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閱讀心得體會(精選5篇)
主題閱讀心得體會 篇1
3月30日至4月2日,我跟張老師來到深圳市黃田小學參加主題閱讀學習。這所小學是一所打工仔子弟和村民子女的村小,學生的家庭條件較差,家長文化水平偏低,也拿不出太多的時間、精力與物力投入學生的課外閱讀。面對這樣的情況,黃田小學的教師在用好語文教科書的同時,進行校本課程和教材的開發。語文課程實現“一主兩翼”,打工仔的孩子同樣享有優質教育資源,該校學生由于大量閱讀,語文素養得到了很大提高。四天的學習時間很短,黃田小學的師生帶給我們的震撼卻深遠悠長……
一、確立從“教材出發”的兒童閱讀理念
教材的每一個單元,從“單元導讀”,到課文選編,從“資料袋”的素材,到“語文園地”的設計,都緊緊圍繞著單元的一個特定主題。它的意義在于:引領學生有主題的讀書,使閱讀文本相對集中,就更能震撼學生心靈,強化認識,升華情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在一定主題引領下的閱讀,更能盡早、盡快地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提升閱讀速度,以實現“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閱讀目標。
二、建構“一主兩翼”的閱讀課程體系
在精讀每一篇講讀課文后,將學生的閱讀視點不失時機地引導到與教材配套的《同步閱讀》中來,進一步提升兒童的閱讀質量和品位。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閱讀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兒童日益增長的閱讀需求了,經過幾年的潛心研究,他們建構了“一主兩翼”的校本課程體系。“一主”,即以人教版教材和《同步閱讀》為主體;“兩翼”:一翼是學校開發的與教材配套的《新語文主題閱讀》;另一翼是與閱讀讀本配套的《主題式經典誦讀》。
《新語文主題閱讀》所選內容均是中外現代經典散文,這些散文描寫的景物、記錄的事情,和現在的兒童生活比較接近,孩子們可以運用批注式閱讀的方法,進行自讀、自學。
《主題式經典誦讀》,一是題材以詩歌、韻文為主,洗煉明快、瑯瑯上口,更具語言美、音律美、意境美。二是在內容選取上更加“經典”,注重了教育與文化的共生。所選的詩文都是在歷史的長河中長期積淀下來的文學精粹,是人類文化和智慧的瑰寶。學生如果在童年就能背誦下來,必將終生受益。例如,四年級下冊主題單元 “誠信是花”,他們選取了《陳太丘與友期》《曾子殺豬》《論語·學而》等古代名篇,以及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汪國真的《思想者》等中外近現代詩文,讓學生從不同國度、不同文化視點、不同文體、不同情感語境中感悟到誠信之美、誠信之可貴。
在教學中,他們遵循“整體性原則”組織教學。最大的特點是以單元為單位組織教學,而不是一篇課文一篇課文地去教。單元主題好比一根藤,文章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進行整體設計。例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時,按傳統的教法,一般要用14個課時才能完成對教材文章的講讀。我們則以“痛恨戰爭,渴望和平”為主題,組織“單元主題教學”,先讓學生采用批注式閱讀的方法用4課時自讀教材中的《夜鶯的歌聲》《小英雄雨來》《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四篇文章,《夜鶯的歌聲》《小英雄雨來》這兩篇文章記錄著戰爭時期兒童的智慧與勇敢,是孩子們非常喜愛的作品,所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用文本本身的魅力吸引學生,教師要少一些講解,學生要多一些自主閱讀;而《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兩篇文章,就要在讀通順、讀流利的基礎上,圍繞“哪篇文章、哪個段落、哪個句子、哪個詞語讓你痛恨戰爭、渴望和平”這一問題,讓學生進行主題閱讀,從而深化情感,分享認識。然后再以“哪篇文章、哪個段落、哪個句子、哪個詞語讓你痛恨戰爭、渴望和平”這一問題為核心進行以借鑒語言為導向的深入閱讀。利用6課時分別閱讀《同步閱讀》中的《今天是兒童節》《雞毛信》等文章及《新語文主題閱讀》中的《功勛》《請把我埋得淺一點》等8篇文章。再利用一課時進行閱讀分享。最后利用兩課時進行吟誦展示、背誦《主題式經典誦讀》中的《鄉愁》《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等詩歌,用1課時進行鞏固練習。這樣,學生在不增加課時的情況下,采用多種方法,閱讀了22篇文章,相當于原閱讀量的五倍。這種閱讀,看似簡單,實則是讓兒童在自主實踐中自能理解文本內容,自悟文本語言和文章寫法,自覺積累讀書方法;是讓學生在涵泳精思中進行價值判斷、意義篩選,最有個性的賞評。正如清代陸世儀所說:“悟處皆出于思,不思無由得悟;思處皆緣于學,不學則無可思。”
三、探索主題式閱讀方法
(一)主題式批注閱讀
《新語文主題閱讀》,不僅與人教版教材單元主題一脈相承,其文體與教材也非常接近,都是中外現代的短篇名作,以記敘文、散文為主,可以說是人教版教材的延伸與補充,與《同步閱讀》是姊妹篇。教學這套教材,他們主推“批注式閱讀”法。批注式閱讀,是以自學為主線,以思維為核心,以畫、注、批為載體,以理解文本、提高自學能力為目的的一種閱讀方法。這種讀書方法,就是徐特立先生提倡的“不動筆墨不讀書”。在教學中,讓每個學生結合自己讀書的情形進行畫、注、批,遇到精彩處,或是引起自己的共鳴,或是與自己的看法相悖,都讓學生自覺地畫上一些記號,注上一些想法,批上自己的心得體會。這樣讀書,眼到、心到、情到,真正走進文本,與作者進行深層次的對話。
在研究中,他們發現:沒有“依托教材,立足課堂”的閱讀指導,就沒有課外閱讀的高效。方法是在課堂上得到的(這叫“得法于課內”),而閱讀能力則是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最終形成的(這叫“得益于課外”)。
實現課內、課外閱讀一體化,要具備四個要素:一是閱讀素材;二是閱讀環境;三是閱讀的主題;四是閱讀的方法。前兩個要素可以是多元的、多變的、不同的,而后兩個要素是穩定的、貫穿始終的。具體說,就是無論我們讀哪些內容,讀哪本書,采用什么樣的課型,組織什么樣的閱讀活動,圍繞一個主題總比毫無目的的泛讀要好,而在學生自讀的過程中批注式閱讀的方法又是貫穿始終的。
主題式批注閱讀,是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到主題的思想,主題的精神,主題的情感。這一閱讀過程,經歷了從形式到內容,再從內容到形式,從“文”到“道”,再從“道”到“文”,從理解到吸收,再從吸收到表達的思維加工過程。比如,學生在自讀《大禹治水》《虎門銷煙》時,也許沒有足夠概括能力批注出準確的主題,也許還不能用一個詞語、一個句子概括出歷史英雄是怎樣的偉大,但是學生在自己的圈圈點點中,欣賞崇敬大禹、林則徐這樣的人,被他們的故事所感動,應該說主題閱讀研究的初步意義就得以實現了。如果我們能及時地由《大禹治水》《虎門銷煙》,引導兒童去讀整本的《歷史名人故事》《林則徐傳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受到了情的激勵,美的熏陶,心靈的凈化,學到了作者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和技巧。主題式批注閱讀,真正是塑造心靈的閱讀,學習閱讀的閱讀。
(二)主題式經典誦讀
誦讀是通過視覺接受文字信息,經過大腦加工,轉化為語言表達出來,是將無聲的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過程,是 “閱讀——思考——表達”的遞進過程;是“吸收——轉化——輸出”的信息傳導過程,是與文本深層對話、藝術再創造的過程,是讓主題情感滲透學生心靈,主題精神融入學生骨髓的生命過程。在“主題式經典誦讀”中,我們主要采用三種方式:
一是先誦讀后反芻的“鯨吞誦讀法”。這種方法是利用小學生記憶的黃金時期,把一些內容淺顯易懂、讀起來瑯瑯上口的經典,“吞下去”,背誦下來,快速記憶,高效積累。如《弟子規》、《三字經》。這些“吞下去”的經典,隨著孩子們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會化成涓涓細流,不斷地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從中開出智慧之花,結出成功之果。
二是先理解再誦讀的“蠶食誦讀法”。要讓學生運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進行自主學習,把不懂的學懂了,在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慢慢品味、咀嚼、體味、感悟。可按照“讀正確、讀明白、讀出感情、讀出色彩”這四個一一遞進的層次入手,運用以氣帶聲、以聲傳情、心領神會、寓情于聲的技法讓學生放聲朗讀,在讀得正確、流暢,抑揚頓挫中將語言形象化,將情感美化、深化。使閱讀過程成為精神的洗禮、情感的回蕩、心靈的旅行、生命的涅槃的過程。這種方法適合那些內涵豐富、意義深遠的篇目。如,岳飛的《滿江紅》,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等經典。
三是不求內容同一的“鳥鳴誦讀法”。這種方法,是圍繞一個主題,在一定的范圍內,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內容,留給孩子自主閱讀的空間,你讀我聽,你聽我讀,進行散文式的“形散而神不散”的個性化閱讀。不求讀的內容統一,但求讀出個性特點。在讀中,要求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或批,或注,或講,或議,使如歌的文字如春雨潤花、清水溉稻、魚入水中、溪流濯足般浸潤到兒童的心田里。讀書的過程是書聲瑯瑯,議論紛紛,其樂融融。
主題閱讀心得體會 篇2
5月23日,全縣語文教學研討會“主題閱讀”教學現場會在七中拉開帷幕。劉憲華老師做了《新語文主題閱讀——語文教學的革命》的報告,她指出:語文教學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實施主題式的閱讀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引下讀、讀、讀,背、背、背,讀中感悟,讀中悟情,增加積累,進而達到真情實感地寫這一目的。
聆聽了劉憲華校長關于“主題閱讀”的報告及專家點評,我被她“塑造心靈的閱讀”的全新思想所折服,被她“一主兩翼”的課程體系所吸引,為她“以藤串瓜,整體施教”的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法而驚嘆——這是一個孩子們真正需要的語文的精神世界,這是一種語文教學的至高境界,這是一場語文教學的新革命!仿佛“眾里尋她千百度”,我興奮不已,如獲至寶。
一、“一主兩翼”的課程體系
一主:是以人教版語文課程標準教材為主,兩翼:即《新語文主題閱讀》和《主題式經典誦讀》為輔,以“單元主題教學”為策略的課堂教學模式。《新語文主題閱讀》所選內容均是中外現代經典散文,這些散文描寫的景物、記錄的事情,和現在的兒童生活比較接近,孩子們可以運用批注式閱讀的方法,進行自讀、自學。《主題式經典誦讀》,一是題材以詩歌、韻文為主,洗煉明快、瑯瑯上口,更具語言美、音律美、意境美。二是在內容選取上更加“經典”,注重了教育與文化的共生。
二、采用單元主題式閱讀方法---------主題式批注閱讀
主題式批注閱讀是以自學為主線,以思維為核心,以畫、注、批為載體,以理解文本、提高自學能力為目的的一種閱讀方法。在教學中,讓每個學生結合自己讀書的情形進行畫、注、批,遇到精彩處,或是引起自己的共鳴,或是與自己的看法相悖,都讓學生自覺地畫上一些記號,注上一些想法,批上自己的心得體會。這樣讀書,眼到、心到、情到,真正走進文本,與作者進行深層次的對話。 主題式批注閱讀,是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到主題的思想,主題的精神,主題的情感。這一閱讀過程,經歷了從形式到內容,再從內容到形式,從“文”到“道”,再從“道”到“文”,從理解到吸收,再從吸收到表達的思維加工過程。
劉老師開創的“新語文主題閱讀”確確實實是語文教學的革命。一堂課上孩子們就能背下五首左右的詩詞,一周、一年下來,那將是多么大的積累量啊 !茫茫書海,讓兒童有主題的閱讀;浩浩文化,讓兒童有主題的積淀。在今后的閱讀教學中我將會沿著這個方向去努力探索。
主題閱讀心得體會 篇3
很有幸,11月份我參加了在深圳舉行的全國主題閱讀教學研討會。之后又在課題組的精心安排下參觀了兩所實驗校,并聆聽了幾節實驗教師的課,和實驗教師、實驗學校、課題組的老師們進行了較深入的溝通,為我們能夠盡快領會課題實驗的內涵并順利開展實驗打下了基礎。十幾天的深圳之行,有很多感觸,以點滴體會的方式記錄下來:
1、閱讀和主題閱讀教學
我校師生的閱讀史可以說是由來已久,早在20xx年就在“小班化教學”實驗班進行了課外閱讀實驗,并列為河北省重點課題。從那時候開始,逐步在全校展開了廣泛的師生閱讀活動,學校也因此被命名為區“書香校園”,在20xx年學校還被命名為“全國語文特色校”。而學校的語文老師呢?也在組織學生廣泛閱讀的基礎上,努力上好每一堂語文課:基礎知識扎扎實實訓練,閱讀能力也有條不紊的提升,很多老師還有意識的在課堂上針對文本進行拓展閱讀。學校的語文成績也是非常優秀。
但是,像“主題閱讀教學”這樣,把“主題閱讀”和“主題教學”結合起來,并為語文老師配合教材(人教版)的主題分別編輯成配套的閱讀材料——《主題閱讀》《經典誦讀》兩冊書,把那些立志于讓孩子們真正熱愛語文、發展語文能力,但又為大海撈針似的篩選合適的文本耗時費力的語文老師們解放出來,把精力更多的用于精心設計如何科學的進行教學設計上來。可以說,主題閱讀教學課題,為全國的語文老師做了一件大好事,往廣了說,是為我國的語文教育事業做了一件大好事。
2、關于教師閱讀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們做一個熱愛閱讀的人,首先教師要做一個愛書、愛讀書的人。可是,現在的教師閱讀現狀真的不容樂觀,老師們每天埋身于大量的事務性、實踐性的工作中,無閑暇、也無心境進行閱讀,再加上,學校推薦的、購買的都是那些專業的、理論的書籍較多,漸漸的,老師的閱讀興趣真的慢慢退化,老師們的身邊,除了作業本、教科書,好像很難發現其他的書了。
那么如何提升老師的閱讀興趣呢?
個人認為,要提升教師的閱讀興趣,也可以用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的方法:從教師喜歡讀的書入手,從文學書籍開始。為老師們推薦小說、詩歌、名著;提供文摘、雜文、隨筆……讓老師們在這種看似消遣的文字中慢慢喚醒過去的閱讀樂趣,并在這樂趣中培養閱讀興趣,營造一種人人捧著書、離不開書的氛圍,最終對文字產生“依賴感”。這教師閱讀不就蔚然成風了嗎?
3、做什么樣的校長?
一個名校長,就是一所名校。很有幸參觀了幾所學校,又認識了幾位很有見識的校長。滿校長就是其中一位。和滿校長的一席話,使我又想起了附小李校長的話:校長不能停留在只轟轟烈烈的做幾件“大事”,更要靜悄悄做一件“小事”——這就需要校長關注課堂而不是官場。
幾乎一個下午的交談,從滿校長的口中感受到的是她那顆為了教師幸福、為了孩子的成長的負責的心。滿校長給我的啟發就是:學校的發展,激發教師的能動性最重要。發揮老師們的特長,由各學科教師從自身特長出發,真正挖掘每個學科、每位教師的特點,確定發展特色。根本原則是:以最小成本提升學生素質。
另外,滿校長在帶領學校老師進行學校建設的過程中,不迷信、不盲從上級管理部門的行政安排,而是從學校的實際出發,適合學校發展的、學校可以承擔的項目任務,學校就接下來,并認真實施;對于那些對學校的教育教學發展無太大益處或學校沒有此方面的人力物力可以承擔的任務,學校就果斷放棄,而是從學校的實際出發,開發實踐自己的項目。到目前為止,學校各個學科都有自己的“拳頭”項目,有些還在國際上產生了相對的效應。而學校也在這不斷的提升中在區域教育部門、在一定社會范圍內產生了廣泛的良好效應,社會聲譽越來越大,家長認可度也越來越高。
感嘆滿校長的魄力的同時,也為該教育行政部門叫好!他們都是從學生的成長需要出發,而不是以某些人的個人政績需要出發,真正是“一切為了孩子”!
主題閱讀心得體會 篇4
每個人的生命從零開始,最終也終歸結于零.雖然都是零為始零為終,但它們確有著本質的區別.仿似你在一個原形的沙堆上跑了一周,最終依舊回到原點.但回頭望去,那一串串的腳印正是生命不凡的履痕……懷揣對生命的敬畏,我打開了<<生命美文>>的首頁,去領悟了那對生命境界的浪漫謳歌!
博采眾長,反復斟酌,將”感動,感恩,博愛, 敬畏,品位,睿智,寬容,和諧,憂郁, 生命”譜成曲.彈唱生命最浪漫的音符……
世界是個大舞臺,也許我們只能出演一個小角色.不過,只要我們全力以赴,專心致志演好我們的角色,我們渺小的生命就會綻放出異彩.象煙花一樣絢爛,也許我們有很多弱點,以至于我們膽怯去追尋煙花的彌漫.,但是,我們應該知道,天底下沒有絕對的弱點,所謂的弱點,是在一定條件下能成為優點的. 弱點與優點相通,并有一定條件下轉化,只要用積極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弱點,就能產生一種彌補的心理.產生一種開發潛能,超越自我的強大動力.就好比盲人文學家彌爾頓,失聰音樂家貝多芬,啞巴卻是天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生命如花,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朵花,盡管不是完美無缺的一朵,但是是獨一無二的一朵,只要我們努力的綻放,我們的生命定會成為最燦爛最精彩最具特色的一朵花.我們必將在世界的大舞臺上演繹最奪目的角色……
我們不斷翩翩起舞,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帶領我們飛尋最華麗的天堂. 每個人的夢想都是每個人生命的軌跡.因此我們的夢想一定要符合自己的人生軌跡.也許追尋夢想的路充滿坎坷辛苦,但即使活在人生的最低谷,我們也要懷有夢想,讓夢想開花, 即使沒有人關注我們的夢想,我們也要高傲的獨賞.即使我們是一個世界最底層的人物,我們也要有像雄鷹一樣沖入云霄的夢想.勇氣與魄力……我們應時時刻刻懷揣著自己的夢想,用超越常人的時間和精力去索求.我們一定會成功,如果說每一棵小草都有一顆開花的心,那么作為人的生命,必會有一個春天的夢想,哪怕它有多么卑微.
時間構成了生命,但時間對生命的埋葬又是那么的殘酷,不論怎樣,我們都應該有屬于自己真實的人生,不論是平凡還是輝煌,我們都應嚴肅,認真的活過每一個階段,那樣我們的生命才會變的雋永深刻,生命的境界必然會因此變的高遠.
主題閱讀心得體會 篇5
第一次聽說主題閱讀,是牟偉紅老師從西安回來以后,對于主題閱讀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名稱上。后來到蓬萊聽課,聽到了兩節主題閱讀課教學,對主題閱讀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比較感興趣,后來又到網上查閱了相關的資料,對主題閱讀有了一定的了解,感覺如果老師操作得當,一定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好處,收獲。下面就談談我對主題閱讀的一點體會。
我覺得主題閱讀可以引領學生有主題的讀書,使閱讀文本指向性更集中,目的性更鮮明,能夠更好地發揮教材的示范作用。主題目的性、指向性的高度,決定著閱讀效果的深度,廣度。主題式的閱讀能更早、更快、更好地培養學生閱讀
興趣,擴大閱讀面,提升閱讀速度,以抵達“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閱讀目標。
教師進行主題閱讀教學可以遵循“整體性原則”組織教學。一個單元的教材為一個教學單位,不再一課書一課書地教,而是一個單元一個單元的教,這樣一個單元變成了一個小系統,那么這個主題就是單元的魂,它就是用這個藤,把所有課文串起來,單元的主題好比藤,一篇篇課文好比瓜,就是用這個藤把一個個瓜串起來。那么課堂的學習方式不再是一篇文章的閑敲碎打,而是一個主題式問題的糾結,是學生發散的思維最終集中于單元主題這一點上。學完課本內容后,再將這種學習的方法遷移到課外同一主題的其他文章中去,堅持“得法于課內”的原則,把閱讀方法的形成,學習策略的獲得寄希望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在課堂中分析比較,并抽象概括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讀書模式。這種閱讀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自能理解文本內容,自覺檢驗讀書方法;是讓學生在涵泳精思后做最有價值的判斷,最發有意義的篩選,最有個性的賞評。正如清陸世儀所說:“悟處皆出于思,不思無由得悟;思處皆緣于學,不學則無可思。”
目前,我的語文閱讀教學還是停留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上,其中雖然也進行了一點小小的改革嘗試,例如王洪利校長提出的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但因為學生,老師自身等種種原因,自我感覺效果不是很明顯,可能還是老師在“自以為是”的觀點在作怪吧,以后我會從改變自身觀念做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努力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