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啟示心得體會(通用3篇)
大自然的啟示心得體會 篇1
大自然的奧秘真奇妙,文中《大自然的啟示》講述從前德國林務官上任后把森林灌木砍伐,雜草清除,沒想到后來給森林所有樹木帶來了干枯災害。
原來林務官想不到大自然中萬物都是互相聯系,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枯枝落葉腐爛后可作肥料增強土壤肥力。矮樹是小動物棲息場地,灌木和雜草多,側小動物和鳥類自然多,好多動物和蟲類是以食樹葉、嫩枝為生,而鳥類側以昆蟲為生。
然而,林務官砍伐樹木清除雜草側鳥兒飛走,害蟲側大量繁殖,它們沒有了天敵所以更加逞兇漸漸把樹林給毀掉了。
大自然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所以我以后更加要好好學習掌握更豐富的知識。
大自然的啟示心得體會 篇2
課堂教學的每一次師生教學活動中,都要以學生的興趣和經驗為起點,以一系列的學生主題活動充斥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過程。李老師在教授《大自然的啟示》這篇課文中,做到了以下點:
一、注意把握同組教材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師在“前文引入,導入新課”環節中,是這樣設計的:第三單元,我們共同走進了神奇的大自然。回憶一下,《自然之道》、《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蝙蝠和雷達》帶給我們什么啟示呢?今天我們運用前面課文中學到的方法來自讀自悟。可以看出,教師在備課、鉆研教材時,從整體上把握了教材的內容,同時注意了教材內容之間的聯系,真正發揮了教材整合的教育教學效果。
二、注意了學法的遷移和運用。
這是一片略讀課文,教師充分運用了學法的遷移,使學生在閱讀中畫一畫,找一找。是教師的教轉向既方便教師的教,有益于學生的學,教科書由教本轉變為學本。如:自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感受深的語句畫下來,記一記;師生共同交流,解決問題。可以看出,教師不僅是教學生,更是引導學生自己去學,自己發現,共同探究。
三、注意了教學的開放性與彈性。
教師在課堂中努力開發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充分利用多種媒體查找資料形成知識連接。如:同組交流手抄報的內容,說說你還知道大自然的那些啟示。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習了語文,運用了語文。
大自然的啟示心得體會 篇3
我給你們講一個關于大自然啟示的故事:
相傳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個建筑巨大宮殿的任務,要建起這座宮殿需要很多木料,他就讓徒弟們上山砍樹 。因為那時沒有鋸子,只有斧頭,所以徒弟們砍起來都非常吃力。那也只能砍,累得筋疲力盡,一拖再拖,眼看就要到限制日期了,可急壞了魯班,他決定親自上山工作,在半路上他無意中抓了一種野草,劃破了手。魯班很奇怪,為什么一根小草也這么鋒利?他把草摘了下來,細心觀察,原來草的兩旁有許多小細齒,他明白了,原來是小細齒劃破了他的手,他把一根竹子做了很多鋸齒,用樹作試驗,效果果然不錯,但竹子不結實,就換成了鐵片,鋸就發明出來了。
在魯班手被劃破之前應該還有很多人被這種野草劃破了手,為什么偏偏只有魯班發現了這一點,因為他把這個事情往深處去想,很注意的觀察、思考和鉆研,甚至發明某種東西,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留意生活中許多不起眼的小事,勤于思考,會增長許多智慧。
人類是離不開大自然的,人們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是人類的老師,為人們貢獻了很多。人類通過細心觀察,敢于想象,反復實踐,從大自然中學到了很多知識,獲得了很多發明創造。大自然多么美麗,多么漂亮,破壞了大自然,就等于是傷害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