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入學心得體會(通用3篇)
新學期入學心得體會 篇1
長大了,步入中學的大門了。正如媽媽之前預測的一樣,果不其然我真的很不適應。校園里很大,很美麗,剛來的時候,仿佛覺置身在一所環境優美的大學學院里一樣。我是一個剛上初一的中學生,初出茅廬什么都不懂。中學是人生的黃金發展期,可以說什么都變了,教學方式不一樣了,周邊的環境不一樣了。每晚還要預習、復習,科目也增多了,比起小學真的累多了,而且承受的也多了。這個中學對我來說有著不同的意義很感受:面對寬敞的教師陌生的老師同學,繁重的學習任務,沒有一樣不把我壓得喘不過氣來。但惟有一點可喜的就是我可以結交的好朋友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知識還有可貴的精神。
在遠處望去,學校的建筑是那么美麗,在教學樓樓下還有各種各樣的板報,無一處不充滿了生機,每當下午放學,成群結隊的學生在田徑場上跑步,籃球場上總是站立著幾個英姿颯爽的身影。還有老師們在排球場上盡情的揮舞著。他們顯得是那么的充滿動力!讓我們在緊張的學習過后放松身心,投入激勵的球賽的觀看中!
面對新的班級、新的同學、新的老師,我很開心。盡管我們之間還不是那么的了解、盡管我不是很優秀,但是我會通過努力讓你們看到我積極向上的那一面。
在眾多新老師中,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教我們數學的許老師。因為他上課時,有一種獨特的氣氛讓我感到放松。而且即使我們回答錯了問題,他不僅不會生氣還會咧開個大嘴巴朝著我們開心的笑,并一遍又一遍耐心的教導我們直到我們弄明白為止。在他的課上有不懂得問題可以毫無顧忌的問,不必擔心他是否覺得我們會讓他感到煩躁。
下課時,同學們可以盡情的玩耍。有的圍在一起似乎在探討什么問題,有的在走廊上追逐打鬧,還有的安靜的坐在座位上閱讀書籍。然而在現在在我們看了是再也平常不過的畫面了,這說明我們都已經融入了這個大集體中,已經開始慢慢的習慣中學生活了,甚至有些陌生的同學已經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了。
三周很快就過去了,我感受到了很多的“不一樣”,它就像一扇門需要我們走進去適應、去學習,新的生活是一扇“門”,每一個科目都像是一扇“門”接下來的生活中我們還將面對各種各樣困難的門。攻克這一扇扇門,就能打造出一個新的自己,一個令父母、老師、同學都喜愛的好學生!
新學期入學心得體會 篇2
一個漫長而又短暫的暑假過去了,迎來的是金黃豐收的秋天,在這丹桂飄香的季節里,新的學期開始了,沐浴著早晨的第一縷陽光,我又重新到熟悉的校園,開始了新的征途。
看著這熟悉面又陌生的校園,我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惆悵,這是我最后一年待在這個學校了,明年的這時,我將離開這親愛的學校,迎來我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但這正是我向人生邁出的第一步,人生本來就充滿未知的,以后還要面臨更多的分離,我要去適應,去習慣。
走進樓房,聽見四面八方傳來的讀書聲,同學們暢游在知識的海洋里。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讓我在小學最后一年的知識刻在腦海里,讓知識化作力量的酒泉。
弗蘭克林曾經說過:“有非常膽識,始可做非常之事業。”對于我們六年級學生來說,寫一篇好的作文,畫一幅美麗的圖畫,彈一首動人的鋼琴曲,打一場漂亮的球賽,都是我們小學征途中的一次次成功。成功是我的喜悅,成功的背后是我們艱辛的汗水,沒有耕耘就沒有收獲,沒有付出就沒有所得。仔細回想,在過去的一年我都做了一些什么?什么也回想不起來。難道真的要這樣在學校留下一片空白嗎?不,我希望在小學的最后一年里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讓自己荒度每一刻。
回到教室,看著久違的同學,他(她)們一個個歡聲笑語,我還有一年,整整一年,我不用惆悵,不用悲傷,我應該好好利用這一年,留下更美好的記憶。老師手中的粉筆在黑板上行云流水般板書,我忽然有種我長大了的感覺。新學期開始了,我決定,不要像以往那樣能不做就不做,既然無法逃避,那就勇敢面對!在這最后一學年,我一定要留下絢爛的一筆,在這屈指可數的日子里,已經沒有時間可以讓我浪費了。我現在六年級,是時候放手一搏了!我怎么說也無法換來成功,我會用行動來證明。
新學期入學心得體會 篇3
波利亞曾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我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多方創造條件,為幼兒主動學習帶給時光與機會,讓幼兒與環境、與同伴、與老師等之間進行多維互動,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幼兒透過動手、動腦、動口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努力去發現,探索新知,學習新知,同時也學會學習,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給幼兒親身體驗感受的機會。
綱要中指出:幼兒美術活動應以幼兒為本,應注重活動前的體驗,讓幼兒在實地、實物、實景、實情中進行情感受體驗,發現環境、生活和藝術的美,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幼兒的感受力。如:在《蔬菜》制作中,我先讓幼兒參與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蔬菜,并讓幼兒參與布置“蔬菜天地”環境。并引導幼兒用各種方式進行自由探索:我除了引導幼兒用眼觀察、用手觸摸,用鼻子聞,并鼓勵幼兒剝開豆夾、剝去芋頭的皮、切斷蓮藉等方法“解剖”蔬菜,還引許幼兒邊觀察邊與同伴交流討論,使幼兒充分體驗、感知蔬菜的特征。幼兒說:“黃瓜摸上去會刺刺的”“空心菜的梗中間有個洞”“蓮藉切開有許多洞洞”“芋頭愛穿一件衣服”“四季豆長得像泥鰍”“青椒長的像燈籠,中間是空的,里面有很多籽……”這是多么生動,真實的體驗啊!幼兒透過自身的用心探索,獲得了有關蔬菜的名稱與外形特征以及內部構造等知識,為幼兒的陶藝創作積累了經驗。
2、給幼兒自由創作的機會。
在陶藝制作時幼兒能夠用自我表達的方式,來塑造不一樣的藝術造型從而讓幼兒能自由表達自我的情緒、情感及思想等。因此,教師要為幼兒陶藝創作帶給多種展示方式,讓幼兒有充分的機會根據自我的興趣及水平來表現、交流、分享。
(1)給幼兒自由選取表現形式的機會。如:在《蔬菜》制作中,允許幼兒自由選取表現形式。能夠制作成平面的、立體的、組合的。
(2)給幼兒自由選取不一樣材料進行組合的機會。如:為幼兒帶給了牙簽、棉簽、廣告顏料、橡皮泥、各種色紙、卡紙等各種材料,允許幼兒根據自我的喜好選取,調動幼兒的學習用心性。
(3)給幼兒自由結伴的機會。在活動中,允許幼兒自由選取同伴進行合作,允許幼兒個人創作。幼兒在活動中自由度大了,學習的用心性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