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心得體會(精選4篇)
課題心得體會 篇1
3月21日,我有幸參加了赤壁市小學語文課題研究活動,成為了赤壁市小語青研中心的一員。整個活動下來,很受感動。感動市教育局周青、江清秀兩位教研員對小語工作的執著與孜孜不倦,感動課題組長們對小語工作的艱辛付出,感動小語工作者們的敬業精神與無私奉獻。通過學習,使我對我們的語文課題有了一個整體認識,對今后的語文課堂教學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活動中,江老師的精彩主持,兩位老師的片段教學,三位組長有針對性的課題階段性總結,以及其他教師代表發言,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在課題研究中肯定可以提高科研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
通過這次活動,我明白課題研究不能只是根據個人的喜好而制定出來的,它需要科學理論做依據,有實踐經驗做支撐,這就迫使我們教師自己認真地去學習,研究。聽了幾位課題組長的總結發言,我知道了:在課題研究前期,在課題主持人的組織下,通過聽講座,了解模式的框架;然后在教研組活動上,學習與課題有關的資料,案例。還要查閱斯霞、崔巒等專家的學術著作,這些都極大地豐富了參與者的知識量,提高了自身素質。隨著理論素養的提升,教學實踐能力也不斷增強。
二、課題的研究氛圍很好。
三個多小時的參與,學習,一點都不覺得累,反而直到結束了還意猶未盡。我慶幸,能成為課題組研究成員之一,能參與到這支高素質的團隊伍中來。就拿我們“低年級語文教學目標與方法”來說,對于一篇課文課時劃分的研究,需要我們課題組通過備課,說課,聽課,評課,反復地進行討論、分析。在階段匯報會上,聽取課題組成員的意見,認真修改才提煉出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的課時劃分。在這里,我想要感謝市教研員周青老師和江清秀老師對青語會成員的耐心指導。聽組長邱輝說:每當她遇到困惑時,兩位教研員就會親自對她進行指導,給她指點迷津,使我她如沐春風,增強工作的信心,認真努力地做好每一階段的工作。正是靠在這樣的研究氛圍中不斷地修正觀點與思路,不斷地產生碰撞與求索,研究工作才得以順利開展,取得預期的研究成果。
三、課題研究活動的實踐會讓我成為思考者。
通過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我會向組內成員學習,針對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認真進行反思。把在青研中心學到的好的教學模式,好的教學方法等推廣給其他老師,總結哪里做得好,哪里還有待改進,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我想:通過自己不斷反思和實踐獲得的經驗,一定會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加入了小語青研會,使我真正的體會到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留意課堂教學中的小小細節,從日常教育教學點滴事情做起,及時反思,及時改進,真正把新課程理念的種子播撒到教學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神態之中,做到細微深處見真情。我相信,在課題研究活動的過程中,我與我的同仁們一定會共同成長。就讓我們在課題研究的實踐中真正鍛煉能力,增強自信,提高自己,服務學生。
課題心得體會 篇2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門實踐的課程、體驗的課程,也是一門綜合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綜合是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它不是對學科知識的綜合,也不是一種跨學科的學習,而是對學生生活領域和生活經驗的綜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真正的內容是學生的活動主題,是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和興趣出發提出來的,內容來自學生的生活。
研究性學習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單憑一人之力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完成的。這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合作,是整個團隊,是大家共同的努力。這讓我們深有體會,在這次研究性學習中,我們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我們將任務分割成幾份,派給組員,大家同時工作但側重點不同。正是因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幫助,以集體的利益為主。合作的關系依然緊密,如果查找到與其它組員要找的有關的資料,大家都會拿出來共享,正是由于這樣,雖然研究任務很重,我們卻也沒有耽誤很多學習時間。團隊的精神在每個人心中,合作為了共同的目標。 原以為高中生活只是緊張的學習,其實非也。
高中生活原來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學習這個課題來說吧,開始還不知道它有何意義,自開學到現在,這個過程帶給我們許多學習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從一定角度看來,研究性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從學習、及社會生活中去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去探索、發現和體驗。同時,學會對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判斷,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增強思考力和創造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應試教育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機械性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不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而研究性學習具有學習內容的綜合性與開放性,學習主體的參與性與自主性。學習過程的創造性與多樣性 ,學習評價的多元性與社會性等特點,而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和特點恰恰可以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的,自由的,寬松的,向上的學習氛圍,這有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創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學習轉變了我們的學習觀念,和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以我的小組而言吧,說它簡單,最終成果只是一個簡單的結果。但是,真是搞起來,要多方面考慮,還要收集有關資料,再加以運用,這自然會遇到許多麻煩,它給我們很大創新空間和實踐機會,轉變我們對學習和生活缺少獨立思考新發現的一些依賴觀念,改變我們死讀書的學習方式,創造另一種學習的風氣,營造更優的學習環境。這對學習科學文化的學生來說也是一個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良好機會。同時,研究性學習也促進同學們學會交流,學會合作。
我們通過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激發了自由創新的熱情,培養了獨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學精神,同時提高了我們協作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正好填補了我們在課堂上學習的不足。我想這是研究性學習的最大意義。
課題心得體會 篇3
作為一名長期處于傳統語言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最近幾年真的挺郁悶,F在中國臺灣那邊又吹來一陣風,文章要群讀了!哎~
其實,群文閱讀就是一種分類對比的閱讀方式。通過選擇性的劃分同類型卻不同風格水平的文章進行對比閱讀,使閱讀者形成一定的鑒賞和品評能力,逐步提高閱讀者自身的文學造詣。
這種閱讀方式在現今高效率、快節奏的社會,倒不失為一種快速提高閱讀能力的方法。
呵呵,不發牢騷了!還是將這段時間嘗試應用群文閱讀于教學工作中的心得和感悟寫下來與大家分享!當然也有一些困惑!反正大家一起思考討論!不吝賜教!
與我預想的一樣,想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順利實施群文閱讀,教師的鑒賞能力和文學底蘊必須達到一定的水準!文章的選擇和孩子們的閱讀感悟是衡量群文閱讀教學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幾篇文字一堂課,不但可以提高孩子們的文學修養和底蘊,甚至能夠陶冶和凈化孩子們的內心和靈魂。
當然,這是最理想化狀態!現實中的我們因為各種認知差異和條件局限,學生的感悟與收獲完全取決于我們教師的水平!這也是群文閱讀教學的一個癥結!
其實一線教師們或許已經發現,新編語文教材已經嘗試以課文單元為基礎,開始對孩子們進行指向性的引導閱讀,這完全可以作為我們群文閱讀教學的分類設想和構思方向。因為孩子們對本單元課文已經有一定教學認知的基礎,再結合不同水平和風格的同類文章對比閱讀,能夠得到最鮮明最直觀的閱讀體驗!
所以實際教學工作中,在每單元教學內容結束之后,我會以單元課文為基礎,結合我在網絡上收集整理的相關文章,設計一堂群文閱讀教學,效果不錯!
但是,收集和整理相關文章的工作量確實超出我的預想,所以個人認為: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不能作為一種常規教學模式實施,倉促構思的對比閱讀教學無法引起孩子們的體驗共鳴,甚至會給孩子們造成歧義和誤導。
個人認為,文章的選擇對于群文閱讀教學尤為重要。
說具體點,我們不但要鑒別選擇各種不同風格不同水平的文章,更要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征選擇他們能體會和理解的文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說長遠點,這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教師自身長時間的閱讀積累和文學修養,需要嚴謹的敬業精神和積極的工作熱情。這也絕對不是單獨某位教師能夠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全體教師攜手合作,集思廣益才能盡善盡美。
但是每位教師都有自己工作和生活,都有自己的文學理念,所以真正想要做到群文教學的理想化狀態,我們任重而道遠。
還有一點我相信實施群文閱讀教學的老師們都深有體會,那就是在實施群文閱讀教學時,我們會不自然的進入常規教學模式和節奏,直接導致演變成常規語文教學課。
所以我在設計群問閱讀教學的時候,重點強調一個“讀”字,不板書,不筆記,不歸納,不分析,一切的一切都通過閱讀去體會,去感悟,讓孩子們順著不同作者的文字,展開想象的翅膀,去發現,去尋找,什么是美,文字的美,語言的美,世界的美。
自我感覺,不論是文學素養還是教學經驗,都還處于一個不成熟的階段,所以各位盡可暢所欲言。
謹以此文,獻給奮戰在教育第一線的傳統語言教學工作者們,為了祖國的未來。
課題心得體會 篇4
我參與了我!掇r村小學中高年級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課題的研究。我是語文教研組長,在研究過程中我負責的工作主要有:參與課題研究、教學實踐等工作。
在參與課題研究過程中,對于我來說,感受良多。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做課題這個過程中的體會:
一、在課題研究中提高了科研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 通過這次課題研究,填補了我科研活動零的空白。課題研究,不能只是根據個人的喜好而制定出來的,它需要科學理論做依據,有實踐經驗做支撐,這就迫使自己認真地去學習,研究。在課題研究前期,我們在課題主持人的組織下,通過聽講座,了解模式的框架;在教研組活動上,學習了與課題有關的資料,案例。自己也查閱了專家的學術著作,這些都極大地豐富了我的知識量,提高了自身素質。
隨著理論素養的提升,教學實踐能力也不斷增強。尤其體現在文本解讀的深度和教學設計的效度上。課堂上,我努力實踐有效教學,突出年段教學特點,引導學生初讀感知、熟讀感悟、美讀抒情、讀后延伸,提高閱讀教學效益,與學生共享成長。
二、課題研究需要好的研究氛圍。
我慶幸,能成為課題組研究成員之一,能參與到這支高素質的團隊中來。就拿我們高年級個性化作業設計來說,從作業設計的環節,內容的修改到設計名稱的敲定,設計的定稿,經過多次修改。這需要我們課題組通過備課,說課,聽課,評課,反復地進行討論、分析。我們正是靠在這樣的研究氛圍中不斷地修正觀點與思路,不斷地產生碰撞與求索,研究工作才得以順利開展,取得預期的研究成果。
有了這次課題研究的經驗,我們已經形成了一支科研能力較強的隊伍,我們一定會勇于接受更多的挑戰,為我們共同的教學事業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