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嚴心得體會簡短范文(精選3篇)
兩嚴心得體會簡短范文 篇1
昨天參加了全縣教育系統組織的黨員干部“嚴明政治紀律,嚴守政治規矩”集中培訓,會上收看了《較量無聲》警示教育片,通報了近期市、縣幾起典型違規違紀案件,聽取了孫局長專題輔導報告,感受頗深,結合我校四月份開展的“立師德、重品行、塑形象”師德活動,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談談學習體會。
一、爭做政治紀律的“清醒人”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進入關鍵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績,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日益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識,但是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各種矛盾日益突出,各種新問題層次不窮,加上國際形勢風云變幻,西方敵對勢力從沒有放棄顛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顛覆執政黨的領導圖謀。這對我黨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這種歷史條件下,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兩個百年“中國夢”任務艱巨而繁重,只有嚴明政治紀律,嚴守政治規矩,才能維護黨的領導,帶領和鼓舞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奪取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只有嚴明政治紀律,嚴守政治規矩,才能鞏固黨的政治根基,使黨永葆生機。
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我要堅決做到“五個必須、五個絕不允許”。最核心就是堅持黨的核心領導,堅決抵制“四風”自覺維護中央“八項規定”,認真執行市里規定“十不準”。這些都是一名普通黨員不可逾越的“底線”,是不可觸碰的“紅線,是真正帶電的“高壓線”。在社會上遵守法紀法規,不參與社會賭博,不參與封建迷信、邪教等組織活動,不散布負面消極的事。在學校顧全大局,特別是在大事大非面前,時刻保持清醒頭腦,自覺維護學校形象,維護校委會的決議,自覺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工作勇挑重擔、按時上下班,切實改進工作作風。
二、爭做“生本德育“的“局內人”
作為學校一名管理人員,肩負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歷史重任。要增強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的意識,落實“陽光教育”理念,堅持“以生為本”,堅持“德育為首”,積極推行“七彩德育”,落實好“晨讀、午寫、大課間”,弘揚傳統文化,辦好“荊山五節”活動,傳承荊楚文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利用國旗下講話、召開主題班會,舉辦板報專欄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正能量。開展“讀好書”推行“海量閱讀”培養學生終生受益的讀書習慣。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入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做一名健康陽光樂學向上的好少年。
三、爭做“生本課堂”的“帶頭人”
作為新時期一名教師,要恪守師德規范,堅持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不參加社會有賞家教,善于做學生耐心細致思想工作,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積極開展“生本課堂”研究,消除糊涂認識,克服畏難情緒,大膽探索“三學”小組模式教學,著眼于學生發展,不急功近利,只有這樣盡職盡責,扎實工作,教好每名學生、做一名人民滿意的教師。
兩嚴心得體會簡短范文 篇2
轉基因食品“袁隆平水稻”來勢兇悍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終于實現了畝產900公斤的目標。而在試驗田收割以后,種糧大戶王化永告訴他第5號田599.1平米合0.897畝,毛重1172.5公斤,合1307公斤每畝。并要按通行的“七五折”來計算他的每畝凈產量時,袁隆平謙虛的說,我們不按七五折,我們按七二折算吧好不好?就這樣稻谷收獲后經烘干、除雜后,按標準水分加權平均,七二折合每畝片平均畝產926.6公斤。
如此報道雜交水稻,有失偏頗。我理解的雜交水稻是,“豬狗”、“人馬”、“人豬”結合的產物,他與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同樣受到廣泛質疑。
試想,當一大類物種相互“茍合”產生的下一代,下幾代是一個什么東西,誰也不知道。我們就去盲目崇買所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何道理呢?
這里有一段奇怪的文字描寫,田里增產幾公斤水稻也許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來說可就意義非凡了。當年把雜交水稻的畝產量從600公斤提高到700公斤,袁隆平用去了4年時間。從700公斤攀上了800公斤,又耗去了4年心血。而現在從800公斤實現了畝產900公斤的目標,袁隆平整整摸爬滾打了7個年頭。可想而知,在這期間,每增加一公斤的產量,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們都要付出數不清的心血。
我們知道,任何超自然能力組合出來的新物種,其實就是一個怪胎。這給天生有缺陷的產品一樣,人類食用這些產品有變異和被變異的可能嗎?誰也沒有做過醫學實驗。
當大家起哄,為中國農業科學家叫板“好”的時候,我突然想起,我們整個社會有“只看數量,不看質量”傳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終于實現了畝產900公斤的目標”是給中國人帶來了希望,還是帶給中國人帶來了災難,現在誰能說清楚呢?沒有,一個都沒有!
于是,我建議,冷靜看待科學、冷靜看待超自然能力;真心誠意地為中華民族復興,為中華民族下一代著想,讓真正的科學說話,放棄只重視數量,不重視質量的陋習,這才是每一個中國人理智的選擇。
兩嚴心得體會簡短范文 篇3
“捧著一顆心,不帶半根草去。”這是陶行知老先生說過的一句話,在我看來,它也是支月英老師一生清貧,執著杏壇,樂于奉獻的人生寫實。支老師38年如一日的堅守,全因她心中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雅斯貝爾斯曾說過:“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支老師對教育有一顆熱忱之心,更用行動點亮了大山:坡上的樹長高了,山內山外架起了一座座愛的橋梁,沉睡中的靈魂也慢慢蘇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