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隊61枚獎牌完美收官心得啟迪2023(精選3篇)
中國隊61枚獎牌完美收官心得啟迪2023 篇1
北京20__年冬殘奧會開幕式4日晚在國家體育場隆重舉行。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向世界傳遞了信心、友愛與希望,展現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望,期待本屆冬殘奧會為世界展示競技之美、精神之美、生命之美。
巴西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羅尼·林斯說,他懷著熱切心情觀看了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感謝中國再次為世界呈獻一場完美的重大體育賽事開幕式,相信北京冬殘奧會將激勵全世界更多殘疾人擁抱體育、超越自我。
出席了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的克羅地亞殘奧會主席拉特科·科瓦契奇說,開幕式非常成功,各項組織工作非常好,冬殘奧會各項設施、條件也非常好,有很多非常友好、樂于助人的志愿者。相信北京冬殘奧會必將成功舉辦。
阿根廷參賽運動員恩里克·普蘭泰說,開幕式充滿了創意和細節,表達了對殘疾人的關愛與包容。普蘭泰表示,殘疾人同樣能在運動中超越自我。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報道說,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表達了包容性主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奧運欄目在社交媒體上向美國觀眾介紹了北京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認為“雪容融”象征著殘疾人運動員的勇氣與毅力。
意大利安莎社報道說,北京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是熱情好客和包容的象征,這一吉祥物將世界多樣文化融合成一個強大而熱情的“統一體”。意大利代表團旗手貝爾塔尼奧利在參加開幕式后對媒體說:“開幕式太壯觀了……真是不可思議。”
芬蘭于韋斯屈萊大學體育科學學院運動規劃專業名譽教授基莫·索米說,他對中國舉辦冬奧會、冬殘奧會等大型賽事的能力充滿信心。殘奧運動將人們團結在一起,讓人們為建設一個更美好的共同未來一起努力。
中國隊61枚獎牌完美收官心得啟迪2023 篇2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有趣的書《裝在口袋里的爸爸》,好奇的你一定會問:為什么叫裝在口袋里的爸爸呢?這也是吸引我讀下去的原因。
話說小主人公楊歌的媽媽每次離開家出去走一圈,就會有生不完的氣。媽媽把氣撒在爸爸身上,媽媽每發一次火,爸爸的身體便縮小一點,也不知媽媽發了多少次火,居然把原來身高1米80的爸爸變成了一個可以捧在手心里那么大小只有6厘米高的一個小人兒了!
在爸爸變小的這段時間里,媽媽把變小的爸爸交給楊歌照顧,方便爸爸監督楊歌學習。因此也開啟了父子倆一段充滿奇幻的神奇之旅。比如說到海里去玩,被裝在信封里寄回來;比如假裝馬戲團團長表演馬戲;發明返老還童丸;制造美夢制造機······
這是一本充滿童趣和想象的好書,希望你們也可以認真品讀。
中國隊61枚獎牌完美收官心得啟迪2023 篇3
本屆北京冬殘奧會是中國體育代表團第6次征戰冬殘奧會,也是首次以“東道主”的身份參加各項比賽。回顧往屆參賽成績,中國隊是直到四年前的韓國平昌冬殘奧會上,才首次憑借著輪椅冰壺隊的奪冠,實現了冬殘奧會金牌和獎牌歷史性的“破零”。
如今在北京冬殘奧會上,中國隊參加了輪椅冰壺、殘奧冰球、殘奧高山滑雪、殘奧單板滑雪、殘奧越野滑雪和冬季兩項全部6個大項、73個小項的角逐,實現了代表團規模最大、運動員人數最多、參賽項目最全的同時,還在參加的各大項比賽里均取得歷史最好成績。
其中雪上項目實現了多個歷史性突破——在殘奧高山滑雪、單板滑雪、越野滑雪和冬季兩項四個大項里,中國選手均獲得金牌,最終雪上項目隊共奪得17枚金牌、18枚銀牌、22枚銅牌。而在本屆賽事之前,中國運動員還從未在冬殘奧會雪上項目上獲得過獎牌。
冰上項目中,輪椅冰壺隊也連克諸多對手,以10連勝的壯舉成功達到了衛冕目標。至于20__年才起步組建的殘奧冰球隊,更是首次參加冬殘奧會就在小組賽以全勝戰績晉級四強,最終收獲銅牌。
運動員展現精神和實力
本屆北京冬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共派出了217人,其中運動員96人,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25歲。而在這96名運動員里,有85人為首次參加冬殘奧會,占88.5%,可以說本次代表中國參賽的是一支朝氣蓬勃的隊伍。
也正是這一群年輕的選手,在比賽過程里通過他們的勇氣、堅強與樂觀呈現了許多動人時刻:在開幕式上擔任中國代表團旗手的“00后”郭雨潔,首個比賽日就在冬季兩項女子短距離(站姿)中奪得金牌,她也用“人生轉折點”來形容北京冬殘奧會對于自己的重要意義;一人獨得2金3銀的河北姑娘張夢秋五次登上領獎臺,換了五個不同的發型,麻花辮、雙馬尾、紅蝴蝶結……每一次都青春亮麗,讓人過目不忘;曾在冰球首秀比賽里就獨進四球的中國小伙申翼風在三四名爭奪賽里依舊不畏強手,“一挑四”攻破對手大門,幫助中國隊鎖定銅牌,而每次采訪,這位90后說得最多的還是“團隊力量”。
賽場內的拼搏之外,選手們場外的溫暖情誼也感動著所有人:開幕前,加拿大代表團殘奧高山滑雪運動員費雷德里克·特吉恩因為在訓練中受傷無法繼續參賽,在得知她希望回國前能和吉祥物“雪容融”合張影后,“雪容融”果真及時出現在了她面前時,愿望得到滿足的特吉恩也當場感動落淚;中國隊越野滑雪運動員蔡佳云在獲得金牌后,并不急于慶祝,而是主動幫助其他選手卸下雪板;奧地利越野滑雪視障運動員卡麗娜·埃德林格在領獎時帶著她的導盲犬一起登上了領獎臺,“它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粉絲,”埃德林格說,“哪怕沒有人為我歡呼吶喊,但它總會在那里。”
“北京冬殘奧會遺產一定會是持久的。”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帕森斯高度評價了本屆北京冬殘奧會,“從20__年北京夏殘奧會到20__年冬殘奧會,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中國社會也在用一種包容的方式對待他們。希望本屆賽事結束后,會有更多的殘疾人朋友自如地融入社會生活。”
而冬殘奧會閉幕后,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所有場館也都將陸續對公眾開放,除了繼續有可能舉辦高水平國際賽事外,也將融入到地區的整體發展中,利用冰雪資源,打造品牌名片,期待持續帶動區域的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