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愛國運動教案(通用6篇)
五四愛國運動教案 篇1
一、課型:新授課
課時:1 課時
二、課程標準:
了解五四運動的史實,認識五四運動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五四運動的背景、原因、過程、結果、意義及如何理解五四精神。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五四運動歷史背景的分析,培養學生認識“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辯證統一。
(2)通過五四愛國運動和以往革命運動的比較,認識其偉大歷史意義,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比較能力 。
(3)培養學生閱讀材料,分析材料,結合已學知識共同分析、概括問題。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體會到青年是國家的希望,學生是時代的主人翁,愛國是學生的優良傳統,應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
(2)認識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在五四運動后期,工人階級發揮了主力軍作用。全國人民團結斗爭是勝利的保證。
(3)通過對五四運動的學習,認識到仁人志士為救國進行的不屈的探索與抗爭才是中國不致滅亡的根本原因。
三、重點、難點:
重點:五四運動的史實,包括發生的背景、運動的過程、結果和影響。
難點:理解五四精神?
四、教學方法:
1創設歷史情景:利用電影資料使學生體會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
2溫故而知新: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溫習五四運動的史實,從而得出自己的結論。
3課堂討論:通過對五四精神的討論,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五四運動的偉大歷史意義。
五、授課過程
(導入)
師:在坐的各位包括我都是年青人,年青人充滿的熱情,充滿著理想,沒有什么不可以的,而且我們年青人還有自己的節日,什么節?(五四青年節)那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哪一個歷史事件呢?(五四運動)那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五四愛國運動,大家翻開課本64頁,看第16課,(板書,五四愛國運動)
(講授新課)
本節課我們將分四個環節來進行:尋源五四、走進五四、感悟五四、弘揚五四,讓我們先進入第一個環節“尋源五四”。
(出示幻燈片,尋源五四)
一、尋源五四
(創設情景:打出幻燈片)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戰勝國在法國凡爾賽宮召開和會。
師:中國有沒有參加此次巴黎和會?中國是以什么身份參加的中國代表帶著什么期望來參加和會呢?
生:中國以戰勝國的身份參加了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帶著廢除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取消“二十一條”、收回日本在大戰時奪去的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希望能夠改變中國在國際上的屈辱地位
師: “公理戰勝強權”是中國人對巴黎和會的期許,也是鴉片戰爭以來幾代中國人的夢想。讓我們大家帶著期望和夢想,走進巴黎和會。
(結合影片回答下列問題)
1中日辯論的焦點問題是什么?這一問題是怎樣形成的?
生1:中日辯論的焦點問題是山東問題。
生2:這一問題由來于1898年,德國強租膠州灣,把山東作為自己的勢力范圍,日本對德宣戰,并加緊了侵華步伐。,向袁世凱政府提出了“二十一條”。這個條約不僅要求把德國在山東的一切特權轉交給日本,還提出了其他的無理要求。
師:回答的很好,在這里我想用四幅圖來證實大家的回答。(出示信號山飛鷹國徽圖片)
師:一戰期間中國主要面臨哪個帝國主義國家的威脅?
生:日本,日本加快了侵略中國的步伐。妄圖使中國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師:幻燈出示蝎子政策,二十一條,五月九日永世勿忘。
2“巴黎和會”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你如何評價“巴黎和會”?
師:列強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巴黎和會是一次列強操縱的分臟會議。
3 日本代表說中國沒有出“一兵一卒”是不是事實呢?
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67,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中國。
4從中國外交的失敗,你得出什么認識
生1:弱國無外交。?
生2:從列強方面說,則可以看出當時帝國主義實行強權政治。
師:大家講得很好。外交是內政的延伸,是綜合國力的比拼。舊中國的外交是屈辱的外交,今天,我們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與舊中國外交形成了天壤之別。
這是85年前的中國,大家想想今天的中國國際地位如何?舉例說明。
生1:中國今天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比如20xx年,中國加入WTO。
生2:還有上海合作組織,APEC會議,還有20xx年奧運會,這些都展示了中國今天的國際地位。?
師:新舊中國外交上天壤之別表明了綜合國力在外交上的重要性,也再一次證明了堅持黨和政府的領導、堅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和必要性。?
作為新世紀的年輕人,我們看到這些感到無比的自豪,85年前的年輕人同樣為政府的屈辱而感到憤怒。當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一場風暴即將到來。(出示幻燈片:走進五四)?
二、走進五四
師:五四運動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內容,運動分為幾個階段?
生:兩個。
師:大家看大屏幕上的這一組圖片,它簡單表述了五四運動的過程,但順序已打亂,請大家
仔細觀察,指出他們的先后順序,并且運動的兩個階段分別包括那些圖片?(展示課件)
(學生討論)
生1:圖片的順序應該是4,2,1,3?
師:回答的都非常準確,下面大家用簡短的話根據圖片描述一下第一階段,注意包括你所理解的重點內容。(大家討論,請學生到前臺講解)
生1:5月4日,北京學生運動,在天安門城樓前舉行游行示威,游行的學生還火燒了趙家樓,第二天學生張貼罷課通知,北京學生進行總罷課,北洋政府對學生進行鎮壓,逮捕游行的學生。
生2:游行的學生高喊口號,“外爭主權、內懲國賊”、 “取消二十一條”、 “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勿做五分鐘愛國心”等。
師:“內懲國賊”懲罰誰?“外爭國權”掙什么?這些口號那個體現了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
生:懲罰三個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掙國權是掙山東的主權。這些口號中,“拒絕在和約上簽字”體現了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展示第二階段)
師:這是第二階段,請同學來簡單描述一下。
生:北京的學生運動很快轉移到了上海,上海舉行國民大會聲援學生運動,上海各界舉行“三罷”斗爭將運動推向高潮。
師:“三罷”斗爭是什么?說明運動具有什么特點?
生: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說明運動涉及的階層比較多,群眾基礎比較廣泛。
師:上海的“三罷斗爭”后,運動迅速傳向全國。有切膚之痛的山東也加入到五四風暴當中。
生: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6月10日罷免三個賣國賊,6月28日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師:面對強國的淫威,中國為什么能夠拒簽
生:中國面臨全國人民的壓力,除此以外還有中國代表團的不懈努力。
師:近代中國的外交是屈辱的外交。而巴黎和會,拒簽對德和約是中國近代外交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因為6月28日是中國人第一次向西方列強說“不”。
師:大家再回顧一下五四運動的口號,有哪些得以實現
師:下面讓我們再來簡單回顧一下五四運動的過程及結果。(展示課件)
師:通過圖示可以看出運動的兩個階段出現了不同,有哪些?
生:運動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運動主力由學生變為工人。
師:所以五四運動初步勝利,這是第三個不同,為什么結果不同?
生:因為第二階段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師:五四運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交響樂中一部雄渾的青春樂章,是中國青年可以引以為豪的光榮歷史。歷史走過昨天,歷史見證今天,歷史暢想明天,讓我們一起感悟五四吧!(出示幻燈片,感悟五四)?
三、感悟五四
師:85年過去了,五四運動卻成為我們永不退色的記憶,因為它是一場永垂青史的現代愛國運動,它具有杰出的歷史意義。(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并指出)?
師:毛澤東同志指出:(出示材料)?
五四運動的杰出的歷史意義,在于它帶著為辛亥革命不曾有的新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舀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舀協地反封建主義。?
——《毛澤東選集》
師:五四運動的“新”姿態有哪些?與辛亥革命相比還有哪些不同
生: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廣泛的群眾基礎,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具有初步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作為領導階級。?
師:從某種意義上講,五四運動是我國近代史的開端。那么新舊民主主義革命又有哪些異同點呢? ?
師:為了紀念青年人覺醒的日子,我國將5月4日定為“五四”青年節。除了紀念五四運動的偉大歷史意義,還在于紀念它留給我們的不朽精神,即五四精神。那么什么是五四精神?請大家通過前面的體驗結合教材概括一下。?
師:五四精神具體體現為什么呢?
師:1、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2、民主與科學的精神
3、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最后用一段紀念詞總結一下五四運動。?
八十年前的五四運動,是以一批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偉大的愛國革命運動,也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這場運動,成為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樹立了一座推動中國歷史進步的豐碑。它孕含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精神,其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五四運動所體現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百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 ——在紀念五四運動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師:所以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還是一次新文化運動。五四精神是戰爭年代的產物,處于和平年代的我們又該如何弘揚五四精神呢?大家可以分組討論一下。(出示幻燈片,弘揚五四)?
四、弘揚五四
提問:我們應如何弘揚五四精神呢?
(學生自由發言)
師:新時期的五四精神應該是“解放思想、勤于學習、開拓創新、勇于奉獻”
五四愛國運動教案 篇2
重點:五四愛國運動爆發的背景。
難點:如何理解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講解法;電教手段應用:電影資料剪輯《五四運動》。
教學過程: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仁人志士為救國進行的探索與抗爭”的內容,引入本課主題。
一、五四愛國運動的背景
教師首先放映電影資料剪輯《五四運動》,然后要求學生結合課本相關內容和以前所學知識回答五四愛國運動的背景。
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下面幾段材料:
材料一:軍閥擴充軍隊數目:全國陸軍45萬多人;85萬多人。
材料二:對人民的壓榨:1912~田賦增加了7倍;鹽稅、煙稅、酒稅增加了3倍,印花稅增加了6倍。
材料三:1916~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債100多次,債權國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國,以中國的銀行、礦山、交通、稅收、國庫券、期貨為擔保。
材料四:據統計1913日本在華投資總和4.9億日元;輸華貨值1.6億日元,增至4.47億日元;美國對華貿易額從0.35億海關兩增至1.08億海關兩。
材料五:日本首相寺內稱:在他任期內1916~日本對華借款3倍于前,日本在華權利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條。
回答:20世紀初,中國的社會性質是什么?一戰期間仍加緊對華侵略的是哪兩個帝國主義國家?控制段祺瑞政府以圖實現其獨霸中國目的的是哪一國?
學生回答后,教師概括出如下內容:隨著中國社會結構的變化,民族矛盾,階級矛盾的日益激化,革命運動的爆發不可避免。
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和經過
關于“巴黎和會無理拒絕中國人民的正義要求”,建議教師首先簡單提問學生:巴黎和會召開的時間、背景、目的是什么?然后向學生展示在巴黎和會上,中國政府的正義要求。
最后介紹巴黎和會對于中國政府的正義要求予以拒絕,此時教師出示材料:巴黎和會關于山東問題決議案。
關于“五四運動的爆發、發展和初步勝利”,建議教師首先依據教材小字部分向學生介紹5月2~3日的情況;然后讓學生看教材相關內容;最后由學生分析五四愛國運動前后兩個階段各自的特點(從運動中心、領導階級、運動主力、最終成果等方面考慮),教師做出相應補充。
三、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
教師首先要求學生結合辛亥革命的失敗,分析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然后教師依據教材做出以下補充分析:
第一、“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五四”運動過程中,青年學生喊出了“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口號,并且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相比較以前的革命,在反帝反封建的要求中更堅決、更堅強。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在運動后期發揮了主力軍作用。“五四”運動過程中,在上海工人罷工聲援學生愛國運動后,全國的斗爭形成新的高潮,正是工人階級的巨大作用,迫使北洋軍閥政府讓步,“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先進知識分子指導和推動了運動的發展,并起了領導作用。第二、啟導廣大人民的覺悟,準備革命力量的團結。“五四”運動過程中,全國二十多個省,一百多個城市,尤其是工業相對集中的城市都爆發了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參預的群眾超過歷次革命,人們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幟下空前的聯合。第三、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思想基礎。“五四”運動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以李大釗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選擇并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為振興中華的革命理論,并為之積極行動。第四、“五四”運動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五四”運動受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影響,并成為當時社會主義潮流的一個組成部分。總括上述,“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因為有新的生產力、新的革命力量——工人階級,新的理論——馬克思主義,新的奮斗目標——社會主義。中國革命較之以前的革命,由于這些新的因素,進入到新的階段。
教學設計思想
通過學生比較五四愛國運動前后兩個階段、辛亥革命與五四愛國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與舊民主主義革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通過教師分析相關問題,補充相關材料,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板書設計
五四愛國運動
一、五四愛國運動的背景
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和經過
1.巴黎和會無理拒絕中國人民的正義要求
2.五四運動的爆發
3.五四運動的發展和初步勝利
三、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文章
五四愛國運動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五四愛國運動的背景、過程、性質及歷史意義等有關的基本史實。
能力目標1、通過結合材料引導學生分析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背景,培養學生閱讀材料,概括問題的能力。
2、通過分析五四運動的發展過程,判斷其性質,培養學生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感受五四愛國運動所表現出的蓬勃氣勢,培養學生憂國憂民、不屈不撓、樂于奉獻、敢于斗爭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2、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
教學重點:
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以及歷史意義
教學難點:
為什么說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義革命的開端?
教學方法:
講解法、討論分析法、影視圖片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五四愛國運動的電影片斷
為了紀念電影中的這場運動,我們把每年的五月四日定為青年節。那么,同學們能猜到今天我們將學哪一課內容嗎?(五四愛國運動)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回到那個民族命運飄搖的歲月,那個令無數青年熱血沸騰的年代。
[板書] 第三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第10課 五四愛國運動
中國近代史始于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于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界,可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兩個階段。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舊民主主義革命就是指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民族民主革命。五四愛國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它的發生是源于那個災難深重的年代,又有其直接原因。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一段小字和第一段正文,想一想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巴黎和會上中國提出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絕,導致五四運動的爆發。)
[板書]一、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思考與探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也是戰勝國,但為什么仍然擺脫不了主權被侵犯的命運?這一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因為當時中國綜合國力落后,這說明“弱國無外交”)
[板書]二、爆發
[情景再現]五四學生運動的場景和反動軍警逮捕愛國學生
請同學們結合課文知識,解答以下問題:
1、五四愛國運動爆發的時間、活動中心和主力是什么?(5月4日,北京、學生)
2、在運動中學生提出了哪些口號?(“外抗強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青島”、“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3、面對學生的愛國運動,北洋政府的態度如何?(遭到北洋政府的鎮壓,并逮捕了許多愛國學生)
[合作交流]從學生提出的口號中可以看出斗爭的矛頭指向什么?它體現了青年學生什么樣的精神?而面對北洋政府的鎮壓,青年學生又表現了什么樣的精神?(斗爭的矛頭直接指向日本帝國主義和北洋政府;運動體現了學生憂國憂民、不屈不撓、樂于奉獻、敢于斗爭的精神)
[生活鏈接]那么,在和平發展的今天,我們作為學生應該怎樣體現這一愛國精神?(努力學習,為更好地建設國家做好準備)青年學生的行動喚起了各界人民的愛國熱情,6月3日之后,五四運動又有了新的發展。
[板書]三、發展
[情景再現]六三之后,上海工商界游行示威以及北京高師被捕學生獲釋返校。
請同學們比較一下,這一時期的愛國運動與前期在活動中心和主力上有何不同。(活動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運動主力也由學生變為工人)在全國人民的強大壓力下,五四運動最后取得什么結果?
[板書]四、結果:取得初步勝利
五四愛國運動取得初步勝利,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撤消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三個親日派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思考與探究]從整個運動的發展過程來看,走在運動隊伍最前面的是哪一階層?而在運動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又是哪一階層?這說明什么問題?(走在最前面的是學生,起決定作用的是工人。這就說明青年學生具有愛國熱情,是革命的先鋒,而無產階級才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
[板書]五、歷史意義
1、性質: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五四運動把斗爭的矛頭直接指向了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封建統治,運動具有反帝反反封建的性質,你認為在學生提出的眾多口號中,哪一條口號最能體現運動的性質?(“外抗強權、內除國賊”。因為“外抗強權”具體表現為要求取消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廢除二十一條,反對把德國在山東的一切特權轉讓給日本,它具有反對帝國主義的內容;而“內除國賊”具體指懲辦親日派賣國賊,具有反對封建主義的內容。)
2、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投影顯示]比較五四運動與辛亥革命的性質、領導階級、革命范疇
辛亥革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它屬于資產階級革命范疇。而五四運動發生在俄國十月革命以后,它屬于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由于中國資產階級自身的階級局限性,他們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所以過個偉大的使命就由中國無產階級承擔,而中國無產階級是在五四愛國運動中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并且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所以說五四愛國運動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結束語]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五四愛國運動,它是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在這次運動中,我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人民強烈的愛國熱情,而五四運動也已經成為一種精神,一種愛國象征。
鞏固練習
完成課后1—2題
五四愛國運動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了 解五四運動的背景、內容(時、地、人、口號等)、結果及其意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其意義
掌 握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概況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閱讀觀察再造場景從課文和插圖、圖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再現五四運動的時代背景,探索其對于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所起的作用
討論分析理解概念從五四運動的傳單、口號分析其性質,理解其精神;從中共一大、二大的召開,理解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意義
構建宏觀知識結構五四運動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它屬于中共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共的成立是中國近代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情感態度價 值 觀愛國情感五四青年表現出來的斗爭精神是極其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應當繼承光榮傳統,奮發學習,矢志完成民族復興大業
思想意識中國的資產階級天生軟弱妥協,無法完成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中國革命需要建立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
教學重點 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教學難點 對于五四精神和中國共產黨誕生意義的理解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組織學生回顧上一節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新文化運動有什么歷史意義?(它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啟發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就在新文化運動發展的過程中,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中國歷史進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她同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舊式的民主主義革命相比,在反帝反封建這個目標上是一脈相承的,所以還屬于民主主義革命。但是領導革命的階級從農民、開明地主、資產階級等,變成了無產階級;參加者也從少數“精英分子”擴大為人民大眾了。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階段從五四愛國運動開始,到1935年紅軍長征勝利結束。其間還經歷過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北伐戰爭、國共對峙等重大歷史事件。今天大家要探究的是第二單元第10課的內容,它可以告訴大家青年節(學生節)的由來、“七一”建黨紀念日的由來等重要歷史知識。(布置學生閱讀45——49頁全課內容,對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五四愛國運動
1、“導言”和45頁小字部分的內容與五四愛國運動有什么聯系?(它們是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
2、根據46頁“動腦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也是戰勝國,國家主權為什么仍然遭侵犯?(當時中國綜合國力仍然弱;北洋軍閥政府仍然實行封建統治;帝國主義在中國仍然享有許多特權;中國仍然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之中。)
3、五四愛國運動中的青年學生提出了哪些主張?(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21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等)[對于“21條”,要指出它是袁世凱復辟帝制過程中,與日本帝國主義簽定的賣國條約]
4、46頁插圖《還我青島》反映學生什么樣的心態和要求?(愿為收回國家領土,不怕犧牲、斗爭到底)
5、46頁插圖《北京高師被捕學生回到學校時受到同學們的熱烈歡迎》頂端題字中的“中華民國八年”是公元哪一年?()你從這幅圖片中獲得了哪些信息?(它證明了北洋軍閥政府曾經鎮壓學生運動;但是,北洋軍閥政府迫于人民的壓力,不得不釋放被捕的學生,五四愛國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被捕學生返校受到熱烈歡迎,說明五四愛國運動得到廣大學生的支持和擁護;被捕學生敢于斗爭的愛國行為值得炎黃子孫為之自豪和驕傲。)
6、46頁資料·‘五四’傳單反映了中國人民的什么精神?(憂國憂民、不屈不撓、樂于奉獻、敢于斗爭——這些又被稱作“五四精神”。)
7、五四愛國運動的性質是什么?有什么意義?(它是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1、“中共一大”基本知識
參加者 內容 性質 意義
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人
通過黨綱,選舉產生領導機構
中國無產階級先鋒隊
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2、根據47頁《共產黨早期組織分布示意圖》說明:中共一大的代表來自哪些地方?(北京、上海、濟南、武昌、長沙、廣州、日本東京、法國巴黎等地。)
3、根據48頁三位人物頭像指出他們的姓名。(從左到右依次是毛澤東、董必武、李達)
4、根據插圖《“一大”會址嘉興南湖游船》說明:“一大”原來在什么地方召開?(上海)
5、這三則材料反映了什么樣的歷史事實?(“示意圖”反映中共“一大”召開的條件,“人物像”是中共一大的參加者,“南湖游船”是一大召開的地點之一。它們都是中共正式成立的歷史證據。)
6、根據48頁“動腦筋”:陳獨秀沒有參加“一大”,為什么被選為中央局書記?(他在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中貢獻巨大,聲望很高;他還是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發起人之一。)
7、“活動與探究·議一議”: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為什么要建立中國共產黨?(在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舊式的民主主義革命中,領導革命的階級是農民、開明地主、資產階級等,他們都由于自身的弱點,無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這使得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認識到,要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必須有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必須建立中國共產黨。)
8、教師指出:由于“一大”是當年7月召開的,以后就把每年的7月1日定為黨的生日。由于五四運動是愛國的青年學生首先發起的,以后就把每年的5月4日定為青年節。
鞏固小結
五四愛國運動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 解 五四運動的背景、內容(時、地、人、口號等)、結果及其意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其意義
掌 握 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概況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閱讀觀察再造場景 從課文和插圖、圖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再現五四運動的時代背景,探索其對于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所起的作用
討論分析理解概念 從五四運動的傳單、口號分析其性質,理解其精神;從中共一大、二大的召開,理解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意義
構建宏觀知識結構 五四運動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它屬于中共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共的成立是中國近代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情感態度價 值 觀 愛國情感 五四青年表現出來的斗爭精神是極其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應當繼承光榮傳統,奮發學習,矢志完成民族復興大業
思想意識 中國的資產階級天生軟弱妥協,無法完成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中國革命需要建立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
教學重點 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教學難點 對于五四精神和中國共產黨誕生意義的理解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組織學生回顧上一節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新文化運動有什么歷史意義?(它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啟發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就在新文化運動發展的過程中,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中國歷史進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她同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舊式的民主主義革命相比,在反帝反封建這個目標上是一脈相承的,所以還屬于民主主義革命。但是領導革命的階級從農民、開明地主、資產階級等,變成了無產階級;參加者也從少數“精英分子”擴大為人民大眾了。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階段從五四愛國運動開始,到1935年紅軍長征勝利結束。其間還經歷過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北伐戰爭、國共對峙等重大歷史事件。今天大家要探究的是第二單元第10課的內容,它可以告訴大家青年節(學生節)的由來、“七一”建黨紀念日的由來等重要歷史知識。(布置學生閱讀45——49頁全課內容,對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五四愛國運動
1、“導言”和45頁小字部分的內容與五四愛國運動有什么聯系?(它們是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
2、根據46頁“動腦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也是戰勝國,國家主權為什么仍然遭侵犯?(當時中國綜合國力仍然弱;北洋軍閥政府仍然實行封建統治;帝國主義在中國仍然享有許多特權;中國仍然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之中。)
3、五四愛國運動中的青年學生提出了哪些主張?(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21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等)[對于“21條”,要指出它是袁世凱復辟帝制過程中,與日本帝國主義簽定的賣國條約]
4、46頁插圖《還我青島》反映學生什么樣的心態和要求?(愿為收回國家領土,不怕犧牲、斗爭到底)
5、46頁插圖《北京高師被捕學生回到學校時受到同學們的熱烈歡迎》頂端題字中的“中華民國八年”是公元哪一年?()你從這幅圖片中獲得了哪些信息?(它證明了北洋軍閥政府曾經鎮壓學生運動;但是,北洋軍閥政府迫于人民的壓力,不得不釋放被捕的學生,五四愛國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被捕學生返校受到熱烈歡迎,說明五四愛國運動得到廣大學生的支持和擁護;被捕學生敢于斗爭的愛國行為值得炎黃子孫為之自豪和驕傲。)
6、46頁資料•‘五四’傳單反映了中國人民的什么精神?(憂國憂民、不屈不撓、樂于奉獻、敢于斗爭——這些又被稱作“五四精神”。)
7、五四愛國運動的性質是什么?有什么意義?(它是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1、“中共一大”基本知識
參加者 內容 性質 意義
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人
通過黨綱,選舉產生領導機構
中國無產階級先鋒隊
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2、根據47頁《共產黨早期組織分布示意圖》說明:中共一大的代表來自哪些地方?(北京、上海、濟南、武昌、長沙、廣州、日本東京、法國巴黎等地。)
3、根據48頁三位人物頭像指出他們的姓名。(從左到右依次是毛澤東、董必武、李達)
4、根據插圖《“一大”會址嘉興南湖游船》說明:“一大”原來在什么地方召開?(上海)
5、這三則材料反映了什么樣的歷史事實?(“示意圖”反映中共“一大”召開的條件,“人物像”是中共一大的參加者,“南湖游船”是一大召開的地點之一。它們都是中共正式成立的歷史證據。)
6、根據48頁“動腦筋”:陳獨秀沒有參加“一大”,為什么被選為中央局書記?(他在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中貢獻巨大,聲望很高;他還是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發起人之一。)
7、“活動與探究•議一議”: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為什么要建立中國共產黨?(在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舊式的民主主義革命中,領導革命的階級是農民、開明地主、資產階級等,他們都由于自身的弱點,無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這使得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認識到,要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必須有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必須建立中國共產黨。)
8、教師指出:由于“一大”是當年7月召開的,以后就把每年的7月1日定為黨的生日。由于五四運動是愛國的青年學生首先發起的,以后就把每年的5月4日定為青年節。
鞏固小結
1、根據下表鞏固知識:
時間 中心地點 要 求 領導者 主力 結果
6 月前 北京 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21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等 陳獨秀李大釗 學生 被鎮壓
6月后 上海 釋放被捕學生,罷免賣國賊、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等 同上 工人 初步勝利
2、指導學生當堂完成課本第49頁選擇題:應選A(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21條;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
3、提醒學生預習第11課《北伐戰爭》。
五四愛國運動教案 篇6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歸納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基本線索和歷史意義2、能力目標*收集五四時期文化精英的生平傳記和精辟論述,加深對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理解*概括新文化運動的思想解放作用和五四精神在現實生活中的指導意義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五四運動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認識愛國主義具有時代內涵4、重點、難點*新文化運動的思想解放作用(重點)*五四運動的愛國進步意義(重點、難點)教學方法:合作、調查、交流、探究教學準備:1、歷史大查閱:(制成資料卡片)A、新文化運動的核心人物及其故事B、“五四運動”的爆發及其經過2、投影片及教學圖片教學流程:
一、導入(投影出示圖片:“康有為、梁啟超像”、“義和團旗幟”、“孫中山像”)提問:大家還熟悉這三幅圖片嗎?相信關于他們的故事同學們一定還記得,哪位同學能分別用一兩句話概述一下。…… ……辛亥革命后,許多人都為推翻兩千年的帝制而歡呼,幻想在此基礎上建立民主的共和國,以實現中國人的強國之夢。但是,現實卻是袁世凱和張勛復辟帝制、軍閥割據混戰、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專橫。從西方移植過來的民主共和體制顯得羸弱無力,民主共和制并沒有發揮其制衡作用,反而成為軍閥、政客爭權奪利的遮羞布。那么,挽救中國到底應該走怎樣的一條道路,中國革命的曙光究竟在哪里?帶著這樣一個問題,我們一起走進本節課的學習——五四運動。(板書)
二、交流探究 1、新文化運動(1) 簡介新文化運動的背景(2) 閱讀教材,知識歸納:A、新文化運動的領袖B、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刊物C、新文化運動的口號(3) 資料交流:A、了解陳獨秀、李大釗、《新青年》(投影圖片)B、你還了解新文化運動中的其他一些人物嗎? (4)通過以上資料的交流,請同學們結合教材概括一下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方法:在自主概括的基礎上與同桌或在組內交流,互相補充學習。)小結:(投影)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斗爭矛頭直指封建制度的孔教。(5) 在我國新文化運動深入發展之時,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
(閱讀教材,了解十月革命) …… ……小結: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他們逐步從激進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他們開始用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武器,教育和組織人民,將革命推進到一個新的時期。探究、討論:新文化運動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這場運動前后期在思想宣傳方面有什么重大變化?…… ……小結: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啟發了民眾的民主主義覺悟,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思想準備。在思想宣傳方面,新文化運動前期提出了“民主”與“科學”的口號,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李大釗等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把新文化運動推向新階段,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2、五四運動(1)課前同學們做了很多資料調查,相信對“五四運動”已經有了一定了解,現在就 讓我們共同交流一下吧:A、五四運動暴發的背景及原因B、五四運動的經過C、五四運動的結果小結:(板書 學生完成)口 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先 鋒:學生主 力:工人階級領導者:接受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結 局:初步勝利標 志: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免去運動矛頭所指賣國賊的職務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2)想一想,哪些人參加五四運動,五四運動的前后期有什么重要的不同,你怎樣評價它?(提示:與“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進行比較:性質、領導者、革命的主力、運動的背景)小結:(投影)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徹底的反對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在這次運動里,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表現了偉大的力量;
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起了重要作用。五四愛國運動,發生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后,是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對宣傳馬克思主義起了推動作用。五四愛國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3)生活鏈結在民族危亡的時刻,學生發生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是愛國的具體表現,那么在和平發展的今天,我們作為學生應該怎樣體現我們的愛國思想?閱讀教材,歸納整理資料交流(魯迅、胡適)自主、合作、交流閱讀,了解十月革命根據以上史料,小組合作,討論、探究資料交流,走進歷史板書小結,整理知識1、小組合作,討論、探究2、歸納小結認識愛國思想具有時代內涵
三、總結:中國革命在負出了沉重代價,經歷了艱難曲折的歷程后,終于隨著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驚醒了國人,給先進分子指明了一條可行之路——馬克思主義道路,特別是五四運動的暴發,極大的提高了中國人民的覺悟,中國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迎來了革命曙光,開始了中國革命新的征程。四、課后探究歸納中國走過的幾條救國道路,想一想,為什么中國先進分子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五、板書設計:五四運動 宣 傳:民主 科學新文化運動 傳 播:馬克思主義時 間:1919、5、4 爆 發:口 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