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個人觀看心得(精選3篇)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個人觀看心得 篇1
拉齊尼·巴依卡,男,塔吉克族,中共黨員,1979年4月生,20__年12月入伍,20__年12月退役,20__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生前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村委會委員、護邊員,20__年7月被評為“自治區愛國擁軍模范”;20__年4月被評為“自治區勞動模范”;20__年9月被評為“自治區道德模范”;20__年11月榮獲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20__年9月榮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20__年10月被評為“全國愛國擁軍模范”;20__年11月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20__年1月4日,拉齊尼·巴依卡勇救落水兒童不幸犧牲,被評定為烈士,追授“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一、祖孫三代接力戍邊,延續傳承愛國擁軍優良傳統
位于帕米爾高原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是我國唯一的塔吉克族自治縣,這里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以及克什米爾地區接壤,邊境線長達888公里。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片熱土的塔吉克族,一出生就與牦牛為伴,常年奔波在冰河雪峰間,熟悉這里的高山和溝壑,是名副其實的“活地圖”。拉齊尼·巴依卡與祖父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一代代接力傳承愛國擁軍優良傳統,累計為邊防官兵擔任義務向導 71年,足跡遍布了他們守護的邊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崗。
1949年12月,紅其拉甫邊防連正式成立。“紅其拉甫”塔吉克語意為“血染的通道”,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氧氣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風力常年在七級以上,最低氣溫達零下40多攝氏度,被稱為“死亡之谷”。連隊負責巡邏的吾甫浪溝是中巴邊境一條重要通道,官兵在溝里巡邏一趟,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達坂,還要80多次蹚過刺骨的冰河。至今,這里仍是全軍唯一一條只能騎乘牦牛巡邏的邊境線。
得知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要巡邏吾甫浪溝后,拉齊尼·巴依 卡的爺爺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主動請纓當向導,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代護邊員。從此,“不能讓界碑移動哪怕1毫米!”這句話,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記了一輩子,他要求子孫們也要謹記在心、代代相傳。1972年8月,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年邁走不動了,20歲的兒子巴依卡·凱力迪別克隨即加入護邊員隊伍,繼續擔負義務向導的任務,一干就是32年。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在遠程巡邏期間,雙親先后病逝,妻子因難產不幸離世。20__年,被高原風霜雨雪摧垮了身體的巴依卡·凱力迪別克最后一次巡邏吾甫浪溝,他把詳細標注著這條溝的險段、坡度、冰河溫度、宿營點、防衛野狼方法的“巡邏圖”交給兒子拉齊尼·巴依卡,將愛國擁軍、戍邊向導的光榮使命再次傳遞給了下一代。接過沉甸甸的“接力棒”,拉齊尼·巴依卡淚流滿面,從此,他像祖父、父親一樣守邊護邊,和千千萬萬愛國愛疆、守邊護邊的群眾和邊防戰士一起,筑起了“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鋼鐵長城。
拉齊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守邊的動人故事在帕米爾高原早已 家喻戶曉、廣為流傳,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親切地稱贊為在云墻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20__年1月5日,在拉齊尼·巴 依卡的追悼會上,他9歲的兒子拉丁·拉齊尼抱著父親的遺像一邊流淚一邊說:“爸爸走了,我還在,等長大后,我要和他一樣當護邊員。”
二、“死亡之谷”無畏無懼,鑄就帕米爾高原魚水深情
拉齊尼·巴依卡12歲開始跟隨父親巡邏,在爺爺巡邊故事的熏陶、父親戍邊生活的感染和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的注視中長大。他總覺得自己身上流淌著衛國戍邊的血液,也萌生了參軍入 伍的想法。20__年底,拉齊尼·巴依卡被父親送到部隊,成為一名光榮的邊防戰士。在部隊,他愛軍精武、恪盡職守,不怕吃苦、勇于爭先,經常利用晚上時間讀書學習、加班訓練,五公里武裝拉練打破所在武警支隊紀錄,參加全疆武警邊防系統大比武成績名列前茅。兩年的軍旅生活升華了他對部隊的深厚感情,更加堅定了他巡邊戍邊的信念。
退役后,拉齊尼·巴依卡立即加入護邊員隊伍,成為一名不 穿軍裝的“邊防戰士”,給邊防官兵做起了巡邏向導。巡邊路上,他每次都走在最前面探路,憑著自己多年的經驗幫助邊防官兵指引方向、化險為夷。20__年9月,拉齊尼·巴依卡第一次單獨帶著巡邏分隊參加吾甫浪溝巡邏,隊伍遭到暴風雪襲擊,官兵冷得直打哆嗦。他想起父親教過的方法,把15頭牦牛聚集在一起形成一道“擋風墻”,官兵們緊緊靠著牦牛身子度過了一夜。第二天,隊伍到達鐵干里克又遇見山體滑坡,七八十度的陡坡,異 常艱險。在不停地有碎石塊滑落的情況下,拉齊尼·巴依卡不顧個人安危,只身前往懸崖峭壁上探路。突然,一塊碎石片砸在了他的額頭,鮮血直流,拉齊尼·巴依卡強忍劇痛,歷經2個小時,終于探出一條比較安全的道路,帶領官兵們順利通過。20__年11月,拉齊尼·巴依卡和官兵們在巡邏途中突遇暴雪,戰士裴濤突然從牦牛背上摔下掉進了一個雪洞里,周圍的冰雪還在垮塌。千鈞一發之際,拉齊尼·巴依卡立即示意大家保持鎮靜不要 動,自己爬到雪洞旁邊,不顧寒風刺骨,脫下衣服,打結做成繩子,花了兩個小時將戰士從死亡線上救了出來。因為長時間在雪 中,拉齊尼·巴依卡被凍得不省人事,經過縣醫院三個小時的搶救才挽回性命。傷勢剛愈,他又帶著牦牛踏上巡邊路。20__年9 月,巡邏小隊經過亂石灘斷崖時發生山體滑坡,曾經的標記和路都消失了。正在大家一籌莫展之時,拉齊尼·巴依卡主動請纓, 只身前往峭壁探路,不料山上落石將他砸暈,鮮血直流。官兵們趕緊搶救、包扎傷口。拉齊尼·巴依卡清醒過來后,官兵們勸他 回去,他卻堅決拒絕:“這是任務,絕不能因為我的一點小傷耽誤了巡邏。”
拉齊尼·巴依卡把衛國護邊當作崇高事業和畢生追求,16年如一日守衛在我國海拔最高的紅其拉甫邊防線上,每年巡邊10多次、行程1500多公里,每次都要冒著生命危險翻越雪山達坂、蹚過冰河,穿越經常雪崩的“死亡之谷”,家里隨他巡邊的牦牛累死了7頭,自己身上大大小小負傷多處。“只要大叔在,心里就踏實。”這是邊防官兵們眼中的拉齊尼·巴依卡,他屬于帕米爾高原,他熟悉喀喇昆侖,是真正的“帕米爾雄鷹”。
三、愛民為民無私奉獻,用生命詮釋初心使命
樂于助人是拉齊尼·巴依卡一貫的本色和追求。一年冬天,提孜那甫鄉突降暴風雪,積雪半米多深。60多歲的牧民尼亞丁被困在海拔3200多米的山口。拉齊尼·巴依卡聞訊后立即招呼3名村干部,攜帶急救用品騎馬趕往事發地,經過兩個多小時跋涉終于將奄奄一息的尼亞丁救出。把老人送回家后拉齊尼·巴依卡不辭而別,尼亞丁抹著眼淚說:“這輩子沒見過這么好的人。”這樣的故事,在拉齊尼·巴依卡巡邊護邊的生涯中還有很多。
20__年,因長期在高寒缺氧的環境中從事高強度工作,拉齊尼·巴依卡的心臟出了問題,做了心臟搭橋手術,但是他不愿“退役”在家,一如既往為人民服務。20__年4月,拉齊尼·巴依卡經鄉黨委考察進入提孜那甫村村“兩委”班子,他充分利用熟悉本村情況及自身在群眾中的威望等優勢,積極帶動全村擁軍 戍邊,得到廣大農牧民的理解和支持,取得較好的工作成效。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拉齊尼·巴依卡每天冒著零下20多度的嚴寒,不分晝夜給鄉親們運送各種生活物資。他通過微信建立了困難互助群,24小時保持手機開機,隨時在群里詢問大家的需求,一字不落地做好記錄,準備妥當后馬上挨家挨戶送去,最大限度服務農牧民群眾的正常生活。為做好春耕備耕,拉齊尼·巴依卡主動組織農牧民維修了十幾公里的水渠和閘口。高原寒冬,水閘口還結著厚厚的冰,拉齊尼·巴依卡帶頭下到冰冷刺骨的水渠內,將凍住水閘口的冰塊擊碎,修復了破損的渠道,有效保障了農耕備水。
20__年1月4日13時55分許,喀什大學中國語言學院教師陳曉琴之子劉晏騫,在喀什大學新泉校區人工湖不慎落水。在該校學習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和舍友木沙江·努爾墩準備前往食堂打飯路過新泉湖時,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呼救聲:“救救孩子!”,他倆循聲而去,只見湖中央的冰窟中有個身影在掙扎,一旁有人在焦急求救。十萬火急!拉齊尼·巴依卡沒有絲毫猶豫,飛奔而去,第一個沖上冰面營救落水兒童,冰層突然破裂,拉齊尼·巴依卡奮力用雙手托起孩子直到被救起,自己卻沉入水中不幸犧牲,將自己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1歲。
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護好祖國的邊境線……”生前,拉齊尼·巴依卡常說這句話,他把錚錚誓言寫在內心深處,用青春熱血守護祖國山河,用無懼無畏守護戰友群眾。英雄雖逝,精神永存。拉齊尼·巴依卡的故事將會永遠傳頌在帕米爾高原的天地之間,傳頌在共和國西陲千里的邊防線上,激勵廣大軍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愛國擁軍、愛民奉獻,同心協力投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事業。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個人觀看心得 篇2
頭戴一頂塔吉克族特色氈帽,被高原紫外線曬黑的臉上總是露著憨厚的笑容。話很少,兩只明亮的眼睛透出的是堅毅與執著。這是拉齊尼·巴依卡生前留給人們的印象。這位塔吉克族第三代護邊員,全國人大代表,去年剛剛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卻在1月5日因為救助落水兒童永遠閉上了他那明亮的雙眼。
拉齊尼·巴依卡的家在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這里位于帕米爾高原東南部,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國接壤,邊境線長達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自然條件十分惡劣。作為世世代代在這里生活放牧的牧民,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爸爸都是守護祖國邊防的護邊員。
“來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13時56分許,正在喀什大學進行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與舍友木沙江·努爾墩正準備去餐廳吃飯,突然聽見一陣帶有哭腔的叫喊。循著聲音,他急奔過去,發現一個孩子跌入人工湖的冰窟,無助的母親正在湖邊哭喊求助。
來不及細想,拉齊尼·巴依卡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時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齊尼·巴依卡落入水中。拉齊尼·巴依卡奮力舉起雙手,拼盡全身力氣把孩子托出水面。
此時,一同趕往湖邊救人的木沙江·努爾墩也跳進冰冷的湖水中,聞訊趕來的人們也紛紛參與救援。
10多分鐘后,當孩童被成功救起時,托舉生命和希望的拉齊尼·巴依卡卻再也沒有從水中露身,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1歲。
消息傳出,拉齊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經得到他幫助的鄉親們,以及他所在培訓班的老師同學,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他們熟悉的那個忠誠正直、謙遜善良的拉齊尼·巴依卡就這樣離開了他熱愛的守邊護邊事業和摯愛的親人。
拉齊尼·巴依卡曾多次榮獲國家和新疆道德模范、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優秀護邊員等榮譽稱號,20__年10月獲得全國愛國擁軍模范榮譽稱號,同年11月獲得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20__年8月,剛剛從部隊退役的拉齊尼·巴依卡開始義務為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當巡邏向導,成為第三代護邊員,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稱贊為云端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
1957年,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毛遂自薦成為邊防連第一位“牦牛向導”,隨后,他的父親也加入其中,在紅其拉甫邊防連擔任義務巡邏向導38年。拉齊尼·巴依卡還是十幾歲的青少年時,便跟著父親學習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
60多年來,拉齊尼·巴依卡祖孫三代的足跡踏遍了帕米爾高原邊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溝。在拉齊尼·巴依卡的心里,巡邏是國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多次說:“沒有國家安全,哪有我們的幸福生活。”
高原巡邏路上,不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險情。有一次,拉齊尼·巴依卡單獨帶著巡邏分隊來到有著“死亡之谷”之稱的吾甫浪溝巡邏。巡邏第一天,隊伍遭遇暴風雪,無法趕到預定的地點,待第二天來到鐵干里克村時,由于山體滑坡,前一年父親做的標記已經沒有了。
“這里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們怎么過呀?”上等兵普合毛擔心地問。拉齊尼·巴依卡毫不猶豫地說:“再難再艱險我都會帶你們渡過難關,放心吧。”
說完,拉齊尼·巴依卡立即起身探路。剛走出不多遠,一塊石片突然從山上滑落,砸中了他的額頭,鮮血直流。大家大聲勸他返回,但他只簡單地處理了傷口,堅持繼續探路。兩個多小時后,拉齊尼·巴依卡終于找到了一條比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們順利通過。
說起這件事,他說:“這是任務,我必須完成。”
16年的巡邏路,拉齊尼·巴依卡和邊防官兵結下了深厚情誼。每當說起邊防官兵對他們的幫助,拉齊尼·巴依卡總是掰著手指說,大雪壓塌了房子和羊圈,他們來修;孩子上不起學,他們主動捐款,還給孩子補課;吐爾迪罕大媽家里困難,他們就買來羊羔幫她致富;紅其拉甫沒有醫院,牧民生病了都到連隊找軍醫,到連隊就像到自己家一樣。
“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這是拉齊尼·巴依卡生前常常說的一句話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個人觀看心得 篇3
這部電影講的是有一個可愛的小馬在自己媽媽的陪伴下,逐漸在群里長大了。馬從來都是天性溫順,不傷人的動物。長大后,這只小馬成為了馬群中的馬王。但是這只馬王與其他的馬不同,這只馬有著與眾不同的性格----野性。
有一次,小馬被一名牛仔發現了,并且帶回了擁有著兩條腿的可怕生物————人類。小馬被這名牛仔帶回了騎兵團,他在那里認識了可惡殘酷的,騎馬團的上校。他的馬,哪怕在野性大,再倔強。在他的管理下總能變得溫順,但是,小馬的野性十足,再怎么打他,不給他吃東西,用了所有手段,但是小馬始終沒有聽他的話。
直到有一天----一個土著人小川被綁在了騎馬團的門口。但是小川極為聰明,用隨身攜帶的小刀幫助小馬王,脫離了危險。后來,這小川將小馬王帶回了部落中。每天極有耐心的安撫她,試圖馴化他,讓小馬聽話。此時,小馬愛上了一匹十分美麗的小母馬叫小雨。這時,小川也發現小馬喜歡上了小雨,便用小雨讓土著人聽話。后來,在小雨的幫助下,小馬終于肯小川摸他,但是還是不能騎上它。
最后,小川放棄了。他打開了馬圈,讓小馬走,不再為難他了。但是好景不長,上校來襲擊小川的部落。小川和他的愛馬小雨,一同保衛家園,誰知卻遭到危險,掉入了河水之中。小馬王看到,立馬轉身跳下河,去救小雨。但是不幸小雨受了傷,而又被騎馬團發現,他們看到小雨快不行了,便把小馬帶走,留下了病馬小雨。
可奇跡又重生,小馬王碰到了小川。誰知又被上校看到,派了部隊不斷的追逐。在被迫下,小馬王和小川只好飛度懸崖。讓上校和他的兵團看呆了,以為他們會掉下去,但奇跡又一次出現。他們成功飛過了懸崖!
這個時候,上校明白了,自由的動力是怎么拴都拴不住的,因為自由來自本性。任何人都不可阻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