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五月的鮮花》文藝會演央視直播觀后感八篇|五四文藝晚會我們都是追夢人觀后感
20xx年央視五四晚會完美落下帷幕,這臺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大型節目中心承辦的節目《我們都是追夢人——20xx“五月的鮮花”全國大中學生文藝會演》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特別節目(以下簡稱“五四晚會”)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
致敬五四運動100周年,做好青春追夢人。五四晚會以“我們都是追夢人”為主題,以全國大中學生群體和優秀畢業生代表為主體,由任魯豫、李思思、尼格買提以及北京電影學院學生王俊凱、浙江傳媒學院學生俞熙雯共同主持。
最近人氣很高的朱一龍也在晚會中獻唱,一首正能量滿滿的《英雄贊歌》,現場十分的激情,給人很震撼。且朱一龍的臺風一直很穩,雖然自己總在說上臺會緊張,但臺上的朱一龍和臺下的他是兩種狀態,臺下懵懂的小龍,臺上臺風穩得一批的大龍!
隨后,“朱一龍臺風穩”這個話題也沖上了熱搜。
朱一龍的人生信條——謙遜,靠角色表達自己
要說最近娛樂圈的“黑馬”,居老師算得上其中一位,被粉絲評價為“眼睛里有星辰大海”,不需要言語,一個眼神足以讓人記憶深刻。但對朱一龍來說,這不過是過去十年謙虛學習、累積沉淀的結果。
出道九年,居老師演過大量影視劇,《情定三生》中的遲瑞、《新蕭十一郎》中的連城璧、《新邊城浪子》中的傅紅雪等角色,都讓他收割了一大批關注他演技的粉絲。而《鎮魂》的突出重圍,讓更多人認識了這個“一心演戲不問窗外事”的演員朱一龍。
對于不溫不火的那幾年,朱一龍一直認為是自己不夠好:“觀眾沒有認可你,只能說明你演得不好。”
帶著這樣的想法,朱一龍虛心向別人請教,潛心磨煉演技。在做客由酷我音樂聯合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打造的青年閱讀分享類音頻節目《榜樣閱讀》時,他提及自己對于生活、演員工作中的為人處事法則——永遠保持謙虛:在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時,只有虛心接納別人的意見,多多自我反思,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即使自己比別人優秀,也不要頤指氣使。
節目中,他還分享一個自己剛入行和魏宗萬老師一起拍戲的小故事:在走戲時,飾演大臣的魏宗萬老師就動真格,完全按照實際拍攝時表演,行君臣跪拜之禮,因為他認為,必須在走戲的時候真跪,對手戲演員才能在接下來的反應、臺詞當中有準備地去設計一些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這給了朱一龍很大的感觸:越是好的演員,越平易近人;越是謙虛,越會對身邊的人以誠相待。而這也是朱一龍立志現在和未來堅持要做的。
身為演員,朱一龍時刻堅持著對演戲的執著和謙遜之心;身為公眾人物,朱一龍也時刻不忘發揮正能量明星的力量,按他自己的說法,更多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在社會、校園、工作中保持一顆謙遜的心,傳承優秀中華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20xx年新年賀詞中指出“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作為年輕干部,我們應該如何奔跑,執著追夢呢?
堅定信仰信仰是奔跑路上的風向標。年輕干部應具備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堅持執政為民的理念,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堅持原則,一身正氣,才能在困難面前不退縮,邪惡面前不畏懼,面對困難,迎難而上勇于擔責。信仰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信仰,信念不堅定,就會得“軟骨病”。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實際行動認真踐行共產主義偉大信仰。
務實工作實干是奔跑路上的助推器。黨員干部要跟隨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認識,堅持體察實情,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堅持科學的態度和求實的精神,積極向上,真抓實干。作為年輕基層干部,要把自己交給工作,把未來交給組織,擼起袖子加油干。吃點苦,吃點虧有利于儲備工作能量,儲備處事經驗。年輕干部要主動給自己壓擔子,腳踏實地的干好每件事,才能挑起更重的擔子。
勤于學習學習是奔跑路上的加油站。新時代知識的迭代率越來越快,能力的保質期越來越短,不學習就會被時代淘汰。黨員干部要活到老、學到老,要有學習的緊迫感,不學習的人就會被崗位淘汰,還將被時代拋棄,被社會隔離,不學習是最大的任性。作為年輕黨員干部要保持“空杯心態”,歸零自己,做回小學生。平時要注重政策的學習,業務的培訓,學好做群眾工作的本領,少一些“書卷氣”,多一些“泥土味”,與群眾打成一片,不做“網絡套子里的人”,用“陽光心態”學習現實溝通技巧,成為工作中的“多面手”。
時間鐫刻嶄新的年輪,歲月記錄前行的足印。我們都是追夢人,追夢人的征程向著未來延伸,追夢人的腳步更加鏗鏘堅定。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力拼搏,努力奔跑,以優異的成績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我們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擁抱時代;我們是初升的太陽,用生命點燃未來。‘五四’的火炬,喚起了民族的覺醒,壯麗的事業,激勵著我們繼往開來。”青春像黃金一樣閃爍著光芒,是那么的耀眼,那么的絢爛。神采飛揚的青春,是生命中一首激情澎湃的頌歌。
青春是人生中最燦爛的季節,我們應該刻苦鉆研,用知識來武裝自己。但是,我有些青年,認為他們的人生不夠“燦爛”,像追求他們所謂的“燦爛”,那就是追求外表的華麗,表面的榮耀,整天穿得花枝招展,梳著亂七八糟的發型,同學之間攀比時尚……是的,他們擁有了“燦爛”的外表,但是他們的心靈是枯萎的。真正燦爛的人生,是通過刻苦的鉆研后,而獲得的成功,而成功,是要經過長期的努力才會得到的。一些青年任那寶貴的時間從手上流逝而毫不可惜,只把時間花在容貌上,任由時間從漂亮的衣服中劃過.每當回想起昨天,卻也不知后悔。記得一位偉人說過:“你熱愛生命嗎?那么就別浪費時間。”是的,朋友們,時間造就一切美好,所以如果你渴望生活美好,請珍惜時間,珍惜我們美好的青春。
青春似火。青春就像一把把熊熊燃燒的烈火。所以我們應該有一個堅實奮斗目標,不讓這把烈火漫無目的的燃燒。我們擁有了青春,所以我們站在人生最輝煌的起跑線上,迎接新的挑戰,我們盡情的放飛夢想,并努力的追求明天。許許多多的成功都要以此作為起點,所以,我們不能再虛度年華,任情懶惰。
記得我讀過這樣的一段:“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青春,是理想的火炬。青春,是一個人生命的聚光點,充滿彩色與夢幻。”是的猶如春暖花開的季節,鳥兒的歡歌送來了生命的絢麗。是人生之花的蓓蕾,絢麗奪目。要愛惜青春,世界上沒有比青春更好的了,沒有比青春更珍貴的了!青春就象黃金,只要你使勁的磨礪,總有一天你的人生總散發璀璨的光彩的。請珍惜青春!
“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青春應該留下火紅的印記,耀眼的光芒。
“廣大青年要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在五四青年節和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校慶日即將來臨之際,領袖來到北京大學考察,與莘莘學子共話追夢的激情和理想、圓夢的奮斗與奉獻,深刻闡述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政治方向和實現路徑,為廣大青年提供健康成長的指引,為高校建設擘畫清晰的未來藍圖。
國家未來屬于青年,民族的未來也屬于青年。100多年前梁啟超曾發出“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的感慨。一個社會發展、強大和進步,必須要有一代又一代思想進步、敢為人先、勇于創新、銳意進取、敢于挑起民族振興重任的熱血青年,未來靠他們去創造,歷史由他們去書寫。沒有青年,復興大業就會“斷電”,國家和民族就沒有明天。
如同健全的肌體不可或缺新鮮血液和細胞一樣,富有遠見的民族,總是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年;目光遠大的政黨,總是把時代的重擔交付青年。每個人,都會成為青年,都曾經歷青年。當代青年,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只有志存高遠、好學上進,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才能用青春熱血譜寫出青春無悔的動人故事,在火熱的社會實踐中創造出無悔、永恒的青春。
“忠于祖國、忠于人民,立鴻鵠志、做奮斗者,求真學問、練真本領,知行合一、做實干家。”領袖在重要講話中對青年提出的這一希望和要求,讓我們讀出的是關懷、是信任、是鼓勵、是期待、是厚望。這是青年一代健康成長必須遵循的路徑、必須堅持的方向。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面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青年所肩負的社會責任是沉重的,所要完成的歷史使命是艱巨的,所承擔的義務是光榮的,更需喚醒責任意識、更需激發擔當精神,以青春作槳、讓夢想為帆,不畏艱難、砥礪前行,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而奮進、而開拓、而奉獻,譜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的華彩樂章。
青春不是用來蹉跎的,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奮斗的青春最美麗,最值得回憶。歌德曾說,“創造一切非凡事物的那種神圣的爽朗精神,總是同青年時代的創造力聯系在一起的”。青年人身上所富含的拼搏意識、挑戰精神、創新活力等特質,是創新創造的資本,是接力奮斗的底色。新時代的廣大青年都要從領袖的希望和要求中,找到一種責任、一種使命、一種精神、一種力量,使蓬勃青春與家國情懷共振,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創建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讓青春的色彩在接力奮斗中更加絢爛。這也恰恰正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樂,青春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