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勞動節來歷
5月1日,葡萄牙、土耳其、印度尼西亞等世界多地舉行游行集會,游行的民眾向政府表達他們的訴求。聯合國部分工作人員于五一國際勞動節當天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和平示威游行,抗議艱苦的辦公條件。
國際勞動節又稱“五一”國際勞動節、“國際示威游行日”,是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全國性節日。
1866年,第一國際日內瓦會議提出八小時工作制的口號。1886年5月1日,美國芝加哥等地20萬工人舉行游行示威和大罷工,反對資本家的殘酷剝削,要求實行八小時工作制。經過斗爭,獲得八小時工作制的權利,開辟了工人階級一天工作八小時的新紀元。1989年7月14日,由恩格斯領導的第二國際在巴黎舉行代表大會,法國代表拉文提出,把象征工人階級團結、戰斗、勝利的5月1日作為國際無產階級的共同節日,與會代表一致同意,通過了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決議。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許多工業城市的工人,舉行盛大的游行示威運動,此后,各國工人每年在這個節日,都舉行示威紀念活動。
中國工人階級第一次大規模紀念國際勞動節是1920年5月1日,當時北京、上海、廣州、九江、唐山等地都舉行了群眾性的集會和示威游行,李大釗專門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五一”運動史》,介紹“五一”節的來歷和美法等國工人紀念“五一”的活動,號召中國工人把這年的“五一”作為覺醒的日期。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于1949年12月規定5月1日為勞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