懂的小家伙回答:“就是把娃娃都抓過來值日!”這個答案,倒也八九不離十。而那些還未被我“抓過”的,就朝我嘟起小嘴,表示滿心的不樂意呢!
有關值日生的優秀范文 篇2
20xx年8月3日星期日是我第一次到慈善愛心店當值日生,這也是我第一次去慈善愛心店。在那里有各式各樣的貨品提供給顧客購買,而除去成本外的每一分錢利潤都會用作慈善用途,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公益性、慈善性項目。我了解到雖然慈善愛心店剛成立一周年,但已經有比較完善的運作制度,在廣東20周年慈善事業中成為了慈善事業十大有影響力的事件。因此,也經常吸引了不少參觀團體慕名而來參觀、學習和指導。
但也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一,宣傳力度不夠,在石岐的知名度不夠大,許多在石岐的居民都不知道有慈善愛心店的存在,應該加大宣傳的力度,可以組織一些志愿者們到人流量大的地方(例如:大信等商業圈)派發宣傳單張,做有獎問答的宣傳活動等,也可以在各個辦事處,政府、企業單位做宣傳等,增加慈善愛心店的知名度;二,許多物品種類不夠齊全與集中,例如有個顧客想買一些1.5升的礦泉水,但店內沒有進這種普遍需求的貨品,慈善愛心店更應“以人為本”,滿足到普遍顧客的需求,可以做多點市場調查,看看普遍顧客的需求是什么,需求量是多少。普遍顧客的需求量少的可以進少點貨,減少因貨品多而過期扔掉浪費的現象出現;三,人流量不夠大,選址的時候,可以把慈善愛心店的地址選在些比較發達的商業旺區,利用商業旺區的名氣一來增加知名度,二來可以吸引更多的顧客,提高營業額;四,店內貨品的價格與市面上的價格有較大出入,例如食用鹽的價格是工商部門規定的價格,每包規定銷售1.3元,外面所有的市場和商場上都是按規定價格銷售的,但店內售1.5元,是違反了工商部門的規定的,也是損害了顧客的利益,其他有些物品的價格也與普遍市場的價格有較大的區別,在我值日中有些顧客也反映這一點。種類不夠齊全,包裝袋的泡面選擇太少,只有一種,而且只有2包,價格也偏高了。標價與收銀時候的價格不一致,同一牌子的同包裝盒面在收銀入電腦的時候價格不一樣,應注意價格輸入電腦時的嚴謹認真,避免出現同類的錯誤。
總的說來,慈善愛心店的成立是讓人期待的,但它還是一個剛出生的嬰兒,需要有更多的地方要不斷改善與完善,我相信慈善愛心店在店長們與志愿者們的不斷努力下明天會更好!
有關值日生的優秀范文 篇3
今天我值日。 餐桌分菜大權在握,當初我以為這差事挺美,誰知如今卻令我頭痛不已。
上午第四節課下課鈴聲剛響,眾男兒紛紛飛出教室,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向“食堂高地”沖鋒,霎時將“主陣地”(餐桌)圍得水泄不通。他們手持飯盒,個個眼球似乎要從眼眶飛出,去迎接盆中的佳肴。說來也巧,今天吃雞肉,比平時伙食好些。可是盆中也有雞頭、雞脖子啊!這菜怎么分法?
我隨手一勺,投向第一“目標”,不料,“目標”猛地后退。第二“目標”也是,第三“目標”同樣„„我納悶兒了,低頭細看,原來是兩段雞脖子加一個雞頭,難怪他們紛紛“撤退”。大家都不要,咋辦?只好自己“笑納”啦!
接下來,我吸取“初戰”的教訓,注意優劣搭配,分得倒也順利。輪到X君,X君朝我“神秘”一笑,這是示意我多多關照。我不得不在眾目睽睽之下多添了點兒給他。X君笑容可掬地伸過飯盒,眼中閃出幾絲得意。
Y君一見,嚷道:“快點兒!快點兒!我肚子‘咕嚕’叫呢!”好家伙,我才把“佳肴”投到Y君的“陣地”,他就把一個雞頭和一塊毛茸茸的雞皮“空投”回“主陣地”,以示不滿。這是最高效的抗議:“尸橫遍野”的“戰場”得由我這值日官親自整理。“老班”說沉默是金,我便沉默了。
這菜分著分著,盆見底兒了。我一看不好,還有Z君沒有分到。Z君投來憤怒的目光,將飯盒往我面前一扔,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
咋辦?“戰爭”快要結束,可不能讓大家重新投入“戰斗”,只好動用自己的“老本”——兩段雞脖子、一個雞頭。
“賠什么給Z君呢?一個雞頭?不夠義氣!還是來兩段雞脖子吧!”
我邊夾雞脖子邊道歉。
Z君看著兩段橫臥在他“陣地”上的雞脖子,蠻橫地說:“故意消遣我是不是?”然后,猛地操起飯盒反扣到盛雞肉的空盆中,吼道:“兩段雞脖子就打發我?你以為我是乞丐!”轉身揚長而去。
我漲紅了臉,神色極狼狽,瞧著自己飯盒中那只孤零零的雞頭,腦中一片空白。
唉,我們除了學了點兒分數,還分到了什么?
點評:
這是一篇來自校園“第一線”的“報道”,內容百分之百地鮮活。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細膩逼真。“眾男兒”情態各異。文筆生動、詼諧,構思巧妙,一波三折。
餐桌雖小,蘊涵卻大:應試教育何時“壽終正寢”?>素質教育何日不再是夢想!幸好,小作者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結尾句“我們除了學了點幾分數,還分到了什么?”正是對素質教育的呼喚。
文章似一幅系列漫畫,言雖盡而意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