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節活動通訊稿(精選4篇)
青年節活動通訊稿 篇1
如果說童年是天藍色的――因為它的純潔與明凈;如果說暮年是黑色的――因為它是漫漫人生道路的盡頭。那么青春是什么顏色的呢?
青春是粉紅色的。因為在青春的歲月里,有著太多太多的希望和夢,那是粉紅色的夢――浪漫、清新而瑰麗。那夢,沒有飽經風霜后的滄桑與深沉,沒有久歷世事后的成熟與理性,沒有無情歲月的束縛和羈絆。只是那熱情明朗、無拘無束的粉紅色。暮年時期的果戈里就曾說過:“不說別的,光是擁有未來,青年們就夠幸福的了。”然而,我們這些正擁有青春的人,似乎沒有感到如此幸福。很多人只是把青春的資本沉浸在青春的夢中,而不去為這些夢奮斗,乃至這些夢猶如肥皂泡一般,隨著青春的流逝而消失得無影無蹤。
青春是綠色的。你見過那在明媚的春光下生長的新綠的幼苗嗎?你見過樹捎頭那一簇簇在春風中輕舞的嫩芽嗎?青春的綠色,是春天里幼苗的綠、嫩芽的綠,朝氣蓬勃,生機飽滿。李大釗說:“青春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15歲發表第一篇科學論文;王維17歲就寫出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樣膾炙人口的詩篇;恩格斯17歲就學會了25種外國語言……正是這青春時期的播種與耕耘,正是這青春時期綠色的激情,造就了這些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們偉大的一生。
青春也可以是灰色的。因為我們缺乏理性,我們稍有收獲便沾沾自喜;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犯錯誤;十字路口,我們常常徘徊不定……當然,上帝是容許年輕人犯錯誤的,因為正是一次次的犯錯誤,我們得到學習,得到成熟,得到理性。
其實,每一個人青春的顏色都是這三種顏色的混合色。只因三色各自的分量不同,從而配出不同的色彩。這是人生中獨一無二的色彩,我們怎能視而不見、不去珍惜它呢?
有這樣一首詩:“別等太陽已經高掛,才進入今天;別等花已凋謝,才來珍惜;別等機會遠去,才來痛心。等,只會等白我們的少年頭;等,只會讓我們錯過播種和收獲的季節……”
我要加上一句:別等青春已經流逝,才睜開眼睛尋找青春的顏色;等,只會讓我們蹉跎一生,后悔莫及。
青年節活動通訊稿 篇2
“五四”青年節將近,為弘揚“五四”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展示青年愛心奉獻,關愛社會的高尚品質和精神風貌,引導轄區企事業單位的青年職工牢記青春使命,勇擔社會重任,4月30日下午,在迪安醫學檢驗所的組織安排下,光華園社區聯合東八區創意產業園發出無償獻血倡議書,號召廣大企業單位的職工開展“無償獻血獻愛心,獻血有限愛無限”為主題的無償獻血公益活動,活動由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派出采血車到園區現場采血。
此次活動得到了廣大職工的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紛紛踴躍參加,短短2個多小時的無償獻血公益活動,吸引了園區多家單位20余名青年員工的參與,共采集到無償捐獻的6000多毫升熱血。此次活動得到了企業單位、園區職工的普遍認可,通過這次的無償獻血公益活動,我們希望廣大青年人既要做傳遞愛心與真情的使者,更要做堅守希望與奇跡的創造者,鮮紅的血液不僅代表企業青年職工健康的心態,更多的是對社會的責任,也是給“五四青年節”獻上的一份厚禮。
青年節活動通訊稿 篇3
為紀念五四運動95周年,5月4日,雙塔街道周家青社區攜手江山中學舉行了一場大合唱比賽,活動旨在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增強全校師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同學們提供展示才藝的舞臺。弘揚愛國主旋律,激情歌頌祖國美好的未來。
此次活動的主題為“暢響中國夢”,整場比賽氣氛熱烈,所有參賽歌曲均來自內容健康向上、歌頌黨和社會主義祖國等方面的愛國主義題材。一首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曲目一一展現在師生面前,歌聲時而輕快、時而激昂,不時贏得臺下師生陣陣掌聲。一首首熱情豪邁、雄壯有力的愛國歌曲,唱出了同學們對革命前輩的無比崇敬,唱出了同學們對祖國的美好祝福;一張張神采飛揚的臉龐,表現出同學們對祖國無限的熱愛之情,展示了同學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此次活動的開展團結和帶動了全校廣大青年教師,凝聚了“愛國、愛校、愛家”的新青年精神,同時也讓學生更好的紀念五四活動,更生動的理解了五四精神,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集體團隊意識,更增強了師生間、同學間的友情。
青年節活動通訊稿 篇4
為紀念“五四”運動95周年,20xx年5月4日下午,共青團XX區委員會、XX區青年事務局在區群眾藝術館舉辦名為“20xx,我們的青春范兒”的“五四”青年節主題活動。本次活動的設置充分體現“微時代”中青年人的“微”喜好--以微電影、微采訪等多種“微”形式,集中交流區內青年典型故事,展現XX區各領域青年的風采。
“點贊”、“走起”、“hold住”、“逆襲”,這些網絡流行詞匯是青年人的常用語,被拿來連綴四個篇章的節目。而這種丟出關鍵詞點睛的做法,同樣是青年人說話行文的習慣。整場活動意在表現當今年輕一代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為閔行青年表達自我、展現自我搭建平臺。青年人的夢想、青年人的奮斗在這里匯聚交織,青年人用自己的口吻、自己的方式亮出最正的青春范兒。時下最為火熱的微信交流方式也被巧妙應用于場內的舞臺和外場的活動中。
第一篇章青春故事的主人公邢波上臺時,全場以揮舞大拇指“點贊”的姿勢給予歡迎。之前,觀眾們已經通過短片《給閔行點贊的理由》,直觀地了解到邢波的軟件事業發展地紫竹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各種高大上。在接下來的微訪談中,這位XX區領軍人才就得以一對多,接受主持人和微信平臺上眾微友的連連提問。“你的技術這么牛,隔壁的微軟知道嗎?”“你每天的時間都哪兒了?”……大屏幕上出現的問題短小精悍,邢波的回答也是言簡意賅的微博留言體。微電影《和自己賽跑的人》則在短短1分鐘內濃縮進了邢波忙碌的一天,用充滿科技質感的畫面告訴眾人科技精英是怎樣煉成的。
除了微元素,整個活動的各個篇章都各有噓頭和亮點,高潮不斷。“愛遠中國萬里行”公益團隊的教師們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云南香格里拉孩子們的“童心愿”。《你說我說》的視頻有著《神探夏洛克》的風格、《007》的經典配樂,主角的家人、朋友、同事、社區居民紛紛出場,肯定、爆料、感謝、調侃……你一言我一語,究竟說的是誰?吊足現場觀眾的胃口。直到社區工作者高磊以時尚型男形象出場,答案方才揭曉。在之后的演講中,他將延續幽默風趣的高氏風格,并邀請在場的青年村官代表一起上臺。誰是“最淡定的”?誰是“最文藝的”?誰是“最給力的”?誰又是“最年輕的”,“最萌的”?5位自我介紹,觀眾且聽且看。當活動進入最后篇章,主持人上臺詢問大家:“餓了嗎?”時,千萬別以為是一句戲言。主持人拿出手機上網下單,幾秒鐘后,外賣真就送到現場,而騎著單車送外賣的是餓了么團隊成員。在交大閔行校區萌發壯大的餓了么團隊正是壓軸出場的主角。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外場的易動互動櫥窗,到場青年可以預知年老后自己的樣貌,并用二維碼下載這張現在的自己和未來的自己的合影,作為一份特殊的青年節活動紀念。此外,活動主辦方還為青年們準備了一本《城市季風》的青年特刊作為留念。這期特刊內容圍繞“青年都去哪兒了?”的話題展開一系列調查討論,有分析、有人物、有故事,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