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校園中秋節活動總結(精選3篇)
關于校園中秋節活動總結 篇1
為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習俗,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大力營造建設良好文化氛圍,根據上級相關文件精神,校團委在全校范圍內組織開展了“我們的中秋節”主題活動。現將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充分挖掘中秋節的文化內涵,著力引導廣大師生認知傳統、尊重傳統、弘揚傳統,增強愛國愛鄉熱情,提高文明素質。
二、活動內容
1、網上慶佳節活動
組織全校師生圍繞“感恩、團圓”主題,借助網絡、短信、微博、微信等現代交流平臺,開展中秋簽名寄語活動,通過抒發感想、發送感恩寄語,表達暢想團圓、感恩父母、報效祖國之情,引導留守兒童給家人、同學、朋友傳達節日問候,傳遞思念,鞏固家庭感情基礎,營造人人思親情、家家盼團圓氛圍。各班級組織學生將簽名寄語以評論形式在校團委微博上發送。活動在全體學生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學生們積極參與,80%的學生參與簽名寄語活動,留下了對傳統中秋佳節的美好祝福和記憶!
2、節日民俗文化活動
各班級要求每生完成一份與中秋相關的手抄報,同時,各班組織學生出一期“中秋,團圓”專題黑板報,可介紹中秋文化廟會、民俗文化、燃燈賞月、體育健身、中秋詩文、詩詞賞析等節日民俗和文化*活動相關內容,讓學生在設計制作的過程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自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各班對學生手抄報進行了評選,并將優秀手抄報予以展示。校團委對各班手抄報和黑板報完成情況進行了檢查。
3、組織師生帶動家長開展衛生大掃除,整治校園內外、公共場所、大街小巷的環境衛生,清除衛生死角,增強人們的生態文明意識,創造整潔優美的環境。
在本次活動中,各班級把開展好“我們的節日·中秋節”主題文化活動作為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根據校團委的活動方案進行部署,認真組織,確保了活動扎實有效地開展。同時,活動還充分發揮互聯網、手機短信等現代媒體的優勢,利用宣傳欄、黑板報、手抄報等普及民俗文化和文明禮儀,展示了師生節日活動的開展情況,營造出濃厚的節日氛圍。今后我們還將繼續抓好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不斷強化學生思想道德建設!
關于校園中秋節活動總結 篇2
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為了歡慶我國這個古老的傳統佳節,更為了借此機會對學生進行民族傳統文化及感恩教育,我校成功開展了“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
一、總輔導員利用周一國旗下講話開展了”我們的節日·中秋節”講話活動。
二、召開班會或專題中秋節文化、中秋民俗故事會。在主題班會活動中,同學們通過查閱資料,向大家介紹了中秋節的來歷,還用古詩詞誦讀和吃月餅等多種形式,了解了中國節日,增強了我是中國人,說中國話,過中國節的愛國情感。
三、用繪畫表達情感。學生們饒有興趣地畫關于中秋節的圖畫,月亮、月餅等,體現了濃濃的中國情。
四、撥打一個親情電話。在各班班科主任的組織下,我們的留守學生也在親情連線中與親人通話,表相思送祝福,共同傳遞著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
五、出一版黑板報。四五年級出一版以“我們的節日?中秋節”為主題的黑板報,使學生從中受到濃郁的傳統節日文化氣息的熏陶,并從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們不僅了解到了更多有關中秋節的知識和故事傳說,也讓他(她)們對中國這一傳統佳節及傳統文化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和熱愛;同時也教會學生們懂得感恩回報,對全體學生進行了“感恩”教育,從而激發同學們努力學習,報答父母恩情。
關于校園中秋節活動總結 篇3
中秋節是最富有人文底蘊的傳統節日,我校根據縣教體局下發的《關于在中秋節期間組織全縣中小學生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的通知》精神,結合學校實際,認真組織開展了“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現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氛圍濃郁
我校一直把開展好中秋節主題活動作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重要抓手。根據縣教體局下發的《關于在中秋節期間組織全縣中小學生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的通知》精神,結合學校實際認真制定了“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方案,并第一時間傳達給各班班主任。班主任及早布置,精心準備。
二、活動多彩,富有成效
1.開展“詠月”經典誦讀活動。精心選擇歷代“詠月”名篇佳作,開展形式多樣的誦讀、賞析、創作活動,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2.開展送溫暖送關愛志愿服務活動。開展關心孤寡老人、殘疾人、留守兒童等活動,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努力為農村留守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空間和健康的生活、學習環境。
3.開展以“感恩、團圓”為主題的網上寄語活動。以班為單位利用我校微機室或學生家中網絡,上網寄語、留言,發手機短信等形式,向外地乃至國外的親人傳達節日的問候,表達團圓、思念的情愫,融入團結和諧、振興中華的民族大義。
“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是更好地利用傳統節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一個載體,是我校精神文明建設和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的大課堂。這次活動,豐富了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與偉大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愛國熱情,長中國人的根,聚中國人的心,鑄中國人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