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門的世界觀后感悟800字(精選3篇)
楚門的世界觀后感悟800字 篇1
《楚門的世界》這部電影是一部黑色喜劇電影,它講述了一個平凡的小人物是怎樣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制造成聞名的電視明星,卻完全被剝奪了自由、隱私乃至尊嚴,成為大眾娛樂工業的犧牲品的故事。
30年前奧姆尼康電視制作公司收養了一名嬰兒,他們刻意培養他使其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紀實性肥皂劇《楚門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公司為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這一切該劇的唯一主角——楚門卻全然不知。
楚門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座叫桃源島的小城(實際上是一座巨大的攝影棚),他是這座小城里的一家保險公司的經紀人,楚門看上去似乎過著與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但是,他卻不知道在生活中的每一秒鐘都有上千部攝像機在對著他;每時每刻,全世界無數觀眾都在注視著他,更不知道身邊包括妻子和朋友在內的所有人都是該劇組的演員!
雖然有時楚門會感覺到每個人似乎都很注意他,而且從小到大所做的每一件事卻都有著一些意想不到的戲劇性的效果,但這些都沒有使這位天性淳樸的小伙子太過于在意。可節目的制作組由于一時的疏忽,竟讓在楚門小時候因他而“死”的“父親”再次露面,“父親”立即被工作人員帶走,直到楚門悲痛萬分開始懷疑后他們編織了一個完美的謊言讓他們“父子”相見,從而達到他們滿意的效果。
多年前一位既是《楚門的世界》的忠實觀眾又是該節目群眾演員的年輕姑娘施維亞十分同情楚門,楚門對她一見鐘情。她給了楚門一些善意的暗示,自己卻被強行帶離片場。回憶起施維亞的楚門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生活。漸漸地楚門發現他工作的公司每一個人都在他出現后才開始真正的工作,他家附近的路上每天都有相同的人和車在反復來往,更讓他不敢相信的是,自稱是醫生并每天都去醫院工作的妻子竟不是醫生。楚門開始懷疑他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包括他妻子、朋友、父親等所有的人都在騙他,一種發自內心的恐懼油然而生。
痛定思痛,他決定不惜一切代價逃出這個令他噤若寒蟬的小城,去尋找屬于自己真正的生活和真正愛他的人。然而,楚門卻低估了集這個肥皂劇的制作人、導演和監制大權于一身的克里斯托弗的力量。克里斯托弗將一切都設計得近乎完美,近30年里牢牢地把楚門控制在自己手中。
經過幾次逃脫失敗后,楚門決定從海上離開這座小城,然而他卻絕望地發現他面前的大海和天空竟然也是這個巨大攝影棚的一部分,這時克里斯托弗在天上巨大的控制室里向楚門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并告訴楚門他如今已經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明星,他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是常人無法想象的,如果他愿留在海景就可繼續明星生活,楚門不為所動,毅然走向遠方的自由之路。
看完這部電影,我受到了很大感觸。
首先,“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哲人如此感嘆。
但人生舞臺上的演員——我們,是不是時刻都有一種演戲的自覺呢?還是在上帝的欺瞞和安排下,忘我地做著無意義的事呢?快樂,不足以使我們熱愛這個世界;挫折,不足以使我們拋棄這個世界。上帝就像那個天才的導演一樣,掌握著很好的度,他知道該在何時給我們當頭一棒,何時又給我們燒起暖暖的火爐,他使我們在痛苦中保持希望,在希望中忍受痛苦,因為痛苦制造著劇情的波瀾,也制造著收視率,希望則是賞給我們的出場費,使我們不至于中途罷演。
楚門的世界觀后感悟800字 篇2
上帝給了人們物質,給了人們大腦,給了人們可以給的一切。但是,再怎么賦予,人類始終只是上帝的一個分身。但人類,卻創造了比這一切都來的更為重要的東西——情感。有情感的人類,才被稱為——真正的人類——Turemen——楚門。這也是楚門的故事存在的意義。他告訴我們,情感,正是克服恐懼的道路,前往“病態”的世界,也是因為那個世界有著楚門情感寄托的人的存在。這里必須要提的是一個“中心”的問題。在桃源島,楚門是這是世界的中心,他走出了這個世界,還是“中心”嗎?在我看來,恰恰還是不變的,楚門的“中心”感不會消失。只是形式上的改變。抽象可以這樣解釋:將“情感”視為箭頭的話,在桃源島,所有人的箭頭都指向了楚門,因此,楚門在桃園套可以理解為“中心”;而在現實世界中,所有人的箭頭也都指向楚門,但與在桃源島不同的是,楚門也可以將箭頭指向所有人,這意味著楚門是“中心”,同時也意味著,其他人也是“中心”,這就衍生出了一個很高深的問題,就是一個處世姿態的問題,而現實生活的“中心”,才可謂是真正的中心。當然,這是一種獨特的解釋,對“中心”的解釋,這也是為什么我平常老說“我是這個世界的中心,你們都是我身體的一部分”,潛臺詞 就是“同樣的,對你們自己來說,你們也是這個世界的中心,我是你們的一部分”,所以——“我們”,才是一個整體,因此,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才有矛盾沖突,才有理解和諧。因此,如果真的有上帝,或者這個世界有著一個大腦的話,那么用數學抽象的解釋就是:“我”,“你們”的并集是“我們”,然后“我們”又是“世界”的真子集,而“情感”,卻在“世界”的集合之外,而“Turemen的世界”,卻是“我們”與“情感”的并集,所以,楚門不向上帝妥協,這是當然的。借由以上“韋恩圖”(大家可以畫一畫)的大前提,我們可以這樣形容:《楚門的世界》中,楚門正如一個掉落在機器世界的凡人,機器人給了楚門情感,給了他愛情、親情、友情等等等等,而楚門所反饋的,他們卻接收不到。情感是兩人或以上的人的事,人需要扶持,情感需要扶持,這是楚門對“斐濟”這個地方念念不忘的原因,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個情感反饋的地方,感受“中心”之余,楚門終于找到了“部分”的感覺。在大前提的韋恩圖下,可以在旁邊加一個“上帝”,上帝困惑于“情感”(基斯督的表現可以看出),因此“上帝”可以放入“情感”中,“情感”為人類所創造,因此在“情感”外圍,加一個“人類”。這樣子一來,就有了兩個大集合,在兩個大集合下,大家不妨將它們的并集視為“TURE”。一個真實的,我們組成的世界,上帝不存在,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帝,我們每個人都是世界的中心,但我的情感又都為你們服務,一一回報。地球?家園?村子?怎么理解都行,有我們就行。因此,這些東西最后歸為了我們已經講爛的話題上:人與人之間要多點關愛,互相幫助,這是一個很俗的話題,但《楚門的世界》告訴了我們,這俗玩意兒,注定了不普通。
楚門的世界觀后感悟800字 篇3
為了消磨暑假那些無聊的時間,我又將那些曾經令我感動過的電影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楚門的世界是我看的唯一一部讓我感動到一回想就要哭的影片。影片是說楚門,一個從小就生活在電視節目中的男人,他的出生、長大、成人,都是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的——他是一個電視節目的“特邀嘉賓”。從出生就在“拍戲”,拍攝真人秀。每一個攝像機都攝下了他的一舉一動,供觀眾“欣賞”。但他——楚門卻一無所知,畢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他的忠實觀眾瑪麗十分同情,所以便給了楚門一些提示。從此,楚門發現了生活的不對勁,他所工作的員工都是從他到來之后才開始工作;他所在小區的所有車和人都在反復行走同樣的路線;他所愛的妻子說去醫院上班但是她竟不是醫生……楚門開始畏懼,畏懼這個城市,畏懼自己的生活……
楚門決定出逃,在無數次出逃的失敗后,楚門決定渡海。在到了這個城市的盡頭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住在一個聚到的攝影棚里,這時,這場“大戲”的導演克里斯托弗走了出來,向楚門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并勸楚門繼續留下拍戲,因為他是明星,留下來就可以繼走他的明星路,但是楚門選擇了自由、自己的自由……
看我后我早已淚流滿面。看!人的自由多么重要,人就是不能沒有自由。大家一定買過什么小兔子呀、小老鼠一類的寵物吧。雖然你給他們的住所是非常之好,但是他們任然想回到大自然,獲得自由,若是將你困在一個籠子里,你一定也會受不了的。
但是,我又從側面想了想,這不也正說明:“無知是福”么!若是楚門不知道這些事情,不知道自己是一個二十多年來一直被“戲弄著”的演員,他也就會繼續過下去,繼續走他的明星路,直到他死去,都一直過的快樂悠閑。這不是很好么?
我不知導演金.凱瑞是否有過這樣的想法,但是他著實給了我很大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