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兵馬俑心得體會(精選3篇)
參觀兵馬俑心得體會 篇1
遙遠的東方,宏偉的秦兵馬俑大軍守護著秀麗的驪山東麓,他們是戍衛(wèi)著大秦帝國的最后一支近衛(wèi)軍。黑衣如鐵、迅捷如風,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令天下聞之喪膽,望之變色。他們唱著戰(zhàn)歌“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所向披靡,被稱為虎狼之師。他們就是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
暑假里,我來到西安臨潼,參觀了聞名中外的秦始皇兵馬俑,在這里,“歷史”與“現(xiàn)實”在我眼前交織碰撞,讓我感受著“穿越時空”的魅力。
一號展廳人山人海,游客們都擠在圍欄后伸長脖子向俑坑內張望。巨大的俑坑里沉睡著一支訓練有素、驍勇善戰(zhàn)的陸軍戰(zhàn)隊。他們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有的沉穩(wěn)剛毅,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不同的面貌。
這是一支兵種齊全的隊伍,除了步兵、騎兵還有戰(zhàn)車。戰(zhàn)袍武士和鎧甲武士作為主要的作戰(zhàn)力量分布于整個軍陣之中,戰(zhàn)袍武士大多分布于陣表,靈活機動;鎧甲武士則分布于陣中,他們手持利刃,整齊劃一。透過陶土依稀還能感覺到撲面而來的凜凜殺手。陣中另有一種威風八面,身穿長襦,外披鎧甲,頭上帶有巾幘及長冠,雙臂前舉作牽拉轡繩的駕車姿態(tài)的,那是馭手俑,他們駕著馬車,沖鋒陷陣。
兩千年前的秦軍勇猛善戰(zhàn),武器精良,所向披靡,他們用先進的作戰(zhàn)體系指揮龐大的軍隊,所到之處勢如破竹:他們用強勁密集而且持續(xù)的壓制對手,再由騎兵完成兩翼包抄,撕開對手的防線,最終步兵長驅直入,給敵軍以致命一擊。先秦就是依靠這種強大的軍事力量最終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
在二號展廳的一角,堆著許多破碎的陶片,每塊陶片上都貼上了白色紙條,它們是已經(jīng)清理、編號,還需要粘合修復的兵馬俑碎片。
只可惜,秦始皇最終也沒能守住他的帝國,他只好將強大的軍隊帶入地下,在另一個世界繼續(xù)他的霸業(yè)。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兩千年前那支所向披靡的軍隊就這樣靜靜地佇立著,走入了歷史的塵封。時光如箭一般從他們的耳邊掠過,榮耀早已化為無盡的寂寞與等待。迎著驪山方向吹來的涼風,低沉的呼吸與耳語隱約可聞,悲涼與滄桑的目光穿越秦川大地,穿越兩千年的時空,這支地下軍隊依舊忠心地守護他們的君王。
見證了氣勢磅礴的兵馬俑,我被它深深地震憾了,這偉大的奇跡是華夏民族的驕傲和自豪。
參觀兵馬俑心得體會 篇2
國慶假期,我和媽媽去陜西西安參觀了兵馬俑。兵馬俑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現(xiàn)在一共發(fā)掘了三個坑,坑里埋著許多陶俑、陶馬。這些陶俑、陶馬和真人、真馬差不多大,特別精美、壯觀,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一號坑面積最大,發(fā)現(xiàn)時間最早。從四周的參觀平臺望下去,在一個個巷道里,站立著數(shù)千個陶俑和陶馬。他們排列整齊,像一支整裝待發(fā)的軍隊,氣勢雄偉。在這里,我親手摸到了秦朝的泥土,感覺很細膩;還看見了秦磚,導游說“十塊金磚抵不上一塊秦磚”呢!
二號坑沒有一號坑面積大,但這里的兵馬俑更加形象。有立射俑、跪射俑、騎兵俑和鞍馬等,他們的頭發(fā)、胡須、面部表情和身穿的鎧甲都非常逼真。三號坑最小,像是一個指揮所,將領們正在開會,準備出發(fā)。這里有一個展柜里展示的一個兵馬俑被稱為“鎮(zhèn)館之寶”,因為它出土之后幾乎沒有修復過。
秦俑平均身高有1。8米,都是單眼皮、丹鳳眼,神態(tài)各異,號稱“千人千面”。他們的頭發(fā)、胡須、表情都不一樣,衣服、鞋子也各有不同,因為那時軍隊中士兵的衣服都是自己縫制的。這些陶俑、陶馬出土時基本上都是破碎的,考古人員把這些碎片分類,像拼拼圖一樣把他們拼好。拼陶片的過程非常艱難,有的拼了四十年還沒拼好。還有彩色的陶俑,一出土顏色就脫落了,現(xiàn)在都不挖了,埋起來,等技術發(fā)展了留給后人去修復。現(xiàn)在還有許多兵馬俑沒有挖出來,或許還有一些俑坑沒有被發(fā)現(xiàn)……
我在感受兵馬俑的宏偉壯觀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秦朝人民的疾苦:修這么龐大的兵馬俑為秦始皇陪葬是多么勞民傷財呀!
參觀兵馬俑心得體會 篇3
一隊又一隊身著鎧甲的士兵,邁著整齊的步伐行進著;車輪碾過、馬蹄踏過的土地,黃沙漫天飛舞。只見一位身長9尺、身著雙重戰(zhàn)袍的將軍騎在高頭大馬上,昂首挺胸,立眉圓眼,有著出人一等的氣勢。隨著他一聲令下,千百名士兵彎弓搭箭,射出如雨點般密集的飛箭,接著,騎兵與步兵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敵軍撲去,戰(zhàn)場上頓時混亂一片,喊叫聲、馬嘶聲響徹天地,突然,一支暗箭射到了將軍的身上......“游客們,您好。請不要在過道間停留太久,以免影響后面的游客觀看,謝謝合作。”一陣廣播聲將我拉回了現(xiàn)實,回想剛剛的場面,那種戰(zhàn)場上的驚心動魄在我的腦海中回蕩,久久不散。原來,我倚在兵馬俑一號坑的欄桿上,看著看著,不覺間,竟“穿越”回了古代的戰(zhàn)場。
我回頭望了望四周像兵馬俑一般眾多的人群,正緩慢的向前移動,時不時還有人努力的擠向欄桿邊,場地上一片混亂。隨著隊伍向前擠,終于到了出口。不等我稍做休息,父母又拽著我進了兵馬俑二號坑。在二號坑,有好幾尊陳列在玻璃展柜里的精品兵馬俑。這些兵馬俑的神情各不相同,衣著也不同。比如,穿著普通戰(zhàn)袍的士兵,有的神態(tài)肅穆,好像在思考什么;有的`眼神迷茫,望向遠方,像是在思念家鄉(xiāng);有的手持長矛,蓄勢待發(fā)。仔細看,兵馬俑身上不只有工匠巧妙的雕痕,還有豐富艷麗的色彩。每一尊都不一樣,卻都精細巧妙;每一尊都是陶器,可都那么栩栩如生。這些兵馬俑,是古代人民智慧的體現(xiàn)。再往前走,就到了青銅馬車的展柜。兩輛馬車在周圍昏暗的燈光下顯得格外耀眼,集中了大家的注意力。一號銅馬車上有著鏤空花紋,四匹馬十分健壯,駕車人手舞馬韁,整輛車有著豪華的裝飾。出了二號坑,我們來到了博物館。在二樓,我們走進了一個展廳,這個展廳很特殊,沒有高級的設備,也沒有珍貴的文物,在眾多展柜里,擺放著各種考古筆記和叢書,有的展柜里還復原了考古時考古人員的工作臺。原來,如此高大的兵馬俑,竟是由考古工作者用出土的碎片復原出來的。有很多人為秦始皇陵獻出了自己大部分寶貴的時間,在黃土地上研究了幾十年。通過閱讀考古過程介紹和工作筆記,我意識到,如此輝煌的秦始皇兵馬俑不僅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智慧,更是融入了現(xiàn)代考古工作者的高超技術和心血。我懷著敬佩的心情,離開了兵馬俑博物館。
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是那么偉大!秦始皇的偉大,古代人民的偉大,考古工作者的偉大,融為一體,為我們展現(xiàn)了這一震撼人心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