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慰問信(精選5篇)
悼念慰問信 篇1
親愛的: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不要沮喪、憂郁。為了紀念一個人我們值得這么做。我將借用一句貓王的名言來在結束他的音樂會時所講:
他在睡夢中安然的去世了,在他邁阿密海灘的公寓里。那是20__年4月8日星期天的晚上。
他是我的同事,合作伙伴,也是我的導師。但最主要的是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二十多處(他擁有最瘋狂的事業)。我們一起分享、安慰,包括冒險,戲劇,眼淚和笑聲。
不管怎么樣,最主要的就是笑。他可以讓任何一個進入到他房間的人都感受到快樂。他渴望生活,平常胃口驚人。但是所有人都特別高興知道這位傳奇人物。
他是一個偉大的人,一手改變了現代直接回應廣告…商業世界中眾多企業家和營銷者把他的思想奉為“圣經”。
他非常慷慨、大方,每個了解他的人都贏得了他的愛和欽佩。所有的天才都有一些缺點,但是蓋瑞確成為了傳奇。他的生活充滿了樂趣。
我們分享很多悲劇,但是,他的幽默感讓我無數次變得更堅強,可以繼續堅持下去。
我知道,如果有一件事情會變得非常糟糕甚至讓你最親密的朋友都反對你的時候。蓋瑞會站在你身旁。就算是暴風雨來臨時,你在哭泣,他也會讓你展露微笑。
在我心里,蓋瑞永遠提醒我要保持強烈的干勁。
他是一個真正的天才,強大,聰明的男人。
混蛋,他走了。我本來應該有一個漂亮的周末,但是不可能了。我今天收到他的電子郵件,接到了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個電話(是他的兒子和妻子打來的電話)。我曾親自看著他的兒子從青少年成長到一個跟他父親一樣強在、自信的男人。
蓋瑞·亥爾波特,出生于1938年6月12日。20__年4月8日去世,去世時69歲。
認識他二十年,我和蓋瑞一起工作。即使他搬到了東海崖岸,我們仍然是知心伙伴。隨時保持著聯系,而且關注對方的成長,每一次聊天時間都特別長。我們可以在電話里說上好幾個小時,原因只是想相互討論種自的觀點和看法。
但今天我們失去了這么一個好朋友。
今天,樂趣越來越少。昨天,我還可以給拿起電話,聽到蓋瑞平緩而又雷鳴般的笑聲。
在末來的這幾個月,我會親自吊言這位偉大的文案天才。我會關注,并且參與有關他去世后的任何事情。
但是,現在我不想跟你分享我的回憶。因為,這些回憶會讓我和他的家人更加悲痛。
一個偉大的人離開了自己的肉身,開始了一次特別的冒險。到了別的地方,這位天才的作家同樣會受到歡迎和照顧。我相信,我們終有一天能夠再次見面。當我見到他的時候,我必須跟他說“我愛他”。
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感動了很多人。他雖然去世了,但是,他永遠不會被取代。
女士們,先生們……蓋瑞·亥爾波特,我親愛的朋友,他已經離開了人世。
約翰·卡爾頓
20xx年4月10日
悼念慰問信 篇2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驚悉我國著名精神病學家、我國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先行者,劉協和教授不幸去世,深感哀慟。
劉先生從事精神病學及心理治療的臨床、教學、科研及人才培養,歷時60余年。他最早主持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草案,為《中國精神衛生法》的制定嘔心瀝血。
劉先生曾在國外訪學時學習行為治療,回國后身體力行,并邀請國外專家到中國進行行為治療的培訓;他也是1988年中德心理治療講習班在昆明開創之時的中方翻譯專家之一,是我國最早從事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先驅者之一。
劉先生以一位醫學大家的博大愛心,為病人奉獻了一生,也為中國的心理衛生人才的培養奉獻了一生。他不僅自身治學嚴謹,且對學生關懷備至,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心理咨詢與治療專家,他的很多學生已經成為我國心理健康事業的中堅力量。
劉協和先生兢兢業業、勤勤懇懇、與人為善、淡薄名利,他的溫良恭儉讓的傳統文人氣質,理性、嚴謹、堅毅的學者風骨,是我們應繼承和發揚的巨大精神財富。
劉協和先生的去世,對中國的心理衛生和心理治療事業是一重大損失。我們深切懷念劉先生,我們要記住并學習他及先人們篳路藍縷的開創精神。我們將繼續努力,將中國的心理治療事業不斷向前推進。
請轉告劉先生的親屬,望他們節哀,保重身心!
愿先生安息!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注冊工作委員會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專業委員會
20xx年2月6日
悼念慰問信 篇3
最美人間四月天。親愛的寶貝兒老婆,你是否還記得去年這個時候,我們一起去祭奠父親后,到公園享受春天的美景。而今,你用生命演繹了一段傾世之戀,為了幫我實現做父親的愿望,你懷胎七月后便撒手西去,留下我獨自苦苦地思念,留下無數遺憾,留下稚嫩的兒子壓根也永遠不能享受到母愛。多少次我在夢中哭醒,多少次我夢到你又回到我的身邊,我們一家三口盡情地享受這充滿希望、充滿幸福、充滿歡笑的春天!我多么希望你的離開是一場夢,我多么希望再拉著你的手兒逛街、購物、吃小吃、逛公園、賞風景……有人說,生命的意義是留下一世英名和留下有出息的孩子,前者你已經做到了,后者由我去完成。放心吧,親愛的老婆,我會按照你生前的生活習慣和思維習慣去做的,也會用我的實際行動去兌現對你的諾言。“按照老婆的意思辦”已成為我的做事格言。
我們最愛聽的歌曲《火紅的薩日朗》依然唱得婉轉,我們最愛去的南湖公園又一次春風入懷,我們最愛吃的烤冷面依然街邊飄香,我們還有那么多的約定沒有實現。人群中苦苦尋覓,我卻再也看不到你的回眸一笑。我從未認為你已離我而去,我每天就像在等待你遠行的歸來。
親愛的寶貝兒老婆,答應我要記得我們的約定,下輩子還做夫妻。
悼念慰問信 篇4
小華,聽說您一直保留著三十多年前我寫的詩。可何曾想到,當我再度向您提筆,起因卻是您選擇了以這種極端方式離開關心與熱愛您的人們,離開這個您帶著抱負與使命而來的世界。
三十多年看似那么長,記憶的核心卻只有那么一點點。我已經不記得三十多年前我們是怎樣認識,又是怎樣開始交往的。只記得那個時候我剛入校,喜歡寫點所謂的詩,而您是中文系的高材生,高我兩屆,您的宿舍就在我們女生宿舍的旁邊。您常邀我在校園散步,或者坐在草地上聊天。
聊您的經歷,聊您的理想,也聊我寫的詩,一起斟酌修改。您快畢業了,一個星期天的上午您約我出來,坐在生物學系對面的草地上,您拿出一摞紙,一頁頁全是寫的詩,寫給我的。我讀了,非常感動,但我告訴您,離開家鄉時父親囑托,盡量不要在大學談戀愛,萬一談戀愛,也要找家鄉人,畢業后可以回湖南。所以,除了湖南人,我不會考慮,而您是廣東人。
聽了我只找湖南人的“宣言”,您默默收起了那摞詩稿。不記得我們當時是怎樣分手的,只記得您失望與傷心的眼神。自那以后,我們再沒有單獨見面。您畢業分配到省委后,邀請我和蕙娟、佩紅去過一次您的省委宿舍,還做了午飯請我們吃。那天大家都很開心。送別我們后,您在宿舍高歌“草原之夜”,離開您的宿舍很遠了,我們還能聽到您的歌聲。您有一副渾厚的歌喉,在大學時大家經常出去野游圍坐在一起唱歌,“草原之夜”是您的最愛。
大約3年后,我已在讀社會學系研究生。有一天您突然來到我的研究生宿舍,我非常詫異,問您怎么知道我住在這兒。您沒有回答,只是問起我學習和生活得怎樣。問我有男朋友沒有,是不是湖南人。我說有男朋友了,是湖南人。您那天的表情冷靜淡定,反而讓我有點緊張,三年沒有聯系的您突然出現,我沒有半點思想準備。當然不再談詩,已然無話。您沒坐多久就走了。那竟是我們的最后一面。
我嫁了湖南人,卻沒有回湖南,而是留校執教。再后來的工作與生活,更是離湖南越來越遠,在大洋彼岸的洛杉磯一住就是二十多年。20xx年,我在老同學張彤的幫助下,拿下了瑪麗蓮夢露葡萄酒這個特別的品牌在亞洲的代理,回到中國工作。有一天我和先生一起去廣州舅舅家,舅舅說,“劉小華過年來家里看我了,他現在是湛江市委書記,春節來拜訪我這位老書記。”停頓了一下,舅舅又笑瞇瞇地說, “他還說你是他的初戀,你們在大學有過一段”,舅舅邊說邊眼神掃過坐在我旁邊的先生。
我說,“其實以現在的標準,那個時候的交往談不上戀愛,連手都沒有碰過。他是個君子,是個老實的書生。很有理想抱負。”我先生對著舅舅笑了笑,沒有說話。關于我和您之間的故事,我早就告訴過他。他和您一樣,也是個勤奮苦讀的書生,一個老實人。
通過舅舅,我們有了相互的電話。分別三十多后的第一次通話,是在廣州威斯汀酒店。我擔任珠三角美國葡萄酒進口協會第一任會長,當時的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先生正準備提前離任回美國參加總統競選,第二天將在廣州威斯汀酒店做一場告別演講。廣州總領事高萊恩先生和農業領事桑河先生有意把“珠三角美國葡萄酒進口協會”的成立儀式安排在洪博培先生來演講的這天,請洪博培先生先來參加我們的成立儀式,跟大家交流一下,然后大家再一起參加他的演講午宴。因此,我和彤哥(就是張彤,她成了夢露葡萄酒在中國的合伙人)提前一晚住進了威斯汀酒店。這是我剛從美國回來第三天,還有嚴重的時差,吃完晚飯就困得睜不開眼了。
彤哥擔心我睡太早會半夜醒來再也睡不著,影響第二天上午的就任儀式。就開了一支酒,陪著我聊天。這時您的電話打了過來,第一句話就是“我是小華”。我們寒暄了幾句,我說還記得張彤嗎?她就在我旁邊,于是我把話筒交給了彤哥。彤哥打開了免提鍵。您說,張彤你老家是河南鞏縣的,蔡舒老家是湖南南縣的,張蕙娟老家是福建莆田的。您一路數來,讓我和彤哥驚得說不出話來。您說著當年的趣事,邀請我們去湛江看看。放下電話后,彤哥感嘆道,“沒想到劉小華這個人這么重情義,這么多年了還記得咱們的老家。”我笑道,“看來他當年把咱們這幾位小師妹都研究透了吧。”我們嘻嘻哈哈,回憶起美好的大學時光,不在此番話下。
不久,我和彤哥在東莞和大學同學倫照明一起吃飯。照明說,“我最近和定強去了趟湛江,見了劉小華,他還是很熱情的。”接著,他又用一種鬼鬼的語氣問,“原來你們曾經戀愛過,怎么同學們都不知道?”我說,“不應該算戀愛吧,只是談得來關系比較好而已”。照明說,“是劉小華親口說的,我們不相信,他說有詩為證,他說還留著你當年寫給他的詩”。
我說那些詩如果還在,應該不是寫給他個人的吧。但這么多年,他還留著那些詩,無論當初我寫給誰的,都讓我感動。那個年代的我們,可以寫很多詩篇,可以聊很久的話,可以走很遠的路,卻不曾拉拉手。那種純情不是現代人可以理解的。小華師兄,三十多年后,您把我們的過去說給我舅舅聽,說給我的大學同學聽,說明您的坦蕩與真誠。那一頁早已翻過去三十多年,大家都已年過半百,已經可以坦蕩真誠地談論過去,只因為,大家都珍惜與懷念著當年那份純真。
您一直那么謙遜,電話里總是自稱小華。我叫您書記,您說還是叫小華好。您說您很幸運,老書記把湛江建設得很好,這讓您做得很輕松。但湛江仍然需要發展,希望我把海外的好項目介紹到湛江,把國內國外的好資源介紹到湛江。您邀我一定要去湛江看看。我說好好好,卻一直沒有行動。
有次在廣州,您打電話給我,“你在廣州嗎?我昨天回廣州開會,今天晚班機回湛江。你有沒有時間下午見一面?”見我在猶豫,您補充道,“沒有什么事。只是這么多年沒見面了,老同學敘敘舊。”我說,太不巧了,我剛好下午要趕回深圳。后來您又去看望過舅舅舅媽,我仍然不在。就這樣咱們一次次插肩而過。
盡管您一次次邀請,我卻一直不去湛江也不跟您見面,其實真的是有原因的。我個性熱情,經常瞎幫忙。已經有朋友拿著材料與項目來找我,希望我去湛江找到您幫忙。
我離開國內太久,無法判斷會給您帶來怎樣的影響。我不愿意因為有什么事有求于您而去見您,如果受朋友之托而不得不找您辦事,無論您答應辦或是不答應辦,都將改變過去美好的一切。所以,我選擇了不去見您。我在發給您的短信中曾說“在中國做一個好官不容易,需要強烈的使命感與堅強的毅力。希望您不辱當年的抱負與使命,越做越好。”您不會想到,這個貌似官方語言的短信,其實有著這樣的背景,已經包含了我的決定。
還有一個我不愿見面的原因,則是來自我內心的自尊。我們重新取得聯系不久,您問我三十多年沒見,是否想知道您現在的樣子。我說那還不容易,等下我上網搜一下就知道了。過了幾天,您來電話,問我上網看了沒有。我說看了。您問,“那你覺得我現在的樣子怎么樣?”我調侃道,“你現在印堂發亮,滿面春風,一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模樣。”您在電話那頭哈哈大笑。我從您的大笑中感覺到您的得意,這讓我有些不快。
我不想被我自己或別人認為當年我對您說了NO, 如今您權高位重了,我便屁顛屁顛回來找您。盡管您自己不曾有過半點這樣的語氣,也一再表示只是老朋友敘敘舊,我仍然選擇了NO。正是這個莫名其妙的NO, 在得知您對自己采取這樣極端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讓我負疚、心痛與悔恨不已。高處不勝寒,您該有多大難以言喻的苦楚。
我跟先生談起我的內心掙扎,先生說,很明顯你那個回答既避開了他真正想要的答案,又很應景和幽默。他也許是因為你的幽默而大笑。即使他真的有些得意,也可以理解。三十年前大家都很年輕,一個男人被自己愛的女人拒絕,一般都會認為是自己不夠成功,而不會真的相信你的所謂“湖說”(只找湖南人的說法)。他沒有背景,一步步走到今天這個位子不容易。如果有幾分得意,并不一定是針對你,而是對他自己的肯定。你也太矯情了點。官場不易,他難得有能夠講點心里話的朋友,因為大家都在一個體制內。而你不同,你生活在體制之外,你們之間又有原來的信任與理解。跟你敘敘舊,也是一種內心壓力的釋放。
小華,我明白這點時已經太晚,這成了我無法釋懷的痛。其實小華,這次我先生帶著小兒子回來過暑假,去廣州拜訪舅舅舅媽并且與您見面是我們的行程計劃之一。只是因為還要去其他城市,便打算去廣州見了舅舅舅媽再給您電話,讓舅舅出面約您。舅舅舅媽一直關心您和您太太,舅媽曾提到您太太多年來一直有嚴重的失眠,您對此很無奈與焦慮。
我期待舅舅舅媽和我們兩口子、你們兩口子,加上孩子,像親人一樣的團聚。我們先去了南縣看望我的父母,6月12號,也正是我們離開南縣回到長沙的那天,而您,卻選擇了在這天離開這個世界。我是6月13號看到妹夫發出來的這條消息,不敢相信,以為他搞錯了。上網去查,已經有新聞登出來了。無法相信,不愿相信,新聞說的那個劉小華就是您。
不知道您到底發生了什么。您選擇離開本是想畫個句號,留下的卻是太多問號和感嘆號。網絡上各種言論與猜測蜂擁而出。而我選擇相信您。你永遠都是那個老老實實的書生,選擇走,也因為您是書生。
這幾天我問自己,假如我早點給您打個電話,探討一下回廣州碰面的時間,是否有可能改變您的決定?也許誰都無法阻攔與改變您行走的路線。只是至少,在您走之前,如果有人跟您敘敘舊,是否也是一種臨行前的安慰與送別?
我錯過了機會。您卻把痛與遺憾永遠留給了在意與關懷您的人們。
借用您的同學與同事蔡東士發的悼念永別了,劉小華,我的中大同學與省委同事。你臨走前夜以(觀海)發最后一個羨慕冬松!你羨慕江湖外人?康樂園微信圈里70多名中文系77級精明同學,竟然沒有丁點察覺到你的抑郁苦悶,彷徨無奈,以致無法伸出援手。同學群里字字是淚,滿滿都是抱憾、痛惜、懷念、悲傷……小華,一路走好,天上人間都有愛你的同班同學。觀海,大海情深,五湖四海共同銘記人間之純真友誼。”
我想說,小華,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您這一走,到底是了了,還是未了,只有天上的您知道了。
而我們,在人間,帶著懷念與苦痛,帶著對幸福的追求與向往,繼續前行。
悼念慰問信 篇5
恭送銅錢中學李義龍老師與世長辭
他就是一個很樸實的老師禮拜天都是步行回家,二十幾公里路程!
可就在這個禮拜五,5月20號,他永遠離開了我們
尊敬的李老師離我們越來越遠了,辛勤耕耘了一輩子的他終于可以放下課本,不在為明天早上的課堂內容挑燈苦熬了。明天也不用在早早起床與同學們一起晨練了。因為李老師走了,走的很急時也很突然。星期五放假回家后就在也沒來學校。
星期一早上上課鈴聲響過后,同學們靜靜的凝望著教室的門口,多么希望李老師象往常一樣輕松的跨進教室.走上講臺微笑著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說“同學們好”。靜靜的,五分鐘過去了……十分鐘過去了,靜悄悄的教室里同學們的臉上都掛滿了淚滴……十五分鐘后班主任邁著很沉,很重的腳步踏進了教室,瞬間整個教室里泣不成聲…………
李老師,同學們舍不得你,你身上蘊含著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美德,釋懷著周恩來爺爺的無私奉獻,平易近人,焦裕祿伯伯的科學求實與堅苦樸素,還有雷鋒叔叔的先人后己,助人為樂。平日里你對同學們的嚴格要求與囑咐同學們一定銘記在心。你對同學們的熱切與關懷同學們永遠懷念……
李老師累了,身體倦了,心真的累了,他睡的很深,盡管身后泣聲一片,他卻再也聽不見,走的還是那么匆忙…………李老師用自己的行動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尊敬的李老師:你的學生吵了你這么多年,請允許你的學生與你的學生家長大聲的再吵你一次:李 老 師 一 路 好 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