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航天月桂獎個人心得體會(通用3篇)
中國航空航天月桂獎個人心得體會 篇1
“北京時間6時整!”清晨6時整,多功能養生保健枕將我從睡夢中喚醒。我決定回我的家鄉看一看。
我思考著,對著衣柜說了一聲:“居家,隨意一些。”衣柜左面立刻伸出一個托盤,托盤上放著一套清潔,消毒過的整潔的衣物。上身是一件白色T恤,下身是一條藍色牛仔褲,正應了我今天的主題。
對了,介紹一下現在的衣服吧!現在的衣服是由航空航天新材料織成的,染料是純天然植物染料,在衣服靠近領口位置的地方,有一個健康檢測儀,它可以隨時檢測主人的身體狀況,一旦發生異常,就會和房屋中的中央總控器聯系發出警報,提醒主人。
我穿上衣服,與此同時,廚房已經通過攝像頭實時監控,知道我已經起床,開始為我做飯了。傳送帶把倉庫中的食材輸送到了智能廚具中。食材經過了清洗,切碎,翻炒等一系列工序,當它從傳送帶上下到餐桌上時,已經變成了一碗香噴噴、熱騰騰的揚州炒飯。
我走進了衛生間,門上的紅外線探測器感受到了我,左側的墻壁上伸出了早已準備好的熱毛巾和牙膏牙刷,我洗漱完畢,吃完早餐,坐上我們中國科學家團隊自主研發的多能源懸浮“氣”車,向我的家鄉——南京市六合區進發。
介紹一下我們中國科學家團隊自主研發的多能源懸浮“氣”車。它像磁懸浮列車一樣漂浮在空中,車頂有太陽能帆板,以太陽能為動力,陰天時,也可以用工廠排出的廢氣,人們呼出的二氧化碳為動力,排出氧氣,而且具有自動駕駛、語音操控、防震動、防車禍等各種性能,最高時速可達10億千米。
雖然這車開得十分快,但我的火星住宅離我的家鄉非常遠,所以也要開好幾分鐘,我就用這個時間來介紹一下自己吧!
我叫王子涵,女,35歲,畢業于清華大學航空航天系,也是清華大學物理系的一名教授,是中科院的一名院士,30歲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在中國航空航天總部工作,去年年底剛剛調到了中國航空航天總部月球分部祖沖之環形山衛星發射中心。主要成就有:“熒惑”計劃、“啟明星”計劃、“夸父”計劃、多能源懸浮“氣”車以及現在正在進行的“宇宙”計劃,是科學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到了!到了!六合區現在山清水秀,綠樹成陰,大家全都住在新式房子里。這種房子可以像白云一樣飄在空中,而且穩定性非常高,和在平地上沒什么區別。這種房子恒溫恒濕,還能把二氧化碳凈化成氧氣,讓屋內每時每刻都有新鮮的氧氣。
我循著記憶,來到了我的母校——龍池小學。昔日的兩棟教學樓,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座6層高的教學樓,一座6層的實踐樓。我在校園中漫步,眼睛突然一亮——我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背影:“小欣欣!”她回過頭來,驚訝地喊道:“子涵!”她領著我在校園里轉幾圈,為我介紹:“這是操場,可比我們上學時候好多了!”顧雅欣又說:“現在可好了,黑板上可以自動顯現字跡,不用板書,也不用擦了!”我說:“是好了,他們一定比我們更優秀!”
我又到了發射中心,我大喊:“倒計時,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點火!起飛!”“宇宙十號”承載著全中國的希望,向宇宙邊緣飛去。
“叮鈴鈴!”原來這是一場夢,但只要我奮發圖強,努力學習,就一定能把它變為現實。
中國航空航天月桂獎個人心得體會 篇2
在很多時候,中國人都有一個夢想,能自由飛到太空.后來我們中國人終于成功了,201x年10月12日9時整"神舟六號"飛上了太空,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叔叔們飛上了天空,自豪地向地球招手,他們在機航里整整生活了115小時。
我也有一個航天夢,就是像叔叔們一樣遨游太空。我想著我的航天夢,想著想著就睡著了。慚慚地我做了一個夢。我夢見自己駕駛著象麿菇一樣的飛船,向太空飛去。太空里繁星閃爍,廣闊神秘,正如十二星座一般有著各自神秘的故事和無窮的能量。我來到了一個叫水瓶星球的地方,那里有一個外星人向我問好,哇!我還第一次與外星人問好,有點興奮與激動。這里的外星人衣服好特別,都是用瓶子做的,上面雕刻著各種漂亮的圖案,這位友好的外星人衣服是淡黃色的,上面有幾朵美麗的粉紅的小花兒。我好奇地問“請問你們為什么用瓶子做衣服?”外星人沮喪地回答:“我們的星球被破壞了,以前都是用布做衣服,結果現在人類亂扔垃圾,破壞了生態環境,因此我們星球就用瓶子做衣服。我們以前星球叫‘快樂星球’,可是有段時間我們星球壞境被破壞,心情越來越差,首領覺得要改名字,想了很多名字,最終大家覺得叫‘水瓶星球’比較好。”我連忙向他們道歉。當我進入外星人的世界時,發現這里的房子,外面的花園都是用各種瓶子做成的,房子里面的家具及各種擺設也是用晶瑩透亮的瓶子做的,甚至筆盒,花瓶,玩具也是瓶子做的。”我很是好奇,“這里怎么會有這么多瓶子?”外星人解開了我的謎霧,說“那要從500年有說起,有一天,星球突震動,大地裂開,河水變黑......有一個叫哈力的巨人來破壞,他就用瓶子來對付我們,用瓶子把我們關起來,用瓶子把我們砸死,用瓶子來發射,后來我們逃走了,逃到了另一個星球,200年過去了,巨人因為在星球上沒有東西吃就活活餓死了,化為瓶子,于是我們又回到自己的家園,重新修建這里,因為瓶子太多,首領改名‘水瓶星球’。”原來水瓶星球的改名不僅是人類的問題,也是巨人的問題。外星人繼續說:“后來我們想出了許多方法,讓瓶子變廢為寶,做成各種實用的物品,以及裝飾的物品,當我們的家園變得美麗時,我們星球的人又回到了以前的歡聲笑語中。”
我為水瓶星球的神奇智慧喝彩,并送給他們植物的種子,希望他們的星球再增添點綠樹紅花,鳥語花香,外星人感謝我的禮物,又送了我一枚用瓶子做的“水瓶星球”的徽章。我看時間不多了,就跟水瓶星球告了別。
當我正準備進入“金牛星球”時,“叮呤呤叮呤呤“鬧鐘不停地唱歌,我才知道我在做夢,回味剛才做的夢又神奇又有趣。現在我的夢想依然沒有變,登上飛船,游太空,探索更為廣闊的世界,那時候沒有戰爭,環境更環保,更綠色,外星人,人類都生活得幸福,快樂,都生活在一個美麗的世界里。
中國航空航天月桂獎個人心得體會 篇3
一年來,棗園村以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堅持“科學規劃、分步實施、政府主導、農民為主”的原則,在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在各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圓滿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務。
開年以來,我村結合本村實際,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突出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公益事業建設,鎮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長足發展。預計到年底,農民人均收入實現3200元,同比增長7%。為了加快新農村建設我村重點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隊伍素質
為了響應黨的號召,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村支部成立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陳明順(支書)擔任組長,吳元鵬(村主任)擔任副組長,辦公室設在村黨員活動室,領導小組具體安排部署學習實踐活動。為了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我們制定了嚴格的學習制度和學習日程表,確保把科學發展這一核心理念送進千家萬戶,力爭做到組不漏戶,戶不漏人,讓科學發展之東風深入人心,家喻戶曉。參加這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主要對象是村兩委會全體成員和全村所有黨員及村民代表。學習從9月底開始到11月底結束,主要任務是抓好學習討論和調研走訪工作。根據我村工作實際,采取集體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利用雨天和農閑時間每周保證學習兩次,其余時間為自學時間,總的要求是每天必須有學習內容。對老、弱、病、殘和不識字的黨員,采取送學幫學的形式,開展一幫一一對紅活動。每名有學習能力的黨員負責一名老、弱、病、殘和不識字的黨員,利用雨天、晚上送學到家。對外出打工的兩名黨員采取郵寄資料的形式,讓他們邊打工邊學習,支部通過書寫的方式檢查、反饋學習情況。
同時,我們加大了宣傳力度,通過召開會議、書寫標語、辦黑板報、觀看專題片等形式廣泛宣傳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宣傳動員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書寫標語,全村張貼、懸掛宣傳橫幅,辦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專題黑板報三期,組織黨員定期觀看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專題片,加大學習實踐活動的宣傳力度。要求兩委會成員記學習筆記達一萬字以上,寫心得體會兩篇,有學習能力的黨員記學習筆記五千字以上。村支部辦學習園地三期。
二、基礎設施建設穩步發展
今年,在縣、鄉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我們先后完成了村組公路硬化、人畜飲水工程、沼氣池修建、電網改造、河堤加固、路面綠化等一系列的工作,人居環境和村民的生活條件有了質的飛躍,徹底改變了過去“下雨一腿泥,吃水靠手提”的艱苦局面。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縣、鄉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廣大群眾干部的共同努力,特別是作為我村包村干部的董局長多次不畏艱難深入我村檢查指導工作,為我們村的快速發展指點迷津,引路導航。
我村安全飲水工程的實施,不僅使缺水的群眾擺脫了吃水難與吃水臟的難題,而且還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的生存、生活和生產條件,向城鎮化邁出了可喜的一步;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促進了農副產品加工業的壯大和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促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提高了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
三、提高技能,迎接挑戰
為了使村民有一技之長,在打工的時候能夠迅速熟悉操作和掌握技巧,我村先后對村民進行了500多人,20余次的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工作應變能力。由于這些工作的開展,我們村的外出打工者都找到了滿意的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干出了成績,也獲得了期望的薪水報酬,家庭經濟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
為了讓群眾迅速的掌握先進的工作技能,我們加強現場技術指導。理論只有同實際相結合,才能發揮其原本價值。為了幫助養殖戶解決實際問題,做到學教結合,我們定期、不定期地到豬圈、雞舍了解情況,及時提出技術建議,手把手地傳授養殖技術。在品種確定,豬圈、雞舍建設、飼料配制、疫病防治等方面均拿出了可操作性的方案供養殖戶選擇,使養殖戶能逐漸掌握防疫技術。一年來,通過進戶技術指導,幫助農戶改造豬圈16個、更換優良品種100余頭,治療疫病80余次,為農戶挽回經濟損失3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