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幫助老人的心得體會作文(精選3篇)
關于幫助老人的心得體會作文 篇1
幫助好似盲人手中的燈,再不是中幫助了被人,同時也是對自己的幫助。雖說”瞎子點燈只是白費蠟”,但他點明手中的燈時,他并不是僅僅為了自己,這燈不僅為別人照明他們前方的路,更加避免了在漆黑中被人撞到自己。
歲月如史書,記錄著我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一次坐公交車時,正好有一個座位。但向后一看,連綿不斷的人流接連涌了上來。見此狀,我便以迅雷不及掩兒的速度搶上前去。我搶到位置了,放心的坐了下去。但在人流中,我會時隱時現地看到一位老爺爺被勇來擠去。但在有半天之后我終究沒有讓做的決定。
終于,一個小女孩給這個難題畫上了一個句號,給擁來擠去的老爺爺一個完美的“歸宿”。與此同時我的內心自然是無比糾結,竟比不過一個學齡比我還要小的同學,真是慚愧啊!時間一分一笑地過去了,馬上又到了下一站。與此同時,又上來了一位老者。在這兩位老者之間,這個老者比上一個老者的身體還要虛弱。但我的心中終究只有自己,沒有去讓座。
時間飛逝,如同一只離線的箭一瞬間就過去了,決不會留下任何痕跡。雖說時間快,但我看到那位老者的每一眼都會愧不敢當。到站了,我該下車了。但望著前方滾滾的人流,我根本出不去。但是要上學,我只能一點一點地擠出去,除此再無別的辦法。而那位讓座的小朋友,輕松的下車了。我也終于在半天的擁擠下下車了。
在這次故事中,使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去學盲人提燈籠。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心中若只有自己時,麻煩也會隨之向你走來。
關于幫助老人的心得體會作文 篇2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每當我聽到同學們唱起這首歌時,我的心里總會充滿無限悲傷:每當同學們問我媽媽是干什么的,我臉上燦爛的微笑就會馬上收斂起來,因為我媽媽早已飛上了天堂;每當老師讓我們寫以媽媽為題的作文時,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敬愛的奶奶。
我有一個平凡的家,爸爸每日出去打工賺錢,家中大大小小的事便落在了奶奶身上。每天,我回到家,總能看見奶奶那忙碌的身影,甚至有時連幾棵雜草在她頭上,她也不知道。我討厭這些雜草,因此有時我會不由自主地上前想幫她撣去,但她總會后退幾步,把頭撓撓,對我說:“沒事,沒事。”說完便走開了,每當這時我的眼淚總會奪眶而出,我愛這個家庭,我更愛我的奶奶,我不希望奶奶做任何事。特別是在冬天,奶奶每日總要把那粗糙的雙手放進冰涼的水里,仔細的幫我洗每一件衣服。我常常都不忍心看下去,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讓老人有個幸福的晚年。
這天,我很早就起床了,急急忙忙地穿上衣服后,又悄悄地走出房間,小心翼翼地拿出那天要洗的衣服,放在木桶里,又從缸里打出一些涼涼的水倒進桶中,開始幫奶奶洗衣服了,我把小手放到冰涼的水里,頓時又放了回去,這水太冷了,這時我眼前突然浮現出奶奶洗衣服的情景,便又把手放入水中,洗起衣服來。兩件洗好了,這時,我突然感覺到背后有一只粗糙的大手撫摸著我的頭,我立刻轉過身去驚訝的叫道:“奶奶……”。奶奶打斷了我的話,輕輕地說:“這么冷的天,你洗什么衣服呀!快,讓我幫你捂捂手。”奶奶趕忙扶起我,把我冰涼的小手放在手中,搓來搓去,愛憐地望著我,說:“以后,別這樣了,讓我來洗!”我聽了,抽出雙手,說道:“奶奶那怎么行,您已經勞累了大半輩子,該是我孝敬您的時候了,以后這些還是讓我來做吧,我已經十三歲了,這也是我力所能及的事。”奶奶聽了,淚水立刻模糊了雙眼,她用那雙模糊的眼睛深情地望著我,激動地說:“霞兒,你長大了,你真的長大了……。”我看著奶奶,仿佛覺得她已不再是我的奶奶了,因為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見她哭,我猛然間覺得這不是老人的眼淚,是老人愛子孫后代濃濃的情意。我永遠愛我的奶奶,我會像她愛我一樣愛她。
關于幫助老人的心得體會作文 篇3
20__年1月12日,跟支部去流沙慰問孤寡老人,今天我感受到,人要學會感恩,因為懂得感恩,我們才能做好一個人,因為感恩,生活中,我們才常可以看到好多感人的好人好事,去到一家通過交談,我們得知,老人常年獨自一人居住屋子里,伴隨她度過幾十年艱苦歲月的只有一間破草房,幾件破舊的衣裳和一床被子,老人已80多歲,啞巴,眼睛失明,腿不太好使,家有三女兒,沒有一個關心母親冷暖,看到這場景心涼了,
她的孤單寂寞輕輕拂過我們小小的心靈:這世上不幸的人有很多,他們不能跟正常人一樣享受正常的生活,每當見到別人的笑容,積在他們心底深層的憂郁又會涌上心頭。我們四肢健全,天資聰明,這已經是上蒼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禮物”,讓這份“禮物”得以發揮,展示出它最耀眼的一面。
我們感觸很多,“當今社會的老人越來越孤獨,當今的年輕人越來越灑脫”,我們希望能為老奶奶驅除孤獨感,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關注老人,讓他們感受晚年的幸福。感謝這次慰問,讓愛把我們和老人融合在一起。讓我們懷抱一顆感恩的心,大聲說出我們的心聲:“讓愛播灑全世界”!
在這次愛心行動中,我深深地體會到關愛的力量是那么的偉大,它既可以使老人們感到快樂,同時也可以讓自己感到快樂。他能給老人家帶出一份關愛,使他們感到有人關心他們,更重要的是能讓他們感到溫暖,舒適和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