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家長的慰問信匯編(精選3篇)
寫給家長的慰問信匯編 篇1
尊敬的學生家長朋友:
您好!春節將至,我們帶著**年的收獲,迎來了**年的寒假生活。在您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我校出色地完成了本學年的各項工作:學生實驗樓如期完工;校園地面全部硬化;學生食堂飯菜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師生飲用熱水實現自動供應;學生桌櫈進一步更新;學校圍墻全部重建;菜單式管理模式已經形成;培優補差工作實現了常態化;各年級階段性考試始終位居對比學校前茅;我校中考成績再次位居城外中學冠軍,學校再次獲得“中考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在此向您致以衷心的感謝。預祝您和您的家人春節愉快,合家幸福!
我校**年寒假時間:.1.17下午---.2.16下午。
為了讓孩子度過一個安全、健康、快樂、充實的寒假,我們本著讓孩子合理休息、健康發展、有所收獲的原則,提出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建議,期待著您切實承擔起孩子第一監護人的職責,在假期里對孩子予以指導和督促!
望您督促孩子完成作業。1、每天完成一定量的寒假作業,不突擊、不拖拉、不抄襲;2、每天能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國內外大事,收看各種新聞節目、報刊或收聽廣播,養成每天收聽、收看時事新聞的好習慣;3、開展“品名著經典”活動。(1)制定合理的讀書學習計劃,保證每天半個小時的讀書時間;(2)開展“品名著經典”讀書活動,鼓勵孩子在寒假中品讀一本好書,和家長、同伴分享書中的樂趣。以不同形式展示讀書成果,如制作讀書卡,記讀書筆記,寫讀后感,編寫手抄報、摘抄經典句子等。
望您教育孩子注意安全。寒假期間要繼續開展以“自護、平安”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家長要教育孩子在家或外出時注意安全防范和自我保護,讓孩子掌握防火、防盜、防拐騙、防觸電、防煤氣中毒、防食物中毒、防滑冰溺水、防交通事故及燃放煙花爆竹等安全常識,避免事故的發生,平平安安過好春節。
望您讓孩子學會感恩。1、開展“孝敬長輩、體驗親情”感恩教育實踐活動,做到“五個一”:向長輩拜一次年;對父母說一句感謝的話;給老師及長輩發一條祝福的短信;幫父母徹底打掃一次家庭衛生;參加一次社會公益活動;2、引導孩子合理使用壓歲錢,倡導愛心消費、綠色消費;3、教育孩子待客大方,參加社交活動待人接物有禮貌。
寫給家長的慰問信匯編 篇2
全區留守兒童及家長們:
你們好!
火樹銀花慶盛世,臘梅飄香喜迎春。20xx年新春佳節即將來臨,區委宣傳部、區關工委、區教委、區婦聯、區文明辦、團區委滿懷組織的深切關懷,向全區廣大留守兒童及家長朋友們致以最親切的問候和最良好的祝愿,祝你們新春愉快,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在新的一年里生活更加美滿、更加幸福吉祥!
親情關愛長相憶,每逢佳節倍思親。家長朋友們,為了實現人生價值,為了明天生活更加美好,你們外出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辛勤工作。我們深知你們牽掛子女與親人血濃于水的情懷,我們沒有忘記你們,更沒有忘記你們留守在家的孩子和親人。區委、區政府把“關愛留守兒童”納入“建設幸福永川十五件民生大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形成了關愛留守兒童入學、控輜教育、關愛、共管、監控“六大”管理機制,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給他們找來了“愛心爸爸”、“愛心媽媽”、“知心哥哥”、“知心姐姐”,開展了全區大中專院校學校、班級、學生與全區中小學校、班級、留守兒童牽手結對幫扶的“百千萬”行動,招募了志愿者和孩子們開展“一對一”、“一對多”結對幫扶,各級各部門也積極參與關愛活動,為孩子們送去溫暖和問候……實現了全區留守兒童結對幫扶的全覆蓋,讓你們在外工作生活安心、放心、順心!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需要不斷給予關愛滋潤才能健康成長。我們懇切希望家長朋友們,增強責任和義務,每周給孩子一次親情電話問候,每月與孩子進行一次感情溝通交流,每季度給孩子寫一封信,每學期與班主任聯系一次以上,每年至少回家探望一次或安排孩子假日探望一次,讓自己的孩子感受到父母更多的關愛,感受到更多家的溫暖。總有一天,當您的孩子將您的愛與培養百倍地回報家庭和社會之時,您會露出最燦爛、最驕傲、最幸福的笑容!
“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庇H愛的孩子們,在沒有父母陪伴在身邊的同時,你們也將收獲自信,對父母少一份依賴,就多一份在困境中的磨難,就多一份在成長中的堅強。“百善孝為先”,因為有父母的千辛萬苦,才有你們現有的生活條件和學習環境,你們的父母是最勤勞、最堅韌、最值得敬重的父母,你們應該用勤奮和刻苦、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他們。
親愛的孩子們,快樂是你們與生俱來的權力。我們堅信,你們在黨和政府、社會、老師、爺爺、奶奶和親人們的關懷和呵護下,一定會在學習和生活中綻放出自信的笑聲,精彩的茁壯成長!
祝你們家庭和睦,生活美滿,萬事如意!
寫給家長的慰問信匯編 篇3
尊敬的家長:
您好!
您的孩子考試結束,順利離校返家,寒假生活已然開啟。學業成績將由班主任隨后(發放)寄出,敬請查收。
如果我們用莊子“無用方為大用”的觀點來談孩子的教育和成長,或許會被當下的社會斥為無稽之談,因為實用主義哲學早已深入人心。成績至上、目標第一的教育論或已洗去了許多人頭腦中養孩子的樂趣,現在一些父母總是在盼望孩子快點長大,快一點達成父母心中的期盼。操勞的父母總是在工作和家庭的兩端來回奔波,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疲憊的感慨“時間都去哪兒了”,時間可以被工作、事業、人際交往擠滿,可就是沒有更多的時間去陪著孩子慢慢的成長?傆幸惶,那些父母們會意外的發現:沒有晾著兒女衣服的陽臺有點空蕩,少了一副碗筷的飯桌有點寂寥,茶幾上不再擺設可愛的玩具有點冷清,聽見鄰家的小姑娘喊爸爸時總懷念曾經的溫馨……這才意識到孩子的長大其實是父母的落寞。那時才多么希望時光可以慢流,時間可以不像現在這樣急不可耐,能夠慢下來,聽聽孩子說一些天真爛漫的故事,道一些可愛單純的想法。靜靜的陪伴,就像是在一個冬日陽光照耀的下午,一家人坐在陽臺上曬著太陽,父親慵懶的躺在搖椅上打著瞌睡,母親和女兒說著體己的話兒。這樣的時光才是最值得回味,最需要典藏在滄桑的歲月中。
法國自然主義哲學家盧梭曾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就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鐘的兒童。”當我們環視周圍,不正是看到一群因為速度、高效所教育的偽成熟的孩子么?三歲學舞蹈,四歲學鋼琴,五歲學繪畫,六歲背唐詩,學習是孩子們生活的唯一,丟失了童年的樂趣、少年的輕狂、青春的熱情。為了成績、名次,為了全能的素質而拼盡全力。待到他們畢業之時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知道生活的樂趣所在,他們只會在壓抑之后的畢業季,在瘋狂之后挎著行囊朝著高校走去,卻不是朝著志趣前行,他們也只會在大學畢業之時才會因為生活、工作而茫然不知所措。
因為他們從來都沒有慢下來認真的發現自我、認識自我。我們的父母心里其實非常清楚一段旅行好過一次培訓,一本好書勝過一套試卷,一次促膝長談重于一夜挑燈苦戰。但父母往往因為社會的功利而瞻前顧后。孩子只有一個,人生只此一回,選擇僅有一次。當家長們在手足無措之時便會將目光投注到成績。其實,成長永遠都是一件不急于求成的事情。當我們對孩子成績患得患失的時候,引導孩子整理知識、系統分析,或許遠勝于空洞的鼓勵或責備;當我們忙著催促著孩子完成作業,培養孩子的契約精神,賞罰分明,或許更能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當我們周末呆在家里苦了自己,也累了孩子的時候,或許一次爬山更能換回一家人大好的心情。放慢孩子成長的節奏,才是對生命的尊重;嫉没际А⒓惫慕逃粫尯⒆釉诰兄數莫M小空間里迷失自我。親愛的父母們,成長的生命需要的從來都不是一個結果,而是在過程中享受著屬于自己的樂與苦、喜與悲。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任何人能成為孩子的替代者。優秀的父母只會營造環境,提供契機;成功的父母只會在漫長的歲月中享受養育孩子的快樂。因為,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美的禮物,也是父母命運中最持久的陪伴者。
當你放慢奔波的腳步,平復等待的焦急,才會有更多的時間和耐心來思考孩子的教育和人生。因為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喚醒和鼓舞。南開的教育從未否定學業和成績的作用,南開的教育還強調不斷喚醒孩子的自律、自覺、自省,激發他們潛藏的能力、志趣、愛好,用“無用”的閱讀、思考、交流來充實更加厚重的人生。當他們走出南開以后,不會因為生活的艱辛而失去創造的靈感,不會因為大學的自由而變得松散怠惰,也不會因為前途的迷茫而失去心中的信念。他們知道一個理想的實現需要漫長的過程、靜靜的等待;一段芳華的潤育需要破繭成蝶的生命周期。
父母養育孩子,不正是在等待、守護一朵花的盛開么?不管他們是迎春而笑、凌寒而開或是含苞待放,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孩子,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慢慢的呵護、靜靜的等待。中國臺灣作家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不正是一位慈愛的母親最溫暖的長久呼喚?一部《傅雷家書》不正是一位睿智的父親最虔誠的漫長付出?請相信,沒有多少孩子愿意自己的夢幻童年戛然而止,沒有多少青年愿意自己的青春歲月稍縱即逝,他們用自己童稚、狂熱的行為在述說著對美好歲月的愛戀,就像我們對過往歲月的眷戀一樣。那么,我們是否也該像審視自己的生活一樣去審視對孩子的教育呢?我們是否會在深沉的思索中看到生活中的無用種種,卻是孩子以后人生中寶貴的點點滴滴呢?
祝您的孩子在靜好的歲月中,自在生長!
春節將至,在此也祝您及家人萬事如意!
xx年x月x日