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修實踐心得體會(精選3篇)
大一思修實踐心得體會 篇1
第一堂課,是我筆記做得最多的課,也是奠定了我對老師以及這門課程的喜愛當然一堂課。
這節課,老師講,關于生活、生存、生命。 講生活是健康+高尚+幸福;講生存是提高技能+應對困境;講生命是知人+知己+知物。然后,問我們愿意自己怎樣,希望自己是那一類,說實在的,在這以前,我從沒有想過生活與生存還有生命有什么區別,老師的一席話讓我認識到,與其抱怨自己畢生追求的是有的人與生俱來的,還不如認真去努力,以期在生命終結之前能得到自己畢生追求的。從這一天開始,我漸漸學會放開那些生活的不如意,做到不拋棄不放棄,對自己負責,好好生活。我開始給自己定目標,開始試著撥開高中與大學銜接的迷霧,開始漸漸放開我們專業的女生不好就業這個沉重的現實。去規劃自己的大學,規劃自己的未來,設定長期以及近期的目標。不斷的完善自己,提醒自己,不虛榮、不自卑,學會收獲并且內斂.
第二節課,要上交第一堂課留下來的作業,就是介紹把自己的同學介紹給大家認識,由于大學剛來,認識熟悉的人不多,所以我們以寢室為單位做了介紹,作為班級女生代表,盡管在介紹前做了充分的準備,稿子刪刪改改好多次,卻還是不盡我意,除了介紹的是女生之外肯定沒有給大家留下什么印象,當時是深刻的檢討了自己的,又在心里來來回回的修改了好多次,恨不能再介紹一次,現在回憶當初的每一次修改都是那么值得紀念,見證了我一步步認真努力的過程,我想有一天我回憶今天我徹夜寫這篇論文的時候也會給自己一個甜甜的微笑作為最單純的嘉獎。第二節課也算是思修課代表的競選,很不幸的落選了,心中有淡淡的失落久久不肯離去,我記得介紹到中途的時候,老師問前面介紹到第幾個的時候,整個教室沒有一個人能夠回答上來,當時,我就想,機會真的是給時刻準備著的人準備的。
第三節課,是我們搬離科大的最后一堂課,看了《變形記》,感觸很多,謝了觀后感給老師看,但千言萬語也道不盡心中的感慨,如果撇開媒體炒作的可能,我相信這是最震撼心靈的節目了,以人最質樸的一面,在黃河曲調高懸回緩的背景下,魏程的眼淚是不是他深切的懺悔,淚水洗盡纖塵,他將裝著這份感動在往后的日子里好好
學習,天天向上。秋天的麥浪,父親不便的雙腿也把高占喜從城市浮夸的夢中拉醒,堅定的一句‘我的麥子熟了’感動了多少人,也招展了一個少年金燦燦的心。其實,我曾今看過這個節目的,在家中和媽媽一起看的,當初年少感觸卻不少,而今再看卻又是另一番感受了,還記得寫觀后感的時候,我還特意去看了卡夫卡的《變形記》,從這次之后,我開始喜歡把以前看過的書,再看一遍,這是我以前很不能理解的一種行為,總以為看過了就沒有新意了,而自那之后,才發現隨年齡隨閱歷的增加,同一件事同一本書也會有不同的感受,這也讓我想起老師你寫的“再看《圍城》”的感慨。我想能夠讓我用心去喜歡去翻閱一本舊書,應該是我最大的收獲了。
第四節課和第五節課的主題是“美麗人生”(包括發表自己的感想)!睹利惾松返拿恳粋細節都傾注了編者的心血,劇情的大回轉更是讓我從覺得女主人公被騙的憤然轉到了對這段愛情的傾羨和祝愿!父愛的偉大、愛情的力量都讓我難以忘懷,但我最想說的卻是種族的平等,一如我在課堂上所說,猶太人是一個聰明智慧的種族,愛因斯坦是猶太人,夏洛克是猶太人,如若不是聰慧的大腦,不會成就如此偉大的科學家,也不會有“世界的財富都在猶太人的口袋里”這一說法。我覺得,人應該平等,平等的享受權利,平等的生活,不要因為嫉妒或者利益而去傷害別人,和善的對每一個人,將會收獲更多的美好。
第六節課,這節課講了愛情,老師朗誦了一首我很喜歡的詩--《致橡樹》
舒婷的這首詩于我有特別的意義,它在我年少情竇初開的時光里一路陪伴,我曾對我初戀的男友說,要做他近旁的一株木棉,我也想我有我紅碩的花朵,陪他一起,愛情在歲月中陳釀得更加香醇,這首詩也溶在了我們的深情中,在我的心中占有了特殊的地位。孫老師說,“緣分就是給愛你的人機會”,老師還說,“兩個人在一起,要找到平衡,一種平衡是雙方都要求自己,這叫默契;另一種是都要求對方,那叫制衡;默契和制衡都能平衡,但孰好孰壞就顯而易見了。”我想,默契不僅是愛情所需的,與人相處也是這樣吧!
第七節課和第八節課是愛國教育,期間我們看了《驚天動地》,大家都淚眼婆娑的。我從四川而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也是地震的幸存者。這部影片就像一雙手,將我的傷口生生的撕裂,有很多畫面都是由真實場景改編的,20xx年我看過那樣驚天動地的場面,看過那些層層疊疊的廢墟,看過那樣溫暖人心的救援,看過那種絕望又見希望的面孔,看過的太多太多···當時的淚水還在心頭,那些恐懼還有感動依舊歷歷在目,那年的傷口還猙獰的在心頭,又被一節思修課撕裂又縫好。千言萬語,四川人應該最想說,“解放軍是最可愛的人。”感動和喜愛還有尊敬都來自付出。
后來章節的主題是普及法律知識。老師的意圖有兩個,一是普及法律常識,二是宣傳法治精神。違法與犯罪,法制與法治的區別;講法和刑字的意思和來源,為我們普法和滲透法律精神。我想說法律是制裁壞人的工具也是保護公民的武器。有法律才有秩序,有秩序才能安定。
一學期的思修課,在第十八周畫上了完美的句號,感觸很多,收獲也很多。從人生的方向到生活的態度,從個人的情感到家國之愛,每一節課,我都有所收獲,可以說思修課雖然沒有教會我具體的技能,卻教會了我學習技能的方法,真正的授我以漁。我想,這就夠了。
大一思修實踐心得體會 篇2
剛進大學,滿眼都是好奇,看什么都是新鮮有趣的,就連大學的學習,也覺得比高中時靈動有趣多了.然而,一學期過后,新鮮感已蕩然無存.熟悉的校園,乏味的課業,單調的生活,心中再也激不起一點點的漣漪,于是常常光顧網吧和商店,于是就有了大學那經典的”拋硬幣決定去向,正面去上網,反面去逛街,豎起來就去學習.”感覺到生活的枯燥和內心的空虛,沒有了目標,沒有了方向,漸漸的開始虛度自己的青春年華.而高中時代又會成為我們的美好回憶,那充實的生活,那明確的目標,那堅定的腳步.而現在,我們就像那沒了方向的帆船,在無邊的大海上漂泊,多么渴望燈塔的指引和導航.
就在我們迷茫,彷徨時,思修來了.她的步子是那么的鏗鏘有力,聲聲撞擊在我們的心頭,讓我們不由自主的進行自我反思.她的眼眸是那么的疼惜和關切,就像看到長歪的樹苗,透著傷心想急切將他扶正.她的到來,就如同母親找到了迷失的孩童,在孩童最孤獨無援時,一雙手伸向他,給了他溫暖,給了他勇氣,同時也讓他認清了自己的路.
是的,這就是思修對于我們的重要性.她及時的來臨,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反思自己,尋找自己的方向,堅定自己的腳步,想著我們人生的目標奮勇前進.她使我們懂得了大學生活需要珍惜,遠大理想需要確立,道德修養需要加強,而且還要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大學生.
播放的大學生活短片對我們來說真是醍醐灌頂,當頭棒喝.讓迷茫的我們認識到原來大學生活可以如此豐富多彩,同時為虛度的光陰懊悔不已,從而更加珍惜現在的大學生活.大學是我們滿懷希望和憧憬的地方,是知識的海洋,我們的美好人生就從這里開始,這里需要獨立自主的學習理念,需要大膽實踐不斷積累生活經驗,需要勤奮,嚴謹,求實,創新.而我們21世紀的大學生完全具備這些優良的學習理念.
遠大的理想為我們提供學習的動力.漫漫人生,唯有不畏艱險,激流勇進,奮力拼搏,方能中流擊水,地大光明的彼岸.科學的理想信念正是我們當代大學生乘風破浪,搏擊滄海的燈塔和動力之源.對于我們醫學生來說,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是我們的理想和追求.帶著這種信念,枯燥乏味而又冗長的專業課也就變得靈動而有價值,仿佛是渴望救治的鮮活生命,讓我們迫切尋求救治之法.
醫生是世界上最高尚的職業,它容不得半點虛假.因此,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需要有極高的道德修養.”醫乃仁術”,將來面對的是鮮活的生命,如果達不到完美,那就可能造成他人一生的不完美,而那又是無可挽回的.如此慘痛的代價,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支付不起.因此,我們需要高度的責任心,無限的愛心,才配得上”醫生”這個稱呼.
她點醒了我們,讓我們對人生有了新的規劃.同時,她又讓我們清醒的認識到走這條路的基本原則----知法,懂法,守法.法律是國家的根本,也是人們行為處事的根本.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法律知識已成為常識,而易沖動的我們也必須根據法律來約束和規范我們的行為.在未來的路上,有了法律來為我們保駕護航,我相信我們的道路會更加寬廣.
她來得如此沉重,離開的如此輕松,帶著欣慰的微笑,默默的站在原地,守望著我們,看著我們在各自的道路上打拼著,滿意的笑了,就像看到扶正的小樹苗正茁長成長,看到成長的孩童正奮發向上.
在她的引導下,我們確定了自己的方向,并邁著堅定的步子,朝著心中的方向,沿著既定的道路奮勇向前.
大一思修實踐心得體會 篇3
人說,人生的每一步都需要你好好的去把握,)去規劃。然而,面對四年的大學生活,我應該交上一份怎樣的答卷呢?
在經歷了辛苦的高中生活后,也許每人都在想:不如在大一的時候好好享受一下吧。然而,上大學不還是為了學習知識嗎?因此,趁著大一的學習不是那么緊,我想還是多看看書,多學點知識重要些。我將彌補自己各方面不足,發展自己的強項,挖掘自己的潛能,向理想中的自己邁進。大學四年是人生中關鍵的四年,如何走這漫長又短暫的大學路將決定我以后人生去向。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走好人生的第一步,科學規劃大學生活,為以后的道理指引方向,為自己的未來描繪藍圖!
從高中升入大學是人生的一大轉折點,從大學走向社會是人生的又一重大轉折點,只有早準備早規劃,才能消除困惑,勇往直前。
第一,要確立目標和計劃。古人有“志當存高遠”,毛澤東也有“風物長宜放眼量”。沒有目標便沒有前進的努力方向,也毫無動力可言。計劃目標,又可分為近期和遠期。如近期我要看完多少本書,這一個月我要學懂什么知識等等。遠期的如:畢業前實踐能力應有達到怎樣的程度等等。而且,目標的實現又是一步步的。如一天記5個單詞,到考前便可記到很多。但,這需要堅持和毅力。第二,要放遠眼光,是指不被暫時的情緒和心情所拖所沉溺,要成就大事業,就必須大事抓緊,小事放松。第三是樹立就業危機感。我們總是在怪自己自己控力不強,沒有上進的動力,孰不知這是由于自己的意識上沒有清醒造成的現實一點來說,就業危機感應該是我們上進的動力。面對目前異常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們唯一的出路就是努力提高自己,使自己出類拔萃。第四,是要學知識與發展能力并舉。以前是重知識而輕能力,但現在不同了,恰相反,由于社會上影響,對應聘者的能力要求有所提升,所以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可以考慮向其他大學生一樣外出兼職。此外,還有,就是,要多看看書和報紙雜志。了解最新社會動態,知曉國家大事,掌握第一時間的時政經濟新聞……
那具體要怎么做呢?經過與學長學姐們的討論,我個人認為四年里可以如下分配: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所以首先要重新審視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氣質、興趣、特長以及目前已有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做好自我評估。并且大一學習任務相對輕松,適當參加社團活動,提高自己的組織能力和交流技巧,為畢業求職面試練好兵。特別是自己未來所想從事的職業或自己所學專業對口的職業,提高人際溝通能力(具體可包括多和學長學姐們進行交流,增加交流技巧等等)。
大學第二年,拓展職業視線?紤]4年后是立即就業還是繼續深造,并進行相關的和鍛煉,同時檢驗知識技能。并且可以嘗試兼職或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責任感、主動性和受挫能力等。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質為主,通過參加學生會或社團等組織,并開始有選擇地輔修其他專業的知識充實自己。
大三時細分自己可能的選擇,學習寫簡歷、求職信,了解搜集就業信息的渠道,并積極嘗試加入校友網絡,向已經畢業的校友了解往年的求職情況。在撰寫專業學術文章時,可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鍛煉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參加和專業有關的暑期工作,和同學交流求職工作心得體會等。
大四時對前三年的準備做一個總結:首先檢驗自己已確立職業目標是否明確,前三年的準備是否已充分;然后,開始畢業后工作的申請,積極參加利用學校提供的條件,了解有關就業問題。進行模擬面試等訓練,盡可能地在做出較為充分準備的情況下進行施展演練。
水無點滴量的積累,難成大江河。人無點滴量的積累,難成大氣候。沒有兢兢業業的辛苦付出,哪里來甘甜歡暢的成功的喜悅?沒有勤勤懇懇的刻苦鉆研,哪里來震撼人心的累累碩果?只有付出,才能有收獲。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