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背景協調心得體會總結(通用3篇)
城市化背景協調心得體會總結 篇1
黨的xx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必須遵循的重大原則之一,提出統籌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強調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要求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發揮好大中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形成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互促共進機制。
城鎮化是人口由農村向城市遷移聚集的過程,同時又表現為地域景觀的變化、產業結構的轉變、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是人口、地域、社會經濟組織形式和生產生活方式由傳統落后的鄉村型社會向現代城市社會轉化的多方面內容綜合統一的過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主要反映和重要標志。
信陽作為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應全面貫徹《決定》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城鎮化作為加快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要途徑,努力打造城鎮這一承載工商業發展的載體、蘊含文化的容器,構建信陽加快發展的大舞臺,提高城鎮化水平,加快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大力推動城鄉統籌發展,促進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和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一、統籌發展,彰顯特色,是推進城鎮化的重要基礎。
其它各縣城應努力建成各具特色的小城市。如新縣縣城應圍繞“藍天綠水紅城”建設作旅游文章,淮濱縣城應圍繞“打響淮河牌,做好水文章”,商城縣應圍繞建設桂花城目標等等。要以硬件建設為重點,配套完善基礎設施,打造縣域經濟發展的平臺,建設不同的特色城市。
實施“千村百鎮(鄉)”建設,加強村鎮建設。要結合實際開展試點和創建“中州名鎮”、“四類鄉鎮”等活動,建一批明星城鎮,推動小城鎮建設;以“三清”、“四化”、“五改”為主要內容,加強村莊治理,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通過不斷加強村鎮建設工作,加大村鎮基礎設施投入,迅速增強城鎮綜合功能、吸引力和輻射力,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二、科學定位,合理布局,是推進城鎮化的重要前提
市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到20xx年建成“雙百”城市目標,實現由欠發達中等城市向現代區域性中心城市的跨越的戰略目標,找準了推進城鎮化的定位和方向。應緊緊抓住國家中部崛起等戰略和高速公路、鐵路、能源等國家級重點工程建設帶來的新的歷史機遇,發揮區位、交通、生態、資源等優勢,從經濟、社會、環境、文化等方面全面推進城鎮化進程,奮力推進中等城市向區域性中心城市跨越,努力在鄭州、西安、合肥、武漢四大城市輻射圈的交匯處營造中部崛起的新支點,形成以信陽為中心,以潢川、固始為次中心,以交通干線為發展軸的城市布局框架,建立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布局合理、等級協調、功能完善的城鎮體系、區域經濟帶動中心。
三、科學管理,塑造形象,是推進城鎮化的重要手段
通過不斷創新管理體制,改革管理手段,加大管理力度,加強對居民的城市意識和社會公德教育,規范城鎮居民的行為,提高群眾文明素質和自我管理能力,營造人人參與的城市管理氛圍。以打造中國茶都辦節慶、開展“六城聯創”等活動為載體,以建設宜居城市和節約型城市為目標,大力實施城市美化、亮化和綠化工程,集中整治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內河,興建廣場、游園、綠地和文化、教育、體育、衛生設施,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彰顯城市個性,體現人文關懷,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四、強化領導,更新觀念,是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保證
在推進城市化進程中,必須采取有力措施。一是要認識到位,應全面加深理解城鎮化對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推動作用,對解決“三農問題”的治本成效和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二是要領導到位,應成立以各級政府主要領導同志為組長的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形成城鎮化工作合力。三是要把城鎮化納入政府目標管理,加強監控,強力推動。四是要重點突出,采取搞好城鄉規劃修編;搞活城鎮經濟,增強城鎮發展后勁;拓寬投資渠道,探索城鎮建設新路;整合行政區域,優化配置城鎮化發展資源;完善基礎設施,夯實城鎮化發展基礎等措施。
五、多頭并舉,改革創新,是推進城鎮化的重要措施
城市(鎮)應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以市場化帶動城鎮化,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走以城鎮建城鎮、以城鎮興城鎮路子,逐步建立起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投入機制,快速推進城鎮化進程。要把城鎮規劃、建設、管理、發展的全過程都貫穿著經營意識,從整體上運作城鎮經濟,使資源配置從城鎮的內部轉向更大區域范圍。綜合運用城鎮的土地資源、地域空間、城鎮功能、經濟容量、城鎮環境、城鎮形象等經營要素,實現資源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最優化。統籌推進道路、供排水、園林綠地等城鎮基礎設施和工業、商業、住宅及學校、醫院、文化、體育等公益性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城鄉基礎設施,打牢產業基礎,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
不斷發展城鎮經濟,為推進城鎮化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應充分利用建設工業園區、特色產業基地、現有企業嫁接改造、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城市基礎設施、商貿流通、大市場、大商場、旅游、文化、教育等,實施全方位招商引資;依托資源優勢,重點扶持發展技術含量高、產業鏈式化、聚集效應大、新創造就業機會多的項目,做大做強信鋼、華豫、華英、羚銳等能源、治金、食品、制藥、化工、建材重點骨干企業;加快新型工業化步伐,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旅游業、文化產業、新型物流企業。
六、重點突出,打造中心,是推進城鎮化的重要條件
潢川、固始在信陽城鎮體系規劃中定位為次中心城市,未來信陽將形成以中心城區、潢川、固始為三大支撐點,以國道312為軸線的嶄新的“三點一線”經濟隆起帶。兩縣應抓住省級城鎮化重點縣和擴權縣機遇,緊緊圍繞打造區域中等城市目標,加快向中等城市發展。
著力打造中心城市,發揮好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穩步推進浉河、平橋老城區改造,進行成片開發改造和“城中村”治理,使老城區舊貌換新顏。加快開發建設羊山新區、工業城,加強雞公山、南灣湖等景區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日臻,迅速提高城市綜合服務保障能力和承載能力,形成功能分區合理、一市多區的城市格局。
城市化背景協調心得體會總結 篇2
要用優秀的文化教育人,用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用時代的楷模精神激勵人,中華文明就能勇立潮頭,永立不敗之地。
在推動城鄉協調發展上,要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要發展特色縣域經濟與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要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始終朝著推動城鄉協調發展一體化的方向邁進。
在推動協調發展上,有東部的強勁優勢,有西部大開發的發展優勢,有東西部努力培育若干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增長極的潛能。從而形成東部地區率先發展,西部地區開發和發展的良好互動格局。
黨的xx屆五中全會“建議”中對“堅持協調發展,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的論述,強調了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四大協調發展,這四大協調發展息息相關。
在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上,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與經濟效益相統一,要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四個協調發展,猶如中國經濟建設的四駕馬車朝著一個方向前進。站在傳承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角度,我始終認為當今中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國精神生生不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海納百川。
城市化背景協調心得體會總結 篇3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十五歲的名叫志華的花季少女,考上了高中卻不幸被高壓電擊中失去了雙臂,此時母親因受不了打擊患上了精神病,但志華并沒有對自己的人生感到絕望,而是去嘗試用腳代替手去做手能夠做的事,經過千百次的嘗試,她終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而她的母親卻在一次意外刺激后被幻覺誤導,走進了一個水泡子里,差一點淹死,志華雖及時發現,卻因為失去雙手不會游泳,幸好一輛路過的拖拉機救了她母親。志華為治好母親的病,報了醫學專業。雖然高考過了分數線,卻因沒有雙手而被校方拒絕。就在她迎戰殘疾人運動會時,她母親無意中知道她未被錄取,竟發病而走失,再也沒回來。志華雖然在會上取得了好成績,獲得了進軍殘奧會的資格,可是母親已不在人世了。為了紀念她,志華與父親去放風箏……
看完電影后的我有了很深的感觸。我想:每個人在人生道路上都會遇到挫折,只要不放棄,堅持地去爭取,那么每個人都將會有一雙隱形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